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亚萍的理想励志名人故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亚萍的理想励志名人故事
邓亚萍是成功的,金牌的背后她有付出怎样的艰辛呢,那么都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童年的邓亚萍,立志做一名优秀的运动员。

但是她个子矮,手脚粗短,根本不符合体
校的要求,他被关到了体校的门外。

倔强的邓亚萍没有气馁,年幼的邓亚萍跟父亲学起了
乒乓球,她每天在练完体能课后,必须还要做100个发球接球的动作。

那时邓亚萍只有七岁,但为了能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便在自己的腿上绑上了沙袋,而
且把木牌换成了铁牌。

腿肿了!手掌磨破了!——这是家常便饭!但她从不叫苦,不喊累!
据教练张燮林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1万多个。

每一节训练课下来,汗水都湿
透了邓亚萍的衣服、鞋袜,有时甚至连地板也会浸湿一片,不得不换衣服、鞋袜,甚至换
球台再练。

长时间从事大运动量、高强度的训练,从颈到脚,邓亚萍身体很多部位都是伤病。

为对付腰肌劳损,她不得不系上宽宽的护腰,膝关节脂肪垫肿、踝关节几乎长满了
骨刺,平时只好忍着,实在痛的利害了就打一针封闭,脚底磨出了血泡,就挑破它再裹上
一层纱布接着练。

就算是伤口感染,挤出脓血也要接着练。

皇天不负有心人,身高虽为150厘米的邓亚萍,先后获得了150余枚国内外乒乓球比
赛奖章!
从小的理想就是站在世界最高的领奖台。

邓亚萍做到了,她用她的经历告诉我们人生
好比大海,只有拥有理想的人才能把握好航船的方向,达到幸福的彼岸;人生犹如攀岩,
只有拥有理想的人才能登上顶峰;人生恰似旅行,只有拥有理想的人才能达到心中的乐土。

人生道路上充满了许多困难,没有崇高的理想坚强的意志就不可能克服这些困难。

理想决
定了你的高度,想要更高就要怀着崇高的理想。

邓亚萍从小就酷爱打乒乓球,她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在世界赛场上大显身手。

却因为
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于国家队的大门之外。

但她并没有气馁,而是把失败转化为动力,苦练球技,持之以恒的努力终于催开了梦想的花蕾——她如愿以偿站上了世界冠军的
领奖台。

在她的运动生涯中,她总共夺得了18枚世界冠军奖牌。

邓亚萍的出色成就,不仅为
她自己带来了巨大的荣耀,也改变了世界乒乒坛只在高个子中选拔运动员的传统观念。

昔日的“乒乓皇后”,如今却成为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总经理。

邓亚
萍从一名运动员变身为文化女性,并开始了她的新闻事业。

面对一个个成功,邓亚萍道出
了心中的感悟:实力决定位置,位置决定话语权;任何事情从现在做起都不晚;一定要相信
自己,相信团队。

9月9日下午,2021全球网商大会女性论坛在美丽的城市杭州举行。


亚萍作为开场演讲嘉宾一上场便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她与众多网商一起分享成功的感悟。

坚守理想脚踏实地就会成功
“中国有句话,"女性能顶半边天",而半数网商都是女性。

”邓亚萍说,她感到非常
惊讶和振奋。

她说,是国家和社会给女性创造了好的机会来展示自己的才华。

邓亚萍说,她最欣赏鲁迅先生的一句话,“世界上本来没有路,但人走多了以后就有
了这条路。

”她从事互联网这个行业才一年的时间,但她已深刻感受到互联网这个行业的
艰难。

但是,她不会放弃,她相信,只要坚守自己的理想和梦想,脚踏实地去努力,她相
信总有一天会成功的,她要尽情享受这个行业带给她的激情和快乐。

“体育,它崇尚的是规则、实力,它崇拜的是英雄,所以从这点来讲,互联网行业与
体育非常相似。

”她说,互联网行业也需要脚踏实地、诚信待人,这样生意才会越来越好。

她提到“人民搜索”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时说,它的意义就在于以用户为导向,为用户提供
真实、可靠的搜索引擎服务。

当今很多从事互联网工作的人都会这样说,但是当触及到商业利益、社会责任、道德
底线的时候,是否还能够坚守这一原则,特别是当互联网从业人员触及到用户信息的安全
以及真实性的时候,更需要坚守以用户为导向的原则去设计自己的产品。

