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的乘法教学教学反思6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的乘法教学教学反思6篇
8的乘法教学教学反思篇1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折纸涂色活动为主线,给学生供应了大量的动手操作的时间和观看沟通,思索的空间,鼓舞学生独立思索,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问题。
探究并把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计算,还要能运用分数乘分数的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
我还重视将操作过程、文字语言、图形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结合,相辅相成,鼓舞学生争论如何折纸表示34及其结果,这样不仅解释了符号语言的意义,也直观形象地展现了34的计算方法,使学生在折纸过程中,充分体会到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感受计算分数乘分数时为什么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道理。
满意了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在分数乘法(二)中我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的需求,首先向孩子们提出并应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
例如在引入中:把一张长方形的纸对折一次,用斜线涂出它的 1/2,然后对其再对折其次次,用红色涂出斜线局部的1/2,请你说一说红色局部占整张纸的几分之几。
从学生的反应来看,能够直观得从图中看出网格局部所占几分之几,但是学生很难列出乘法算式。
(14的比拟多)。
说明学生不能够充分理解两次做为单位1的量。
两次折纸中有两个单位1,比方第一次的1份占整个图形的1/2,此时的单位1
是1,但是网格局部却占斜线局部的1/2,此时的单位1是1/2,也就是说网格局部对于整个长方形来说是1/4,这其间隐含着两个不同的单位1。
在此说明,学生对于分数的意义把握还不坚固。
又例如在验证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折纸的方式来理解。
其次,本课我力图让学生亲自经受学习过程。
即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探究算法举例验证沟通评价法则统整等一系列活动中经受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
这里关注了让学生自己去做、去悟、去经受、去体验,去制造,同时也关注了学生解题策略的自主选择,关注了合作意识的培育。
在教学的整体设计上是由特别(分子位1分数相乘)去引发学生的猜测,再来举例验证、然后归纳概括,力图让学生体会从特别到一般的不完全归纳思想。
首先让学生通过活动概括得出分数乘分数只要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计算方法,再由学生自己用折纸、化小数、分数的意义等方法来验证这种计算方法。
但是对于折纸的验证方法,有个别学生还是很难理解,允许他们用小数的方法来验证,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与能够化成有限小数的分数,因此在消失不能转化为有限小数的分数相乘时,这些学生就只能听同学发言,没有自己的思索过程了。
所以,如何面对学生的差异,促使学生人人能在原有的根底上得到不同的进展,还是课堂教学中值得探究的一个问题。
把握好教材是根底,处理好生成与预设是关键,这是我上完了这节课后最大的收获。
缺乏之处:
1、由于我对新课程教材的理解不够深刻,在学生涂一涂理解分数乘法算理时,消失了三种不同的图示方法,而我只认同自己头脑中预设的那种,这样明显是不够的,数学学习的方法是多样性的,学习结果的呈现也是多样性的,开放性的。
2、教学中,过分依靠于课前的预设,丧失课堂中准时生成的教学资源,错过了挖掘课堂中学生的内因动态的生成,没有制造条件促使内因向提高数学素养的方向转化。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多学习教育理论学问,强化学科学问,深刻领悟教材,用好教材,处理好教材,把握好生成与预设的关系,提高自己的课堂应变力量,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这样才会使学生学会数学、喜爱数学。
8的乘法教学教学反思篇2
用2-6乘法口诀求商》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里面的学问。
学好本局部内容对于学生学会除法运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节课我依据新课标精神,以学生的进展为本,抓住教材实质,结合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细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环节,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到达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调整教材,充实课堂教学
