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座盖注塑模具毕业设计

合集下载

底座盖注塑模具设计

底座盖注塑模具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班级模具102 姓名
一、课题名称:底座盖注塑模具设计
二、主要技术指标:零件如右图所示
1. 零件名称:底座盖
2. 未注圆角为R1
3. 材质:PC
4. 大批量生产
三、工作内容和要求:
1. 对图示零件进行冲压工艺分析,编制注塑工艺方案,进行必要的工艺计算。

2. 按照注塑模的特点进行浇注、推出、冷却加热系统、侧抽芯等机构设计。

3. 应用各CAD软件设计图示零件的模具装配图及所有非标准零件图。

4. 编制所有需加工的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并填写相关工作单。

5. 毕业设计报告应符合设计报告撰写的内容与格式的要求,字数在0.8万字左右。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齐卫东.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M].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2月.
2. 李洪达.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M].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年1月.
3. 宋志国. UG NX4实例教程[M].第一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1月.
4. 冯炳尧等.模具设计与制造简明手册[M].第二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1月.
学生(签名)12 年12月8 日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教研室主任(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签名)年月日。

塑料盖注塑_模具设计

塑料盖注塑_模具设计

--塑料盖注塑模具设计毕业论文第1章概论1.1 课题背景及意义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产品的功能日趋多元化,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塑料产品结构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模具设计和注射成型过程的复杂性,有些注射成型问题连有经验的模具设计师和注射工艺师都很难把握。

而传统的注射模设计首先考虑的是模具结构本身的需要,之后考虑的才是注射制品的需要。

例如,常规的注射模设计通常是根据经验确定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而不是根据流动分析来确定,最后在试模过程中通过反复的调整模具的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参数来勉强达到产品的质量要求。

模具试模周期过长、试模成本过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对塑料熔体的注射成型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对优化产品结构设计、模具设计以及注射成型工艺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1][2][3]。

1.2 本课题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1.2.1 塑料模功能分子材料加工领域中,用于塑料制品成形的模具,称为塑料成形模具,简称塑料模。

塑料模优化设计,是当前高分子材料加工领域中的重大课题。

在塑料材料、制品设计及加工工艺确定以后,塑料模设计对制品质量与产量,就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首先,模腔形状、流道尺寸、表面粗糙度、分型面、浇注与排气位置选择、脱模方式以及定型方法的确定等,均对制品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以及塑件的物理力学性能、内应力大小、表观质量与内在质量等,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其次,在塑件加工过程中,塑料模结构的合理性,对操作的难易程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再次,塑料模对塑件成本也有相当大的影响,除简易模具外,一般说来制模费用是十分昂贵的,大型塑料模更是如此。

现代塑料制品生产中,合理的加工工艺、高效率的设备和先进的模具,被誉为塑料制品成形技术的“三大支柱”。

尤其是塑料模对实现塑件加工工艺要求、塑件使用要求和塑件外观造型要求起着无可代替的作用。

高效全自动化设备,也只有装上能自动化生产的模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底座盖的注塑模设计毕业设计

底座盖的注塑模设计毕业设计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底座盖的注塑模设计系(分院)机械电子工程系学生姓名岳亚军学号09116108专业名称模具设计与制造指导教师武同2020年11月13日河南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电子工程系(分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锁盖的注塑设计岳亚军摘要:注射模的设计要紧包括:分型面的选择、型腔数量的确信及型腔的排列、浇注系统设计、型心、型腔结构的确信、推件方式、侧抽芯机构设计、零件设计等内容。

对塑件的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分析,使我更进一步的了解了塑料制品的特性和塑料模具设计进程,也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设计”那个词的含义,塑件形状简单或复杂并非能够阻碍你对设计的态度,都必需认真对待,严格遵循设计的特点,依照具体情形,结合生产实际条件,综合运用设计大体原理和正确的计算方式,来设计出出经济性好、结构合理的模具。

底座盖产品图如下图1和图2:图1 图2生产批量:大量量;材料:PC;未注公差取MT5级精度一、塑件工艺性分析塑件的工艺性分析包括塑件的原材料分析、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塑件表面质量和塑件的结构工艺分析。

其具体分析如下:1. 塑件利用特性聚碳酸酯(PC)树脂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热塑性工程塑料,具有突出的抗冲击能力,耐蠕变和尺寸稳固性好,耐热、吸水率低、无毒、介电性能优良,是五大工程塑料中唯一具有良好透明性的产品,也是最近几年来增加速度最快的通用工程塑料。

目前普遍应用于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办公设备、包装、运动器材、医疗保健等领域,随着改性研究的不断深切,正迅速拓展到航空航天、运算机、光盘等高科技领域。

PC树脂的材料性能: PC(聚碳酸酯)是一种无色透明的工程塑料,具有极高的冲击强度,宽广的利用温度范围,良好的耐蠕变性、电绝缘性和尺寸稳固性、热稳固性、光泽度、抑制细菌特性、阻燃特性和抗污染性、耐侵蚀性、耐磨性良好,但自润性差,有应力开裂偏向,高温易水解,且收缩率很低,一样为%~%。

PC有专门好的机械特性,但流动特性较差,因此这种材料的注塑进程较困难。

摄像头底座注塑模具设计毕业设计文档

摄像头底座注塑模具设计毕业设计文档

摄像头底座注塑模具设计毕业设计文档一、设计目的本项目是一款摄像头底座注塑模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生产中对该底座的生产需求,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为主要目的。

二、设计原理本模具采用注塑成型工艺进行生产。

注塑成型工艺是将熔化并加压的熔融塑料通过注射器射入模具中,保持一定时间冷却成型,最终取出成品的一种加工方法。

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模具的加工难度、材料选择、尺寸精度等问题。

为了满足这些要求,我们需要对设计进行充分的分析和考虑。

三、产品设计要求1、产品形态摄像头底座呈正方体状,材质为ABS(聚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塑料,模具中需螺纹结构用于固定摄像头。

2、尺寸精度底座尺寸应准确无误,平面度、圆度、垂直度等要求精度达到0.05mm。

3、材料选择ABS塑料成型性好,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机械性能,同时质地坚实,不易变形。

因此,选择ABS塑料成为摄像头底座的材料。

4、加工难度注塑成型工艺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对压力、温度、时间等因素进行严格控制,确保成品的尺寸和性能符合要求。

因此,在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这些因素。

5、保证生产效率底座生产的效率应高,以提高效率为目的,设计中应考虑简化结构,避免过多的零部件,以便于加工和组装。

四、模具设计1、模具整体结构本模具的整体结构包括:模具底板、模芯、模板、顶出机构、分模系统等组成。

模具底板和模板采用优质钢材制作而成,经过精密加工,保证模具的尺寸精度。

同时,根据底座的形状进行长短边设计,底部面积相对较大。

模具采用分模结构,通过分模系统对成品进行脱模,其目的是为了方便模具具体结构的设计和制造。

模具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摄像头底座注塑模具整体结构示意图2、模具结构设计模具中需设置螺纹结构用于固定摄像头,同时需要保证底部面积与摄像头底座完全吻合。

模具结构如图2所示。

图2 模具结构示意图3、顶出机构设计顶出机构可分为凸轮顶出和气动顶出两类。

在本设计中,采用气动顶出机构。

注塑模具设计毕业论文

注塑模具设计毕业论文

注塑模具设计毕业论文注塑模具设计是现代工业中常用的一种加工工艺,其应用广泛且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模具设计是注塑工艺中的关键环节,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主要探讨了注塑模具设计的关键技术和优化策略。

