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广东实验中学中考二模化学试卷带参考答案和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
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没有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侯氏制碱
B.蚕丝纺织
C.火药应用
D.粮食酿酒
【答案】B
【解析】
A、侯氏制碱工艺中有新物质碳酸钠等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蚕丝纺织过程中,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C、火药应用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
选择题
属于盐类的是
A. 醋酸:CH3COOH
B. 氨水:NH3·H2O
C. 亚硝酸钠:NaNO2
D. 生石灰:CaO
【答案】C
【解析】
A、醋酸属于酸类,选项错误;
B、氨水属于碱类,选项错误;
C、亚硝酸钠由钠离子和亚硝酸根离子构成,符合盐的定义,属于盐类,选项正确;
D、生石灰含有氧元素和钙元素,属于金属氧化物,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C。
选择题
近期有关民生热词:“舌尖上的安全”,下列做法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的是
A. 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
B. 为了使粽叶鲜亮,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粽叶
C. 用食盐腌制鸭蛋
D. 用霉变花生榨食用油
【答案】C
【解析】
A、甲醛具有毒性,不能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选项错误;
B、用硫酸铜溶液浸泡粽叶,不符合食品安全要求,选项错误;
C、食盐是常
用的调味剂,可用来腌制鸭蛋,选项正确;D、霉变花生不能食用,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C。
选择题
如图是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属于金属元素原子
B. 最外层电子数为6
C. 容易得到电子
D. 有3个电子层
【答案】A
【解析】
A、核电荷数等于原子序数为16,故该元素为硫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原子,选项错误;
B、由图可知,最外层电子数为6,选项正确;
C、该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6,大于4,容易得到电子,选项正确;
D、由图可知,该原子有三个电子层,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A。
选择题
不能用金属和一种稀酸反应制取的化合物是
A. AlCl3
B. Fe2(SO4)3
C. MgCl2
D. ZnSO4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铁在与酸反应时生成亚铁离子,不能直接得到铁离子,所以不可能会直接生成Fe2(SO4)3,B项不符合,故选B。
选择题
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爆炸原理为:3C+S+2KNO3
X+N2↑+3CO2↑,则X的化学式为
A. K2S
B. H2O
C. SO2
D. K2SO4
【答案】A
【解析】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故X的化学式为K2S。
故本题选A。
选择题
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金刚石比石墨硬度大
碳原子的内部结构不同
B
氢气、木炭、一氧化碳都可以冶炼金属
都具有还原性
C
给装水的纸杯加热,纸杯开始时完好无损
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
D
酒精灯不用时,需用灯帽盖好
酒精分子会不断运动到空气中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A、金刚石比石墨硬度大,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它们都是由碳原子构成,原子结构相同,选项错误;
B、氢气、木炭、一氧化碳都可以冶炼金属,原因是它们都具有还原性,选项正确;
C、给装
水的纸杯加热,纸杯开始时完好无损,原因是纸杯中的水不断吸热,无法达到纸杯的着火点,选项正确;D、酒精灯不用时,需用灯帽盖好,否则酒精分子会不断运动到空气中,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A。
选择题
“碧螺春”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 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 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23
D. 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
【答案】C
【解析】
A、由单宁酸的化学式可知,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选项正确;
B、由单宁酸的化学式可知,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选项正确;
C、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12×76:16×46=57:46,选项错误;
D、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C。
选择题
下图所示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 倾倒液体
B. 稀释浓硫酸
C. 验满
D. 点燃酒精灯
【答案】B
【解析】
A、倾倒液体时,试剂瓶口紧靠试管口,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选项错误;
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选项正确;
C、进行验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选项错误;
D、点燃酒精灯应用火柴点燃,严禁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B。
选择题
