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课件——黄土高原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中国黄土高原及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 中图版必修3

高中地理 中国黄土高原及水土流失的治理课件 中图版必修3

重、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分析及治理措施 难点:
【高考考点】 高考考点】
水土流失的成因、 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治 关注指 ★★☆☆☆ ★★☆☆☆ 考向 理对策 数 一 、多以区域图或示意图为载体。 命题 1、多以区域图或示意图为载体。 、突出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视角 2、突出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 考向二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 关注指 ★★★★☆ 题,危害及对策 数 1、综合题考查居多,多以区域图、因果联系图、表 、综合题考查居多,多以区域图、因果联系图、 命题 格数据等为载体。 视角 格数据等为载体。 2、着重区域背景分析,问题成因、危害和治理措施 、着重区域背景分析,问题成因、 。
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局部等高线图,完成下列问题: 读黄土高原区域简图及局部等高线图,
(1)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b、c、d四处 对黄土高原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应在a 采取不同措施。与治理措施相对应的地点分别是: 采取不同措施。与治理措施相对应的地点分别是:打坝淤 地 ,植树种草 ,平整土地 ,修 水平梯田 。
黄土广布 千沟万壑 支离破碎
第二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东莞市常平中学
黄心衠
学习目标:
• (1)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 )以黄土高原为例,了解水土流失的原因、 危害及整治措施。 危害及整治措施。 • (2)学会分析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学会分析某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 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 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 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带来的危害, 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带来的危害,采 取综合治理措施。 取综合治理措施。

鲁教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1单元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1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鲁教版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1单元不同类型区域的发展 第1节 生态脆弱地区的发展——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
提升我国生态环境质量,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落到实处
调用 知识
水土流失的成因分自然原因和 人为 原因,前者是基础,后者是主要 原因。不同地区水土流失的治理侧重点不同,但总体上要以_小__流__域___ 为单位,运用工程措施、 生物 措施与农业技术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信息:崩岗是我国南方山坡岩土体 解读:福建降水多,崩岗分布区地形
(1)福建省某地在崩岗分布区推广杨梅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崩岗分布
思 区地形破碎,植被少,福建降水较多,必然会发生较明显的水土流失,由此可知,
维 该地推广杨梅种植的首要目的是减轻当地的水土流失,修复当地生态环境。
过 (2)图示崩壁坡度大,沟道和洪积扇面积小,都不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集水坡
程 面坡度相对较小,面积较大,比较适宜大规模种植杨梅,且集水坡面分布在崩
(2)黄土土质疏松
土质 疏松 ,具有明显的垂直节理性,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节理形成的两个断面一般没有或很少发生相对位置的移动
(3)地表形态沟壑纵横 地形破碎, 千沟万壑 ,更容易受到强降水的侵蚀。 (4)环境破坏后难以恢复 水土流失后,使地表支离破碎,严重降低土壤的 肥力 干燥,植被难以恢复,进一步 加剧 了水土流失。
A.降低地表坡度 B.控制降雨强度 C.提高植被覆盖度 D.改善土壤结构
解析 第1题,据图可知,相对距离与不同降水强度下累积产流量并不呈正相 关,A错误;相同距离下,累积产流量与降水强度呈正相关,B错误;对比两幅 图可知,植被覆盖度变化对不同降水强度下的累积产沙量的影响较明显,C 错误;对比两幅图中60毫米/时降水强度下累积产沙量,可知植被覆盖度提 高对累积产沙量影响最大,D正确。故选D。第2题,根据两种植被覆盖度下 的累积产流量、累积产沙量可以看出,高植被覆盖度条件下,地表累积产流 量呈现小幅度下降,累积产沙量出现较明显的下降,这说明水土流失严重区 域的治理应当注重植被覆盖度的提升,C正确;该实验不能反映出地表坡度、 土壤结构,A、D错误;降雨强度是无法控制的,B错误。故选C。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201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 考点二 水土流失的治理 • 【典题导入】 • 2.黄土塬又称黄土平台、黄土桌状高地,塬是 中国西北地区群众对顶面平坦宽阔、周边为沟 谷切割的黄土堆积高地的俗称。读图回答 (1)~(2)题。
• (1)为合理利用土地,保持水土,下列做法正 确的是 ( )。 • ①甲地打坝淤地 ②乙处整修梯田 • ③丙处修建水库 ④丁处平整土地 • A.①② B.②③ • C.③④ D.①④ • (2)如果不施加人为措施,若干年后塬面边界 有可能变为 • ( )。 • A.a B.b
2.具体措施 (1)工程措施 固沟:在沟谷修建○ 淤地坝 、小水库和营造 25 26 防护林 →拦泥蓄水,防止沟谷继续扩展 ○ 护坡:缓坡地段,实施○ 封坡育林育草和修筑水平 27 梯田相结合→拦截、涵蓄坡面径流,发展林果业生产 28 保塬:在塬面上○ 平整土地 ,大力营造防护林网 →合理利用水土,提高劳动生产率
• 提醒 • 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时,应注意人为因素是 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其中不合理的土地 利用是水土流失形成的基础,破坏植被是诱发 水土流失的根源。
二、水土流失的治理 1.治理策略 (1)从合理利用土地着手
调整⑰ 实行⑱
土地利用结构 ,因地制宜安排农业生产 农林牧 综合发展
• 解析 第(1)题,乙地的坡度较大且无植被覆 盖,故乙地是四地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第(2)题,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南方农村,如果 是大力发展种植业,会加剧水土流失;而南 方水热条件较好,应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充分发挥自然条件优势。 • 答案 (1)B (2)C
• 借题发挥——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 要原因,而人口的过度增长又是导致人地关 系紧张的关键。由于人口增长导致经济发展 压力增大,为了生存和发展而以牺牲环境为 代价,因此水土流失的治理应以“脱贫”为 中心。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和治理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危害和治理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危害与治理一、知识讲解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条件是水土流失的潜在因素人为因素是目前水土流失的主导因素。