首先,注塑模具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要求。

模具的设计应根据产品的几何形状和尺寸要求,确定模具的结构和形式。

同时,还需要考虑产品在注塑过程中的收缩和变形问题,以保证产品的尺寸精度。

其次,注塑模具设计需要考虑材料的选择。

模具的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刚性和耐磨性,以保证模具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变形或磨损。

同时,还需要考虑模具的表面光洁度和抗腐蚀性,以保证产品的外观质量。

再次,注塑模具设计需要考虑注塑工艺的要求。

模具的设计应根据注塑工艺的要求,确定模具的开模方式、冷却方式和排气方式等。

特别是在大型注塑模具设计中,还需要考虑模具的卸模方式和模具的拆装要求等。

最后,注塑模具设计需要考虑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

模具的设计应尽量简化结构,减少制造难度和制造周期,以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还需要考虑模具的制造成本和维护成本,以控制生产成本。

在注塑模具设计中,优化策略是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的关键。

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参数设计、结构优化和模拟分析等方法,对注塑模具进行全面的优化。

例如,通过模拟分析模具的流动和充模过程,可以减少缺陷和提高产品质量。

同时,还可以通过参数设计和结构优化,减少模具的材料消耗和制造成本。

总之,注塑模具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关系到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

设计人员应注重产品的形状和尺寸要求、材料的选择、工艺的要求以及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等方面的考虑,通过优化策略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

塑料底座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

塑料底座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

第1章绪论1.1塑料成型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1.1.1塑料及塑料工业的发展塑料是以树脂为主要成分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简称高聚物。

塑料其余成分包括增塑剂、稳定剂、增强剂、固化剂、填料及其它配合剂。

塑料制件在工业中应用日趋普遍,这是由于它的一系列特殊的优点决定的。

塑料密度小、质量轻。

塑料比强度高;绝缘性能好,介电损耗低,是电子工业不可缺少的原材料;塑料的化学稳定性高,对酸、碱和许多化学药品都有很好的耐腐蚀能力;塑料还有很好的减摩、耐磨及减震、隔音性能也较好。

因此,塑料跻身于金属、纤维材料和硅酸盐三大传统材料之列,在国民经济中,塑料制件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缺少的重要材料之一。

塑料工业的发展阶段大致分为一下及个阶段:1.初创阶段 30年代以前,科学家研制分醛、硝酸纤维和聚酰胺等热塑料,他们的工业化特征是采用间歇法、小批量生产。

2.发展阶段 30年代,低密度聚乙烯、聚氯乙烯等塑料的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塑料工业的基础,为其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3.飞跃阶段 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塑料的产量和数量不断增加,成型技术更趋于完善。

4.稳定增长阶段 70年代以来,通过共聚、交联、共混、复合、增强、填充和发泡等方法来改进塑料性能,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应用领域,生产技术更趋合理。

塑料工业向着自动化、连续化、产品系列化,以及不拓宽功能性和塑料的新领域发展。

我国塑料工业发展较晚。

50年代末,由于万吨级聚氯乙稀装置的投产和70年代中期引进石油化工装置的建成投产,使塑料工业有了两次的跃进,于此同时,塑料成型加工机械和工艺方法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各种加工工艺都已经齐全。

塑料由于其不断的被开发和应用,加之成型工艺的不断发展成熟于完善,极大地促进了成型模具的开发于制造。

随着工工业塑料制件和日用塑料制件的品种和需求的日益增加,而且产品的更新换代周期也越来越短,对塑料和产量和质量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1.1.2塑料成型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模具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工艺装备,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塑料盖注塑工艺分析与模具设计毕业论文完整版本

塑料盖注塑工艺分析与模具设计毕业论文完整版本

第1章概论1.1 课题背景及意义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产品的功能日趋多元化,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塑料产品结构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客户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模具设计和注射成型过程的复杂性,有些注射成型问题连有经验的模具设计师和注射工艺师都很难把握。

而传统的注射模设计首先考虑的是模具结构本身的需要,之后考虑的才是注射制品的需要。

例如,常规的注射模设计通常是根据经验确定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而不是根据流动分析来确定,最后在试模过程中通过反复的调整模具的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参数来勉强达到产品的质量要求。

模具试模周期过长、试模成本过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竞争力。

因此,对塑料熔体的注射成型过程的计算机模拟对优化产品结构设计、模具设计以及注射成型工艺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1][2][3]。

1.2 本课题及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1.2.1 塑料模功能分子材料加工领域中,用于塑料制品成形的模具,称为塑料成形模具,简称塑料模。

塑料模优化设计,是当前高分子材料加工领域中的重大课题。

在塑料材料、制品设计及加工工艺确定以后,塑料模设计对制品质量与产量,就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首先,模腔形状、流道尺寸、表面粗糙度、分型面、浇注与排气位置选择、脱模方式以及定型方法的确定等,均对制品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以及塑件的物理力学性能、内应力大小、表观质量与内在质量等,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其次,在塑件加工过程中,塑料模结构的合理性,对操作的难易程度,具有重要的影响。

再次,塑料模对塑件成本也有相当大的影响,除简易模具外,一般说来制模费用是十分昂贵的,大型塑料模更是如此。

现代塑料制品生产中,合理的加工工艺、高效率的设备和先进的模具,被誉为塑料制品成形技术的“三大支柱”。

尤其是塑料模对实现塑件加工工艺要求、塑件使用要求和塑件外观造型要求起着无可代替的作用。

高效全自动化设备,也只有装上能自动化生产的模具,才能发挥其应有的效能。

暖瓶底盖注塑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

暖瓶底盖注塑模具毕业设计说明书

本人从事模具设计多年,空余时间可代做注塑,冲压等模具的毕业设计,现有已做过的毕业设计20余套,都是答辩后能使用的,欢迎咨询。

目录1 绪论 (4)1.1 国内外塑料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4)1.2 塑料的注射成型过程 (6)1.2.1 塑化过程 (6)1.2.2 注射过程 (7)1.2.3 模塑过程 (7)1.3 塑料注塑模具介绍 (7)1.3.1 塑料模具结构的组成 (7)1.3.2 料模具结构设计要点 (8)1.4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9)2 模具预设计 (12)2.1 塑件分析 (12)2.1.1 塑件原材料分析 (14)2.1.2 塑件的尺寸精度分析 (14)2.1.3 塑件表面质量分析 (14)2.1.4 塑件的结构工艺性分析 (15)2.2 初选成型设备与注射工艺规程编制 (15)2.2.1 计算塑件的体积和重量 (15)2.2.2 确定成型工艺参数 (15)3 分型面的选取和型腔的布局 (16)3.1 分型面的选取 (16)3.2 型腔数目的确定及型腔的排列 (18)4 浇注系统的设计 (20)4.1 主流道的设计 (20)4.1.1 主流道尺寸 (20)4.1.2 主流道衬套的形式 (20)4.1.3 主流道衬套的固定 (21)4.1.4 分流道设计 (22)4.2 浇口位置的选择及设计 (23)4.2.1 浇口的选用 (23)4.2.2 浇口位置的选择 (24)4.2.3 冷料穴的设计 (25)5 模具成型零件的设计及工艺 (27)5.1 型腔壁厚和底板厚度的计算 (27)5.1.2 型腔侧壁厚度的计算 (28)5.1.3 型腔底板厚度的计算 (29)5.2 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30)5.2.1 型腔的设计 (30)5.2.2 型芯的设计 (31)5.2.3 下仁嵌块的设计 (33)5.3 成型零件的加工工艺 (34)5.3.1 订材料、开料 (34)5.3.2 热处理前的加工 (34)5.3.3 热处理后的加工 (35)5.3.4 型腔的加工 (35)6 侧抽芯机构的设计 (38)6.1 脱模力的计算 (38)6.2 抽芯距的计算 (39)6.3 斜导柱的设计 (39)6.3.1 斜导柱的结构形式 (39)6.3.2 圆形斜导柱直径的确定 (39)6.3.3 抽拔角α的选取 (40)6.3.4 圆形斜导柱总长度的计算 (40)7 顶出机构的设计 (41)7.1 顶出机构的设计原则 (42)7.2 顶杆的结构形式、固定方式和组装精度 (42)8 模具的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44)8.1 冷却系统机构设计 (45)8.2 模具加热系统的选取 (47)9 注射模具有关尺寸的计算 (47)9.1 成型零件尺寸计算 (47)9.2 模具闭合高度的确定 (48)9.3 模具安装部分校核 (48)9.4 模具开模行程校核 (48)10 模具最终设计结果 (49)11 结束语 (49)11.1 本毕业设计的主要工作 (49)11.2 需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50)参考文献 (51)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盖注塑模具毕业设计 2