本课利用了例2的教学情境图,利用课件展现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集中学生的留意力,有利于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将例2的教学穿插在闯关嬉戏之中,分解了例题的长时间教学,也使整堂课思路更加清楚。
二、鼓舞多种算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24÷4= 可以栽几行?或者24÷6= 每行栽几棵? 4×6= 一共可以栽多少棵树?这里我放手让学生尝试,有独立思索,有同桌沟通,多种算法的展现,不仅培育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孩子们能体验到胜利的乐趣;通过学习思维的碰撞、语言的交锋、积极的评价,让学生感受从多角度解决同一问题并学会从中择取最正确方法的数学思想。
这一活动中,给不同的孩子制造了不同层次的学习,张弛有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把握了学问,熬炼了力量,学会了学习。
三、留意前后学问联系,培育学生提出并解决问题的力量
整节课从始至终抓住新旧学问的生长点,唤起学生的已有学问阅历,为学习新学问做好了铺垫。
在教学例题和练习题中又再次让学生经受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加深了学生用口决求
商思路的理解,同时还培育了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
四、多种题型练习,拓展学生思维
本课安排了学生宠爱的闯关嬉戏,课前闯三关,(听算、填乘法口诀、口算除法),课后过六关(选做三道)依据学生的学习程度选择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做,不仅将枯燥的练习趣味化,还能让学生在闯关、竞赛的过程中把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有利于培育学生竞争和挑战的学习意识。
同时教师利用鼓励语言,鼓励学生积极思索,并对学生的新发觉赐予评价和鼓舞,长此以往,必将使学生养成仔细倾听、积极思索的良好学习习惯。
虽然本节课的设想是好的,但在详细的操作中,由于突发大事教师不能好好的处理,以及教师自身教学根本功差,所以在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发觉问题和教学缺乏后渐渐改正利于下一次的渐渐进步,下面我就说一下本节课存在的教学缺乏:
1.授课过程中,学生答复的问题没有能准时赐予评价,对于答复得好的同学没有准时赐予表扬和确定,对于答复错误的学生没有准时赐予引导,有时为了赶教学进步而草草带过,这在教学中会产生很大的弊病,需要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渐渐改正,还应在教学实践中摸索更好的处理方法。
2.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一节课几乎就是2—3名同学在积极的参加问题的学习,其他同学熟视无睹,无论是听讲习惯、学习积极性、参加课堂学习活动都表现的很差。
而此时授课教师似乎在想方法,但由于缺乏教学阅历,不明白数学教材中的算理、数教,导致不会简洁、清楚、直观、明白的把问题给学生讲清晰,有待于进一步的学习和在实践
中进展教学反思。
3.备课方面的缺乏,没有做到对学生课堂生成的预设。
备课缺乏备学生。
对学生的学情分析缺乏。
同时教师备课也缺乏备课堂突发教学大事的处理,教师缺乏教学机灵。
虽然想到中途课件不能准时的展现出来会影响到教学效果或者影响到教学进度,导致有些问题脱离课件和黑板板书不能讲清晰,但教师就是不能准时弥补教学,造成教学效果欠佳。
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把备学生、备课堂突发大事等也要作为教学之重。
4.教师教学语言匮乏。
在授课过程中对于学问点间的过渡语、连接语比拟生硬,有时还会由于学生不能精确表述问题和正确答复教师预期的问题而产生急躁心情。
数学的语言应是精确、精炼,表述清晰到位的,在以后的教学中要要在语言方面多下功夫。
5.尽量抽出时间多听其他数学教师的课,吸取教学阅历。
在反思、实践中渐渐提升自己的数学教学水平,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总之,自己带数学学科教学时间不长,教学方法死板,学问匮乏,没有什么教学阅历和教学方法。
在今后教学中还盼望大家能赐予指导和帮忙。
并能针对本节课存在的问题盼望大家直言不讳的提出我的教学缺乏和教学失误,我会本着进展、提高、探讨、学习的态度接收,并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渐渐摸索和改良,使自己能早日的成长和成熟。
8的乘法教学教学反思篇3
感受一:注意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已有学问阅历来解决问题。
教学24x12=?时,我先让学生进展“估算”,再由学生进展“计算”。
计算过程中有学生进展“口算”,有学生进展“笔算”,口算方法敏捷,笔算合理标准,呈现出算法多样化的思维环境。
