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赏析:春景生机与诗人深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赏析:春景生机与诗人深情
杜甫的古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全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同时也蕴含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人生哲理。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作品原文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
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江苏省一带。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公元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
公元763年,“安史之乱”结束。
结束之后第二年,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
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作品赏析
1、首句:“两个黄鹂鸣翠柳”
a.意象:成对的黄鹂在新绿的柳枝上欢快地鸣叫。
黄鹂,又称黄莺,以其清脆悦耳的鸣叫声著称。
翠柳则代表着初春的嫩绿与生机。
b.情感:此句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景,还通过黄鹂的成双成对和欢快的鸣叫,传达出一种喜庆和愉悦的氛围,象征着生活的美好与和谐。
2、次句:“一行白鹭上青天”
a.意象:一行白鹭在蔚蓝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白鹭的洁白与青天的蔚蓝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优美的画面。
b.情感:此句进一步展示了春天的广阔与自由。
白鹜的飞翔姿态优美,象征着诗人内心的自由与向往。
同时,“青天”也暗含了诗人对清明政治和理想社会的期待,
3、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
a.意象:诗人从窗户望去,可以看到远处西岭上终年不化的积雪。
这里的“窗含”二字用得极为巧妙,既描绘了窗户像画框一样将雪山美景包含其中的景象,又表达了诗人对这幅美景的珍视与喜爱。
b.情感:此句通过“千秋雪”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深远与自然的恒久。
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许。
4、末句:“门泊东吴万里船”
a.意象:门前停泊着来自东吴的船只。
这些船只可能来自遥远的江苏等地,象征着水路的畅通和交流的频繁。
b.情感:此句不仅描绘了草堂门前的实景,还蕴含了诗人对国家安定、社会繁荣的期望。
同时,“万里船”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远大抱负和广阔胸怀。
总体赏析
整首诗以色彩鲜明、清新怡人的美好风光为背景,通过生动的画面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同时,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动景与静景、近景与远景的交错映现手法,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层次感和立体感。
此外,诗中还蕴含了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国家、对未来的期望与憧憬。
值得一提的是,《绝句》中的“乐景衬哀情”手法也值得我们关注。
虽然全诗以明快的笔调描绘了春天的美景但背后却隐藏着诗人对长久旅居他乡、思乡情切的感慨。
这种情感的表达使得整首诗更加深沉而富有韵味。
综上所述,《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不仅是一首描绘春天美景的佳作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情感和人生哲理的诗歌。
它让我们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内心的世界和情感的波动。
赏析二
这首《绝句》是诗人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
诗歌以一幅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
前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
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
“两”和“一”相对;一横一纵,就展开了一个非常明媚的自然景色。
这句诗中以“鸣”字最为传神,将黄鹂描写的更加生动活泼,鸟儿成双成对,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
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
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近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写凭窗远眺西岭雪山。
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
“含”字表明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
末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
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平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
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
“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
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
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作者借东吴代指孙权,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
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
全诗看起来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但诗人的内在情感使其内容一以贯之,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构成一个统一的意境。
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
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
作品简析
《绝句》是一首七言绝句。
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开阔。
诗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情绪陶然,兴致勃勃。
而随着视线游移、景物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
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也暗含着对时光流逝的感叹和孤独无聊的失落之意。
全诗对仗精工,着色鲜丽,动静结合,声形兼俱,宛然组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
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