重点分析导致地表植被破坏、土质疏松的人类活动。

①生活能源短缺,大量砍伐树木用作薪柴。

②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毁林开荒、耕作方式不当、管理粗放。

③开矿、开采石料、修路、建房屋、修水利设施等开发建设不当。

2.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的危害(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

(2)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

(3)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通过多年的探索,三大措施相结合,实行“保塬、护坡、固沟”方针,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二、经典高考试题1.梯田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典范。

图1是四种不同类型梯田的剖面示意图,图2是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完成(1)~(2)题。

图1图2(1)图2中甲区地形适合修筑的梯田类型是()A.水平梯田B.坡式梯田C.隔坡梯田D.反坡梯田(2)在黄土高原缓坡上修筑反坡梯田的优点是()A.保水保土效果更好B.修筑难度小C.利于机械化耕作D.便于灌溉施肥解析第(1)题,由图2中等高线的分布可知,图中甲区中坡与坡之间有较为宽阔的平地,对比图1中梯田类型可知,适合修筑隔坡梯田。

第(2)题,黄土高原的最大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在黄土高原地区修筑梯田一定要注意保水保土,反坡梯田的优点就是保水保土效果好。

答案(1)C(2)A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

完成下题。

说出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

沙地和旱地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应分别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解析(1)要准确说出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农业土地利用类型,需准确判断出该区域的名称,还要从位置、地形、气候、植被等方面描述一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

