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四所高中~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精选】.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赣州市四所高中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论述类),回答1-3题。

(每题3分,共9分)
古人在建筑物中置窗,主要是为了“通”的功能,即通风采光,《红楼梦》中的窗首先以其通透实用功能而存在。

此外,作为小说中众多景象之一的窗,不仅与亭台轩院、花草树木完美融合,而且通透的特点又使其成为欣赏美景的最佳观察点,从而体现了其审美功能,并为小说营造了一个诗化的环境。

首先,具有作为采光和通风功能的窗,它形成了大观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从大观园外面看,“那门栏窗隔,皆是细雕新鲜花样,并无朱粉涂饰”。

大观园内,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的幽窗,蘅芜院的绿窗清雅而不失富丽,怡红院更有五色纱糊就的小窗。

侵窗的月光不仅使大观园的女儿凭窗读书成为可能,也赋予了她们诗人般的气质。

小说第一回贾雨村与甄家丫鬟隔窗一见钟情,第二十四回中贾芸与小红之间的恋情,与窗户有着不解之缘。

窗户采光和通风的功能,使之成为小说中人物眉目传情的重要渠道。

作为传情的通道,窗在宝黛爱情方面发挥的作用尤为显著。

黛玉生气时,窗户为宝玉提供了传达心声的通道;宝玉挨打时,黛玉通过怡红院的纱窗去观看宝玉,窗户又为黛玉表达关切之情提供场所。

其次,窗的审美功能主要体现在它的借景、对景、隔景、分景上。

这一点古人早已发现。

《古诗十九首》中有“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之句,描述了一个满怀愁思的女子凭倚楼窗,望见“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而引起对心中所爱的怀想的情景。

古人对窗户借景、对景的注意,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主动的审美眼光。

《红楼梦》中的窗同样体现了其取景、对景之功用。

小说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对紫鹃说:“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纱屉;看那大燕子回来……”此处,取下纱屉后的窗户,以花草树木为背景,大燕子盘旋其间,构成了想象中的一幅“燕归图”。

窗户还有隔景、分景之功能。

小说第四十回,“贾母论窗纱”一节对窗纱作了精辟的介绍,无论是软烟罗,还是霞影纱、蝉翼纱,均以薄透为特色。

虽然薄透,但窗纱对窗外之景还是起到了隔的作用,窗外之景在窗纱的阻隔之下变得朦胧而隐约,使人在这一边看到另一边,本来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在恍惚迷离中扩大了空间感觉,从而使空间得到了延伸。

《红楼梦》第三十五回中,黛玉让丫头将那能吟《葬花吟》的鹦鹉连架子摘下来,挂在月洞窗外的钩子上,自己则坐在屋中,“只见窗外竹影映入纱来,满屋内阴阴翠润,几簟生凉”。

这里的月洞窗不仅成为黛玉取景的佳处,更在空间上起到了一种隔的作用。

“黛玉无可释闷,便隔着纱窗调逗鹦哥作戏,又将素日所喜的诗词也教与他念。

”美人与鸟儿隔窗对语,既有隔窗取景的韵味,又将同一幅画面分隔成了内外两个场景,增加了画面的立体空间感。

小说中窗的借景、隔景等功能,既营造了一种审美意境,也丰富了人们的审美感受。

这情形有如现代作家宗白华所说:“无论是借景、对景,还是隔景、分景,都是通过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扩大空间的种种手法,丰富美的感受,创造艺术的意境。


(摘自《<红楼梦>中的窗意象》,有删改)
1.下列关于“《红楼梦》中的窗”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红楼梦》中的窗既有通风采光之功能,也有审美之功能,并为小说营造了诗化的环境.B.《红楼梦》中的窗和亭台轩院、花草树木构成一个整体,是欣赏美景的最佳观察点.C.《红楼梦》中的窗是大观园中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赋予了大观园的女儿诗人般的气质.D.《红楼梦》中的窗有使咫尺相望的景物变得含蓄幽深、增加画面的立体空间感等作用.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红楼梦》中,窗户促进了宝玉和黛玉爱情的发展.
B.无论古人还是今人,在文学创作中都非常重视窗户的作用.
C.曹雪芹受到古人启发,创作《红楼梦》时充分发挥了窗户的隔景、分景等功能.
D.经典名著《红楼梦》中如果缺少了“窗”这一意象,那它就缺少了很多精彩.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窗是《红楼梦》中众多景象之一种,能丰富读者的审美感受.
B.潇湘馆、蘅芜院、怡红院的窗各有特点,作用也各有不同.
C.古人很早就发现了窗的审美功能,并在文学创作中进行了运用.
D.黛玉与鹦哥隔窗对语体现了窗户在《红楼梦》中隔景、分景的功能.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实用类),回答4-6题。

