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件+练习 (13)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含解析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__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教案含解析鲁教版

第13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一讲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一、认识荒漠化[易错提醒] 荒漠化不只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荒漠化主要发生于干旱、半干旱地区,但在一些半湿润地区甚至湿润地区也有发生,如我国华北地区的盐碱化、云贵地区的石漠化。

二、西北地区的荒漠化1.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域差异。

(3)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气候异常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

2.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易错提醒] 西北地区荒漠化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

其中人为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自然因素为这一过程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人类活动则大大加剧、加速了这一过程。

三、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1.荒漠化的危害土地自然生产力日渐丧失,不仅影响当地区域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而且严重威胁到当地甚至其他地区人们的生存环境。

2.防治内容(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3.防治原则(1)坚持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

(2)坚持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

4.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2018·山西太原期末)我国荒漠化类型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壤盐渍化等四种。

以下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的四类荒漠化比重表,读表完成1~2题。

1A.东部地区B.中部地区C.东北地区D.西部地区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方针,下列措施对该省级行政区荒漠化防治最有效的是( )A.禁止采矿B.建设防护林C.实施封沙禁牧D.实施生态移民答案1.D 2.B(2019·四川绵阳一诊)降雨侵蚀力是指由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危险性,是客观评价由降雨引起土壤分离和搬运的动力指标。

重庆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西北部和中部丘陵、低山为主,东部靠大巴山、武陵山山脉,长江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境。

2023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部分高频考点突破 高频考点1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023届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部分高频考点突破 高频考点13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高频考点13__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一、选择题[2022·全国高三专练]下图为我国45°N地形剖面示意图,甲、乙、丙为不同植被类型区。

据此完成1~2题。

1.甲地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温带荒漠B.温带落叶阔叶林C.温带草原D.亚寒带针叶林2.甲—乙—丙植被类型的更替体现()A.纬度地带分异规律B.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分异规律D.地方性分异规律[2022·黑龙江铁人中学测试]读图,完成3~4题。

3.与②地相比,①地气温较高的原因是()A.纬度低,获得的太阳辐射多B.地处盆地,海拔低,热量不易扩散C.沿岸暖流流经,对气候有增温作用D.终年受副高控制,晴天多,光照强4.某登山爱好者从③地山麓向上攀登,依次看到的植被类型是()A.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高山灌丛B.热带雨林—热带草原—常绿阔叶林—热带荒漠C.热带草原—热带荒漠—常绿硬叶林—高山灌丛D.热带草原—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高山草甸[2022·广西玉林模拟]大叶女贞(图1)喜光,喜温暖湿润环境,不耐干旱和土壤瘠薄,根深,抗风能力强。

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南方各省,华北、西北地区也有栽培。

女贞枝叶清秀,生长快,耐修剪,树形整齐,夏日白花满树,是一种很有观赏价值的园林树种,在北方更称得上常绿行道树中的“一哥一姐”。

2021年春,山东省境内作为行道树的很多大叶女贞却不见新芽(图2),其实这些树已经悄然死去。

据此完成5~6题。

5.造成该年山东省境内大叶女贞死亡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山东()A.春季干旱少雨B.冬季的强寒潮低温C.春季虫灾严重D.春季的倒春寒天气6.与山东省同期相比,上海市大叶女贞树鲜有死亡现象发生,主要是因为上海市()A.温差较小B.空气湿润C.光照丰富D.气温较高[2022·全国高三测试]山区不同地方往往存在着不同的气候条件、植被种类、土壤类型,孕育了与之相适应的昆虫,下表为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某山地基带内昆虫调查数据结果。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单元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流域内部的协作发展——以尼罗河流域为例课件(鲁教版48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单元区域协调发展第1节流域内部的协作发展——以尼罗河流域为例课件(鲁教版48张

易错易混·再判断 (1)流域内部协作开发的首要条件是水资源的协调利用与合理分配。( × ) (2)尼罗河流域组织成立的目的是在尼罗河流域各国平均分配水资源。 (×) (3)尼罗河流域各国区域水电开发与电力联网建设可以协调利用尼罗河的 水资源。( √ ) (4)对尼罗河流域进行协作开发的目的是帮助流域内各国摆脱贫困,加快经 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 √ )
一般指地面集水区 1.尼罗河流域 (1)尼罗河发源于 东非 高原,流经非洲东部与北部,自南向北注入地 中海,全长6 670千米,是世界上最 长 的河流。流域面积达300多万平方千 米,涉及11个国家。 (2)支流 ①白尼罗河:发源于 赤道 附近终年多雨地区。 ②青尼罗河:上游地处 埃塞俄比亚 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区;下游流 经 沙漠 地区。 (3)资源状况:尼罗河流域属水资源 短缺 地区。
(2)读教材选择性必修2 P94图4-2-6“尼罗河流域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探究 以下问题。 ①尼罗河上游维多利亚湖在开发中出现的问题是什么?
提示 过度用水,湖水水位下降;过度捕捞,鱼的种类、数量减少;围湖造田,破 坏湿地;废水排入,造成水质下降、水体富营养化;水葫芦等大量繁殖,影响 生态环境。
②青尼罗河流域在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提示 开垦耕地、过度放牧、过度砍伐,导致森林破坏,引发水土流失,青尼 罗河泥沙含量增加,流域旱涝灾害多发,部分地区造成荒漠化。
增素能 精准突破
考点 流域内部的协作发展
新教材动向
新高考趋势
新教材本部分内容变化很大,知 1.考查方式及内容:结合流域内的地理条
识体系差别很大,案例选取由“长 件,考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结合
江流域”变为“尼罗河流域”。从 材料和流域开发状况,考查流域内部水资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13湘教版

