三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单元主题
本单元以“寓言故事”为主题,选取了《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鹿角和鹿腿》《池子与河流》四篇课文。

这些寓言故事生动有趣,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能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启示。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新词,会写要求书写的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守株待兔》。

3、能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寓言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4、能仿照寓言故事的形式,编写简单的寓言故事。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寓言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2、教学难点
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言故事中深刻的寓意。

培养学生编写寓言故事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感悟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情感和寓言的寓意。

2、问题引导法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深入探究寓言故事的内涵。

3、小组合作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4、拓展延伸法
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寓言故事,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一)《守株待兔》
1、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听过哪些寓言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新的寓言故事《守株待兔》。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3、理解课文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引导学生理解农夫为什么会“守株待兔”。

讨论:农夫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4、感悟寓意
小组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全班交流,教师总结:不努力,而抱侥幸心理,指望靠好运气过日子,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5、背诵课文
(二)《陶罐和铁罐》
1、谈话导入
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说它们的特点。

2、初读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同桌互相认读生字词。

分角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体会它们不同的语气和态度。

思考:陶罐和铁罐各有什么长处和短处?
4、揭示寓意
讨论:铁罐为什么不见了?
引导学生明白: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5、拓展练习
如果你是陶罐或铁罐,你会对对方说些什么?
(三)《鹿角和鹿腿》
1、创设情境导入
播放一段关于鹿的视频,引出课题。

2、自主学习
学生默读课文,圈出生字词。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品读课文
重点研读鹿对自己角和腿的评价,体会鹿的心情变化。

讨论:鹿的角和腿到底哪个更重要?
4、明白道理
交流: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
教师总结: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能只凭外表去判断好坏。

5、复述故事
(四)《池子与河流》
1、诗歌导入
出示一首与河流有关的诗歌,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读诗歌
学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池子和河流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3、深入理解
小组讨论:池子和河流的结局分别是怎样的?
分析原因,体会诗歌所表达的寓意。

4、联系生活
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池子还是河流?
5、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
六、口语交际
1、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向别人请教。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请教。

2、明确请教的方法
有礼貌,使用恰当的称呼和礼貌用语。

说清楚请教的问题。

认真倾听对方的回答。

3、小组练习
学生分组,模拟请教的场景进行练习。

每组推选代表进行展示。

4、评价与总结
七、习作
1、导入
回忆本单元学过的寓言故事,引出习作主题:写一则寓言故事。

2、指导写作
确定主题,想一想你要通过这个寓言故事告诉大家什么道理。

构思情节,设计有趣的故事内容。

注意语言简洁、生动。

3、学生写作
学生独立完成习作。

4、评改习作
小组内互相评改。

教师选择典型习作进行讲评。

八、语文园地
1、交流平台
回顾本单元的寓言故事,交流从中学到的道理。

2、词句段运用
读词语,体会加点部分的不同意思。

仿照例句,写一写。

3、书写提示
观察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学习书写规范、美观。

4、日积月累
学习古诗《邯郸学步》,理解诗意,背诵古诗。

九、教学反思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学生对寓言故事有了较深的理解,能较好地掌握生字词,体会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但在
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寓意方面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引导。

同时,在习作教学中,部分学生的想象
力不够丰富,故事内容不够生动,还需进一步加强指导和训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