(共12分)
为拯救乡土建筑探路
陈志华,1929年秋生于浙江宁波,18岁时考入清华大学,后成为建筑学专家。

20世纪80年代,陈志华到意大利访问,当地退休老人们自发组织起来研究一条有700多年历史的巷子,并由市政府出资出版了十几本专著,而我国乡间大量的珍贵建筑成片成片地在“城镇建设”中倒下,这对陈志华的触动很大。

他开始呼吁保护大型建筑形式之外的传统建筑。

此时,整60岁的陈志华觉得再不研究乡土建筑就来不及了。

陈志华说,散落于乡土民间的老宅、寺庙、祠堂、书院、戏台、酒楼、商铺、作坊、牌坊、小桥,都是值得保护传继的文化承载物,它们是当地资源、生活方式、家庭观念、邻里关系、文化活动的沉淀,是用石头和木头构建的中国人生活史,不研究乡土建筑,就没有完整的中国建筑史。

“暮年变法”是学术研究的大忌,但是陈志华从研究最洋的外国建筑,义无反顾地转向乡土建筑。

从1989年开始,陈志华率领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研究组,专门从事乡土建筑遗产的研究和保护工作,提出并实践了“以乡土聚落为单元的整体研究和整体保护”的方法论,在民居和乡土建筑领域开辟了新局面。

他们制定了研究计划和学术目标:把乡土建筑放在完整的社会、历史、环境背景中,不脱离有血有肉的生活,在动态中研究乡土建筑,注重研究它们与历史形成的各种环境关系。

乡土建筑研究组的研究带有抢救性质,他们采取史学和人类学的方法,对村落进行个案研究,对聚落进行深入的田野调查,其特点是带有强烈的实证性。

测绘、摄影、征集、访问、参与,他们取得了很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调查乡土建筑时,困难重重。

首先遇到的是当地官员的阻挠。

在浙江某市,曾有当地副市长亲自到村里,驱赶陈志华带领的清华师生,愣说他们是美蒋特务,并要求食堂不得卖饭给他们,旅馆不得给他们地方住,让他哭笑不得。

1993年,陈志华因长期看微缩胶卷资料,右眼视网膜前后两次脱落,但陈志华却说“情绪很快乐,没有一丝哀怨”。

乡土建筑的研究得不到各方的支持,面对经费不足的问题,陈志华只好放下学者的自尊,自己去找钱。

陈志华无意之中探索出一条维持乡土建筑研究的方法:先预售版权给台湾方面,拿到预支的稿费来支付调研开支。

《楠溪江中游乡土建筑》、《中华遗产•乡土建筑》等一系列著作,一经出版,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通过陈志华们的不断呐喊和著书推介,1996年以后,一些地方开始认识到乡土建筑的价值,1999年,安徽黟县西递、宏村两处古民居群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得到消息后,陈志华感到又喜又怕:喜的是中国古村落已成为世界性的文化景观,受到全世界的认可;怕的是“申遗”以后,名气大了,这些古村落可能会成为地方上开发旅游赚钱的工具,保存完好的乡土生态会遭到破坏。

现在,陈志华的研究和他的观点正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摘编自周斌《陈志华:为拯救乡土建筑探路》)
相关链接
农村就是农村,要保留农村的味道。

现在,重心总在建设城市,乡土保护严重不力。

我的想法是国家要成立相关机构,来统一研究、保护和管理。

我更重视的或者说更理想化的希望是,各个村子的能人自发修缮老村落,点滴改进。

我相信民间自发的力量。

(陈志华《乡土建筑很美,一点也不土》)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陈志华认为,散落于乡土民间的一宅一堂、一石一木,是当地资源、生活方式、家庭观念等沉淀的结果,构成了完整的中国建筑史。

B.陈志华和他的团队制定乡土建筑的研究计划和学术目标,注重研究对象与历史形成的各种环境关系,在整体与动态中研究乡土建筑。

C.调查中,地方官员的误会、身体的不适、资料的匮乏、经费的短缺等困难,并没有阻止住陈志华,相反,他却表现出乐观与坚定。

D.陈志华转向乡土建筑研究,努力促成西递、宏村申遗,又在申遗成功后表达了担忧。

这显示出他对乡土建筑的热爱及前瞻性的眼光。

5.陈志华“为拯救乡土建筑探路”,做出了哪些努力?请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加以概括。