盖注塑模具毕业设计 2

目录前言 (I)中文摘要 (Ⅱ)英文摘要 (III)第一章对塑料成型模具的认识 (1)1.1模具在加工工业中的地位 (1)1.2 模具的发展趋势 (1)1.3 设计在学习模具制造中的作用 (2)第二章原始资料分析 (3)2.1 塑件的工艺分析 (3)2.2 底座盖原料(PC)的成型特性与工艺参数 (3)2.3 塑件的结构工艺性 (4)2.4 注射机的选择 (5)第三章分型面及浇注系统的设计 (7)3.1 分型面的选择 (7)3.2 浇注系统的设计 (8)第四章模具设计方案论证 (14)4.1 型腔的布置…………………………………………………14.4.2 成型零件的结构确定 (14)4.3 导向定位机构设计 (14)4.4 推出机构的设计 (15)4.5 冷却系统设计 (15)4.6 模具加热系统的设计 (16)4.7 温度调节系统的设 (16)第五章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计算 (18)5.1成型零件的成型尺寸 (18)5.2 模具型腔壁厚的确定 (19)5.3 推出机构的设计 (19)5.4 标准模架的确定 (19)第六章成型设备的校核计算 (21)6.1 锁模力的校核 (21)6.2 安装尺寸的校核 (21)6.3 推出机构的校核 (21)6.4 开模行程的校核 (21)第七章模具的装配 (22)7.1 模具的装配顺序 (22)7.2 模具的维护 (23)设计总结 (24)附录:成型零件图 (25)型芯三维视图 (30)装配图 (31)致谢 (34)参考文献 (35)德州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设计第二章原始资料分析第2章原始资料分析2.1塑件的工艺分析1.2塑件材料的确定考虑到奶瓶盖的工作环境以及所受的力的大小来看,其在工作过程中需要频繁的开合,所以综上各种塑料的性能来考虑,聚丙烯(PP)具有以上工作环境所需的性能,为此确定使用材料为:聚丙烯(PP)1.3 工艺特点PP在熔融温度下有较好的流动性,成型性能好,PP在加工上有两个特点:其一:PP熔体的粘度随剪切速度的提高而有明显的下降(受温度影响较小);其二:分子取向程度高而呈现较大的收缩率。

注塑模具毕业论文(注塑模具)

注塑模具毕业论文(注塑模具)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题目:保险座塑料注塑模具设计系别:机电信息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B090202学生:李煜学号: B09020213指导教师:王沁2013年05月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系别 机电信息系 专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班级B090202姓名李煜学号B09020213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保险座塑料注射模具设计2.题目背景和意义:塑料注射模具的设计是在当今大部分塑料制品生产中的第一个环节,各行各业,各种产品几乎都要用到注射模生产的塑料零配件,因此掌握塑料注射模的设计技能是机械设计工程师的基本要求之一。

通过塑料制品的注塑模具设计,能够熟悉和掌握塑料制品设计全过程,能够根据不同塑料材料的性能,塑料结构特点,选择适当的模具结构,并掌握模具主要零件的强度计算及主要零件的尺寸确定,掌握材料的选择,通过该设计,应能检查外语翻译及理解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和绘图。

通过设计后,能够完全独立完成中等难度以上塑料注射模具设计,并能在选材,结构设计等方面进行经济技术分析。

3.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理工科含技术指标):(1)分析塑料的材料、形状、结构对注塑成型的影响;(2)进行模具的结构设计:包括注塑机的选型,分型面得确定,浇口形式的选择等;(3)完成有关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成型型腔壁厚计算;冷却系统设计等;(4)完成模具装配图及主要零件图的绘制;(5)论文撰写符合管理规范手册要求。

4.设计的基本要求及进度安排(含起始时间、设计地点):第1-3周,选题、收集资料了解模具设计的背景、理解题目、开题报告第4-6周,分析塑件的形状特点,确定方案,完成英文文献的翻译第7-15周,进行模具的结构设计,绘制模具装配图及零件图,完成相关的计算第16周,按照论文格式要求书写论文,提交论文,准备答辩。

5.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量要求 撰写15000字论文① 实验(时数)*或实习(天数):② 图纸(幅面和张数)*: 折合A0图纸3张③ 其他要求: 查阅资料不少于15篇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学生签名: 年 月 日系主任审批: 年 月 日说明:1本表一式二份,一份由学生装订入册,一份教师自留。