适用于新教材2024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13湘教版

考点规范练13(2022河北廊坊十二中月考)下图是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

读图,完成1~2题。

1.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 )A.恒河流域正值丰水期B.巴西高原上草木茂盛C.昼长上海大于广州D.地球公转速度较慢2.下列气候类型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无关的是( )A.热带雨林气候B.地中海气候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季风气候答案 1.B 2.C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风向可判断该半球为北半球。

①为赤道低气压带,在北半球分布面积最小,说明气压带、风带位置向南偏移幅度达全年最大,为北半球的冬季。

恒河主要流经北半球热带季风气候区,丰水期在夏季,A错误;巴西高原属热带草原气候,此时为湿季,巴西高原上草木茂盛,B正确;上海纬度高于广州,则冬季昼长小于广州,C错误;此时地球公转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较快,D错误。

第2题,热带雨林气候是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形成的;地中海气候是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热带季风气候的夏季风是由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形成的;温带季风气候的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C符合题意。

(2022河北部分学校联考)下图为我国某地各月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分布图。

读图,完成3~4题。

3.图示气候类型为( )A.热带季风气候B.温带季风气候C.亚热带季风气候D.高原山地气候4.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 )A.春季日照时数多于夏季B.河流流量稳定C.易受风暴潮影响D.夏秋季森林火险等级高答案 3.C 4.A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该地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年降水量大于800毫米,最冷月平均气温为6℃左右,介于0℃至15℃之间。

因为该地为我国某地,所以该地应为亚热带季风气候,C正确;热带季风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15℃,A错误;温带季风气候和我国高原山地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低于0℃,B、D错误。

第4题,该地春季降水量小,晴天多,阴雨天少,夏季降水量大,多阴雨天气,春季日照时数多于夏季,A正确;该地位于我国季风区,河流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夏秋季节降水量大,河流水量大,所以流量并不稳定,B错误;风暴潮影响沿海地区,无法确定该地一定位于沿海地区,C错误;该地夏秋季节降水量大,森林火险等级较低,D错误。

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部分常考考点培优训练 考点十三海水的运动与海—气相互作用

2022年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二部分常考考点培优训练 考点十三海水的运动与海—气相互作用

十三海水的运动与海—气相互作用建议用时:45分钟(2021·济南模拟)钱塘江大潮号称“天下第一潮”。

读杭州湾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与钱塘江大潮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河口形状B.夏季风C.月球和太阳对地球的引力D.海水盐度2.下图是太阳、地球、月球运动示意图。

甲、乙、丙、丁表示月球绕地球运动的位置。

当钱塘江出现大潮时,月球可能位于 ( )A.甲、乙位置B.丙、丁位置C.甲、丙位置D.乙、丁位置【解析】1选D,2选C。

第1题,钱塘江大潮的成因主要从天时、地利、风势三方面分析。

天时:农历八月十五左右,太阳、地球、月球几乎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

地利:钱塘江口外宽内窄,呈喇叭形,江水外深内浅,水下多泥沙,对潮水起阻挡和摩擦作用,使潮差增大。

风势:夏季江浙一带盛行东南季风,风向与潮水运动方向一致,助长了潮势。

第2题,当太阳、月球和地球位于同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引潮力和太阳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形成大潮。

故月球可能位于图中甲、丙处。

圣劳伦斯湾位于加拿大东南部的大西洋沿岸。

在圣劳伦斯河口东南,有一个宽广而几乎被陆地包围的水域,面积23.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27米,最大水深572米。

海湾是在地质构造运动中发生沉降作用后形成,圣劳伦斯湾由贝尔岛海峡和卡伯特海峡与大洋相通。

海流从贝尔岛海峡流入,从卡伯特海峡流出。

12月至次年4月海湾中有大量浮冰。

下图示意圣劳伦斯湾的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3、4题。

3.每年春季圣劳伦斯湾的海冰开始解冻,浮冰主要积聚于海湾的南部,主要是因为( )A.气温B.洋流C.海陆风D.地转偏向力4.下列不属于圣劳伦斯湾航行条件差的原因是( )A.海岸线曲折,多暗礁、浅滩B.冬季海湾中有大量浮冰C.海水平均水深太深D.常有浓雾出现【解析】3选B,4选C。

第3题,浮冰受到圣劳伦斯湾表层海水逆时针方向流动和东部拉布拉多寒流的影响,使浮冰堆积在海湾的南部。

第4题,海水水深有利于大型船舶出入,利于航行,不属于圣劳伦斯湾航行条件差的原因。

专题13水环境(湖泊)(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13水环境(湖泊)(课件)-2023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A.冬春季 B.春夏季 C.夏秋季 D.秋冬季
精练
【解析】 8.镜泊湖四周群山起伏,地形崎岖,导致湖岸曲折多变,A正确;冰川侵蚀形成U形谷,B错 误;河道堵塞之后,流水侵蚀减弱,C错误;自然形成的,不是人为修建,D错误。故选A。 9.镜泊湖原为牡丹江干流的一部分,由图中水坝、瀑布即湖泊出口的位置推知湖水由南向北 汇流,山谷海拔自南向北降低,镜泊湖北端由于熔岩台地和人工堤坝的阻挡,水位提高,所以 该湖泊南浅北深,D项正确。由题意知火山熔岩堵塞北部,A项错误;该区域森林密布,河流 泥沙含量低,B项错误。随着堰塞湖的形成,水流速度下降,流水侵蚀减弱,C项错误。故选D。 10.读图可知,图中的河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 冬季寒冷干燥,影响我国的锋面雨带在8月份才到达东北,东北地区8-9月降水多,瀑布水流 大,所以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在降水量最多的夏秋季节。故选C。
8.镜泊湖湖岸曲折多变的原因是(A)
A.地形崎岖 B.冰川侵蚀 C.流水侵蚀 D.人为修建
9.镜泊湖湖水南浅北深,推测其成因是(D)
A.火山熔岩堵塞,南部厚度较大 B.南部支流较多,泥沙沉积量大 C.流水侵蚀严重,南部湖面宽阔 D.河谷南高北低,北部堵塞蓄水
10.镜泊湖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是(C )
1
内力作用成湖
1. 构造湖:断层湖 成 因:岩层断裂下陷后形成地堑构造, 然后积水成湖。 典 例: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马拉维湖、 死海、青海湖、洱海、滇池等。
特 点:一般湖岸陡峭且沿构造线发育, 湖水一般都很深,且比较狭长。
贝加尔湖(遥感)
精练
博格利亚湖是东非大裂谷中的一个湖泊,每年有超过一百万只小火烈鸟栖息在这腐蚀性 极强的湖水中。下图示意博格利亚湖的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24年人教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时规范练13锋与天气 (2)