(4分)
6.在各地大力开发利用乡土文化资源的背景下,陈志华的哪些观点对保护乡土建筑有重要意义?请结合材料说明。

(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文学类),回答7-9题。

(共14分)
乞丐与小女孩
他是一个年轻的乞丐,蓬头垢面,衣衫褴褛。

邋遢的外表无法掩饰他健壮的身体,裸露的双肩在阳光下散发着古铜色的光泽。

加之他对生活失去信心,凡事以死相搏,难免令其他乞丐胆寒,况且就凭这健硕的体魄,他也能有自己的地盘。

没有一个乞丐敢在这条街上乞讨。

天上的白云单调地一片片飘着,无精打采地,也真怪,今年阴冷的天气真多,好不容易有了晴天,太阳却不愿出来露脸。

每天,在两家商店结合部的一个角落里,年轻的乞丐懒散地坐靠在墙角,不远处是他唯一的家当:一个半新不旧的小铁瓷盆。

不时有硬币落盆,发出悦耳的金属撞击声。

但他似乎并不关心那只盆与里面的硬币,蒙眬的目光穿过那条并不宽敞的街道,落在对面的花店门前。

花店里有一个梳马尾辫的小女孩,四五岁的样子,每天像一只美丽的蝴蝶在门前飞来飞去。

每当这时,年轻的乞丐眼中便会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终于有一天.小女孩也发现了他。

她问妈妈:“他是谁?”“是乞丐。

”妈妈说。

“什么是乞丐?”小女孩又问。

年轻美丽的妈妈摸着她的头,想了想回答:“乞丐就是肚子很饿,但没有钱吃饭,很可怜的人。

”小女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乞丐的生活没有未来,只是在毫无意义的重复中等待日出日落。

但这一天对年轻乞丐来说却不同寻常,因为那只美丽的蝴蝶突然飞到了他的面前。

乞丐坐直了身子。

小女孩站在他的铁瓷盆前,伸出一只胖乎乎的小手,一枚硬币清脆地落入盆中。

小女孩有些羞涩地对他一笑,转身要走。

“等等。

”他叫住了她。

他蹲在她面前,有种想抱抱她的冲动,但他知道不能。

他从盆中轻轻拿起一枚硬币,放在小女孩的手心。

“叔叔不能要你的钱。

”“为什么?”“因为你太小,
大人不能要小孩子的钱。

”小女孩紧握那枚硬币,紧蹙着双眉,十分难过的样子。

“你叫什么名字?”他问。

“柳月。

”他想起了家乡河边的柳和池塘里的月。

“真好听。


“那你叫什么?”小女孩反问。

“我?我叫石头。


女孩咯咯地笑着:“骗人,石头不是人名。

”他也笑了:“可叔叔真的就叫石头。


“那好吧,石头叔叔,你不要我的钱.那我就把这个送给你。

”小女孩变戏法似的伸出另一只手,手里是一朵鲜红的玫瑰。

年轻的乞丐有些不知所措:“像叔叔这样的人不配拥有这么美丽的东西,再说我要它也没什么用呀。

”他想把它还给小女孩……
“你可以送给你最喜爱的女人啊,妈妈说每天来买花的男人都是送给他们最喜欢的女人的。

”小女孩很认真地说,闪动着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

乞丐立刻想起了自己女儿那双灵闪闪的眼睛。

他收下了那朵玫瑰,从怀中掏出一个贴身的小布包来,打开来里面是一块穿着红线的翠绿玉佩。

他把玉佩放在小女孩的手里,说:“这是一块漂亮的石头,叔叔就用它交换你的花,好吗?”
不知道什么时候,天上飘荡着几片白色的云彩。

柳月!柳月!女孩的妈妈如箭般冲过马路,一把抱起了她:“你这不听话的孩子,谁让你来的,要是碰到坏人怎么办?”女人厌恶地看了一眼乞丐,抱着孩子离去。

年轻的乞丐又回到冰冷的墙角,痛苦地闭上双眼。

如果不是因为嗜赌如命,自己就不会输掉了一切,翠花也不会带着几个月的妞妞离他而去。

妞妞如今也该有4岁了吧,像柳月一样,那样清纯,那样美丽。

两行清澈的眼泪流过肮脏的脸。

第二天一早,花店老板娘拿着那块玉佩来到墙角,东看看,西望望,找了好一会儿,还等了很长时间,脸上现出十分焦急的神态。

年轻的乞丐已不知去向,只有地上那只铁瓷盆,里面是一枝鲜红的玫瑰。

说来也巧,那天是个大晴天,阳光灿烂,蓝天上白云飘飘,那白云朵朵相连,缓缓地在天空移动。

从此,再也没人见过那个年轻的乞丐。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A.作品以冷峻的笔调叙述了乞丐的人生遭际和内心世界,反映了当时社会一些人人情淡薄,表达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生存状态深沉的忧思。

