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届高考生物第一轮考点过关考试题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08年高考广东理科基础)水华是富营养化水体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从种群特征分析,水华属于()
A.不规则波动B.不均匀分布
C.短期内暴长D.季节性消长
解析:选C。
水华是浮游植物在营养丰富的水体中迅速大量增殖的结果。
2.(2009年高考上海综合能力测试)英国著名经济学家K·E博尔丁把对自然界进行掠夺、破坏式开发利用的经济模式称为“牧童经济”。
下列现象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沙尘暴频发B.火山爆发
C.温室效应加剧D.湿地内物种减少
解析:选B。
“牧童经济”模式是人为因素造成对环境的破坏,B是人类不可抗拒的自然现象。
3.(原创题)2009年10月12日,中央电视台报道,位于
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国——马尔代夫,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
即,该国首脑带领全体内阁成员,身着笨重的潜水服,潜入海中举行了一次水下内阁会议。
这是马尔代夫的第一次水下内阁会议,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水下内阁会议。
该会形式给人们的最大启示是()
A.沙尘暴已侵蚀海洋B.酸雨已使人无法在陆地生存
C.减排已刻不容缓D.淡水资源面临枯竭
解析:选C。
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现代工业、交通的发展,CO2的排放量不断增加,进而使温室效应不断加剧,冰川迅速融化,海平面不断上升,这已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发展,故C项符合题意。
4.(2009年高考山东卷)利用泥浆生物反应器处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将污染土壤用水调成泥浆状,同时加入部分营养物质和菌种等,在有氧条件下剧烈搅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
由此推知,该反应器()
A.能够实现物质循环
B.主要处理有机污染
C.可看作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D.存在能量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
解析:选B。
根据题意可知,泥浆生物反应器是利用了需氧微生物能够在有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的原理来清除污染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因此B项正确。
泥浆生物反应器中不具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能看作是小型的生态系统;也不能实现物质的循环;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来获得能量,不需要能量的输入。
5.(2008年高考广东卷)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措施最合理的是()
A.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资源
B.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病虫害,保证粮食稳产
C.发展生态农业,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
D.大力开垦湿地,扩大粮食种植面积
解析:选C。
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必须保持可持续发展。
A项,通过生物技术手段,转化淀粉生产可再生资源,这可能会带来一些安全性问题。
B项,化学农药的使用会导致环境污染,而且长期使用某种化学农药也会导致病虫害的耐药性增强。
C项,发展生态农业能实现无废弃物生产,有利于保持可持续发展。
D项,大力开垦湿地,使湿地面积大量减少,会导致其蓄洪防旱等功能的减弱。
6.(2008年高考宁夏卷)有一山区由于开采露天小铁矿等活动,自然生态系统完全被破坏,成为一片废墟,为尽快使该山区恢复到原有自然生态系统状态,应采取的最好措施是在这片废墟上()
A.回填土壤,引进多种外来物种,重建新的生态系统
B.撤出人类全部活动,实行全面封闭,等待自然恢复
C.回填土壤,栽培当地经济农作物,发展农业生产
D.回填土壤,栽种多种当地原有的植物,实行封山育林
解析:选D。
要恢复到原有的自然生态系统状态,首先要恢复原来的无机环境,回填原来的地表土壤;其次是栽种当地原来生长的植物;三是避免人类因素的干扰,三者缺一不可。
7.(2009年高考江苏卷)红豆杉是我国珍贵濒危树种。
南京中山植物园于上世纪50年代从江西引进一些幼苗种植于园内。
经过几十年的生长繁殖,现在已形成了一个种群。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植物园引种栽培红豆杉的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对红豆杉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将
(3)由表可以看出,此红豆杉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
(4)研究表明,红豆杉的种子成熟后被某种鸟类吞食,果肉状的假种皮被消化而种子随粪便散播到山坡上再萌发生长。
从种间关系看,鸟类与红豆杉之间存在关系。
解析:将红豆杉从江西引种到南京种植、保护,属于迁地保护(易地保护)。
红豆杉是植物,调查其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柱状图可据表中数据画出。
由表中数据看出,此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增长型。
鸟类和红豆杉之间存在捕食和互利共生关系。
答案:(1)迁地保护(易地保护)
(2)样方法柱形图见下图
(3)增长型
(4)捕食和互利共生(捕食和种间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