2024年人教版高考地理总复习课时规范练13锋与天气 (2)

课时规范练12热力环流和风(2023·河南名校三模)海陆风是近海地区风向昼夜间发生反向转变的风。

下图示意浙江省宁波市2020—2021年有海陆风和无海陆风的气温和气压平均日变化。

据此完成1~3题。

1.图中代表宁波市无海陆风时气温平均日变化及气压平均日变化的曲线分别是()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宁波市海风(平均日变化)最大的时刻是()A.3时左右B.10时左右C.15时左右D.22时左右3.宁波市陆风的风向大致为()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2023·江苏南通一模)风向可用风向方位角表示,风向方位角指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

我国华北山区某气象站位于该山区中段的山谷中,山谷风环流较为强盛。

下图示意1月份某日该气象站记录的山谷风(上下谷风)风向与气温增减变化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该地山风转为谷风时刻为()A.4:00前后B.10:00前后C.17:00前后D.22:00前后5.推测气象站18时前后气温变化的原因是()A.风向骤变,西北风影响增强B.天气转阴,大气逆辐射增强C.坡面降温,冷空气向下堆积D.逆温产生,谷底气温回升快(2023·北京海淀三模)某同学收看了科教片《地理·中国》——《神奇的洞穴——风雾秘洞》,了解到风洞是湘西最为奇特的洞窟之一。

风洞口一年四季大风不断,最神奇的是风向随季节而发生变化。

下图为该同学绘制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6~7题。

6.据图文资料可知,该地()A.山地为断块山B.岩石多为玄武岩C.夏季降水集中D.易发现油气资源7.风洞的形成过程是()①流水侵蚀形成山洞②风力侵蚀形成山洞③洞内光照不足,洞内外产生温差④地下水调节洞内温度,洞内外产生温差⑤a洞口夏季时风从洞里往外吹,冬季时风从洞外往里吹⑥a洞口夏季时风从洞外往里吹,冬季时风从洞里往外吹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2023·辽宁大连二模)热岛强度指城乡之间平均温度的差异。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3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13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第1节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

第一节 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 1.自然条件与区域发展(1)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条件。

如四大古代文明发祥地。

(2)自然条件只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

例如: 自然条件优越 区域发展水平不高 南亚的孟加拉国自然条件较差区域发展得很好日本2.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1)自然资源种类:不同发展阶段,影响区域发展的自然资源种类不同。

例如,在农业社会,土地资源对区域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工业社会,矿产资源对区域发展影响较大。

(2)自然资源丰富程度:区域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种重要能源或关键性矿产资源的发现与开发,会使区域经济发生根本性改变。

(3)分布和组合:极不平衡。

种类多而且数量大→很好地支撑经济发展→例如澳大利亚。

(4)自然资源如何开发、利用:区域发展的关键。

①过度依赖矿产资源→制约经济发展。

②矿产资源贫乏,利用其他优势→并未阻碍经济发展。

二、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1.生态脆弱区 概念 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地区 分布 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等地区 特点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我国状况 面积大,类型多,分布广,例如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北方农牧交错带(1)北方农牧交错带①过渡地带⎩⎪⎨⎪⎧农区与牧区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②气候冷暖、干湿变化→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

(2)土地退化的原因①自然原因: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多大风。

②人为原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

3.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1)治理原则①首先:树立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②其次: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

(2)具体措施措施具体做法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合理利用水资源构筑防护体系在草地退化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固沙防沙;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以地养地,自然恢复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自然恢复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使牲畜数量控制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减少山羊等对草场破坏严重的畜种比重,增加肉牛等比重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考点一区域发展的自然环境基础(2020·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检测(十三)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含解析

2021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检测(十三)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含解析

2021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检测(十三)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含解析课时质量检测(十三)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选择题麦盖提县位于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地区,气候极度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为42.3毫米,平均蒸发量2 349毫米。

在麦盖提分布着美丽的沙漠千岛湖-—刀郎千岛湖。

该沙漠千岛湖即使在流经的叶尔羌河及周边湿地干涸、盐碱化的情况下也同样波光粼粼。

湖中布满了无数大大小小的岛屿,土质黏稠,水域面积广阔,水草茂盛。

据此,完成1~2 题。

1.沙漠千岛湖湖水的主要补给水源是()A.叶尔羌河河水补给B.冬季季节性积雪补给C.山地降水D.地下水2.沙漠千岛湖地区土质黏稠对水量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A.提供养分,供给植被生长B.阻隔湖水下渗C.黏稠土壤吸水性强,减少水分蒸发D.黏稠土壤阻滞水体流动,减缓地表径流解析:1.D2。