机械毕业设计-座盖注塑模具设计

机械毕业设计-座盖注塑模具设计

CAD/CAM CAD CAD/CAM AUTOCADCAD CAMABSTRACTIt is to design the holder injection mould, references to the traditional mechanical design, focus on the CAD/CAM application in the plastic mould design, that is to say to apply the CAD system in model and plastic injection mould design. This artic introduces the mould technology and the CAD/CAM application of mould in china nowadays. Including AUTOCAD MASTERCAM. While main mechanical designs content the principl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lastic mould, design standards. The calculation of the plastic mould design concerns about the mould construction design, choosing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injection system ,the move mould, immobility mould, the irrigating system, the doffing mould organ, the goring organ, the cooling system’s design and so on.The structure designed in such way can ensure the reliable running of the mould. Keywords: CAD;CAM;PLASTIC INJECTION;MOULD (II)ABSTRACT (III) (IV) (1)1.1 (1)1.2 (1)1.3 CAD (1)1.4 CAD (2) (4)2.1 (4)2.1.1 (4)2.1.2 ABS (5)2.2 (5)2.2.1 (5)2.2.2 (5)2.2.3 (6)2.3 (6) (7)3.1 (7)3.2 (8)3.3 (9)3.4 (9) (10)4.1 (10)4.2 (11)4.3 (11)4.3.1 (12)4.3.2 (12)4.3.3 (12) (13)5.1 (13)5.2 (14) (15) (16)7.1 (16)7.2 (16)7.2.1 (16)7.2.2 (16)7.2.3 (17)7.2.4 (17)7.2.5 (18)7.2.6 (19)7.2.7 (19) (22) (23) (24) (25)1.180% 85% 90% 95% [1]1.2(1).(2).(3).(4).(5).(6).(7).1.3 CAD(CAD-Computer Aided Design) CADCAD(Computer Aided Design 20 60 70 80 PP CAD CAD CAD CAD AutoCAD AutoCAD AutoCAD ADS ARX [2]CAD CAD MOLDFLOW 1976 MOLDFLOW MOLDFLOW Prote type & Plastic Mold CAD 35% 30% 10% 10% 30% CAD/CAM/CAE CAD/CAM/CAE CAD/CAM CAE CAD/CAM/CAE CAD1.4 CADCAD CAD1.2.3.4.5.6.7.ABS12.12.1.1ABSABS195-24038-93/Mpa 80/Mpa35-49/Gpa 1.4/Gpa 1.80.4-0.6/Mpa 120-14030-150/g cm 1.02-1.083ABSABS1)ABS 15 -1°30 25 -1° 2.5mm 30 202.1.2 ABS7 50~70MP a8 3~5s30~60 9 15~30sr/min180~190 C 10 50~7011 15~30sC200~210210~230180~200MP a12 40~70s70~902.22.2.13mm .2.2.21mm,2.2.3.2.3V=17.78cm3ABS =1.06kg/dm3M=V 19g( 3D )XS—ZY—1253.1[4]125 250 500 1000 2000 4000 6000 10000/CM125 200 333 570 890 1330 1600 2000/CM/S1 1.25 1.5 1.75 2.25 3 3.75 5/S.., ...XS-ZY-500 [5]XS-ZY-500cm 385mm121Mpa260mm4500KN1800cm 2700mm700mm300mmR18mm7.5mm900X1000mm650X550mm200 18L/min 614Mpa40KW14KW7670X1740X2380mm3.24n n mm Km n p 1K —— 0.8pm —— 1m —— gm —— g p m 1m m cm 3 cm 3 cm 34 n3.3p F p A nA )(1A mm 2;1A mm 2Mpa;p F ,N3.410~521 a H H S 4-3S1H2H H 2a10~521 a H H S =291mm<500mm[6]1.2.3.4.5.6.7.8.4.14.22mm 0.5 1mm4.3[7]4.3.1R=5.8×102~5×103S1 R=104~105S1R=33.3nvRqqv—— CM3/S R3n—— CM4.3.2Q v=0.8Q /T =338.2÷1.5=225.5 CM3/S T T=2.5R n R n=421dd=0.538 CMd1 d1=0.63 CM d2 d2=1.2 CMR=33.3nvRq= 3.1×158.9/(3.14×0.2783)=1.47×103 S15×102 1.47×103 5×103 ( ) 4.3.3R=33.3nvRq=3.67×152/(3.14×0.423)=1.45×103 S1S= /4×(D22-D12), S= R2n Rn=7mmPP Q=1 2.5% Qcp= 0.3+0.8 %/2=2% z= /3[8]5.1Ls Ls- Lm Lm+ z/2 c/2 Lm +Z , PP S=2%.Lm + z/2+ c/2=(Ls- /2)+(Ls- /2)SX- 0.5-0.75MT7=0.6(1/3-1/4) =0.15-0.2Lm + z/2+ c/2=(Ls- /2)+(Ls- /2)SL M = ( L S + L S ·S - 3 /4 )0Z----L M ---- Z ---- Z =( 1/3 1/6 ) ( )S----L S ----[28× 0.02 3/4×0.56]3/56.0[18× 0.02 3/4×0.56]3/56.0H M = ( H S + H S ·S - 2 /3 )0Z ---- Z ---- Z =( 1/3 1/6 ) ( )S----H M ----H S ----[H (2/3) ][22.5×(1 0.02)22.95 2/3×0.34]3/34.0L M = ( L S + L S ·S + 3 /4 )0Z ---- Z ---- Z =( 1/3 1/6 ) ( )S----L M ----L S ----5.2(1)R-r=r[([ ]/[ ]-2p)1/2]-1p=50Mpa(]=0.05mm]=160MPar=28mmR-r=r[([ ]/[ ]-2p)1/2]-1=28[(160/160-2×50)1/2]-116.8mm17(2)p=50 Mpar=28mm]=160MPa{1.22pr 2/[ ]}1/2{1.22×50×282/160}1/217.3mm18mm[9] 12 T10 HRC50 55 Ra 0.8 Ra 0.8 0.4 H7/m6T10A H7/m61/36~8 mmH7/f7 H7/k6 H7/k6 1.5~2[10] PP 160-220 40~807.1(4)(5)7.27.2.12.5~3.5D 0.8~1.5B 107.2.23S 3S 2S 30S 20S 60St =22S [28 ·S M E M T T T T ]=62/(3.142×0.07) [8/3.142×(200-50)/(80-50)]= 73S—— 6mm—— (mm 2/s) =0.07T S —— 160-220 T S 200T E —— T E 80T M —— 40~80 T M 5073 S 30S7.2.3Q 1 =nG C S (t 1 t 0)= 60×217.6×103 ×1.9× 220 60= 3969.02KJ/hn—— n=60G—— (KG) G=217.6×103C S —— (KJ/KG· C S =1.9t 1—— t 1=220t 0—— t 0=607.2.4Q 2=3.6A Z (t 1 t 2)=3.6×4069×106 ×140× 220 50=348.63 KJ/hA Z —— m 2A Z =4069×106 m 2 A Z =4 R 2 =4×3.14×182=4069×106 m 2 R=18mm —— =140(W/ m 2t 2—— t 2=50t 1—— t 1=2207.2.5Q =h1 A m( t2 t3)4 3=5.35×0.203× 50 20 4 3=112 KJ/hh1—— KJ/ m2 h h1=5.35 h1=4.187(0.25+2360 300t)=4.187× 0.25+36050300= 5.35A m—— m2 A m=0.203 A m A1m + (A2m) n k= 0.097+0.22×0.48=0.203 A1m=2BL=2×220×220×106 =0.097 m2A2m=4BH =4×220×250×106 =0.22m2 m m B=220 L m mL=220 nk =(t t tt= 60-31.5 /60=0.48t2—— t2=50 t3—— t3=20Q=20.8 A2m[(2273100t)4 (3273100t)4]=20.8×0.22×0.8×[ 273501004273201004]=128.7 KJ/h: —— =0.8~0.9 A2m=0.22Q =h2A ( t2 t3) h2= 502×0.0484× 50—30=485.94 KJ/h——h 2=502KJ/(m 2 hA —— m 2 A =0.0484[A =bl= 220×220×106 =0.0484;b m m b=220;m m,l=220 ]Q QQ 1 1/3 Q Q 1+ Q 2 Q + Q + QQ Q = Q 17.2.6KJ/hQ = n G Q s=60× 217.6×103×300=3916.8KG ——G=217.6×103——t=60KJ/h ——Q s =280~350 Q s =300 ——n=60Q Q 1 Q 1 Q 7.2.7q v =1Q (60C T T= 763×103/[103×4.187×103 25-20 ×60]= 0.61×103 m 3/minQ =1/3 Q =1/3×2289=763 KJ/h—— 103KG/m 3C 1—— 4.187×103 J/KGT —— T 25T —— T 20V =24d q v =4×0.61×103 3.14×0.0082=12.14 m/min =0.202 m/sd—— d=8 mm8mm 1.66 m/s=2.08.0(d V=7.6× 1000×0.202 0.8/0.0080.2=1395 (w/m 2k)7.6 A=)(3600 T T Q =763×103/[3600×1395× 50-22.5 ]=5.52×103 m 2T —— T =27.5 T = T M T +T /2 =50 20+25 /2 =22.5L L=)()36008.0 T T d V Q =763×103/[3600×3.14×7.6× 1000×0.202×0.008 0.8 50-22.5 ]=0.22mn=L/B=0.22÷ 4×0.076 =0.72R e = d V=0.202×0.008/ 1×106=1616 104R e ———— =1×106 m 2/sT T = V C d Q 2900=763×103 900×3.14×0.0082×103×4187×0.202=4.99[1] [M] 1990.[2] [M] 1990.[3] [M] 1999.[4] 2004.8[5] CAD/CAM[6] [M] 2005[7] CAE 2011.5[8] 2005.10[9] 2003[10] 1998.10[11]M.M.Fisher, F.E.Mark and T.Kingsbury:Energy recovery in the sustainable recycling of plastics from end-of-life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products,2005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Electronics and the Environment, May 2005.25。