有关碳单质及其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金刚石、石墨、C60都属于碳的单质
B. 空气中混有一氧化碳气体,遇明火可能会爆炸
C. 碳具有可燃性,只要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点燃
D. 用探索墨水绘制的古代墨画能流传至今不褪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答案】C
【解析】
A、金刚石、石墨、C60都属于碳的单质,选项正确;
B、空气中混有一氧化碳气体,遇明火可能会爆炸,选项正确;
C、碳具有可燃性,若要燃烧除了达到着火点,还必须要有氧气,选项错误;
D、用探索墨水绘制的古代墨画能流传至今不褪色,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C。
选择题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氧气用于气焊
B. 大理石作装修材料
C. 二氧化碳可用做气体肥料
D. 厕所清洁剂除水垢
【答案】B
【解析】
A、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于气焊,利用了化学性质,选项错误;
B、大理石作装修材料是因为其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选项正确;
C、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利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选项错误;D、厕所清洁剂除水垢,利用了清洁剂与水垢的反应,属于化学性质,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B。
选择题
下列物品所使用的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 涤纶背包
B. 纯棉帽子
C. 陶瓷水杯
D. 铜质金鸡奖杯
【答案】A
【解析】A、涤纶是一种合成纤维,属于三大有机合成材料之一,正确;B、棉帽属于天然纤维,错误;C、陶瓷水杯是用瓷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错误;D、金鸡奖奖杯是由合金制成的,属于金属材料,错误。
故选A。
选择题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
取等质量℃的a、b、
c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等量水后恢复至℃。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原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a>b="c"
B. 恢复至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b=c
C. 恢复至t2℃时,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D. 若继续降温至t1℃,三种溶液一定都是饱和溶液
【答案】D
【解析】
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a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的受温度的变化影响不大,c的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由于t2℃时,Sa>Sb=Sc, 故溶质质量分数a>b=c;由于温度没有变,因此S不变,故恢复到t2℃时,析出溶质的质量a>b="c" ;蒸发后,都有固体析出,因此还是饱和溶液;降温到t1℃,c溶液就变为不饱和溶液
选择题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的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证明CaO能与水反应
加入水,测温度
B
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
将Zn和Ag分别放入CuSO4溶液中
C
除去KCl中KClO3
加入少量MnO2,加热催化分解
D
除去Na2CO3中NaOH
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A、根据温度的变化无法得出是反应放热还是溶解放热,选项错误;
B、锌能置换出铜,银不能置换出铜,能够比较Zn、Cu、Ag的金属活动性,选项正确;
C、加入少量MnO2,加热后氯酸钾分解为氯化钾和
氧气,但二氧化锰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引入了新的杂质,选项错误;
D、稀盐酸既能和氢氧化钠反应,又能和碳酸钠反应,同时生成新的杂质氯化钠,不符合除杂目的,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B。
选择题
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它的俗称是
A. 烧碱
B. 纯碱
C. 小苏打
D. 熟石灰
【答案】C
【解析】
A、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选项错误;
B、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选项错误;
C、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它的俗称是小苏打,选项正确;
D、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C。
选择题
化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pH
A.铝土矿(Al2O3) B.孔雀石Cu2(OH)2CO3 C.菱铁矿(FeCO3) D.石
英石(SiO2)
(1)棱铁矿的主要成分FeCO3读作__________。
(2)孔雀石主要成分Cu2(OH)2CO3中含有的原子团为__________(填化学用语)。
(3)从物质分类角度来看,以上矿石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为__________(填字母选项)。
(4)石英石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SiO2),其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5)Al与Fe3O4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可得到Fe。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答案】碳酸亚铁OH-、CO32-A、D +4 8Al+3Fe3O4
9Fe+4Al2O3
【解析】
(1)FeCO3中铁元素显+2价,所以FeCO3读作碳酸亚铁;