B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该沙漠千岛湖即使在流经的叶尔羌河及周边湿地干涸、盐碱化的情况下也同样波光粼粼。

”这说明该湖泊的补给稳定而可靠,是地下水补给的体现,不是河水补给,选D。

从“气候极度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为42。

3毫米,平均蒸发量2 349毫米”可知,该地冬季降雪和山地降水量有限,不是主要补给水源,故A、B、C项错误。

第2题,该地蒸发强,但水量稳定,说明沙漠千岛湖地区土质黏稠可以阻隔湖水下渗,使得水量可以保持,选B。

土壤提供养分不影响湖泊水量;黏稠土壤隔水性强;湖泊中的黏稠土壤阻滞水体流动,但对湖泊水量无影响。

故A、C、D项错误。

丰满水库(又称松花湖)是我国东北的大型水库,其功能以发电为主。

如图为松花江流域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松花江流域()A.鱼类资源缺乏B.嫩江自东南流向西北C.主要参与海陆间水循环D.航运业发达4.理论上哈尔滨水文站冬季(11月至次年3月)径流量占全年的比重应非常小,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其原因最可能是() A.积雪融水补给河流B.地下水补给河流C.大型水库发电D.河流发生凌汛解析:3.C4。

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三章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精讲课件

201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十三章 第二节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精讲课件

土层,不易下渗。(3)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成因:降水丰富;
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学以致用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
一片原始雨林。路透社巴西利亚2012年1月23日消息:亚马 孙森林在过去的 5 个月中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毁林面积从 2011年8月的243平方千米激增到 12月的948平方千米。这个 数字相当于2004年同期的4倍。据此完成(1)~(4)题。
3.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地球之肺”。 雨林植被
光合作用
固定CO2 放出O2
全球碳氧 平衡
(2)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
雨林植被
吸纳和滞蓄大量 降水 蒸发蒸腾作用, 水分返还大气
影响全 球水循 环和水 平衡
▲思维拓展 湿地的类型、功能及湿地(沼泽)形成的原因 1.湿地类型。 (1)天然湿地:沼泽、滩涂、河流、湖泊、低潮时水深不超 过6米的浅海区等。(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第三部分
第十三章 第二节 区域生态建设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
——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
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热带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 1.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可归纳如下:
森林的生态环境效应可归纳为七个字:“水气净美无(物)尘
沙”。对应的意思是:
2.世界主要森林分布。
♨特别提醒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但由于不同区域自然环境存在差 异,其生态功能的主要表现也有所不同。在降水丰富的湿润 地区能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在 干旱、半干旱地区则起到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在城 市中则会起到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等作用;在沿 海地区可防止海风、海浪的侵袭。
组成,是多项选择题变成单项选择的一种主要形式,往往 比其他类型的选择题要复杂一些。答题技巧:从选项入手,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学案1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学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学案1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学案

第三讲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__理清遥感技术的主要环节和应用范围__1.概念:是人们在航空器(如飞机、高空气球)或航天器(如人造卫星)上利用一定的技术装备,对地表物体进行远距离的感知(简称RS)。

2.工作原理:不同地物反射和辐射的电磁波各不相同。

3.主要环节4.优势:提高研究工作的精度和质量,节省人力、财力,提高效率。

5.应用应用领域应用方向资源普查矿产资源人们只需要分析遥感图像就可以划定蕴藏矿产的大致区域生物资源为农业、林业、城市绿化、环境保护等部门服务环境监测有利于人们了解环境变化,使环境得到保护和改善自然灾害防御监测有利于防灾减灾图示遥感的特点(2020·浙江选考模拟)2017年4月,借助激光交会对接雷达,“天舟一号”准确掌握“天宫二号”的距离、速度等数据,确保实现第一次高精度自动交会对接。

从技术上来说我国最迟能够于2020年在月球极区建成月球天文台。

完成1~2 题。

1.“天舟一号”准确掌握“天宫二号”的距离、速度等数据所应用的核心技术是() A.GIS B.GPSC.RS D.VR2.与地基观测相比,月基天文观测的突出优势是()A.距离天体更近B.没有大气散射C.大气逆辐射强D.昼夜温差大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天舟一号”准确掌握“天宫二号”的距离、速度等数据是借助激光交会对接雷达,雷达是遥感技术系统组成中的传感器的一种类型。

第2题,月球上没有大气层,因此没有大气散射,观测精度高。

(2020·上海高三检测)下图为某地理信息技术主要工作流程示意图。

完成下题。

3.该地理信息技术为()A.RS B.GPSC.GIS D.VR解析:选A传感器是遥感系统的最重要的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利用传感器接受物体辐射或反射的电磁波,然后以图像、数据等形式将信息传递给地面工作站。

从图中该地理信息技术工作过程可以判断为遥感系统,简称RS。

__掌握全球定位系统的特点和应用__1.概念:利用卫星,在全球范围内实时进行定位、导航的系统(简称GPS)。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3海水的性质海水的运动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课时质量评价13海水的性质海水的运动

课时质量评价(十三)一、选择题(2021·徐州模拟)红海是世界上水温和盐度最高的海域。

红海表层海水水温高,200米水深处水温也达21 ℃。

下图为红海地区略图。

据此完成1~2题。

1.红海深层海水水温高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频繁B.信风带控制C.太阳辐射强烈D.海洋生物繁盛2.红海海水表层盐度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洋流性质B.河流注入C.海水交换D.降水量1.A 2.C 解析:第1题,信风带控制、太阳辐射强烈是表层海水水温高的主要原因,B、C错误;海洋生物繁盛是海水温度高的结果,D错误;联系红海所处的板块位置可知,红海处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地壳运动活跃,地热释放多,因此深层海水水温高,A正确。