塑料底座注射模具设计毕业设计

塑料底座注射模具设计毕业设计

扬州市职业大学毕业设计设计课题:塑料底座注塑模模具设计系别:机械工程系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利用授权说明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许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功效。

尽我所知,除文中专门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址外,不包括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发布过的研究功效,也不包括我为取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利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忙和做出过奉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利用授权说明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搜集、保留、利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依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留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效劳;学校能够采纳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腕保留论文;在不以获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能够发布论文的部份或全数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功效。

除文中专门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功效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奉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学位论文版权利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利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许诺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大学能够将本学位论文的全数或部份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能够采纳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腕保留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置。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目录摘要一、塑件成型工艺性分析 (3)塑件的分析 (3)ABS塑料要紧的性能指标: (3)二、拟定模具结构形式 (5)分型面位置的确信 (5)确信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 (6)三、注射机型号的确信 (7)所需注射量的计算 (7)注射机型号的选定 (7)型腔数量及注射机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 (8)四、浇注系统形式和浇口的设计 (10)主流道的设计 (10)冷料穴的设计 (11)分流道的设计 (11)浇口的设计 (12)浇注系统的平稳 (13)五、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和计算 (14)型腔型芯各尺寸的计算 (14)型腔零件强度、刚度的校核 (15)六、模架的确信和标准件的选用 (16)定模座板(150mm*200mm*20mm) (16)凸模固定板(150mm*150mm*50mm) (16)垫块(60mm) (16)动模座板(150mm*200mm*20mm) (16)推板(90mm*150mm*15mm) (16)推杆固定板(90mm*150mm*13mm) (16)七、合模导向机构的设计 (17)导向机构的整体设计 (17)导柱设计 (17)导套的设计 (18)推板导柱与导套的设计 (18)八、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19)脱模推出机构的设计原那么 (19)塑件推出的大体方式 (19)塑件的推出机构 (19)九、侧向分型与抽芯机构的设计 (20)十、排气系统的设计 (21)十一、温度调剂系统的设计 (21)十二模具的装配、调试与保护 (22)模具的装配 (22)模具的调试 (23)模具的保护 (24)模具的工作进程 (24)毕业设计小结 (25)谢辞 (27)参考文献塑料底座注塑模模具设计摘要:本次毕业设计课题来源于生活,应用普遍,但成型难度大,模具结构较为复杂,对模具工作人员是一个专门好的考验。

底座盖注塑模具毕业设计

底座盖注塑模具毕业设计

底座盖注塑模具毕业设计
底座盖注塑模具的设计涉及到材料选择、结构设计、工艺参数确定等多个方面。

首先需要选用合适的模具材料,通常使用的是耐磨、耐腐蚀的优质钢材。

其次,需要根据底座盖的形状和尺寸设计模具的结构,包括底模、动模、割嘴、冷却系统等部分。

底模是底座盖下部的模具,动模是底座盖上部的模具,割嘴用于将熔融的塑料切割成底座盖的形状,冷却系统用于降低模具温度并加快注塑速度。

在底座盖注塑模具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确定一些工艺参数,包括注射压力、注射速度、保压时间等。

这些参数的选择需要考虑底座盖的材料特性和产品质量要求。

一般来说,注射压力需要足够大以确保塑料能够填充整个模具腔,注射速度需要适中以避免填充不充分或产生气泡,保压时间需要足够长以确保底座盖的密实性和强度。

底座盖注塑模具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模具的制造和使用成本。

制造成本包括材料费用、加工费用、设备费用等,使用成本包括模具维护和修复费用等。

为了降低成本,可以采用模块化设计,将模具分为多个可更换的部件,以便于更换和维修。

在底座盖注塑模具的设计过程中,还需要进行模具流动性分析和模具强度分析。

流动性分析可以帮助确定塑料在模具内的流动情况,以避免产生气泡和短射等缺陷。

强度分析可以帮助确定模具的强度是否满足注塑过程中的压力和力学要求。

总之,底座盖注塑模具的设计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

通过合理选择材料、设计模具结构、确定工艺参数,可以实现高效、稳定、经济的底座盖注塑生产过程。

底座盖注塑模具毕业设计

底座盖注塑模具毕业设计

题目塑料底座盖注塑模院系名称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答辩教师时间前言随着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的日趋好转,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口号的倡引下,中国的制造业也日趋蓬勃发展;而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工业能促进工业产品生产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并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和赞赏。

在日本,模具被誉为“进入富裕的原动力”,德国则冠之为“金属加工业的帝王”,在罗马尼亚则更为直接:“模具就是黄金”。

可见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

我国对模具工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早在1989年3月颁布的《关于当前国家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中,就把模具技术的发展作为机械行业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塑料模具的产量和水平发展十分迅速,高效率、自动化、大型、长寿命、精密模具在模具产量中所战比例越来越大。

注塑成型模具就是将塑料先加在注塑机的加热料筒内,塑料受热熔化后,在注塑机的螺杆或活塞的推动下,经过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内,塑料在其中固化成型。

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底座盖注塑模具的设计。

也就是设计一副注塑模具来生产底座盖塑件产品,以实现自动化提高产量。

针对底座盖的具体结构,通过此次设计,使我对点浇口双分型面模具的设计有了较深的认识。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手册、规范、期刊等,结合教材上的知识也对注塑模具的组成结构(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导向部分、推出机构、排气系统、模温调节系统)有了系统的认识,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为将来独立完成模具设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次设计中得到了徐老师的指点。

同时也非常感谢马老师的精心教诲。

由于实际经验和理论技术有限,设计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摘要本课题主要是针对底座盖的模具设计,底座盖具有重量轻、易清洁、耐腐蚀老化、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制作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

通过对塑件进行工艺的分析和比较,最终设计出一副注塑模。

底座盖注塑模具毕业设计(doc 41页)

底座盖注塑模具毕业设计(doc 41页)

底座盖注塑模具毕业设计(doc 41页)题目塑料底座盖注塑模院系名称班级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答辩教师时间摘要本课题主要是针对底座盖的模具设计, 底座盖具有重量轻、易清洁、耐腐蚀老化、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制作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

通过对塑件进行工艺的分析和比较,最终设计出一副注塑模。

该课题从产品结构工艺性,具体模具结构出发,对模具的浇注系统、模具成型部分的结构、顶出系统、冷却系统、注塑机的选择及有关参数的校核、都有详细的设计,同时并简单的编制了模具的加工工艺。

通过整个设计过程表明该模具能够达到此塑件所要求的加工工艺塑料制品具有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性能优良等特点。

它在电脑、手机、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讯产品制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用极其广泛。

注射成形是成形热塑件的主要方法,因此应用范围很广。

注射成形是把塑料原料放入料筒中经过加热熔化,使之成为高黏度的流体,用柱塞或螺杆作为加压工具,使熔体通过喷嘴以较高压力注入模具的型腔中,经过冷却、凝固阶段,而后从模具中脱出,成为塑料制品。

依据产品的数量和塑料的工艺性能确定塑件采用注射成形法生产。

该产品设计为大批量生产,故设计的模具要有较高的注塑效率,浇注系统要能够自动脱模,此外为保证塑件表面质量采用点浇口,因此选用单分型面注射模,点浇口自动脱模结构。

模具的型腔采用一模八腔平衡布置,浇注系统采用点浇口成形,推出形式为十六推杆推出机构完成塑件的推出。

由于塑件的工艺性能要求注塑模中有冷却系统,因此在模具设计中也进行了设计。

本次的设计中不仅参考了大量纸质文献,而且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设计过程比较完整。