在指导用竖式计算时,我采纳:一让学生自己先体会计算过程,二说是怎样算的,三辩借助多媒体每一步是怎样得来的,为什么是这样?四小结计算方法,五练习,“五步曲”逐层深入。
在整个计算活动过程中,给学生供应了充分的思索空间和时间,让其经受计算过程,允许并鼓舞他们有不同算法,在学生独立思索解决的根底上,再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倾听同伴的解法,鼓舞学生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与合作沟通中得到收获,并促进学生的共性进展。
感受二:精确捕获了课堂生成问题,发挥了教师“传授与解惑”的指导作用。
学生是课堂的仆人,教师应当依据学生学习的需要准时的转变教学思路,敏捷的转变教学设计,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在这节课中也得到了表达。
在处理“其次个因数的个位与第一个因数乘的积时有进位应如何算”
这一难点时,先指导算理,让学生初步能够明白。
然后引用学生最简单出错的地方
“用其次个因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因数有进位又怎么办”这一问题
绽开后面的教学。
我敏锐地捕获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存在的实际问题,准时进展针对性的讲解。
还以多媒体出示了两道检查错误的让学生去探究,进展算理的指导。
通过比拟与讲解,准时帮忙了学习障碍,发挥了教师“传授与解惑指导作用”。
感受三:练习应有层次性和多样化。
学生初步把握笔算的方法后,我用多媒体出示三道笔算题让学生在草稿纸上做,再由多媒体演示笔算过程。
后面用多媒体出示了两道检查错误的笔算题,由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点评然后进展练习稳固,练习的设计要注意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要注意练习的层次性,满意不同学生的需要。
练习是计算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学生对计算技能和算理的形成与消化、理解与把握,往往是通过练习来检验,同时还能促使学生感悟、优化算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在练习设计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有层次的练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这样才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进展。
同时留意“以趣引导”,使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乐学”。
感受四:教学中消失的缺乏
在让学生自己试做24x12=?过程中,没有一个学生会做,我脑子一片空白,不知怎么办才好,最终转变了备课思路,由小组合作学习变成启发式进展引导,效果还是不错的。
但在总结笔算的方法时,应当加上小组争论这一环节,会更好。
对于计算教学,需要我们教师做到效劳生活,以趣导入,算法多样,不拘一格,分层练习,形式多样。
例如:最终我加了一道趣味数学题12x11,36x11通过计算发觉其中的微妙。
这些只要我们都做生活的有心人,计算教学肯定会更加精彩!
8的乘法教学教学反思篇4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单元中简洁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根底上教学的。
这一类实际问题比根本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稍简单,题目所求的数量不是已知的分率所对应的数量,而是与这个分率有关的另一个数量,所以它是根本的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进展。
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找出解题的数量关系式。
下面就谈谈我就本课教学之后的一些想法:
(一)细心设计复习题
从观看线段图入手,让学生说说从图上可以知道些什么,再让他们通过比拟,选出有用的条件自己编题、解答。
在这一过程中,训练了学生观看和分析线段图的力量,同时,通过选择有用的条件进展编题,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力量得到强化,也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上获得一种满意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再通过分析自己的算式,说出题目中的单位“1”和算式所运用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的学问得以稳固,也为后面学习例1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留意语言表述形式的转换,帮忙学生理解关键句和数量关系
“学校花坛里有84棵花,其中1/6是月季花,月季花有多少棵?”这一类问题由于可以直接利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来进展列式,学生比拟简单把握。