第2题,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洋流性质、河流注入、海水交换、降水量与蒸发量、融冰与结冰等,红海地处副热带海域,整体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排除D;海域较封闭,南北几乎不受洋流影响,排除A;东西侧陆地河流稀少,几乎无河流注入,排除B;红海南部通过曼德海峡与印度洋相通,海水交换比北部强,因此海水表层盐度呈现由北向南递减的特点,C正确。

(2021·杭州模拟)2020年6月8日,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主持研制的“海斗一号”全海深自主遥控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完成了首次万米海试与试验性应用任务,最大下潜深度达10 907米,刷新了我国潜水器最大下潜深度纪录,搭乘“探索一号”科考船载誉归来。

下图示意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曲线图。

读图,完成3~4题。

3.“海斗一号”下潜过程中经历的温度变化的曲线最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4.根据上题的结论,推测下列海域海水的温度垂直变化最小的是( )A.回归线附近B.赤道附近C.北极圈附近D.副热带海域3.A 4.C 解析:第3题,海水温度垂直变化规律是随着深度的增加温度越来越低,1 000 m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1 000 m以下的深海中,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通常保持低温状态,①线符合。

专题13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

专题13 生态环境与国家安全(课件)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

【解析】5.净化空气属于调节服务
功能,D正确;农林产品属于物质
产品,A错误;科普教育属于文化
服务,B错误;休闲旅游属于文化
服务,C错误。所以选D。
考点二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高考解密】
6. 该公园GEP高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壤肥力高 B. 科研价值高

命题点01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典例01
C. 森林面积大 D. 纬度跨度大
排放对环境的影响,说明碳减排国际合作的重要 性。结合实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 的意义。
全球 (2023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17-18.湿地的生态修复 变暖 (2022年1月浙江高考真题)28(2)碳关税
与国 (2021年6月浙江高考真题)5.全球性问题
学科素养:
家安 (2020年7月浙江高考真题)10-11.温室气体
【答案】(2)煤炭开发利用,释放温室气体,增加 碳排放,增强大气温室效应;露天开采煤炭,破 坏植被,减少碳汇,加剧气候变暖现象。
【解析】(2)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即化石 燃料燃烧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进入到大气 圈,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煤 炭开采会破坏地表,导致地表植被破坏,植 被的光合作用减弱,固碳能力下降,加剧了 全球变暖,形成恶性循环。
命题点01 全球变暖 3、全球变暖的影响: (2)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③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考点一 全球变暖与国家安全·【技巧解密】
命题点01 全球变暖 4、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
考点一 全球变暖与国家安全·【技巧解密】
命题点01 全球变暖 5、碳达峰和碳中和:
考点一 全球变暖与国家安全·【技巧解密】
考点二 生态保护与国家安全·【技巧解密】
命题点一 自然保护区 3.自然保护区内部分区: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课件

2023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精练专题五地表形态的塑造课件
(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6分)
答案
8.【参考答案】 (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 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 【解题思路】 第(3)问,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外力侵蚀。早期形成的玄武岩台地 被侵蚀后,残留部分成为山体。后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形成的玄武岩台地上部仍然保留原有山体。 因此,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
答案
4.C 由图可知,起初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了火山岛;之后造礁珊瑚附着在海面下的火山岩上,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 珊瑚礁;后来由于地壳下降,火山岛沉没在海里,珊瑚礁附着在整个火山岩上,且其厚度和面积不断增大。因此可以判 断珊瑚礁的发育阶段依次为②④①③。
[2021 全国甲卷·9—11,12分,难度★★★☆☆]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 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4—6题。
2.构造甲、乙、丙会导致石油组分大量散失的根本原因是
A.F1—F4疏导性能好
B.F1—F4延伸到地表
C.石油埋藏层位较浅
D.F1—F4断至含油层
()
答案
2.D 读图可知,构造甲、乙、丙的F1—F4断层断至含油层,石油组分会沿着裂隙大量散失,D项正确。
[2021 天津·2—3,6分,难度★★☆☆☆]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回答3—4题。
[2021 全国甲卷·9—11,12分,难度★★★☆☆] 珊瑚礁是由造礁珊瑚和其他生物骨骼共同形成的生物质石灰岩,主要分布在热带浅水海域。造礁珊瑚一般生活在距 海面25米以内海域。下图示意珊瑚礁发育的一种模式的不同阶段。据此完成4—6题。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课后习题(鲁教版)考点规范练13生物圈与植被

2025届高考地理总复习一轮复习课后习题(鲁教版)考点规范练13生物圈与植被

考点规范练13生物圈与植被灌木通过影响种子扩散、调节微气候等方式,为草本植物幼苗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形成“保护效应”。

某沙漠优势种群梭梭林,林下“肥岛效应”显著。

下图示意该沙漠沙丘不同坡位上梭梭林与幼苗密度关系。

据此完成1~2题。

1.梭梭林下“肥岛效应”显著的原因是()A.截留水肥,集聚土壤养分B.茎粗叶密,储存生物养分C.遮蔽阳光,减少养分消耗D.根系发达,吸收土壤养分2.沙丘不同坡位,梭梭林冠缘草本植物的幼苗密度差异较大。

主要影响因素是()A.光照B.热量C.水分D.风力“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安徽省的黄山(30°N,118°E)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不仅山峰险峻、秀美,而且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