关键词单分型面注射模具底座盖硬聚氯德州科技职业学院毕业设计目录目录前言 (I)中文摘要 (Ⅱ)英文摘要 (III)第一章对塑料成型模具的认识 (1)1.1模具在加工工业中的地位 (1)1.2 模具的发展趋势 (1)1.3 设计在学习模具制造中的作用 (2)第二章原始资料分析 (3)2.1 塑件的工艺分析 (3)2.2 底座盖原料(PC)的成型特性与工艺参数 (3)2.3 塑件的结构工艺性 (4)2.4 注射机的选择 (5)第三章分型面及浇注系统的设计 (7)3.1 分型面的选择 (7)3.2 浇注系统的设计 (8)第四章模具设计方案论证 (14)4.1 型腔的布置…………………………………………………14.4.2 成型零件的结构确定 (14)4.3 导向定位机构设计 (14)4.4 推出机构的设计 (15)4.5 冷却系统设计 (15)4.6 模具加热系统的设计 (16)4.7 温度调节系统的设 (16)第五章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计算 (18)5.1成型零件的成型尺寸 (18)5.2 模具型腔壁厚的确定 (19)5.3 推出机构的设计 (19)5.4 标准模架的确定 (19)第六章成型设备的校核计算 (21)6.1 锁模力的校核 (21)6.2 安装尺寸的校核 (21)6.3 推出机构的校核 (21)6.4 开模行程的校核 (21)第七章模具的装配 (22)7.1 模具的装配顺序 (22)7.2 模具的维护 (23)设计总结 (24)附录:成型零件图 (25)型芯三维视图 (30)装配图 (31)致谢 (34)参考文献 (35)第1章对塑料成型模具的认识1.1模具在加工工业中的地位模具是利用其特定形状去成型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尺寸制品的工具。

注塑模模具毕业设计

注塑模模具毕业设计

注塑模模具毕业设计【篇一:15注塑模模具毕业设计】摘要本文机械设计是关于外机械设计壳塑料件机械设计设计,主要机械设计内容包括计计塑件的成机械设计形工艺分析,模具结机械设计构形式的确定,分型机械设计面位置的确定,浇注机械设计系统的形机械设计式和浇口的设计,成机械设计形零件的结构设计和计算,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合模导向机设计设计技术基础构的设计,脱模推出机设计手册构的设计等。

在正确分析塑件工艺特点和材料的性能后,涉及模具模具结构、强度、寿命计算及熔融塑设计设计技术基础料在模具塑料模具技术基础中流动预技术基础测等复杂技术基础的工程运算问题;运用cad、三维软模具设计塑料模具设计设计技术基础件等不同设计设计技术基础的软件分机械加工加工工艺塑料模具塑料模具塑料模具机械设计设计手册技术基础别对模具的设计、制技术基础技术基础造和产品技术基础质量进行分析。

塑料设计设计技术基础件注塑模设计,采用制造工艺设计设计技术基础一般精度,利用cad、三维技术基础软件来设技术基础计或分析注射模的设计设计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导向部件和脱模机构等等。

机械设计综合运用了专业基础、专业课知识设计,其核心知识是塑料设计设计成型模具、材料成型机械设计技术基础、塑料模具机械设计、塑料成型工艺、计算机辅助设计、模具cad等。

关键词:模架,标准件,脱模推出机构.abstractthis paper is about the design of plastic injection mold, cone-shaped include plastic parts forming process analysis, determination of die structure form, parting surface positioning, gating system forms and runner design, forming parts structure design and calculation,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formwork and standard parts choose, shut the mould design of steering mechanism, stripping out institution design, etc. inthe correct analysis plastics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pp material performance, involving the mould structure, strength, lifetime calculation and molten plastic mould flow prediction in complex engineering computation problem; using cad, suchdifferent software ug respectively to mold of design, manufacturing and product quality analysis. tapered plastic injection mold design, use general accuracy, use cad, ug to design or analysis of injection mold, gating system, discusses guide components and moulding mechanism, etc. comprehensive use of the professional basis, professional class design, and its core knowledge is plastic molding, material molding technology base, mechanical design, plastic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 computer aided design, mould cad, etc.keywords: formwork, standard parts, stripping out institution design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目录 (3)第1章引言 (1)第2章塑件分析 (7)2.1塑件结构分析 (7)2.2.1尺寸精度分析 (7)2.2.2表面质量分析 (7)2.2.3计算塑件的体积和重量 (7)2.2.4塑件注射工艺参数的确定 (8)2.2塑件材料的选择 (8)2.2.1 材料abs的注塑成型参数 (9)2.2.2 材料abs性能 (9)第3章机械设计注射模的机械设计设计手册机械设计结构设计 (11)3.1 型腔数目的确定 (11)3.2 型腔的分布 (11)3.3 分型面的设计计 (12)3.4 浇注系统设设计 (13)3.4.1 主流道 (13)3.4.2 分流道设计 (14)3.4.3 浇口形式及位置的选择 (14)3.4.4 剪切速率的校核 (16)3.4.5 主流道剪切速率校核 (16)3.4.6 浇口剪切速率的校核 (16)3.5 成型零件塑料模具结构设计 (16)3.5.1 定模的结构设计 (16)3.5.2 动模的结构设计 (17)3.5.4 型腔和型题塑料模加工工艺具芯工作尺寸计算 (18)3.6 推杆机构设计 (19)3.6.1 脱模机构的选用原则 (19)3.6.2 脱模力的计算 (20)3.6.3 推杆的设计 (21)3.7冷却系统的设计 (21)3.7.1 塑料模具设计原则 (21)3.7.2 冷却时间的确定 (22)3.7.3 模塑料模具具加热和冷却系统的计算 (22)第4章注塑机校核 (25)4.4.1模具闭合高度的确定 (25)4.4.2 由锁模力选定注射机 (25)4.4.3 最大注塑量的校核 (26)4.4.4 锁模力的校核 (26)4.4.5 塑化能力的校核 (27)第6章模具工作原理 (27)参考文献 (28)第1章引言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相关行业对于塑料模具需求越来越多,要求也日益提高。

盖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毕业设计

盖塑料注射模具设计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盖塑料注射模具设计The plastic injection modle design of Lid系名: 机械工程系专业班级: 模具设计与制造2008年6月目录第一章前言.................................................. - 4 -1.1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 4 -1.2各种模具的分类和占有量........................................... - 5 -1.3我国模具工业的现状............................................... - 5 -1.4世界五大塑料生产国的产能状况..................................... - 6 -1.5 我国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8 -第二章注塑件的设计......................................... - 10 -2.1 功能设计....................................................... - 10 -2.2 材料........................................................... - 10 -2.3 结构........................................................... - 12 -2.4 塑件工艺性分析................................................. - 13 -第三章注塑成型的准备....................................... - 15 -3.1 注塑成型工艺简介............................................... - 15 -3.2 注塑成型工艺条件............................................... - 16 -3.3注塑机的选择.................................................... - 17 -3.4注射机有关参数的校核和最终选择.................................. - 19 -3.5模具开模行程校核................................................ - 20 -3.6注塑机的参数校核................................................ - 21 -第四章模具设计............................................. - 22 -4.1 塑料配方说明................................................... - 22 -4.2 分型面的确定................................................... - 22 -4.3型腔数目的确定.................................................. - 23 -4.4浇口确定........................................................ - 23 -4.5模具材料的选择.................................................. - 23 -4.6浇注系统设计.................................................... - 24 -4.7标准模架的选择.................................................. - 26 -4.8导向与定位机构.................................................. - 27 -4.9顶出系统设计.................................................... - 28 -4.10成型零件工作尺寸的计算......................................... - 30 -4.11排气设计....................................................... - 31 -4.12温度调节系统设计............................................... - 32 -第五章模塑的工艺规程的编制.................................. - 37 -5.1盖模塑工艺卡.................................................... - 37 -5.2主要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 - 37 -结论........................................................ - 40 -参考文献.................................................... - 41 -致谢........................................................ - 42 -附录........................................................ - 43 -盖塑料注塑模具设计摘要塑料工业是当今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工业门类之一,而注塑模具是其中发展较快的种类,因此,研究注塑模具对了解塑料产品的生产过程和提高产品质量有很大意义。