B.乞丐身体健壮,能够自食其力,但是嗜赌的恶习最终让他人财两空,更让他失去了对社会、生活的希望,所以他“懒散地”以乞讨为生。

C.小女孩长得很像乞丐的女儿妞妞,所以他在行乞时并不关心盆与硬币,而在关注着小女孩,而且眼中还会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温柔。

D.小女孩平等而友善地对待乞丐,不仅给他硬币,还送他鲜花,但乞丐最缺的是精神而不是物质,所以他收下了鲜花,退还了硬币。

E.小说结尾没有交代乞丐最终的人生走向,如此安排收到了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构思效果,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引人遐思。

8.概括作品中的乞丐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
9.作品叙写乞丐用玉佩交换小女孩的玫瑰一事的意图是什么?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10-13题。

(共19分)
王思礼,高丽人,入居营州。

父为朔方军将。

思礼习战斗,从王忠嗣至河西,与哥舒翰同籍麾下。

翰为陇右节度使,思礼与中郎将周泌事翰,以功授右卫将军、关西兵马使。

从讨九曲,后期当斩,临刑,翰释之,思礼徐曰:“死固分也,何复贷为?”诸将壮之。

天宝十三载,吐谷浑苏毗王款附,诏翰至磨环川应接,思礼坠马,蹇甚。

翰谓监军李文宜曰:“思礼跛足,尚欲何之。

”俄加金城郡太守。

安禄山反,翰为元帅,奏思礼赴军,玄宗曰:“河、陇精锐,悉在潼关,吐蕃有衅,唯倚思礼耳。

”翰固请,乃兼太常卿,充元帅府马军都将,翰委以军事。

密劝翰表诛杨国忠,翰不应;复请以三十骑劫至潼关杀之,翰曰:“此乃吾反,何与禄山事?”
潼关失守思礼与吕崇贲李承光同走行在①肃宗责不坚守引至纛②下将斩之宰相房琯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寻副房琯战便桥不利,更为关内行营节度、河西陇右伊西行营兵马使,守武功。

贼安守忠来战,思礼退保扶风。

贼分兵略大和关,去风翔五十里。

李光进战未利,行在戒严,从官潜出其孥,帝使左右巡御史虞候识其姓名,众稍稍止。

命郭子仪以朔方兵击之。

会崔光远行军司马王伯伦、判官李椿以兵二千屯扶风。

闻贼已西,欲乘虚袭京师,径至高陵。

贼引军还击椿等,椿已至中渭桥,杀守者千人,进攻苑门。

伯伦战死,椿被执。

先是,贼余众留武功,既传官军入京师,乃烧营遁,自是贼不敢西。

长安平,思礼先入清官;收东京,战数有功。

迁兵部尚书,封霍国公,食实户五百。

寻兼潞、沁等州节度。

乾元元年,总关中、潞州行营兵三万、骑八千,与子仪围贼相州,军溃,惟李光弼、思礼完军还。

寻破史思明别将万余众于直千岭。

光弼徙河阳,代为河东节度副大使。

上元元年,加司空。

自武德以来,三公不居宰辅,唯思礼而已。

二年,薨,赠太尉,谥曰武烈。

(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七十二》)
【注】①行在:指皇帝所到之处。

②纛: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潼关失守∕思礼与吕崇贲李承光同走行在∕肃宗责不坚守∕引至纛下∕将斩之∕宰相房琯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寻副房琯战便桥∕不利
B.潼关失守∕思礼与吕崇贲李承光∕同走行在∕肃宗责不坚守∕引至纛下将斩之∕宰相房琯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寻副房琯∕战便桥∕不利
C.潼关失守∕思礼与吕崇贲李承光∕同走行在∕肃宗责不坚守∕引至纛下将斩之∕宰相房琯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寻副房琯战便桥∕不利
D.潼关失守∕思礼与吕崇贲李承光同走行在∕肃宗责不坚守∕引至纛下∕将斩之∕宰相房琯谏以为∕可收后效∕遂独斩承光赦思礼等∕寻副房琯∕战便桥∕不利
11.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迁”一是升迁,二是改任同品级官职,三是降职;“徙”指一般的调动官职;“代”在本文中为“代理”之义,古代表示代理、暂时担任官职的词有“署”“权”等。