地理中图版配套课件:第25讲 课时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地理中图版配套课件:第25讲 课时1 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水土流失的原因 . 自然 暴雨 原因地貌形态的________与黄土 易侵蚀性 降水 降水________________ 原因地貌形态的 不稳定 与黄土________降水 集中 与黄土 植被________ 植被 稀少 人为 草原 原因破坏大面积的________和 原因破坏大面积的 森林 和________ 不合理的 利用土地过度开垦________ 利用土地过度开垦 过度放牧 乱伐树木开矿无计划的修建窑
3.水土流失的治理 . (1)生物措施:主要是________,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本措 生物措施:主要是 植树种草 , 生物措施 施之一。 施之一。 (2)工程措施沟谷:兴修小型水库、________ 工程措施沟谷:兴修小型水库、 打坝淤地 工程措施沟谷 坡面:在缓坡修建 水平梯田 坡面:在缓坡修建________ (3)农业技术措施:沟垄种植、草粮带状间作、轮作等。 农业技术措施:沟垄种植、草粮带状间作、轮作等。 农业技术措施
二、图示法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 地貌、气候、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如下图所 地貌、气候、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 示:
考向精测 广东)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 考,例(2009·广东 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 例 广东 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 之间。 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 ~ 之间 和下列资料,回答(1)~ 题 和下列资料,回答 ~(5)题。
解析: 解析:第(1)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相同降水强度下,流失 题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相同降水强度下, 泥沙量由小到大是混交林、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泥沙量由小到大是混交林、荒草地,油松幼林地、坡耕地。 第(2)题,结合图示表格中数据资料综合分析可知,自然恢复 题 结合图示表格中数据资料综合分析可知, 植被(荒草地 的生态效益优于单一树种针叶林 植被 荒草地)的生态效益优于单一树种针叶林;开垦坡耕地 荒草地 的生态效益优于单一树种针叶林; 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好, 会导致生态环境恶化,森林树种越丰富,生态效益越好,退 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不一定优于退耕还草的生态效益,即B选 耕还林的生态效益不一定优于退耕还草的生态效益, 选 项正确。 项正确。

新高考地理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和地表千沟万壑的成因

新高考地理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和地表千沟万壑的成因

考点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和地表千沟万壑的成因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黄土堆积。

黄土主要来源于风力携带北方泥沙沉积形成。

地表千沟万壑的成因——流水侵蚀。

黄土高原夏季暴雨集中,黄土土质疏松,流水侵蚀严重【拓展提升】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土高原地区历史上水土流失严重、生态问题突出,致使农业生产广种薄收、单产较低。

近50年来,我国对该区域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建淤地坝(图),即在沟道内筑坝、拦泥淤地,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

但在不同阶段,黄土高原的治理模式和主要措施存在较大差异(表)。

表为不同时期黄土高原的治理模式及主要措施(2)比较建坝淤地和植树种草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所发挥作用的差异。

(3)结合材料,总结我国在黄土高原综合治理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

【答案】(1)缓解水土流失;增加耕地面积,保障粮食供应。

(2)建淤地坝:拦截沟谷泥沙,减少沟道侵蚀;植树种草: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坡面侵蚀。

(3)以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等措施解决问题;治理措施的选择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一定条件下适度减少人为干扰,充分发挥自然恢复的作用。

【分析】(1)黄土高原人地矛盾突出,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为治理水土流失,修建梯田,可以减缓坡度,减轻水土流失,增加粮食产量,保障粮食供应。

(2)淤地坝属于工程措施,其主要作用重在拦截沟道里面的泥沙;植树种草属于生物措施,其主要作用主要是通过提高植被覆盖率,降低坡面径流的流速,减少破面的侵蚀。

(3)由表格内容可知,黄土高原治理的目的是保护黄土高原地区的自然环境;一定条件下适度减少人为干扰,充分发挥自然恢复的作用;淤地坝、植树种草等措施体现的是工程措施、生物措施等不同方面的治理措施,也体现了因地制宜的原则。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北洛河地处黄河中游,流域内植被物种多样性丰富,但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1970年以来,黄土高原开展了大规模的梯田和淤地坝建设,1999年以来又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

黄土高原地理知识

黄土高原地理知识

黄土高原地理知识
黄土高原位于中国中部偏北部,为中国四大高原之一,也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积最大的黄土区,总面积64万平方千米,包括整个山西省、陕西省北部中间、甘肃省中部和东南大部、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青海省东北部、河南省西北部乃至内蒙古自治区最南端和河北省西北部。

主要由山西高原、陕甘晋高原、陇中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和河套平原组成。

黄土高原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750公里,包括中国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位于中国第二级阶梯之上,海拔高度800~3000米。

黄土高原地理位置处在沿海向内陆,平原向高原过渡地带,自南而北兼跨暖温带、中温带两个热量带,自东向西横贯半湿润、半干旱两个干湿区。

高原东部、南部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区,中部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区,西部和北部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区。