但是形如“一种毛衣,原价56元,现在的价钱降低了2/7。
降低了多少元?”这样的问题,就其表述形式而言与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有肯定的距离,学生理解时有肯定的困难。
因此在本课的练习中我加强了语言的转换练习,让学生用“谁是谁的几分之几”的句式来表述“皮球的个数比足球多2/5、实际用水量比规划节省1/9、实际产量增加2/7、梨树的棵数比桃树少1/4”这一些句子,学生在表述的过程中自然体会到了各个分数的意义,对于单位“1”的理解愈加到位,对分率与分率的对应量理解到位。
从课的实施来看,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三)留意操作,通过操作理解分数的意义,感悟数量关系
有关分数实际问题的解答,我觉得理解已知条件中分数的意义(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关键句),在此根底上写出数量关系式应当是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关键所在。
怎样突出这一关键点,我想安排一节补充课时,让学生依据关键句画图,通过物的操作活动透彻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写出多个数量关系我认为很有必要。
这也是整个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解答的奠基工程,应当在我们的教学中得到足够的重视,并应在平常的教学中反复练习,我想这对于后续的教学大有裨益。
(四)让学生的思维在相互的沟通与教师的提问中得到训练
在教学新课的过程中,先让学生通过比拟,找出例题与复习题的一样与不同之处,接着再自己尝试解答。
学生解答的时候,感觉做起来很得心应手,三下两下就做好了,而且有些学生用75+75×4/5做,也有一些用75×(1+4/5)做。
此时,我先让同桌间相互沟通想法说说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每一步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认真观看一下学生,发觉他们都很情愿把自己的想法告知同桌,有些同桌做的方法一样,俩人都争着要先讲;有些用的方法不一样,俩人就一起在讨论、比拟。
在初步的沟通后,再进展全班反应。
由于刚刚练习过,学生说起来还算流畅,如分析75×表示的是什么?后面为什么还要用75+75×4/5,运用的是哪个数量关系?其次种解法中1+4/5又表示什么?为什么要先求1+4/5,最终为什么要用乘法来算时,学生根本能答到点上。
这一过程让学生感受到解同意用题,不仅要会解答,更要会分析。
固然,虽然在教学中考虑得比拟全面,但仍存在着不少问题:
1、形式比拟单一
课上除了教师问学生答之外,小组合作形式也比拟单一:学生相互沟通说想法、同桌争论等,几次一来,教师和学生都感觉单调无味。
因此,在平常,除了实行同桌合作、小组合作之外,我们还可以依据教学内容,适当地实行学生与教师合作或学生与电脑合作等,让学生在丰富的合作中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同时,在组织学生进展合作之前,应给学生留出独
立思索的时间,在此根底上的合作学习才有意义,才会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表出自己的观点
2、与生活的联系太少
在教学中,教师应多联系实际,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特殊是本节课,学习的是“稍简单的分数应用题”,也就是要求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给学生的感觉只是在一味地做题目,而不是在运用课上所学的学问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此时,假如出示和学生生活学习相联系的题目,如:我们班有54人,其中男生占了,女生有多少人?学生的积极性肯定会有所提高。
总之,教师要擅长从学生地生活实际入手,抽象得出数学学问,再回到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不管在教学活动的`哪个环节,都留意与现实生活严密联系,使学生真正切切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到处需要数学。
8的乘法教学教学反思篇5
乘法安排律是在学生学习了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根底上教学的。
它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感知乘法安排律,知道什么是乘法安排律,难点是理解乘法安排律的意义,并会用乘法安排律进展一些简便运算。
所以本堂课我通过口算、读算式、写类似算式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去感知乘法安排律,最终由学生总结出乘法安排律概念。
本堂课我感到比拟满足的地方,就是把课堂的主体权交给了学生,学生们都很主动积极的参加到学习中来,可是缺乏之处颇多。
一、本课堂我的教学程序是:先让学生独学“学一学”局部的6个问题,第1、2个问题依据情景图上所给的信息估算并列出算式:(4+2)×25和4×25+2×25;第3个问题让学生观看这两个算式的特点;第4个问题依据你的发觉完成填空。