注塑模具毕业设计

注塑模具毕业设计

注塑模具毕业设计注塑模具毕业设计注塑模具是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它的设计和制造直接影响着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作为一名注塑模具专业的毕业生,毕业设计是我在校期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在注塑模具毕业设计中的经验和思考。

1. 研究背景在开始设计注塑模具之前,我首先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我了解了注塑模具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学习了不同类型的注塑模具以及它们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

我还研究了目前市场上流行的注塑模具设计软件和制造技术,以及相关的材料和加工工艺。

2. 设计目标在进行注塑模具设计之前,我明确了设计目标。

我希望设计一个高效、精确、耐用且经济实惠的注塑模具,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和市场的竞争压力。

同时,我也要考虑到模具的可维修性和可重复使用性,以减少维护和更换成本。

3. 设计过程注塑模具的设计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任务。

我首先进行了产品分析,了解了客户的需求和产品的特点。

然后,我进行了模具结构设计,包括模具的开模方式、模腔和模芯的设计以及冷却系统的布置。

在设计过程中,我还使用了CAD软件进行三维建模和模拟分析,以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可行性。

4. 制造和测试完成注塑模具的设计后,我开始进行制造和测试。

我选择了合适的材料和加工工艺,以确保模具的质量和精度。

在制造过程中,我密切关注每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并及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完成制造后,我进行了模具的测试和调试,确保其能够正常工作并满足设计要求。

5. 总结和展望通过注塑模具毕业设计,我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提高了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我意识到注塑模具设计是一项综合性的任务,需要综合考虑材料、结构、工艺等因素。

在未来,我希望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应用注塑模具技术,为工业生产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总之,注塑模具毕业设计是我在校期间的一次重要实践和学习机会。

通过这个项目,我不仅提高了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解决问题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我相信这次经历将对我的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并为我未来的研究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模具毕业设计圆柱底座盖注塑课程设计

模具毕业设计圆柱底座盖注塑课程设计

模具毕业设计圆柱底座盖注塑课程设计本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个注塑模具并生产出圆柱底座盖产品,以满足市场需求和用户需求。

1.产品介绍本设计中的圆柱底座盖是一种常见的产品,通常被用于电器、机械、家具等行业中,作为产品的保护套件,以保证产品的安全使用。

该产品的主要特点是圆柱形底座,配有盖子,材料为ABS。

2.需求分析在设计模具之前,需要对产品的需求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设计出满足需求的模具。

2.1 产品尺寸需求根据市场调查和用户反馈,产品的尺寸应为直径60mm,高度30mm。

2.2 材料需求根据产品的使用环境和要求,选用的材料应具有以下特点:(1)机械强度高;(2)耐磨、耐压;(3)耐温性能好;(4)重量轻、成本低。

综合考虑后,选择ABS材料。

2.3 产品外观需求本产品外观应该具有鲜明的特色,外观整洁,线条流畅,颜色应为黑色与白色两种。

3.模具设计根据产品的需求,设计该产品的注塑模具。

采用三板式模具,具体参数如下:* 模板厚度:200 mm* 模板尺寸:500 * 500 mm* 模具材料:45#钢3.1 模具结构设计模具结构主要包括模板、模腔、模芯、顶针、挡板、塑料流道等。

模板采用三板式结构,详情如下:(1)上模板:开放式,板厚为50mm,在上模板上设置有注塑机的进胶口和出胶口。

(2)中模板:整体设计,板厚为80mm,中央设置一个内凸的沉头孔,用于挤出塑料气泡。

(3)下模板:开放式,板厚为70mm,下模板上设计有产品的底部凹槽和顶针安装孔。

(4)模腔和模芯:采用硝基钼丝电火蚀加工完成,可根据产品尺寸要求制作。

(5)顶针:顶针为圆柱形,通过弹簧连接,具有较好的回弹性能,可避免产品变形。

(6)挡板:挡板用于定位模腔和模芯,确保产品的定位精度。

(7)塑料流道:塑料流道设计为四通道进料方式,设置在模板的进胶口附近,便于塑料进入模腔。

3.2 衬套设计模具衬套是模具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模具寿命和产品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类号:密级:学号:0504100115 潍坊工商职业学院毕业设计题目: 塑料模具设计—底座盖学生姓名所在系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指导教师姓名:201 2 年10 月16 日毕业设计任务书题目塑料模具设计—底座盖系别电气与自动化工程系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班级10模具班毕业设计的要求(1)设计题目:底座盖的塑料模具设计。

要求用UG6.0软件完成底座盖的注射模设计,生产纲领为大批。

(2)每个课题完成以下任务:装配图1张型芯零件图1张型腔零件图1张设计说明书1份(3)(3)底座盖的注射模设计总学时数为两周。

毕业设计的内容(1)塑料模设计可行性分析。

(2)确定模具类型。

(3)确定模具主要结构。

(4)模具材料及热处理的确定。

(5)绘制模具装配图的要求。

(6)绘制模具零件图的要求。

毕业设计的工作计划(可以附纸)1 塑料成型工艺:分析塑件用塑料的品种及其性能、分析塑件工艺性、确定成型设备的型号和规格、编制塑件的成型工艺2天2 注射模设计:确实型腔的数目分型面的位置;运用UG软件对底座盖进行设计6天3 编写设计说明书:编写底座盖的注射模设计说明书。

2天接受任务日期_2012_ 年10 月日要求完成日期2012年_10月16_日学生__________(签名) ____年___月__日指导教师__________(签名) ____年___月__日系主任__________(签名) ____年___月__日毕业设计评阅表系电气与自动化工程系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学生姓名学号课题名称底座盖的设计指导教师职称一制定教师评定评分项目资料完整性编写排装订规范基本技能设计质量创造性成绩分数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二答辩小组评定评分项目基本情况介绍设计水平答辩准备答辩水平成绩分数答辩纪要和评语答辩小组(组长)签字: 年月日前言随着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的日趋好转,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口号的倡引下,中国的制造业也日趋蓬勃发展;而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模具工业能促进工业产品生产的发展和质量提高,并能获得极大的经济效益,因而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和赞赏。

在日本,模具被誉为“进入富裕的原动力”,德国则冠之为“金属加工业的帝王”,在罗马尼亚则更为直接:“模具就是黄金”。

可见模具工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

我国对模具工业的发展也十分重视,早在1989年3月颁布的《关于当前国家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中,就把模具技术的发展作为机械行业的首要任务。

近年来,塑料模具的产量和水平发展十分迅速,高效率、自动化、大型、长寿命、精密模具在模具产量中所战比例越来越大。

注塑成型模具就是将塑料先加在注塑机的加热料筒内,塑料受热熔化后,在注塑机的螺杆或活塞的推动下,经过喷嘴和模具的浇注系统进入模具型腔内,塑料在其中固化成型。

本次毕业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底座盖注塑模具的设计。

也就是设计一副注塑模具来生产底座盖塑件产品,以实现自动化提高产量。

针对底座盖的具体结构,通过此次设计,使我对点浇口双分型面模具的设计有了较深的认识。

同时,在设计过程中,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手册、标准、期刊等,结合教材上的知识也对注塑模具的组成结构(成型零部件、浇注系统、导向部分、推出机构、排气系统、模温调节系统)有了系统的认识,拓宽了视野,丰富了知识,为将来独立完成模具设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本次设计中得到了徐老师的指点。