黄土高原的气候既受经、纬度的影响,又受地形的制约,具有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特征。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时空变化大。

东南部半湿润地区降水为600毫米~800毫米以上,干燥指数为1.0~1.5;中部半干旱区降水量在400~500毫米,干燥指数1.5~2.0;西北部干旱区降水在300毫米以下,干燥指数为2~6。

在年降水量>400毫米的地区,发展旱作农业基本可行;降水量为300-400毫米地区,旱作农业便不稳定;年降水量为200~300毫米及其以下,发展旱物农业不可能,需要灌溉条件。

黄土高原降水季节性变化大,夏季最多,冬春最小,7、8月多暴雨,9月多连阴雨,暴雨是产生水土流失、黄土侵蚀地貌、洪涝、滑坡、泥石流的重要原因。

由于降水季节分布不均也经常出现春旱和伏旱。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理6黄土高原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中国地理6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针对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构建了可持续振兴模式— —生态、生产与社会耦合发展,即山顶削峁建塬,发展果业和药材生态园;山腰构 建草(根系多而浅)灌(根系少而深)复合生态系统;山下适当治沟造地发展现代 农业;小流域源头科学建设水库,为山上药材、水果复合生态园区和现代农业提供 滴灌水源,从而形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水林田湖生态景观格局。滴灌是缺水地 区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可达95%,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 一倍以上。滴灌是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需要的水分 和养分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的灌水方法。下图为黄土高 原丘陵沟壑区三元景观模式示意图。
四: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3.说明坡耕地改变为水平梯田对黄土厚度、水、肥的正面意义。
减弱坡面径流,增加下渗,减少流水侵蚀和水土流失,利 于保持黄土厚度(保土)、保水、保肥;
【主题探究三】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针对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构建了可持续振兴模式— —生态、生产与社会耦合发展,即山顶削峁建塬,发展果业和药材生态园;山腰构 建草(根系多而浅)灌(根系少而深)复合生态系统;山下适当治沟造地发展现代 农业;小流域源头科学建设水库,为山上药材、水果复合生态园区和现代农业提供 滴灌水源,从而形成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山水林田湖生态景观格局。滴灌是缺水地 区有效的一种节水灌溉方式,水的利用率可达95%,同时可以结合施肥,提高肥效 一倍以上。滴灌是通过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毛管上的灌水器,将水和作物需要的水分 和养分一滴一滴,均匀而又缓慢地滴入作物根区土壤中的灌水方法。下图为黄土高 原丘陵沟壑区三元景观模式示意图。
(2)分析在山腰与沟坡进行植被建设时, 选择草本、灌木结合的原因。
草本和灌木需水少,易于成活;草 本植物根系数量多,相互交织成网, 灌木根系少,扎根较深,有利于稳固 表土;所以草灌相结合,更利于保持 水土。

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册 第三单元 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鲁教版

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三册 第三单元 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以黄土高原为例 鲁教版

第1讲 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最新考纲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知识体系 考纲解读 以某区域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荒漠化、水土流失等)为例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危害并提出治理措施。

考点一 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其成因一、水土流失及其危害1.黄土高原位置及X 围⎩⎪⎨⎪⎧X 围:太行山脉以西、日月山以东,长城以南、秦岭以北地貌特征:厚层黄土覆盖,风力沉积,沟谷发育,地表破 碎,流水侵蚀2.水土流失的危害二、水土流失的成因1.自然原因(形成基础)自然要素 特性及表现 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地理位置 过渡性 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湿润区向干旱区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区向牧业区过渡各种地理要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土壤质地特殊性 黄土由较细的粉砂粒组成,土质疏松 黄土极易受流水的侵蚀 气候及降水不稳定性 降水集中夏季,且多暴雨 易造成水土流失 自然灾害多发性 滑坡、塌陷、泥石流等时有发生 加剧水土流失2.人为原因(主要原因)根源生产力水平低,人口增长迅速,人地矛盾突出。