黄山松针叶粗短,干曲枝虬,千姿百态,形态各异。

或倚岸挺拔,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

更奇特的是,松树生长速度异常缓慢,一棵高不盈丈的黄山松,往往树龄上百年,甚至数百年。

上图示意黄山的景观,据此完成3~4题。

3.黄山山麓对应的地带性植被为()A.针叶林B.阔叶林C.硬叶林D.混交林4.与黄山松千姿百态、生长缓慢最密切相关的因素是()A.地形和温泉B.温泉和气候C.岩石和气候D.岩石和云海(2023河北邯郸模拟)胡杨树是落叶型乔木,高15~30米,是世界稀有树种之一。

胡杨树叶片奇特,有针形、卵圆形、锯齿状扇形等。

三种叶片长宽比依次减小,而叶片厚度则依次增大,表皮蜡质层也逐渐增厚。

新疆沙雅县有我国最大胡杨林群落。

近几十年来,该县胡杨林退化,病虫害严重。

经生态补水后,胡杨林有所恢复。

下图示意沙雅县位置。

据此完成5~7题。

5.与塔里木河沿岸相比,渭干河冲积扇上胡杨林面积较小,其自然原因是()A.土壤含水量大B.地下水埋藏深C.黄土分布广泛D.乱砍滥伐严重6.在同一株成年胡杨树树冠的底部到顶部,叶片分布状况依次是()A.针形、卵圆形、锯齿状扇形B.针形、锯齿状扇形、卵圆形C.锯齿状扇形、针形、卵圆形D.锯齿状扇形、卵圆形、针形7.给胡杨林生态补水的最佳时段是()A.1—2月B.4—5月C.7—8月D.10—11月(2023湖南衡阳模拟)冻土活动层指覆盖于多年冻土之上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土层。

河流沉积地貌-三角洲的形成-高考地理总复习微考点精讲优质课件

河流沉积地貌-三角洲的形成-高考地理总复习微考点精讲优质课件
泰梅尔河流经泰梅尔湖,泥沙沉积;河流水量小,携带泥沙能力弱;河
流流经地区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泰梅尔湾海水流动,携带走
部分泥沙等
微考点
三角洲的变化
思维导图
水利工程 植树造林 毁林开荒 截弯取直 恢复河道
气候变化 人类活动 海水作用
泥沙增多 堆积变强
泥沙减少 堆积减弱
进 (变大)
退 (变小)
当堂 训练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流域内热带雨林广 布,河口地带地壳沉降,涌潮明显,常形成1.5~2.44米高的大潮。下图 为亚马孙河流域示意图。 (1)分析亚马孙河河口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10分)
答案 亚马孙河口地带位于地壳沉降区域(2分);流域内(降水季 节 分配均匀,)植被覆盖高,(水土流失较少,)河流含沙量小(2分); 加上河流流经广阔的平原地区,泥沙中途沉积,河口输沙量小(2分); 河口地带潮汐作用强,泥沙不易沉积(2分);有暖流流经,泥沙被大 量带走,沉积作用弱。(2分)
三角洲的邻近地区气候干旱,环境恶劣,不适宜大型动物生存;三角洲地区地 域广阔,地形平坦,水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食物丰富,适合大型动物生 存。
微 第五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专
题 三角洲的形成
河口三角洲面积缩小。 原因:河流下游泥沙量减少,入海口 处泥沙沉积减少;海浪侵蚀作用使三 角洲面积缩小;全球变暖,海平面上 升,淹没沿海低地。
思维导图
入海口

入湖口
间 分
河流交汇处

地势低平
特 点
河网密集
土壤肥沃
地形
物质
泥沙
流速
湿地、油气
资源


流量
农业 内河运输 架设桥梁

2021年高考地理人教版区域地理复习课件:第13讲 欧洲东部、俄罗斯

2021年高考地理人教版区域地理复习课件:第13讲 欧洲东部、俄罗斯

解析:第(1)题,区域地形特征的描述应从地形类型和分布以及 地势起伏状况角度分析。据图可知,匈牙利境内大半范围为东部的 匈牙利大平原,北部和西部为山脉和巴兰尼亚丘陵;地势总体北部、 西部高,东南部低。第(2)题,据图和图例可知,巴拉顿湖周边为断 块山,所以该湖泊的形成应从内力作用角度分析,即地壳下沉雨水 汇集而成湖泊。第(3)题,河流的水文特征应从流速、流量、水位变 化、含沙量、结冰期等方面分析。应结合所在区域的地形和气候特 征分析。据图可知,乙河段流经平原,河流流速慢;支流多,汇水 量大,流量大,且纬度低,结冰期较短。
都具有优势的能源资源是石油和天然气。故 A 项正确。第 4 题,卡 塔尔位于热带,气温高,A 项错误;俄罗斯没有广阔的沙漠和干旱 区,B 项错误;俄罗斯经济基础好,C 项错误。但俄罗斯大部分地 区纬度高 ,热量不足,土 地资源难以利用;卡塔 尔沙漠广布,气候
干旱,水资源缺乏,制约了土地资源开发为耕地。由此可知 D 项正 确。
亚欧大陆桥示意图
俄罗斯交通以铁路为主的原因 (1)俄罗斯虽多大河,但河流封冰期长,且多流经经济 不发达的地区。 (2)俄罗斯虽海岸线漫长,但多数港口封冻期长,且除 北冰洋外,其他海域港口与外洋联系需经别国海域。 (3)俄罗斯的工业以重工业为主,工业原料和产品运输 量大。 (4)俄罗斯地域辽阔,是长途运输的需要。
第13讲 欧洲东部、俄罗斯
聚焦考纲
考向分析
1.掌握俄罗斯的位置、地形和地 势、河湖及气候等自然环境特征。 2.理解俄罗斯丰富的资源与工业 之间的关系。 3.学会分析俄罗斯气候的成因及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4.理解俄罗斯交通的走向、分布 特点以及原因分析。
1.结合气候因子,分析俄罗斯的 气候。 2.结合地形和气候特点,分析俄 罗斯的农业生产特点。 3.依据区域的资源状况和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分析俄罗斯的工业布 局特点。 4.考查俄罗斯河流特点以及对经 济发展的影响。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3气候的影响因素

