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历史初三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2024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广西南宁市历史初三上学期复习试题(答案在
后面)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史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
B、汉朝实行了郡县制
C、唐朝实行了科举制
D、宋朝建立了行省制
2、关于以下历史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B、《罗马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颁布的一部法典,其内容涉及私有财产、婚姻家庭和诉讼程序等方面
C、《拿破仑法典》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颁布的一部法典,其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特权,确立公民平等
D、《权利法案》是英国在18世纪颁布的一部法典,其目的是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确立议会主权
3、题干:以下哪一项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
A、刘备
B、诸葛亮
C、赵云
D、曹操
4、题干:在以下历史事件中,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开始形成的是:
A、商汤灭夏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创西汉盛世
D、唐太宗实行科举制度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是:
A、指南针
B、火药
C、造纸术
D、印刷术
6、下列关于美国独立战争的说法错误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是为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B、美国独立战争的主要战场在北美
C、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得美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D、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国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7、题干: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千古一帝”?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
8、题干:以下哪项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B. 林则徐虎门销烟
C. 《南京条约》的签订
D. 戊戌变法
9、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中国史学之父”?
A. 司马迁
B. 司马光
C. 刘知几
D. 范晔
11、题干: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中华民国国父”?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蔡元培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
第一题阅读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是中日两国之间的第一次全面战争。
这场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加深。
在战争中,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表现出极大的英勇顽强,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小题1、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2)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使日本国力大增,加速了其侵略扩张步伐;
(4)加速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第二题材料一:秦朝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下设县。
材料二: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的发展,选拔了一批有才能的官员,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三: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政治上,设立厂卫制度,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在经济上,实行一条鞭法,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1、根据材料一,简述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说明科举制度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第三题阅读材料: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推广和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封建土地制度逐渐确立。
在这个时期,诸侯国争霸,思想文化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纷纷涌现,各抒己见,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3、墨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第四题
材料:
在我国古代,有一种特殊的建筑艺术形式,被称为“园林”。
园林是集自然景观与人工造景于一体的艺术作品,它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园林中的建筑、山水、植物、道路等元素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和谐、宁静、优美的环境。
以下是一篇关于园林的文章,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一)概括古代园林的主要特点。
(4分)
(二)结合文章内容,简述园林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6分)
(三)请列举三种古代园林的代表性作品,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10分)
2024年广西南宁市历史初三上学期复习试题及解答参
考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史实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朝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
B、汉朝实行了郡县制
C、唐朝实行了科举制
D、宋朝建立了行省制
答案:A 解析:秦朝在公元前221年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
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创了中央集权制度。
B选项汉朝确实实行了郡县制,但这是秦朝的继承和发展,不是汉朝的独创。
C选项科举制始于隋朝,不是唐朝。
D选项行省制是元朝时期的制度,不是宋朝。
2、关于以下历史事件,描述正确的是:
A、《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一部法典,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B、《罗马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颁布的一部法典,其内容涉及私有财产、婚姻家庭和诉讼程序等方面
C、《拿破仑法典》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颁布的一部法典,其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特权,确立公民平等
D、《权利法案》是英国在18世纪颁布的一部法典,其目的是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确立议会主权
答案:B 解析:A选项中《汉谟拉比法典》确实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但它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不是古埃及。
C选项《拿破仑法典》确立的是民法典,而非公民平等。
D选项《权利法案》确实是英国为了限制国王权力而颁布的,但它是1689年颁布的,不是18世纪。
B选项《罗马十二铜表法》是古罗马颁布的一部法典,其内容确实涉及私有财产、婚姻家庭和诉讼程序等方面。
3、题干:以下哪一项不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人物?
A、刘备
B、诸葛亮
C、赵云
D、曹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的识记。
《三国演义》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
刘备、诸葛亮和曹操都是这部小说中的主要人物,而赵云是《三国演义》中的著名将领,但并非主要人物。
因此,正确答案为C。
4、题干:在以下历史事件中,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开始形成的是:
A、商汤灭夏
B、秦始皇统一六国
C、汉武帝开创西汉盛世
D、唐太宗实行科举制度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封建社会形成标志的识记。
秦始皇统一六国,结束了长期的战国纷争,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这一事件标志着我国封建社会的开始形成。
商汤灭夏是夏朝的结束,汉武帝开创西汉盛世和唐太宗实行科举制度都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的重大事件,但并非封建社会形成的标志。
因此,正确答案为B。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是:
A、指南针
B、火药
C、造纸术
D、印刷术
答案:A
解析: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指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和印刷术。
指南针是航海和军事上的重要工具,火药对战争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印刷术则极大地提高了书籍的复制速度。
因此,选项A指南针不属于四大发明。
6、下列关于美国独立战争的说法错误的是:
A、美国独立战争是为了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
B、美国独立战争的主要战场在北美
C、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使得美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D、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国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答案:D
解析: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是美国为了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而发起的一场战争。
战争主要在北美进行,最终以美国的胜利告终,美国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因此,选项D“美国独立战争后,美国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是错误的。
7、题干: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千古一帝”?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
答案:A 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被称为“千古一帝”。
其他选项中的汉武帝、唐太宗和宋太祖虽然都是杰出的皇帝,但并不具备“千古一帝”的称号。
8、题干:以下哪项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A.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
B. 林则徐虎门销烟
C. 《南京条约》的签订
D. 戊戌变法
答案:C 解析:《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这一事件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林则徐虎门销烟和戊戌变法都是中国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但不是近代史的开端。
9、以下哪位历史学家被誉为“中国史学之父”?
