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练题班答案与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理学专项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D 。

解析: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的普遍约束力表现在法在国家权力管辖范围内普遍有效,而非只针对敌对阶级存在。

D 选项说法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D 。

2.【答案】D 。

解析:A 项不符合题意。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国家强制力包括军队、警察、监狱等国家暴力机关,这些机关的执法活动使法律实施得到直接保障。

B 项不符合题意。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

C 项不符合题意。

法的程序性,是指法的创制、执行、适用、监督等都是严格按照一定的明确的程序来进行的。

D 项符合题意。

法的规范性,指每个规范不仅规定行为本身,而且对作出或抑制某种行为的情况和条件,以及违反此项规定的法律后果也要予以规定。

法的规范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法对人们如何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指示;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法是反复适用的。

故本题答案为D 。

3.【答案】C 。

解析:指引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某种行为模式,指引人们可以这样行为、必须这样行为或不得这样行为,从而对行为者本人的行为产生影响。

A 项错误。

评价作用是指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判断、衡量他人行为是否合法或有效的作用。

B 项错误。

法的强制作用是指法为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运用国家强制力制裁、惩罚违法行为。

对犯罪的制裁体现的就是强制作用,C 项正确。

预测作用是指人们可以根据法律规范的规定,事先估计到当事人双方将如何行为及行为的法律后果,从而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合理的安排。

D 项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C 。

5.【答案】C 。

解析:《立法法》第91条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的权限范围内施行。

”A 项正确。

第88条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

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

”BD 项正确。

并非所有法规的效力都是相同的,C 项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C 4.【答案】B 。

解析: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主要指以规范性法律文件形式表现出来的成文法,如立法机关或立法主体制定的宪法、法律、法规、规章和条约等。

非正式意义上的法的渊源,主要指具有法的意义的观念和其他有关准则,如正义和公平等观念,政策、道德和习惯等准则,还有权威性法学著作等。

因此,ACD 属于正式渊源,B 属于非正式渊源。

故本题答案为B 。

需要系统性网课梳理+V :fq5773。

6.【答案】B。

解析: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选项中仅有B项为国务院制定。

A项为部门规章,C项为法律,D项为湖北省地方性法规。

故本题答案为B。

7.【答案】A。

解析:《立法法》第95条规定:“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作出裁决:(1)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2)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3)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故本题答案为A。

8.【答案】D。

解析:诉讼程序和非诉讼程序之间的区别在于是否通过审判机关解决争议。

诉讼程序通过审判机关的居中裁判解决争议,而非诉讼程序则不然。

人民调解法是通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程序,在双方自愿的基础上达成调解协议解决争议的程序法。

《人民调解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人民调解,是指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

”因此人民调解法不属于诉讼程序法。

故本题答案为D。

9.【答案】D。

解析:“迟来的正义为非正义”是英国的一句法律格言,它表达的意思是:司法裁判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社会公正,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司法裁判的结论和程序都必须是公正的。

在程序公正的问题上,一个重要问题是必须及时做出司法裁判并将这个裁判告知当事人。

过迟做出裁判,或者过迟告知当事人都是不公正的,因此也是非正义的。

所以这句话强调了公正的及时性,即程序公正的效率性。

故本题答案为D。

10.【答案】B。

解析:当代中国法律体系以宪法为统率,以法律为主干,由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民商法、行政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与非诉讼程序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统一整体。

不包括国际法。

故本题答案为B。

11.【答案】D。

解析:法律关系是在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和国家。

选项中,只有师生关系不属于法律调整的权利义务关系。

故本题答案为D。

12.【答案】C。

解析: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国家。

A 项说法正确。

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物、行为、人身利益、智力成果。

B项说法正确。

法律关系内容包括权利和义务。

权利是指法律对权利主体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许可与保障。

义务是指法律要求义务主体作出或不作出一定行为的约束。

C项说法错误。

法律
事实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法律事实包括法律行为和法律事件,因此法律行为也同样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

D 项说法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C 。

14.【答案】B 。

解析:广义的法的执行是指所有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实施法律的活动,狭义的法的执行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实施法律的活动。

交警的行为属于法的执行活动。

法的适用又称为司法,是国家司法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将法运用于具体案件的专门活动。

法律监督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前者是指由所有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对各种法律活动的合法性所进行的监督。

后者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进行的监督。

法律解释是指一定的人或组织对法律规定含义的说明。

故本题答案为B 13.【答案】B 。

解析:A 项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B 项学生旷课违反的是学校纪律,而不是法律。