今年6月,人民
搜索正式启用新域名jike,并更名为“即刻搜索”。

她表示,“即刻搜索”将秉承这一
铁律、原则,为用户提供真实可靠的搜索服务。

实力决定位置位置决定话语权
无论是在家庭还是社会上,许多女性都处于被动地位。

邓亚萍却告诫女性朋友,“实
力决定位置,位置决定话语权”。

她说这个对于女性尤其重要。

女性要想在社会和家庭中
找到自己的位置,就要有自己的一份事业。

“任何事情从现在做起都不晚”,她说,如果无论你刚刚入道,遇到了一些坎坷、困难,没有关系,从头再来,一切从现在开始都不晚。

或许你从事的行业已很成功,希望继
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

她告诉女性朋友们,一定要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团队,相信这
个时代所赋予的使命,相信这个时代能给女人创造奇迹的机会。

只要有这样的勇气,就一
定会成功的。

许多人都渴望成功,希望收获价值,但是成功之路是非常艰辛的,会遇到许许多多的
挫折和困难。

邓亚萍说,其实每个人都会面对挑战和问题,甚至每天只要推开办公室的门,就要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既然问题是躲也躲不掉的,那不如换一种方式,当问题来了,
主动地解决它。

所以,我们不要怕面对问题、面对挑战,因为我们这一生都是要面对困难和挑战的,
只有跨过它,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习惯,就会从容应对这些问题,所以心态非常重要。

14次世界冠军,4次奥运会冠军,这些辉煌已被她抛在脑后。

今天的邓亚萍,坐在国
家体育总局体育器材装备中心的办公室里,笑意盈盈,俨然一位自信干练的职业女性。

从1997年退役后,邓亚萍的学习和工作一直和奥运会息息相关。

她参与了前后两次
申奥工作,也品尝到其中的甘苦。

奥运会是要让更多的老百姓受益
2001年2月,还在英国诺丁汉大学读书的邓亚萍接到北京奥申委的通知,回国参加奥组委评估团的接待工作,同时担任5位申奥形象大使之一。

一次,她到劲松附近的一家商
场买东西。

一个售货员十分激动地跑过来,拉住她的手说:“邓亚萍啊,你是申奥形象大使,你一定要努力工作,多拉选票,一定要让北京办奥运会!”邓亚萍当时有些意外,为
什么一个普通售货员会对奥运会有这么大的热情?售货员回答说:“如果北京办奥运会了,我们家的老房子马上就能拆迁了。


后来,在给国际奥委会委员做工作时,她时常讲起这个例子。

“大道理他们很难听进去,这个鲜活的例子却能打动他们。

”卢森堡国家元首亨利大公是国际奥委会委员之一,
听到这个真实的故事时,大公很激动,“他意识自己手中的一票能改变千千万万中国老百
姓的生活和命运,是非常神圣的一票。

”在投票当天,亨利大公主动对何振梁说:“我将
想着你们。


用真诚化解偏见
两次申办,历时8年,邓亚萍用“残酷”来形容其过程。

“1993年北京以两票之差失利。

在第二次申办时,我们更加谨慎,不放过任何一票,因为任何一票都可能是致命的。


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的十几个人,只有两三个人来过中国,且是多年以前。

用他
们的话说,“你们穿的衣服只有三个颜色。

”可他们哪里了解中国这十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找到一位哈萨克斯坦委员,邓亚萍一直追到瑞典,在人生地不熟的情况下,硬是
找到了这位委员的住处。

那天她回到旅馆时,已是凌晨3点。

邓亚萍曾在3天里从北京到
洛杉矶打了一个往返,就是为了跟在美国的鲍伯吃顿饭。

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苏珊·奥尼
尔是一个很难攻克的“堡垒”。

由于中国也是游泳强国,她本就有所抵触,且她早年来过
中国,对中国有成见:“你们游泳池的水脏得要命。

”再加上中国以前出现过兴奋剂问题,她的态度很强硬,每次约她,答复都是“没什么好谈的”。

邓亚萍还是一有机会就抓住她谈,“真是磨破了嘴皮子”。

在投票前一天晚上,邓亚萍约她吃饭,跟她谈了3个多小时,虽然对方没有给出任何承诺,但邓亚萍感觉到她被自己说动了。

北京申办成功后,苏
珊·奥尼尔参加了大使馆举办的宴请会,“如果她不支持中国,怎么会来呢?”
投票前的激战
投票前一天,5个申办城市——大阪、巴黎、多伦多、北京、伊斯坦布尔分别在莫斯
科斯拉夫饭店主新闻中心举行了各自的新闻发布会。