2023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13气候的影响因素

(4)洋流
暖流——增温 寒流——降温
(5)人类活动
对气温、降水影响均大
通过改变大气成分(如CO2等温室气体)和改变下垫面性质(如植树造林、修建 水库、破坏植被、围湖造田、)影响气候。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 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足够强 的热岛效应才能促使雨岛效应出现,因此有雨岛效应就说明热岛较强,城市 规模较大。但城市具有一定规模的热岛效应,却不一定会有雨岛效应。要大 气环流较弱且水汽,凝结核充足,才会有雨岛。而我国冬季大气环流活跃, 受冷气团影响,对流不活跃,逆温频发,湿度又小,雨岛就不显著了。
①奥伊米亚康纬度高,达到63.5°N,离北极圈仅仅350千米而已,是世界上 有人居住的纬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导致该地日照时间和北极相比也没有长出 多少。②奥伊米亚康地处东、西、南三面被契尔斯基山脉和维尔霍扬斯克山 脉包围的谷地之中,盆地地形。冬季冷空气容易聚集,导致低温。③奥伊米 亚康地处大陆内部,距离冬季亚洲高压较近,受冷空气影响大。
海增温增湿后势力减弱,对日本群岛的影响减小。
(3)下垫面-地形 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下垫面比热
容(城市高于农村;裸地升温快;绿地气温日、年较 差小于裸地)。
a 海拔------- 海拔高,气温低;海拔低,气温高。
b 坡向------- 山地阳坡气温高,阴坡气温低。
迎冷空气一侧,受山脉阻挡,冷空气堆积,气温低。 背冷空气一侧,冷空气影响小,易形成焚风效应,气温高。
①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边气流越过山地下沉时,增温作用强,形成焚 风。②沙漠广布,吸热快。③空气干燥,天空少云,太阳辐射强。
材料:奥伊米亚康是北半球冬季最 冷的地方之一(比北极更寒冷), 最冷月月均温-50.1 ℃,一年中有 大约3个月的气温在零下40℃以下, 年平均积雪日数约229天。同时也是 世界上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方,气 温绝对年较差达104℃。有北半球 “寒极”之称。 问题:分析奥伊米亚康冬季如此寒 冷的原因。(6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讲大规模的海水运动
基础题组
下图示意我国台湾岛附近海域冬、夏季洋流分布,据此完成1—2题。

1.(2018河北沧州教学质量监测)影响①与②洋流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海水温度和盐度
B.东亚季风
C.海陆轮廓和岛屿位置
D.南亚季风
答案 B 由图可知,夏季,①洋流自南向北流动;冬季,①洋流消失,②洋流自北向南流动。

由此推断,流经台湾海峡的洋流受到东亚季风的影响,在冬、夏季风的驱动下,冬、夏季洋流流动方向相反。

2.(2018河北沧州教学质量监测)图中③洋流的特点是( )
A.季节不同,势力强弱不同
B.台湾岛将其分为东西两股洋流
C.温度高盐度低,水质清澈
D.常年比较稳定地沿一定方向流动
答案 D ③洋流为日本暖流,其温度较高,盐度较高,日本暖流常年比较稳定地沿一定方向流动。

读“大西洋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3.关于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分布规律的正确叙述是( )
A.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B.呈逆时针方向流动
C.大陆东岸为寒流,西岸为暖流
D.大陆西岸从低纬向高纬流
答案 A 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半球中低纬海区的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选项A正确。

4.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正确叙述是( )
A.洋流①对欧洲西部有减湿作用
B.洋流②对南美洲西岸有增温作用
C.P处因寒暖流交汇形成世界著名的渔场
D.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不会影响欧洲西岸
答案 C 洋流①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部有增温增湿的作用,选项A错误;洋流②为秘鲁寒流,对南美洲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选项B错误;P处为拉布拉多寒流和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形成
了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的纽芬兰渔场,选项C正确;美国东岸海域污染物会通过北大西洋暖流的输送影响到欧洲西岸,选项D错误。

读世界某海域示意图和南半球赤道附近大气、海水运动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5.(2018湖南怀化一模)图甲海域中( )
A.①洋流的形成主要是受东北信风的影响
B.②洋流所经过海区的等温线向南弯曲
C.A地为热带雨林气候,B地为热带草原气候
D.④附近的渔场形成与经过的密度流有关
答案 B 读图可知,①洋流为南赤道暖流,主要受南半球东南信风的影响形成,故A项错误。

②洋流为东澳大利亚暖流,洋流流经海域气温比周边海域高,等温线向南弯曲,故B项正确。

②洋流为暖流,对沿岸地区增温增湿,在A地区形成热带雨林气候;④洋流为秘鲁寒流,对沿岸地区降温减湿,在B地形成热带沙漠气候,故C项错误。

④洋流为秘鲁寒流,其附近渔场的形成与经过的上升流有关,故D项错误。

6.(2018湖南怀化一模)下列关于图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两岸等水温线位置不同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
B.图中大气环流左侧近地面气压较高,右侧近地面气压较低
C.图中右侧水温异常降低时,B处沿岸海域鱼类大量死亡
D.图中右侧水温异常升高时,B处降水增多
答案 D 读图可知,西部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水温较高,东部受秘鲁寒流影响水温较低,故A项错误;图中大气环流左侧气流上升,近地面气压低于周边地区,右侧气流下沉,近地面气压高于周边地区,故B项错误;图中右侧水温异常升高时,会产生厄尔尼诺现象,导致B处沿岸海域鱼类大量死亡,水温升高还会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降水增加,故C项错误,D项正确。