25×(40+4)=25×()+25×()、65×17+35×17=(+)×()(意图是让学生体验乘法安排律);第5个问题试着举出类似的例子;第6个问题试一试:你可以用a、b、c分别表示三个数,写出你的发觉吗?(a+b)×c=()×()+()×()。
独学完六个问题后,学生通过群学和小组在全班的展现,进一步达成学习目标。
接下来,通过练习检测学生对乘法安排律的理解和应用。
最终通过两道练习题对所学内容进展了延长。
((1)28×18-8×28、(2)25×99)
二、缺乏之处:
1、在要求同学们去总结出乘法安排律的概念时教师没有很好的引导,导致同学对乘法安排律特点的熟悉比拟模糊。
2、在学生总结出乘法安排律的概念时,我只是一笔带过的把乘法安排律通过课件再展现给学生们看了一遍,没有反复强调乘法安排律的特点,导致学生没有较好的把握乘法安排律。
3、课堂用语不够简洁。
三、结合学生的把握状况我觉得教学此内容需要留意以下几点:
1、区分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安排律的特点,多进展比照练习。
乘法结合律的特征是几个数连乘,而乘法安排律特征是两数的和乘一
个数或两个积的和。
在练习中(40+4)×25与(40×4)×25这种题学生特殊简单消失错误。
为了学生更好地把握可以多进展一些比照练习。
如:进展题组比照15×(8×4)和15×(8+4);25×125×25×8和25×125+25×8;练习中可以提问:每组算式有什么特征和区分?符合什么运算定律的特征?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吗?为什么要这样算?
2、学生进展一题多解的练习,经受解题策略多样性的过程,优化算法,加深学生对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安排律的理解。
如:计算125×88;101×89你能用几种方法?125×88①竖式计算;
②125×8×11;③125×(80+8);④125×(100-12);⑤(100+25)×88;
⑥(100+20+5)×88等等。
101×89①竖式计算;②(100+1)×89;③101×(80+9);101×(100-11);101×(90-1)等。
对不同的解题方法,引导学生进展比照分析,什么时候用乘法结合律简便,什么时候用乘法安排律简便?明确利用乘法结合律与乘法安排律进展间算的条件是不一样的。
乘法结合律适用于连乘的算式,而乘法安排律一般针对有两种运算的算式。
力争到达“用简便算法进展计算”成为学生的一种自主行为,并能依据题目的特点,敏捷选择适当的算法的目的。
3、多练。
针对典型题目屡次进展练习。
典型题型可选择(40+4)×25;(40×4)×25;63×25+63×75;65×103-65×3;56×99+56;125×88;48×102;48×99等。
对于比拟特别的题目可连续性练习,对优生提出把握的要求。
如36×98+72;68×25+68+68×74,32×125×25等。
8的乘法教学教学反思篇6
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是在学生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根底上进展教学。
通过教学,让学生经受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把握用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在已有的学问阅历根底上来学习这个内容,学生并不会感到困难。
所以,在教学时,我先是让学生将口诀补充完整,引导帮忙学生复习7、8、9的乘法口诀。
由于有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一般方法的学问根底,所以这个内容的教学我大胆放手,当做练习的提升来教学,并不完全按新课来授课。
我先是出示情境图:三角形图与气球图,由于没有文字的描述,所以我充分利用主题图,引导学生先整体地按肯定挨次观看整幅图,找出图中的三个有效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再列式计算。
由于学生已有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根底,我让学生独立思索,自主探究,并在合作沟通的根底上形成7—9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根本思路,形成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根本技能。
但是上完课后,我也感到一些缺乏:可能是由于一开头就没有当新课来授课,所以对于为什么能用乘法口诀求商突破不够,感觉上就是让学生仿照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而未能突出想乘算除,如45÷5应当先想几乘5等于45,由于五九四十五,所以商是9。
详细方法是:先看除数,除数乘几等于被除数,就想几的口诀,口诀缺几商就是几,我没有让学生
自己去总结归纳方法。
练习上也只是直接将课后练习题呆板、枯燥地排列出来,假如能以故事情节激发孩子们的兴趣,使枯燥的计算变得活泼好玩而富有挑战性,让他们在欢乐中完成课后习题。
同时使学生感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效劳于生活,让学生体验到在乐中学,在学中乐,可能效果就会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