B.三公,周代已有此词。

据杜佑的《通典》记载:“夏、商以前,云天子无爵,三公无官。

”周以太师、太傅、太保曰三公,秦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三公。

C.“崩”“薨”“卒”“不禄”“死”表示“人死”的意思,不同的阶层人的死须依据其不同的身份地位严加区别,“薨”在古代称大夫或相当于大夫及其以上的高级官员的死。

D.“赠”本文中指为已死的官员加封,“谥”指古代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思礼熟习作战,曾侍奉哥舒翰而立功受官。

后在奉诏接应吐谷浑苏毗王归附时,不幸坠下马,脚跛得厉害。

不久,加授为金城郡太守。

B.安禄山反叛时,哥舒翰极力奏请王思礼前往军中,玄宗最终答应他的请求。

王思礼曾秘密劝说哥舒翰上表请求诛杀杨国忠,但遭到了哥舒翰的拒绝。

C.潼关失守,唐肃宗十分生气。

在宰相房琯的劝谏下,王思礼才免于一死,因而改任关内行营节度使、河西陇右伊西行营兵马使,镇守武功。

D.长安平定后,王思礼先进城清理宫殿;收复东京,多次立下战功。

升任兵部尚书,封霍国公,并成为武德以来三公不任宰相的唯一一人。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临刑,翰释之,思礼徐曰:“死固分也,何复贷为?”诸将壮之。

(5分)
译:
(2)行在戒严,从官潜出其孥,帝使左右巡御史虞候识其姓名,众稍稍止。

(5分)
译: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闻琴
唐·孙氏
玉指朱弦轧复清,湘妃愁怨最难听。

初疑飒飒凉风劲,又似萧萧暮雨零。

近比流泉来碧嶂,远如玄鹤下青冥。

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描写调弦的过程,琴音由嘈杂到纯净。

湘妃,指舜妃娥皇、女英,运用湘妃思念舜的典故,总写琴声哀怨。

B.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自然界常见的声音凉风飒飒、潇潇暮雨,形象地表现琴声,化抽象为具体。

C.颈联写听琴感受。

琴声如在耳边,仿佛泉水从青色的山峰上流泻下来;琴声越来越远,又如黑鹤从青苍幽远的天空飞下。

D.“远如玄鹤下青冥”中“青冥”即青天。

该句运用了通感的手法,以视觉写听觉,表现了琴声的急促。

E.尾联写弹琴结束后的情景,意境幽静美好,突出了音乐的魅力,与白居易《琵琶行》的写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15.请赏析“夜深弹罢堪惆怅,露湿丛兰月满庭”一联的艺术手法。

(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2)《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
“,”的观点是相同的。

(3)《登高》一诗中极写自己贫病和孤独之感的一句诗是:。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全球资本市场已有好转迹象,世界经济不像半年前那样陷于如履薄冰
....的危险境地,但是,今年的预期增幅不会较去年大幅上升。

②随着中国航天技术与日俱增
....,中国人不仅实现了登上月球的梦想,在太空建设自己国家的空间站也成为现实。

③行业文化建设,是行业生存发展的动力。

行业文化本身也体现着儒道思想,因而,中国
传统文化与行业文化不谋而合
....,相得益彰。

④近日,提高语文作为母语学科重要地位的有关高考改革的言论,在母语教学被忽视的当
下,真可谓空谷足音
....。

⑤只有痛下决心,人才会有大无畏的勇气。

为了抵达成功的彼岸,有的人敢于剖腹藏珠
....,也有人屡战屡败,决不放弃。

⑥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力
量。

这是观照历史、植根现实的不刊之论
....。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 ③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来自天弘基金的数据显示,截至1月15日,余额宝的资产已超过人民币2 500亿元,成为了中国第一大基金管理公司.
B.2014年春节前夕,多米音乐手机客户端通过移动互联网推出了红包派送,不仅奖品丰富,而且参与方式简便.
C.百合网推出“逼婚”广告的初衷是为了鼓励单身人士珍惜亲情,相信爱情,打破各种自我否定的心灵束缚
D.很多人在讨论索契冬奥会开幕式五环失误的事,不少商家却从中看到了商机,争相抢注以四环加雪绒花为图案的商标。

19.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之常情是喜欢接近走运的人,①避开倒霉的人。

②说是出于趋炎附势的算计,③说是出于趋利避害、趋乐避苦的本能。

成功者的四周洋溢着一种欢乐的气氛,进入这氛围似乎就分享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2字。

(5分)
朋友,你自己去寻出一个本不成问题的问题,“①?”其实这个问题是容易解答的。

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劣,清贵、污浊,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

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有什么意义可说?一个人与一只猫、一只狗,有什么分别?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②。

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做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就无穷了。

总之,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

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