提升题组
下图为“某海域表层海水年平均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两题。

7.(2019黑龙江大庆模拟)甲处洋流为( )
①寒流②暖流③中低纬洋流④中高纬洋流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结合甲洋流所在位置及表层海水年平均等温线分布特点知,该海域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西岸,甲为寒流。

8.(2019黑龙江大庆模拟)甲处洋流对当地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
①降低沿岸气温及湿度
②形成世界著名渔场
③降低海运能源消耗
④加快污染净化速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 D 寒流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同时能够加快污染净化速度。

下图中①—④箭头表示洋流的流向。

读图回答下题。

9.(2019宁夏石嘴山模拟)关于图中①—④洋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洋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北移有关
B.②洋流反映了该海域8月洋流的流向
C.③洋流按成因分类属于补偿流
D.④洋流流经的两岸地区为热带雨林带
答案 A 据图中经纬网可确定图示区域位于印度洋海区。

图中①洋流是受西南季风的影响而形
成的,而西南季风是由于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的,因此该洋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北移有关,A项正确。

②洋流是受冬季东北季风影响形成的,
反映的是该海域冬季洋流的流向,B项错误;③洋流是南赤道暖流,按成因分类属于风海流,C项错误;④洋流流经的两岸地区为热带草原带,D项错误。

黑潮因水色深蓝似黑色而得名。

主流经台湾东岸,进入东海,一部分穿过渤海海峡向渤海流去。

结合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黑潮位于大陆东岸,性质为寒流
B.黑潮位于大洋东岸,性质为寒流
C.黑潮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它的形成只受地形影响
D.黑潮是北赤道暖流北上的一个分支,属于暖流
答案 D 仔细读图,黑潮位于亚欧大陆东部,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性质为暖流,其形成受海陆轮廓的影响较大。

选D项。

11.黑潮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
A.黑潮对我国水汽输送和气候变化影响不大
B.地处渤海湾内的秦皇岛,冬季因受黑潮的影响,海水温度保持在冰点以上,不致结冻
C.我国享有“天然鱼仓”之称的舟山渔场,与黑潮的影响无关
D.黑潮只对我国的气候起重大作用
答案 B 黑潮作为强大的暖流,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对我国水汽输送和气候变化影响非常大,A项错误;地处渤海湾内的秦皇岛,冬季因受黑潮的影响,海水温度保持在冰点以上,不致结冻,B项正确;我国享有“天然鱼仓”之称的舟山渔场,位于黑潮与北部寒流交汇处,受其影响较大,C项错误;黑潮不只对我国的气候起重大作用,对东亚地区的气候都会有较大影响,D项错误。

12.(2018辽宁大连期末)下图为北美洲局部区域图。

图中乙半岛在第四纪冰期曾是北美大陆三大冰川中心之一。

第四纪以来,冰川、流水等外力作用,塑造了该半岛许多重要的地表形态。

图中甲海域附近是世界著名渔场,有“踩着鳕鱼背可上岸”的传说,但经过长期的肆意捕捞之后,该渔场逐渐消亡,现今该渔场已成为历史。

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1)分析甲海域附近渔场兴衰的原因。

(10分)
(2)分析甲海域附近渔场冬季渔业生产的不利自然条件。

(8分)
答案(1)兴起的原因:寒流、暖流交汇,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鱼类资源丰富;临近欧洲、北美洲广阔的消费市场;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促进渔场发展。

衰落的原因: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枯竭;生态平衡遭破坏,难以恢复。

(2)纬度较高,(气温低)气候寒冷;水温低,港口易封冻;受西风影响,海面风浪大;(多气旋活动,)多阴雨天气;靠近格陵兰岛,冬季多浮冰;寒暖流交汇,多海雾。

(答出4点即可)
解析(1)甲海域附近渔场兴起的原因有:寒流、暖流交汇,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鱼类资源丰富;临近欧洲、北美洲广阔的消费市场;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促进渔场发展。

衰落的原因主要是过度捕捞导致渔业资源枯竭,生态平衡遭破坏,难以恢复。

(2)渔场纬度较高,气温低,冬季气候寒冷;水温低,港口易封冻;受西风影响,海面风浪大;多气旋活动,阴雨天气多;靠近格陵兰岛,冬季多浮冰;寒暖流交汇,多海雾,影响捕鱼船安全。

13.洋流对地理环境有深远的影响。

下图为某区域略图,其中①、②两海域均形成了大面积的渔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1)在图上用箭头正确标注甲、乙、丙、丁四支洋流的流向,并分析①处渔场形成的条件。

(6分)
(2)从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影响的角度,分析②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

(6分)
(3)简要说明丙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

(4分)
答案(1)
条件:甲(日本暖流)与乙(千岛寒流)交汇;海水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

(2)冬半年受西风带控制,阴雨天气多,海面风浪大;夏半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多晴朗高温天气,海面风浪小。

(3)丙为(阿拉斯加)暖流,对沿岸地区气候起增温、增湿的作用。

解析第(1)题,结合区域海陆轮廓知,该海域位于北太平洋。

结合洋流分布规律,在判断各洋流流向的基础上画出箭头。

①处为北海道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

第(2)题,②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大陆西岸海域,为地中海气候,结合大气环流在判断天气特征的基础上说明渔场捕捞作业的天气条件。

第(3)题,结合丙所处位置知其为阿拉斯加暖流,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