(2)Cu2(OH)2CO3中含有氢氧根和碳酸根两种原子团,故填OH-、CO32-;
(3)由两种元素组成且有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所以A、D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
(4)在二氧化硅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化学式为SiO2,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则x+(-2)×2=0,解得x=+4;
(5)Al与Fe3O4在高温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可得到Fe,同时生成氧
化铝,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Al+3Fe3O4 9Fe+4Al2O3。
实验探究题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是两种常见的碱。
甲同学将两种碱的溶液分别装入试管A、B,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三组实验。
(1)实验1中,若B中是NaOH溶液,滴加硫酸铜溶液使恰好完全反应,静置后观察现象为:______和无色清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2)实验2中,甲同学向两支试管中分别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观察到A中有白色沉淀生成,B中无明显现象,则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中,向滴有几滴酚酞和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硝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由红色突然变为无色。
如图表示反应前后溶液中存在的主要离子,写出每种图形代表的离子。
(填离子符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蓝色絮状沉淀CuSO4+2NaOH℃Cu(OH)2↓+Na2SO4 Ca(OH)2+CO2=CaCO3↓+H2O OH-Ca2+ NO3-
【解析】
(1)实验1中,若B中是NaOH溶液,滴加硫酸铜溶液使恰好完全反应,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絮状沉淀和硫酸钠,静置后观察现象为:蓝色絮状沉淀和无色清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2NaOH℃Cu(OH)2↓+Na2SO4;
(2)实验2中,甲同学向两支试管中分别通入适量的二氧化碳,A 中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A中是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3)实验3中,向滴有几滴酚酞和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硝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由红色突然变为无色,说明滴加前溶液中含有大量的钙离子、氢氧根离子,滴加后溶液中含有大量的钙离子、硝酸根离子;故是氢氧根离子,是钙离子,是硝酸根离子,故填:OH-、Ca2+、NO3-。
填空题
实验室4种试剂,分别为Fe2(SO4)3溶液、AgNO3溶液、BaCl2溶液和KOH溶液。
(1)有颜色的试剂是__________。
(2)AgNO3溶液见光容易分解,所以该试剂一般存放于__________。
(3)书写化学方程式:
①Fe2(SO4)3溶液与KOH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上述溶液中的两种混合后,可以产生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写出其中一种符合条件的反应:_______。
【答案】Fe2(SO4)3溶液棕色瓶中Fe2(SO4)3+6KOH=2Fe(OH)3↓+3K2SO4 Fe2(SO4)3+3BaCl2=3BaSO4↓+2FeCl3或2AgNO3+BaCl2=2AgCl↓+Ba(NO3)2
【解析】
(1)铁离子在溶液中显黄色,所以,有颜色的试剂是Fe2(SO4)3溶液;
(2)AgNO3溶液见光容易分解,所以该试剂一般存放于棕色瓶中;(3)①Fe2(SO4)3溶液与KOH溶液混合生成了氢氧化铁沉淀和硫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SO4)3+6KOH=2Fe(OH)3↓+3K2SO4;
②上述溶液中的Fe2(SO4)3溶液与BaCl2溶液生成了硫酸钡沉淀、AgNO3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生成了氯化银白色沉淀,都是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Fe2(SO4)3+3BaCl2=3BaSO4↓+2FeCl3或者2AgNO3+BaCl2=2AgCl↓+Ba(NO3)2。
实验探究题
日常生活中,人们利用碳酸钠溶液具有碱性,清洗餐具上的油污,碱性越强,去油污的效果越好,小菁决定对影响碳酸钠溶液碱性的因素展开探究,请你参与。
用不同温度的水,配制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2%、6%和10%的碳酸钠溶液,依次测量溶液pH,记录数据如下表:实验编号
a1
a2
a3
b1
b2
b3
c1
c2
c3
溶质质量分数
2%
2%
2%
6%
6%
10%
10%
10%
水的温度(℃)20
40
60
20
50
60
20
40
70
溶液pH
10.90
11.18
11.26
11.08
11.27
11.30
11.46
11.50
请你分析表中数据回答:
(1)溶液碱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填实验编号)。
(2)要得出碳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与pH变化关系的结论,可选择的一组实验是_______(填实验编号),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10%的碳酸钠溶液从20℃持续升温到70℃,所测得的pH如下表: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溶液pH
11.22
11.35
11.46
11.50
11.50