(1)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开矿、工程建设→破坏林草植被→水土流失加剧。

(2)破坏植被农业垦荒、营造宫殿、伐木烧薪、战争→植被覆盖率下降→水土流失加剧。

1.水土流失的原因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其中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利用整体性原理分析水土流失的危害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

黄土高原上沟壑纵横的自然景观正是在这种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形成的,如下图所示:(2013·某某文综)地理兴趣小组对某小流域进行水土流失的调查。

据此回答1~3题。

1.在调查之前,该组同学需要优先收集调查区的地形图和()A.气温分布图B.降水量分布图C.工业分布图D.旅游景点分布图2.流域产沙量(一定时间内流域内产出的泥沙总量)是水土流失调查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ppt(42份) 人教课标版30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课件ppt(42份) 人教课标版30

产量居世界首位。
(4) 经济: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 ,形成
“进口—加工—出口”型的经济。
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地形区:图中的 a 阿尔泰山脉, b天山山脉, c昆仑山脉,d塔里木盆地,e乌鲁木齐(城市)。 (2)绿洲农业:棉花、甜菜和瓜果成为新疆绿洲 的特色农产品。 (3)能源开发:有望成为中国重要的石油及天然 气工业基地。
二、省内区域 1.珠江三角洲
(1)图中的城市:a广州,b深圳,c珠海。 核电站:d大亚湾核电站。 (2)对外开放的前沿: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 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外向型的经济: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 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4)城镇的发展:形成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
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土地利用景观。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谢谢使用
1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2一个人的价值在于他的才华,而不在他的衣饰。
3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4读一切好的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说话。 5最聪明的人是最不愿浪费时间的人。 6不要因为怕被玫瑰的刺伤到你,就不敢去摘玫瑰。
2.西双版纳
(1)图中的河流:a长江,b_____ 怒江 ,c澜沧江, d西江(珠江)。 城市:e昆明。 邻国:f缅甸,g老挝,h越南。 (2) 丰富的旅游资源:保存比较完整的原始热 带雨林和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
(3) 蓬勃发展的旅游业:成为西双版纳地区重
要的支柱产业。
三、跨省区域 1.长江沿江地带
珠江口东侧,由香港
香 岛、九龙、新界三部
国际贸易中心、运输
中心、金融中心、信

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27北方地区__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北京市专项突破课件20181224171

2019年高考地理区域地理27北方地区__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北京市专项突破课件20181224171

花江、东辽河、西辽河、鸭绿江等主要河流发源于这里,具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
生态价值。
三、黄土高原
• • • • •
1.概况 (1)范围:西起C 乌鞘岭 ,东至A太行山,北起长城,南至B (2)河流:D 汾河 ,E渭河。 (3)城市:F 兰州 ,G太原,H西安,I银川,J西宁。 2.严重的水土流失
黄土 土质疏松 、多孔隙,易受流水的侵蚀 黄土高原地区降水集中在7、8月且 多暴雨 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 (1)原因 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等,破坏了地面植被 开矿、修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破坏了地面植 被和稳定的地形

