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教案《我的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教案《我的发现》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现象》,详细内容为“我的发现”。
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小现象,引导幼儿发现自然界中的一些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自然界中的一些常见现象,培养他们的观察力。
2. 培养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提高表达交流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
难点:让幼儿学会用语言描述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并理解其中的科学道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放大镜、磁铁、气球、纸片、水、色素、搅拌棒等。
2. 学具:每组一份观察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展示一些有趣的日常现象,如磁铁吸铁、放大镜观察物体等,引导幼儿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2. 例题讲解(10分钟)
(1)教师讲解磁铁吸铁的原理,让幼儿了解磁铁的特性。
(2)教师演示放大镜观察物体,让幼儿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细节。
3. 随堂练习(10分钟)
(1)分组讨论:让幼儿分组讨论观察到的现象,并尝试用语言描述。
(2)动手实验: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
1. 《我的发现》
2. 内容:
(1)磁铁吸铁
(2)放大镜观察物体
(3)实验记录表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有趣现象,尝试用语言描述。
2. 答案:
(1)观察现象:树叶在风中飘动。
描述:树叶在风中跳舞,像是在给我们表演。
(2)观察现象:水中的鱼游动。
描述:鱼儿在水中快乐地游来游去,好像在捉迷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课后反思:
(1)本节课幼儿参与度高,观察和实验过程中积极发言。
(2)部分幼儿在描述观察现象时,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
(1)鼓励幼儿在家庭中继续观察,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
(2)开展科学小制作活动,让幼儿动手实践,提高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幼儿的理解程度。
3. 随堂练习中分组讨论和动手实验的指导。
4. 板书设计的内容布局和表达方式。
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引导性。
6. 课后反思对教学方法和幼儿学习效果的评估。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实践情景引入
实践情景引入是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教
师应选择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的现象,如色彩变化、简单的物理实验等,通过直观的展示,让幼儿对教学内容产生好奇心。
同时,教师需
要灵活运用语言和肢体动作,引导幼儿观察细节,鼓励他们表达自己
的看法。
二、例题讲解
例题讲解应注重深入浅出,教师需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解释科学
原理。
对于磁铁吸铁等物理现象,可以使用简单的比喻,如“磁铁就
像一个强大的吸铁石,能够吸引铁制的物品”。
同时,教师应通过互
动提问,检查幼儿的理解程度,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随堂练习
分组讨论和动手实验是培养幼儿合作探究能力的关键。
在分组讨
论时,教师应鼓励每位幼儿发言,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动手
实验环节,教师需提供明确的安全指导,确保实验过程安全有序。
教
师应指导幼儿如何记录实验结果,引导他们从观察中提炼信息。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
可以使用图文结合的方式,如用简笔画表示磁铁和铁钉,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吸引关系。
板书
应包含教学内容的要点,便于幼儿回顾和学习。
五、作业设计
作业设计要具有针对性和实践性,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
活中。
作业题目应具体明确,如“观察家里的一盆植物,描述它的生
长变化”。
答案的引导性要强,帮助幼儿学会如何观察和表达,如
“植物的生长变化可以从叶子的大小、颜色等方面来描述”。
六、课后反思
课后反思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认真分析幼儿在课
堂上的表现,评估教学方法和内容的适用性。
对于表达能力和理解能
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应考虑采用更为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如小组辅导
或个别指导,确保每位幼儿都能在教学中得到提升。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使用亲切、生动的语言,语速适中,语调富有变化,以吸引幼
儿的注意力。
2. 针对不同知识点,运用不同的语调强调重点,如磁铁吸铁现象时,可用神秘的语调引发幼儿好奇。
二、时间分配
1. 实践情景引入环节约5分钟,充分激发幼儿兴趣。
2. 例题讲解环节约10分钟,确保幼儿理解重点知识。
3. 随堂练习环节约10分钟,给予幼儿充足的动手操作时间。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时注意问题的针对性和开放性,引导幼儿思考。
2. 鼓励幼儿积极回答问题,对正确答案给予肯定,错误答案给予
耐心指导。
3. 适时进行追问,引导幼儿深入思考问题。
四、情景导入
1. 创设有趣的实践情景,如用磁铁吸起铁钉,引发幼儿好奇心。
2. 结合日常生活,让幼儿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3. 使用生动的故事或图片,吸引幼儿关注。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的选择:本节课内容贴近幼儿生活,容易引发幼儿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幼儿的兴趣点,选择更具启发性的
教学内容。
2. 教学方法的运用: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
多种教学手段,提高了幼儿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但在课堂提问环节,部分问题的设置还需更具开放性和引导性。
3. 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学过程中,注意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鼓励幼儿积极参与。
但在时间分配上,个别环节还需进一步优化,以确保课堂节奏紧凑。
4. 教学评价: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关注每位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5. 教师素养:作为一名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掌握更多教学技巧,以更好地为幼儿服务。
同时,注重与幼儿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使教学更具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