①当温度介于20℃~40℃时,温度对碳酸钠溶液的pH影响比较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②小菁将适量碳酸钠粉末洒在有油污的餐具上,并冲入适量的热水,再进行擦洗,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欲使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完全转化为烧碱,可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物质,并充分搅拌,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c3 a1、b1、c1或、a2、b2、c2 在水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溶液pH越大,碱性越强大温度越高,碳酸钠溶液的pH越大,碱性越强Na2CO3+Ca(OH)2=CaCO3↓+2NaOH
【解析】
(1)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溶液碱性最强的是c3;
(2)要得出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与pH变化关系的结论,可选择的一组实验是a1、b1、c1或、a2、b2、c2,得出的结论是:在水温度相同的条件下,碳酸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溶液pH
越大,碱性越强;
(3)①由表格可知,当温度介于20℃~40℃时,温度对碳酸钠溶液的pH影响比较大;②小菁将适量碳酸钠粉末洒在沾有油污的餐具上,并冲入适量的热水,再进行擦洗,达到较好的洗涤效果,这是因为温度越高,碳酸钠溶液的pH越大,碱性越强;
(4)欲使碳酸钠溶液中的碳酸钠完全转化为烧碱,可在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钙溶液,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和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
流程题
六水合硫酸镍(NiSO4·6H2O)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
该物质为绿色易溶于水的晶体,在280℃时失去结晶水生成黄绿色无水物,当温度更高开始分解,释放出三氧化硫,变成氧化镍。
该晶体可有含镍、铜、铁的电镀废渣为原料获得,主要流程如下:
(1)由NiSO4溶液得到六水合硫酸镍晶体最好用加热浓缩,然后再降温结晶而不是蒸发结晶的原因____。
(2)电镀废渣中Fe与物质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NiCO3沉淀转化为NiSO4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工艺流程还可制得Fe,214gFe(OH)3理论上能得Fe的质量为__________。
【答案】六水合硫酸镍受热易分解Fe+H2SO4=FeSO4+H2↑ 置换反应NiCO3+H2SO4=NiSO4+CO2↑+H2O 112g
【解析】
(1)由题意可知,六水合硫酸镍在280℃时失去结晶水生成黄绿色无水物,当温度更高开始分解,释放出三氧化硫,变成氧化镍,故六水合硫酸镍受热易分解,不能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2)由流程图可知,碳酸镍和A物质反应生成硫酸镍,故A物质为稀硫酸,故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H2SO4=FeSO4+H2↑;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3)由流程图可知,碳酸镍和A物质反应生成硫酸镍,故A物质为稀硫酸,其产物还有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iCO3+H2SO4=NiSO4+CO2↑+H2O;
(4)由元素守恒可知,铁元素的质量不发生变化,故铁元素的质量=214g××100%=112g,故理论上能得Fe的质量为112g。
实验探究题
实验室有如图所示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仪器名称:X__________。
Y__________。
(2)可以把粗盐浊液中的难溶物除去的是__________(填编号)。
(3)在蒸发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漏斗蒸发皿a 搅拌
【解析】
(1)X的仪器名称为漏斗,Y的仪器名称为蒸发皿;
(2)过滤可除去粗盐浊液中的难溶物,故选a;
(3)在蒸发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过热造成飞溅。
实验探究题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可以进行实验室制备气体。
(1)实验室用KMnO4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择发生和收集O2的装置,填写在下表中(填字母)。
选用药品
发生装置
收集装置
H2O2溶液、MnO2
______
收集较纯净O2_______
KClO3、MnO2
______
收集较干燥O2______
(3)实验室用上述装置C制取CO2时,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中常混有少量氯化氢气体,某同学想通过图一装置探究是否有HCl气体,在广口瓶中盛放的试剂是硝酸银溶液,你认为混合气体应从__________(填“a”或“b”)进入。
(4)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的气密性,若按F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__________(选填编号)。
A.将烧杯换成水槽B.将导管伸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C.试管口橡皮塞未塞紧D.先用手捂住试管,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
【答案】2KMnO4K2MnO4+MnO2+O2↑ B或者C E A D b BCD 【解析】
(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
(2)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无需加热,发生装置选B或者C;若要收集较为纯净的氧气,可选用排水法进行收集,故收集装置选E;氯酸钾制取氧气需要进行加热,故发生装置选A;氧气密度大于空气,若要收集较为干燥的氧气,应选用向上排空气法进行收集,故收集装置选D;
(3)气体通过洗气瓶时应遵循长进短出的原则,故混合气体应从b 进入;
(4)A、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说明装置不严密,与盛水的容器无关,选项错误;B、将导管伸入水中位置过深,液体压强变大,可能导致没有气泡冒出,选项正确;C、试管口橡皮塞未塞紧,可能导致气体
