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教师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向太空的的航程》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神舟”五号升天的相关事宜,关注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2.分析课文标题的特色,学会拟新闻标题;了解新闻的结构特点。

3.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规范的结构特点,进一步了解新闻稿的基本结构特征。

难点:关注本文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材料,体会这种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写法。

一、基础知识:
1.写作背景介绍及相关文体知识(见《金版》“常识我自知”)
2.重点字词(音义):翌()年:横亘():
耸()入云天:
扭转乾()坤():
二、初读与感知:
1.解题:本文的标题有什么含义?它又有什么特点?(见《金版》“初读感悟”第1题)【明确】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其一,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了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2.通读全文,根据新闻六要素,用一句话概括新闻内容。

3、请根据导语、主体、结语的结构将文章划分成三个部分。

1~3——导语
4~29——主体
30——结尾
三、合作探究
1、这则新闻的导语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2.这则新闻主体部分主要讲述了哪些内容?
明确:新闻的主体部分,作者按时间顺序,较为详尽地叙述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过程。

1958年5月17日,毛泽东提出要搞人造卫星,拉开我国航天事业的序幕;
1960年2月19日,中国自己设计的第一枚液体火箭发射成功;·,
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天空;
1986年出台的"863计划”,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1992年9月21日,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号实验飞船发射成功;
2000年1月9日,“神舟”二号发射成功;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号飞船发射成功;
2002年12月30日,“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顺利进入大空。

3.请分析本文结尾的特点和作用。

和开头一样,结尾也是新闻的有机组成成分,它写新闻事件的必然结局,是意尽言止时的自然收笔。

俗话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

”结尾是主题思想的主要显示,是读者领悟文章内涵的一把钥匙。

因而古人有“行文看结尾”“一篇全在结局”之说。

本文的结尾干脆利索,不拖泥带水,能突出中心,深化主题,增强感染力,使文章锦上添花
4.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

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有点不像新闻了?
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

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

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

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无疑是及时的。

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得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四、拓展探究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如果让我们写一篇新闻稿,应注意哪些问题?
明确:首先,要抓住新闻报道的及时性、准确性的特点。

其次,标题是新闻的“眼睛”,要选择好的标题,例如本则新闻的标题。

再次,注重新闻的结构。

例如本则新闻为首尾复合型结构,原因为本则新闻首尾两部分记录的都是“神舟”五号的发射场景,中间则穿插了对中国航天史的简要回顾,二者自然地衔接在一起。

总结:新闻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

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依
托新闻事实的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对新闻事实的论述。

2.比较《别了,“不列颠尼亚”》《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飞向太空的航程》表达感情方式的不同。

明确:《别》叙写有节制,有分寸,考虑受众,包括内地、香港、英国人的接受心里,很微妙,客观叙写,感情内敛。

《奥》通过参观者的表情描写,间接表现。

《飞》是直接议论抒情。

3.探讨交流 : 我国发展载人航天事业有怎样的意义和价值呢?
五、课堂知识拓展:
国际航天大事记
1、1957年10月04:前苏联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半年后,美国的人造卫星上天。

2、1959年09月12:前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为世界上第一个撞击月球表面的航天器。

3、1961年04月12: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成为世界第一位飞入太空的人。

4、1969年04月21: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乘坐“阿波罗”11号飞船,成为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人。

5、1970年12月15:前苏联“金星”7号探测器首次在金星上着陆。

6、1971年04月09:前苏联“礼炮”1号空间站成为人类进入太空的第一个空间站。

两年后,美国将“天空实验室”空间站送入太空。

7、1971年12月02:前苏联“火星”3号探测器在火星表面着陆。

5年后,美国的“海盗”火星
探测器登陆火星。

8、1986年12月08:美国航天飞机“挑战者”号在升空73秒后爆炸。

9、1986年02月20:前苏联发射“和平”号空间站。

10、1993年11月01:美、俄签署协议,决定在“和平”号空间站的基础上,建造一座国际空间站,命名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

中国航天大事记:
1、1970年4月24日在酒泉发射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2、1984年4月8日,我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3、1988年9月7日,中国发射了一颗试验气象卫星“风云1号”。

4、1999年11月20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了第一艘“神舟号”载人试验飞船。

飞行21小时后成功回收。

5、2001年1月10日的“神舟二号”,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6、2002年3月25日的“神舟三号”,搭载了人体代谢模拟装置、拟人生理信号设备以及形体假人;
7、2002年12月30日的“神舟”四号,经受住了无人状态下最全面的飞行试验考验,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低温发射的新纪录。

8、2003年10月15日9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第一名航天员送上太空。

飞船绕地球14圈飞行。

9、2005年10月12日9时整,搭乘两名航天员的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中国载人航天发射场由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飞行了六天,总计115小时32分钟。

10、在2007年10月24日,中国首颗人造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奔月成功。

11、2020年左右,中国将建立自己的空间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