造船、飞机等重大工业项目,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沈阳、哈尔滨、 大连等工业城市。但是目前面临 阜新 等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问题。 • 4.地形、河流、农业:东北三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山地、 平原 为主。分 大小兴安岭 布的长白山、 ,是东北生态系统的重要天然屏障;三江平原、松嫩平 原、辽河平原土壤肥沃,土层深厚,以黑土为主,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松
第三部分
第二十七讲
中国地理
北方地区——东北三省、黄土高原、北京市
知识目标
考点解读
1.了解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1.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等特 2.理解北方地区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
征与工农业生产的关系。 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 以及主要城市。 分析北方地区存在的生态问题及解决方 法。 2.东北三省的自然与环境,工农业生产,3.掌握北方地区的重工业和能源工业基地
秦岭 。
• (2)危害 • ①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养分流失,土壤肥力下降,农作物产量下降。 含沙量 • ②大量泥沙汇入黄河,使其 剧增,泥沙淤积下游河床,威胁黄 河防洪安全。 • ③生态环境恶化,诱发和加剧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发生。 • ④制约当地交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并给生产、生活带来众多的不便。 • 3.生态建设 • 生物 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合理安排生产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堂检测
知识点一:文明的摇篮 1.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它的东、 西界线分别是(D) A.太行山、昆仑山 B.太行山、黄河 C.大兴安岭、乌鞘岭 D.太行山、乌鞘岭 2. 黄河中游流经的主要地形区是(C) A.东北平原 B.长江中下游平原 C.黄土高原 D.四川盆地 3.黄土高原地区最突出的优势资源是(D) A.水资源 B.森林资源 C.石油资源 D.煤炭资源
1. 2.
6.信天游唱腔有什么特点? 高亢而悠长。
信天游是一种富有地方民俗特色的陕北
民歌,其歌腔高亢而悠长,具有浓郁的黄
土风情和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深受人们喜爱。
信天游的节奏大都十分自由,旋律奔放、开阔, 扣人心弦、回肠荡气,这同沟川遍布的陕北地貌有
很直接的关系。在当地,人们习惯于站在坡 上、沟底远距离地大声呼叫或交谈。为 此,常常把声音拉得很长,于是便在高 低长短间形成了自由疏散的韵律,这种习
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防洪及河道整治
造成巨大困难。
17. 治理黄河的关键是什么? 治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植被破坏越严重,水土流失越严重。
活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
水土流失的影响
如果水土流失继续发展, 有那么一天,不仅耕地 没有了,村庄也不知道
搬到哪里。
有些村庄和耕 地分布在高原面和 缓坡上。
16.水土流失的后果是什么? (1)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 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2)向黄河下游输送大量泥沙,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 成巨大困难。
随堂检测
6.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位于 哪种黄土地貌景观上(B ) A.源 B.梁 C.命 D.川
随堂检测
知识点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知识点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7. 成语“泾渭分明”源于古代泾河、渭河一清一 浊,而今两河皆浊浪滚滚,以致“泾渭不 分”,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C ) A.黄土高原地区降水增加 B.黄河支流增多 C.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加剧 D.泾河、渭河清浊交替出现,属正常情况
随堂检测
知识点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8. 关于黄土高原生态环境脆弱原因的叙述,正 确的有( C) ①这里地形破碎,气候干旱 ②这里水土流失严 重,自然灾害频繁 ③这里环境特别容易遭到破 坏,而且很难恢复 ④这里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③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②③
随堂检测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 高原的土地总面积约53万平方千米,其流失面积 约43万平方千米,其中严重流失区约25万平方千 米。这里地表支离破碎,生产条件差,成为黄土 丘陵沟壑区。彻底治理黄土高原是我国紧迫而艰 巨的任务。据此回答9~10题。 9.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 D ) A.气候干旱,黄土疏松 B.夏季降雨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蚀严重 C.千沟万壑 D.人们不合理地利用土地
1.“打坝淤地”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在沟谷中修筑 拦土坝拦 截坡地流失的_表__土_____,堆积形成肥沃的 田地 。 2.林草护坡的作用:植树种草,建设 护坡林草带 ,能够有
效减缓暴雨和流水对地表的侵蚀,减少表土流失,起
到 涵养水源 、 保持水土 的作用。
19.黄土高原人地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人口增长过快。
1.阅读图6.34,说说 水土流失与地表植被 的关系。
(1)植被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2)植被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活动 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
2.讨论不同的土质(沙土和黏土)、不同的坡度(陡坡和缓坡)、不同的降 水强度(暴雨和小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①土质: 沙土(沙土或粘土)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②坡度: 陡坡(陡坡或缓坡)更容易水土流失。 ③降水强度越 大 ,水土流失越严重。
惯自然会对信天游产生影响。
白羊肚头巾
信天游: 见面面容易拉手手难。
独特的黄土风情
安塞腰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 型舞蹈艺术形式, 具有2000年 以上的历史。
3.黄土高原位于哪里? 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
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
4. 为什么开挖窑洞作为传统民居? (1)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 (2)比较干燥,容易开挖。
15.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原因: (1)黄土土质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2)地表缺少植被保护。 (3)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人为原因: (4)人多地少,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5)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16.水土流失的后果是什么? (1)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
沙土、陡坡、暴雨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2. 1.
3.
18.治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措施有哪些? (1)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 (2)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 (3)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退耕还林、还草, 禁止过度放牧等。
水土保持的措施 只有缓坡地才能建梯田。
活动 了解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
1.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沟谷和坡地的水土流失尤为严重。阅读图6.37和图 6.38,说说打坝淤地和林草护坡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人为原因:
(4)人多地少,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5)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1、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 许多物质易溶于水。 2、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 3、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
1、长期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 恶化。
2、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
黄土高原
古代文明
黄色土
黑色土 紫色土 红色土 白色土
北京中山公园的“社稷坛”是明清帝王祭祀土地、 祈祷丰年的场所,黄土位于坛上“五色土”的中央。
陕西黄帝陵
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4. 为什么开挖窑洞作为传统民居? (1)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 (2)比较干燥,容易开挖。 5.窑洞有什么优点?
冬暖夏凉。
等多种多样的地貌景观。
黄土高原地貌景观
黄土川
13.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的地区是哪里? 黄土川
14.为什么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 长期严重的水土流失。
1.
4.自2.源自然5.原3.