逸出,观察不到气泡冒出,选项正确;D、先用手捂住试管,温度升高,气体已经排出,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可能观察不到气泡,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BCD。
计算题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是初中化学的基础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步骤:
①溶解称取5.0g粗盐,逐渐加入10mL水中,直到不再溶解,剩余粗盐1.2g。
②过滤。
③蒸发,请从溶解度的角度分析,实验中不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得到精盐的依据是________。
④计算产率得到精盐3.2g,则精盐的产率为__________(计算结果
保留一位小数)。
(2)整个实验中至少要进行__________次称量。
(3)从海水中获胜得的粗盐,经过上述实验得到精盐属于___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4)根据如图所示溶解度曲线,40℃时,向装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25gKNO3固体,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精确到0.1%),将该溶液降温至20℃时,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为____g。
(5)若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KNO3溶液和蒸馏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KNO3溶液,则需要取蒸馏水的体积为__________ml。
【答案】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相同情况下降温析出的晶体比较少84.2% 3 混合物33.3% 9.2 37.5
【解析】
(1)
③从溶解度的角度分析,实验中不采用降低溶液温度的方法得到精盐的依据是: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小,相同情况下降温析出的晶体比较少;
④精盐的产率为=3.2g÷(5g−1.2g)×100%=84.2%;
(2)最初所取粗盐的质量、剩余粗盐的质量以及所得精盐的质量,因此最少需要3次称量;(3)精盐中除了食盐,还有可溶性杂质,所以精盐属于混合物;
(4)根据右图所示溶解度曲线,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63.9g,
即50g水中溶解硝酸钾的最大质量为31.95,故向装有50g水的烧杯中加入25gKNO3固体,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g÷(25g+50g)×100%=33.3%;根据右图所示溶解度曲线,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是31.6g,即50g水中溶解硝酸钾的最大质量为15.8g,故将该溶液降温至20℃时,析出KNO3晶体的质量为:25g-15.8g=9.2g;(5)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KNO3溶液和蒸馏水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KNO3溶液,假设需要取蒸馏水的质量为X,则有:
×100%=10%,解得X=37.5g,水的密度为1g/cm3,故体积为37.5mL。
实验探究题
小明想在实验室用NaOH溶液与CO2气体制取溶液。
但是经过检验,发现很难得到纯净的Na2CO3溶液,在老师的帮助下查阅了相关资料,指定了计划。
(查阅资料)
①CO2通入NaOH溶液时极易因CO2过量产生NaHCO3,且无明显现象
②NaHCO3溶液煮沸是不会发生分解反应:NaHCO3溶液与CaCl2溶液不反应
③NaHCO3+NaOH===Na2CO3+H2O2
④NaHCO3+CaCl2===CaCO3↓+2NaCl
(制取步骤)
①量取两份50ml相同浓度NaOH溶液备用;
②用一份50mlNaOH溶液吸收过量的CO2气体产生NaHCO3溶液备用;
③小心煮沸②溶液1-2分钟,除去多余溶解的CO2气体以免费影响实验;
④在得到的③的溶液中加入另一份50mlNaOH溶液,使其充分混合既得Na2CO3溶液。
(实验探究)考虑到反应物之一可能过量,所以步骤④制得的Na2CO3溶液中也可能有杂质。
为了检验所制得溶液是否为纯净的Na2CO3溶液,小明进行了下列实验探究:
(1)取少量制得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__________,该溶液中含有Na2CO3。
(2)为了进一步确定该溶液中含有杂质,以及含有什么杂质,小明又进行了下面实验,请你帮他一起完成: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1)中所得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将滤液分成两份,取其中一份加入足量的________;
无气泡生产
制得的溶液中不含_______。
取另一份滤液加入________;
_______
制得的溶液中含有NaOH。
(结论)所制得的不是纯净Na2CO3溶液,并且含有NaOH。
(评价与反思)小芳同学认为可以用过量的Ca(OH)2溶液代替CaCl2溶液进行以上实验,你认为是否可行,并说明原因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白色沉淀产生稀盐酸碳酸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会引入氢氧根离子,无法判断原溶液是否有氢氧化钠
【解析】
(1)碳酸根离子能和钙离子结合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故取少量制得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CaCl2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则该溶液中含有Na2CO3;
(2)根据实验现象没有气泡产生可知,该步骤是检验步骤(1)中碳酸根离子是否完全反应,故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检验,结论为制得的溶液中不含碳酸钠;制得的溶液中含有NaOH,说明溶液显碱性,故可取另一份滤液,加入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说明制得的溶液中含有NaOH;
评价与反思:用过量的Ca(OH)2溶液代替CaCl2溶液进行以上实验,会引入氢氧根离子,无法判断原溶液是否有氢氧化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