A. 司马迁
B. 司马光
C. 刘知几
D. 范晔
答案:A
解析:司马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所著的《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因此,他被誉为“中国史学之父”。
其他选项中的司马光、刘知几、范晔也都是著名的史学家,但并非“中国史学之父”。
10、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A. 魏晋南北朝
B. 隋唐
C. 宋元
D. 秦汉
答案:D
解析: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秦朝统一六国后,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结束了长期的战国纷争。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制度和政策,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了封建制度。
因此,秦汉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开端。
其他选项中的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都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但不是其开端。
11、题干:以下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中华民国国父”?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孙中山
D. 蔡元培
答案:C
解析:孙中山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创立了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等革命团体,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因此被誉为“中华民国国父”。
选项A的康有为和选项B的梁启超是晚清时期的维新派人物,选项D的蔡元培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政治家。
12、题干:以下哪项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国共第一次合作
D. 抗日战争胜利
答案:B
解析:五四运动是1919年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
工商人士等阶层共同参与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这场运动对中国的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选项A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朝统治,但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选项C的国共第一次合作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事件;选项D的抗日战争胜利虽然结束了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但并非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
第一题
阅读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是中日两国之间的第一次全面战争。
这场战争以中国的失败告终,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进一步加深。
在战争中,中国人民和爱国官兵表现出极大的英勇顽强,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小题1、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甲午中日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蓄谋挑起战争。
小题2、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哪一场战役是中日双方主力军队进行的决战?
答案: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平壤战役是中日双方主力军队进行的决战。
小题3、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答案: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以下深远影响:
(1)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
(2)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3)使日本国力大增,加速了其侵略扩张步伐;
(4)加速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加剧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第二题
材料一:秦朝统一后,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下设县。
材料二: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通过考试选拔官员。
科举制度促进了教育的发展,选拔了一批有才能的官员,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材料三: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政治上,设立厂卫制度,加强对官员的监督;在经济上,实行一条鞭法,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1、根据材料一,简述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案: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等官职,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在地方,实行郡县制,郡下设县。
2、根据材料二,说明科举制度的作用。
答案:科举制度的作用包括:促进教育的发展;选拔一批有才能的官员;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答案: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政治上,设立厂卫制度,加强对官员的监督;经济上,实行一条鞭法,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第三题
阅读材料: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犁牛耕的推广和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封建土地制度逐渐确立。
在这个时期,诸侯国争霸,思想文化也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派纷纷涌现,各抒己见,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答案:孔子,核心思想是“仁”。
2、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答案:老子,主要思想是“无为而治”。
3、墨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他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答案:墨子,主要思想是兼爱、非攻。
第四题
材料:
在我国古代,有一种特殊的建筑艺术形式,被称为“园林”。
园林是集自然景观与人工造景于一体的艺术作品,它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园林中的建筑、山水、植物、道路等元素相互配合,形成了一个和谐、宁静、优美的环境。
以下是一篇关于园林的文章,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一)概括古代园林的主要特点。
(4分)
(二)结合文章内容,简述园林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6分)
(三)请列举三种古代园林的代表性作品,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10分)
答案:
(一)古代园林的主要特点有:自然环境与人工造景相结合;建筑、山水、植物、道路等元素相互配合;和谐、宁静、优美的环境。
(二)园林在古代社会中的作用有:提供休闲娱乐场所;体现社会地位和财富;传承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三)三种古代园林的代表性作品及特点如下:
1.颐和园:位于北京市,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特点: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山水相映成趣,景色宜人。
2.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是江南园林的典型代表。
特点:小巧玲珑,精致典雅;假山、池水、亭台楼阁相映成趣。
3.扬州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是江南园林的代表之一。
特点:园林与城市相融合,水景丰富,植被茂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