北京的新闻发布会是记者最多、气氛
最热烈的。

临近尾声、一位瑞典记者问道:“瓦尔德内尔参与拍摄北京申奥宣传片,瑞典民众对
他意见很大,你们怎么看?”这个与运动员有关的问题,自然由邓亚萍回答。

她微笑着说:“瓦尔德内尔从80年代初就在中国训练,没有中国,就没有他今天的成绩。

他真正看到
了中国20年来的发展,所以我理解他为什么愿意拍这个宣传片。

再说,乒乓球是中国的
国球,作为乒乓球运动员,他当然愿意奥运会在热爱乒乓球的国家举行啊。

”她的英文发
音和她的回答一样无懈可击,话音方落,记者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两次陈述
两次申奥,邓亚萍都作为运动员代表作投票前的总结陈述。

1993年的时候,邓亚萍还一句英语不会,要一句一句硬背下来。

“陈述的前一晚我基本没有睡觉,比参加世界大赛
还紧张。

轮到我上场时,心怦怦直跳。

但毕竟参加过那么多世界比赛,一上场还是能够镇
定下来,把那几句话顺利地背下来了。


2001年,为了突出运动员的特点和感受,北京奥申委决定由邓亚萍自己来写这段陈述。

短短两分钟的发言,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邓亚萍反复思考,写了好几稿都被自己推翻。

这时,邓亚萍回忆起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的时候,自己参加火炬接力,那时家家户户都
把桌椅搬到了路边,喝酒、聊天,每张脸上都是笑容,就像过节一样。

一个三四岁的小男
孩指着邓亚萍手中的火炬问她:“我能摸摸吗?”邓亚萍微笑着蹲下身:“当然可以啊,
你可以拿着它拍照。

”那个孩子眼晴里闪出惊喜的光。

邓亚萍对世界这样说:“当他触摸到火炬时,眼睛一下就亮了。

我能感觉到,在那个
时候,他的一生发生了变化。

如果奥运圣火能够来到中国,在4亿青少年的心中点燃,那
该有多好啊!……现在,我们请您给我们一个亲身经历一届伟大奥运会的机会。


“任何事情从现在开始做都不晚”
从5岁开始打乒乓球,一直到24岁退役,她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训练和比赛上了。

1997年,由中国奥委会推荐,萨马兰奇亲自任命她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后来又担任体育和环境委员会委员。

但是由于语言不通,无法跟其他委员沟通,因此,她
选择到清华大学英语系学习。

刚到清华时,老师让她写出26个英文字母,邓亚萍费了好大劲才写出来,还是大小
写不分。

“当时知道自己肯定是最差的一个。

但是我作了一番分析,我经历的事情,我承
受过的压力,是其他同学无法比的,这是我的优势。

我也坚信,任何事情从现在开始做都
不晚。

抱着这样的信念开始读书。


每天5点起床,读音标,背单词,练听力,直到上课;晚上整理讲义,温习功课,直
到深夜12点。

每天14个小时,她拿出训练时的勤奋,与英语搏斗。

一年过去了,“我开
始逐渐找到学习语言的门道了。

虽然语言和打球是两回事,但任何事情做到一定高度后,
其实都是通的。

”最终,邓亚萍凭借论文《国球的历史及发展》拿到了清华大学的本科文凭。

邓亚萍又到诺丁汉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2002年底,她以4万多字的论文《从小脚女人到奥运会冠军》,顺利获得了硕士学位。

这篇论文被收藏在国际奥委会的博物馆。

从2021年开始,邓亚萍一边工作,一边攻读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我的专业就是发掘奥林匹克的
商业价值,实际上是寻求奥林匹克发展的原动力。

”她曾把自己关在家里整整写了20几
天,没有下过楼,每天吃速冻饺子。

长时间固定姿势写稿诱发了颈椎病,头不能移动,邓
亚萍就以一种固定的姿势坚持查阅资料和写作。

邓亚萍认为西方教育给自己最大的收获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先调查研究,做深入扎实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作决策,可以把风险降到
最低。


虽然经历了几次角色转变,她始终如同在球场上一样,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力量,让人
振奋又令人赞叹。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