同时也非常感谢马老师的精心教诲。

由于实际经验和理论技术有限,设计的错误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摘要本课题主要是针对底座盖的模具设计, 底座盖具有重量轻、易清洁、耐腐蚀老化、强度高、使用寿命长,制作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

通过对塑件进行工艺的分析和比较,最终设计出一副注塑模。

该课题从产品结构工艺性,具体模具结构出发,对模具的浇注系统、模具成型部分的结构、顶出系统、冷却系统、注塑机的选择及有关参数的校核、都有详细的设计,同时并简单的编制了模具的加工工艺。

通过整个设计过程表明该模具能够达到此塑件所要求的加工工艺塑料制品具有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性能优良等特点。

它在电脑、手机、汽车、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家电和通讯产品制造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应用极其广泛。

注射成形是成形热塑件的主要方法,因此应用范围很广。

注射成形是把塑料原料放入料筒中经过加热熔化,使之成为高黏度的流体,用柱塞或螺杆作为加压工具,使熔体通过喷嘴以较高压力注入模具的型腔中,经过冷却、凝固阶段,而后从模具中脱出,成为塑料制品。

依据产品的数量和塑料的工艺性能确定塑件采用注射成形法生产。

该产品设计为大批量生产,故设计的模具要有较高的注塑效率,浇注系统要能够自动脱模,此外为保证塑件表面质量采用点浇口,因此选用单分型面注射模,点浇口自动脱模结构。

模具的型腔采用一模八腔平衡布置,浇注系统采用点浇口成形,推出形式为十六推杆推出机构完成塑件的推出。

由于塑件的工艺性能要求注塑模中有冷却系统,因此在模具设计中也进行了设计。

本次的设计中不仅参考了大量纸质文献,而且在互联网上查阅资料,设计过程比较完整。

关键词单分型面注射模具底座盖硬聚氯目录前言 (I)中文摘要 (Ⅱ)第一章对塑料成型模具的认识 (1)1.1模具在加工工业中的地位 (1)1.2 模具的发展趋势 (1)1.3 设计在学习模具制造中的作用 (2)第二章原始资料分析 (3)2.1 塑件的工艺分析 (3)2.2 底座盖原料(PC)的成型特性与工艺参数 (3)2.3 塑件的结构工艺性 (4)2.4 注射机的选择 (5)第三章分型面及浇注系统的设计 (7)3.1 分型面的选择 (7)3.2 浇注系统的设计 (8)第四章模具设计方案论证 (14)4.1 型腔的布置…………………………………………………14.4.2 成型零件的结构确定 (14)4.3 导向定位机构设计 (14)4.4 推出机构的设计 (15)4.5 冷却系统设计 (15)4.6 模具加热系统的设计 (16)4.7 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16)第五章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计算 (18)5.1成型零件的成型尺寸 (18)5.2 模具型腔壁厚的确定 (19)5.3 推出机构的设计 (19)5.4 标准模架的确定 (19)第六章成型设备的校核计算 (21)6.1 锁模力的校核 (21)6.2 安装尺寸的校核 (21)6.3 推出机构的校核 (21)6.4 开模行程的校核 (21)第七章模具的装配 (22)7.1 模具的装配顺序 (22)7.2 模具的维护 (23)设计总结 (24)附录:成型零件图 (25)型芯三维视图 (30)装配图 (31)致谢 (34)参考文献 (35)第1章对塑料成型模具的认识1.1模具在加工工业中的地位模具是利用其特定形状去成型具有一定的形状和尺寸制品的工具。

在各种材料加工工业中广泛的使用着各种模具。

例如金属铸造成型使用的砂型或压铸模具、金属压力加工使用的锻压模具、冷压模具等各种模具。

对模具的全面要求是:能生产出在尺寸精度、外观、物理性能等各方面都满足使用要求的公有制制品。

以模具使用的角度,要求高效率、自动化操作简便;从模具制造的角度,要求结构合理、制造容易、成本低廉。

模具影响着制品的质量。

首先,模具型腔的形状、尺寸、表面光洁度、分型面、进浇口和排气槽位置以及脱模方式等对制件的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以及制件的物理性能、机械性能、电性能、内应力大小、各向同性性、外观质量、表面光洁度、气泡、凹痕、烧焦、银纹等都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其次,在加工过程中,模具结构对操作难以程度影响很大。

在大批量生产塑料制品时,应尽量减少开模、合模的过程和取制件过程中的手工劳动,为此,常采用自动开合模自动顶出机构,在全自动生产时还要保证制品能自动从模具中脱落。

另外模具对制品的成本也有影响。

当批量不大时,模具的费用在制件上的成本所占的比例将会很大,这时应尽可能的采用结构合理而简单的模具,以降低成本。

现代生产中,合理的加工工艺、高效的设备、先进的模具是必不可少是三项重要因素,尤其是模具对实现材料加工工艺要求、塑料制件的使用要求和造型设计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效的全自动设备也只有装上能自动化生产的模具才有可能发挥其作用,产品的生产和更新都是以模具的制造和更新为前提的。

由于制件品种和产量需求很大,对模具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因此促进模具的不断向前发展1.2模具的发展趋势近年来,模具增长十分迅速,高效率、自动化、大型、微型、精密、高寿命的模具在整个模具产量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从模具设计和制造角度来看,模具的发展趋势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低了成本。

(1)提高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模具的设计水平及比例。

这是由于塑料模成型的制品日渐大型化、复杂化和高精度要求以及因高生产率要求而发展的一模多腔所致(2).在塑料模设计制造中全面推广应用CAD/CAM/CAE技术。

CAD/CAM技术已发展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共性技术,近年来模具CAD/CAM技术的硬件与软件价格已降低到中小企业普遍可以接受的程度,为其进一步普及创造良好的条件;基于网络的CAD/CAM/CAE一体化系统结构初见端倪,其将解决传统混合型CAD/CAM系统无法满足实际生产过程分工协作要求的问题;CAD/CAM软件的智能化程度将逐步提高;塑料制件及模具的3D设计与成型过程的3D分析将在我国塑料模具工业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3)推广应用热流道技术、气辅注射成型技术和高压注射成型技术。

采用热流道技术的模具可提高制件的生产率和质量,并能大幅度节省塑料制件的原材料和节约能源,所以广泛应用这项技术是塑料模具的一大变革。

制订热流道元器件的国家标准,积极生产价廉高质量的元器件,是发展热流道模具的关键。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可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成本。

目前在汽车和家电行业中正逐步推广使用。

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比传统的普通注射工艺有更多的工艺参数需要确定和控制,而且常用于较复杂的大型制品,模具设计和控制的难度较大,因此,开发气体辅助成型流动分析软件,显得十分重要。

另一方面为了确保塑料件精度,继续研究开发高压注射成型工艺与模具也非常重要。

(4)开发新的成型工艺和快速经济模具。

以适应多品种、少批量的生产方式。

(5)提高塑料模标准化水平和标准件的使用率。

我国模具标准件水平和模具标准化程度仍较低,与国外差距甚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为提高模具质量和降低模具制造成本,模具标准件的应用要大力推广。

为此,首先要制订统一的国家标准,并严格按标准生产;其次要逐步形成规模生产,提高商品化程度、提高标准件质量、降低成本;再次是要进一步增加标准件的规格品种。

(6)应用优质材料和先进的表面处理技术对于提高模具寿命和质量显得十分必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