C 项构成防卫过当;D 项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法,情节严重可能触犯刑法。

故本题答案为B 。

需要系统性网课梳理+V :fq5773。

15.【答案】C 。

解析: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C 项正确,但公正司法并不是社会公正的唯一标准,A 项过于绝对;公正司法也不是社会公正的最终目标或决定因素,而是维护社会公平的手段,BD 项表述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C 。

16.【答案】C 。

解析:我国坚持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建设法治国家,道德规范在我们生活中起到了重大作用,为建设依法治国打下了重要基础。

A 项中的“法律的有效实施总是依赖于道德”说法错误,法律依赖于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B 项中“不应借诉讼对利益斤斤计较”这种说法错误,对于自身合法的利益,法律是支持和保护的,我们应积极维护自身合法利益。

D 项中“道德义务全部转化为法律义务”说法错误,法律和道德分别有各自的调整范围,盲目地将道德义务转化为法律义务,会大大弱化道德的作用,同时也会限制和剥夺公民的自由权利。

故本题答案为C 。

17.【答案】B 。

解析: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包含着“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必然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服务大局是党和国家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我国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保证。

故本题答案为B。

18.【答案】D。

解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D项说法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D。

二、多选题
19.【答案】AC。

解析: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自治法规、国际条例和国际惯例、经济特区法规等。

A项正确,B项错误。

法与其他社会规范最重要的区别就是,法由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具备国家强制性,C项正确。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以权利义务为主要内容,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行为规范及其相应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据此,法规范人的行为,但并不规范人的思想,D项错误。

故本题答案为AC。

20.【答案】BCD。

解析:根据《立法法》规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国家机关为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设区的市、自治州人大及其常委会。

故本题答案为BCD。

21.【答案】AD。

解析:根据《立法法》规定,我国规章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两种。

A项正确。

根据该法第95条规定,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的规定;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

BC项错误。

根据该法第89条规定,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的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政府制定的规章。

D项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AD。

22.【答案】BCD。

解析:法律关系由法律关系主体、法律关系内容(权利、义务)和法律关系客体三要素构成。

(1)主体:即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及法律关系中权利的享有者和义务的承担者,包括自然人、国家、法人、非法人组织。

(2)客体:即法律关系主体之间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

法律关系的客体有四种:物、人身利益、智力成果(精神产品)、行为。

(3)内容:即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

A项错误,法人属于法律关系主体。

故本题答案为BCD。

23.【答案】AC。

解析: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应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

A项违反了《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

B项
报社没有刊登的义务或责任。

C项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

D项某人没有施救只是从道德层面而言会受到谴责,不产生法律责任。

故本题答案为AC。

24.【答案】BD。

解析:法治指的是依法治国,不仅仅指依法办事,A项说法错误。

法治代表一种法律精神,B项说法正确。

法治不等于法制,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的范畴。

法治是相对于“人治”而言的,是对法制的深化。

C项说法错误。

法治是一种理想社会状态,D项说法正确。

故本题答案为BD。

三、判断题(对下列命题作出判断。

正确的在答题卡上涂A,错误的涂B。


25.【答案】B。

解析:法律的特征包括法律的规范性、法律的国家意志性、法律的国家强制性、法律的普遍性、法律的程序性。

故本题说法错误。

26.【答案】B。

解析:法律责任的免除,亦称免责,是指法律责任由于出现法定条件被部分或全部地免除。

我国法律规定了几种免责形式,如时效免责,不诉免责,协议免责,自首、立功免责等。

故本题说法错误。

27.【答案】B。

解析:司法解释指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针对在工作中具体运用法律问题所作出的解释。

本题中某法院出版了一本刑法教科书,对刑法若干问题作了阐释,明显是学理解释。

故本题说法错误。

28.【答案】A。

解析:法与经济的联系是最根本的联系,这种联系制约着法本身以及它与其他社会现象的联系。

经济基础决定法的性质,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着法的发展变化;法又通过对经济关系的确认、规范等,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故本题说法正确。

29.【答案】B。

解析: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律是道德的底线,但两者规范的范围不完全相同。

法律包括实体法和程序法,对程序的规范多数情况与道德无关,对程序法的违反通常并不违反道德。

故本题说法错误。

30.【答案】B。

解析: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

司法公正对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破坏作用。

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规范司法行为,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故本题说法错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