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评价管理制度
1.目的
为加强公司风险评价管理和岗位风险控制,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保障员工生命安全、身体健康,有效预防和控制生产事故,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2.1 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2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2.3 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2.4 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活动;
2.5 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2.6 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2.7 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2.8 企业周围环境;
2.9 气候、地震及其自然灾害等。

3.职责和分工
3.1 依据风险评价准则,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的可能性
和严重程度,定期和及时对作业活动和设备设施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分析。

3.2 公司建立风险评价组织,组织成员由本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和车间
骨干组成。

1)安全环保部是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确定公司内部风
险评价准则,考核、验收各单位风险评价、控制效果。

2)各部门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组织本单位风险评价工作,负责建
立、更新重大危险源档案,负责各级风险的分析记录、审查与
控制效果验收,并定期进行风险评价更新。

3)各职能部门分别负责分管区域生产活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识
别、评价、更新和控制管理。

4)各级岗位人员应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工作。

主动参加公司
和部门组织的相关培训,掌握基本分析评价方法,能自行评价。

5)同一个项目涉及多个部位作业的(如设备、电气、仪表、几个
施工单位等),由各部门自行分析评价后,项目负责人进行汇
总。

4.风险评价准则
详见《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第5条-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5.风险评价活动的实施步骤
5.1 各部门主管主持风险评价活动,成立评价组织。

5.2 收集识别国家、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规程的有关规定,
组织员工学习与之相关的内容。

5.3 全员以班组为单位对作业活动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

5.4 以岗位为单位收集整理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结果及控制措施,逐
级进行审核签字后,提交本单位评价组织。

5.5 评价组织成员通过定性或定量评价,确定评价目标的风险等级。

5.6 辨识出的重大危险源,评价组织成员必需实施现场检查,明确危
险有害因素。

5.7 评价组织根据评价结果,确定风险控制措施。

5.8 各单位根据评价结果,分析风险控制管理等级,分级对风险控制
措施进行实施和管理。

6.风险控制措施的选择
6.1 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考虑: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控制
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

6.2 控制措施应包括:
1)工程技术措施:采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装备,实现本质
安全;
2)管理措施:学习吸取先进的管理经验,规范安全管理;
3)教育措施: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达到提高从业人员的
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的目的;
4)个体防护措施:根据岗位职业卫生需要配备防护用品,保证防
护用品质量,减少职业伤害和职业危害。

5)应急处置措施:根据特定风险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应急救援物
资,定期进行演练,提高风险事故的防范能力。

7.风险等级的分级管理
7.1 一级风险确定为重大风险(红色风险),由公司进行管理。

各单
位逐级审核风险控制措施,由公司主管领导最终签字确认。

安全环保部监督控制措施的实施,定期监督检查,确保巨大风险、重
大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7.2 二级风险确定为较大风险(橙色风险),由各车间/科室进行管理。

各单元逐级审核风险控制措施,由各部门领导最终签字确认。

各单位监督控制措施的实施,定期监督检查,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7.3 三级风险确定为一般风险(黄色风险),由班组进行管理。

班组
监督控制措施的实施,定期监督检查,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7.4 四级风险确定为低风险(蓝色风险),由岗位进行管理。

岗位监
督控制措施的实施,定期监督检查,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8.风险评价时机及频次
8.1 各单位不间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
风险,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降低风险等级,每季度至少对风险控制结果检查、评审一次,确认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8.2 风险评价各单位每年组织一次,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应及时进行
风险评价:
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2)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3)作业现场、生产经营活动非正常进行时;
4)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9.风险评价内容
详见《双重预防机制管理制度》第5.1.2条-风险识别内容。

10.风险管理的培训
定期对员工进行风险管理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定及其它要求;危险因素识别、风险评价方法;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结果,风险控制措施和应急预案等。

增强员工的风险意识,使其认识到所在岗位的风险,并掌握控制风险的技能。

11.罚则
10.1 未按照该制度要求的评价方法开展风险评价的,给予责任单位
500元罚款。

10.2 未开展风险识别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给予责任单位50-200元
罚款。

1)有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颁布;
2)操作规程或工艺发生变更;
3)新项目、新工艺或新产品实施;
4)对事故、事件或其他来源产生新的认识或理解。

5)当进行改扩建、生产日常运行中各种危险作业、开停工、检维
修作业、变更等活动时。

10.3 未将风险评价的结果及所采取的控制措施对员工进行宣传、培
训,使其熟悉工作岗位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掌握、落实应采取的控制措施的,给予责任单位200元罚款。

10.4 未按照要求编制风险评价报告的,给予责任单位200元罚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