人 为 原 因
15.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 自然原因:
(1)黄土土质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2)地 表缺少植被保护。(3)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
7. 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 “风成说”。
8.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什么风从哪里吹来的? 西北风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
戈壁吹来的。
9.自中亚到黄土高原地表物质有什么变化? 戈壁----沙漠----黄土
10.“风成说”的证据有哪些? (1)黄土像冬季积雪一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不同 的地形上。 (2)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3)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矿物成分不一样。
随堂检测
12. 读“黄土高原某小流域示意图”,关于 图中a、b、c、d四地利用和治理措施的叙 述,不合理的是B( )
A.a地通常用作耕地 B.b地适宜开垦成梯田, 种植水稻 C.c地应大力植树造林 D.d地宜打坝建库
课后练习
夯实基础 2017年04月07日,水利部办公厅对关于做好 2017年黄土高原地区淤地坝工程安全运用和专项 检查工作发出相关通知,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 的黄土堆积区,下面是其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 第1~5题.
1. 2.
3.
运用黄土“风成说”解释下列地理现象 • 1.黄土就像冬季的积雪那样,以差不多的厚度覆
盖在起伏不同的各种地形上。
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水冲来的。
• 2.黄土高原自西北到东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说明黄土的流动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 3.黄土的矿物成分与其下面的基岩成分不一样。
黄土不是当地产生的,而是外来的(中亚、蒙古、 中国西北地区)。
练习
1、黄土高原东起 西至 南至 北
抵。
2、黄土高原主要包括 、 、

甘肃省,
河流经此区。
3.黄土高原与南方地区的重要界线是:( )
A.淮河 B.秦岭 C.太行山 D.大兴安岭
4.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已得到广泛支持的说
法是:( )
A.冰川 B.地震 C.风成说 D火山灰堆积
能力提高
单项选择 1.黄河中下游含沙量大的重要原因是:( ) A.注入的支流众多B.降水量大,位于湿润区 C.水流速度快 D.流经黄土高原区
关于黄土的来历,你还有 其他的推测吗?
岩石风化、流水冲来等。
11.气候有什么特点? 自南向北兼跨暖温带、中温带两个温度带,
自东向西横贯半湿润、半干旱两个干湿区。 位于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过渡 地带。
三、地表形态
黄土塬
黄土梁
地表特征
黄土峁
12.地表特征是什么? 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梁、卯、川
随堂检测
知识点二:风吹来的黄土
4. 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从下列哪个地方吹来的(D) A.华北平原 B.西亚 C.西伯利亚 D.中亚、蒙古等地 5.下列各项不能作为支持“风成说”证据的是( B ) A.黄土以差不多的厚度覆盖在起伏不同的各地形上 B.黄土高原自东南到西北,黄土的颗粒越来越细 C.黄土的矿物成分与中亚、蒙古等地的戈壁、沙漠矿 物成分相同 D.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
7. 黄土高原是怎么形成的? “风成说”。
风向:西北风
8.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什么风从哪里吹来的? 西北风从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
戈壁吹来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