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的能力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期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的能力培养
作者:汤玉英
来源:《读与写·教育教学版》2013年第04期
摘要:新世纪以来,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开创新局面,取得前所未有的成绩。
然而,新形势对高校教学秘书提出更高要求,使其面临新的挑战,如整体素质不高、专业知识不够、创新能力不强等。
有鉴于此,必须建立科学化绩效管理体系,完善高校教学秘书培训制度,提升高校教学秘书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教学秘书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4-0085-01
1 新时期高校教学秘书面临新挑战
1.1整体素质不高
新时期高校教学秘书的整体素质不高,主要从学历、知识结构、从业经验、来源几个方面来讲。
从高校教学秘书学历方面来讲,高学历人才较少,大部分是本科、大专学历;从高校教学秘书知识结构方面来讲,所学专业是相关专业的较少,大部分学的是教育学类,部分为其他非相关专业人员,如幼师、法学专业等;从高校教学秘书从业经验来讲,教学秘书经验丰富的从业人员较少,大部分为新上岗人员,经验不足,阅历尚浅;从高校教学秘书来源来讲,缺乏竞聘机制,大部分教学秘书来自毕业分配、高学历人才家属等。
高校教学秘书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较难满足当代高校的要求,限制了高校教学水平的提高。
1.2专业知识不够
当前,很多高校教学秘书专业知识匮乏。
只有有计划、分步骤的对教学秘书进行培训,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秘书的专业水平。
目前,教学秘书培训虽取得一定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是培训次数较少。
大部分教学秘书每年的培训机会不足1次。
二是培训缺乏系统性。
很多培训只是流于形式,在假期内进行短期培训,培训的内容只是一些基础理论,系统性不够,针对性不强,实用性不高。
再次,培训形式单一。
多数学校在教学秘书培训方面只求短期应对,注重培训教学秘书的实践应对能力,忽略了长期业务知识培训。
很多高校对教学秘书不够重视,尚未制定高校教学秘书培训的政策、规章,使得培训难以起到实效,造成了高教教学秘书专业知识欠缺,不能很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不能适应新形势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1.3创新能力不强
衡量高校教学秘书的职业素质高低,科研创新能力的强弱是根本。
从目前情况来看,高校教学秘书存在科研成果少、科研创新形式单一、科研成果水平较低等问题。
多数高校教学秘书的科研成果多是一般学术论文,含金量低,学术意义不大;大部分教学秘书参与的科研项目层次较低,市、校级项目居多,部分项目课题内容千篇一律;教学秘书的科研形式主要是发表学术论文和参与科研项目,形式较为单一,科研时间的匮乏致使其科研流于理论化,欠缺实践检验,造成了科研项目申请难、批复难,影响高校教学秘书整体的科研创新水平。
2 提升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能力的对策
促进高校教学秘书能力不断增强,对于建设高素质教学秘书队伍、推进高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必须从绩效管理体系、培训制度、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探索提升高校教学秘书能力的有效路径。
2.1建立科学化绩效管理体系
构建科学化的绩效管理体制,是提升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能力的保证。
第一,逐步完善绩效考评指标。
立足教学秘书工作特征,落实岗位责任制,明确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职责,及时修正现有考评指标。
促进绩效考评指标设计不断完善,突破以数量衡量效果的指标束缚,着眼于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定性、定量办法相结合,着眼于从德、能、绩、勤等方面考察教学秘书。
第二,大力完善考评办法。
目前,绩效评估有多种方式,如目标管理法、360反馈法、关键事件法等。
高校要立足自身实际,弄清不同类型绩效评估方法的优势和不足,建立多元化的考评办法,采用多种考评方法,确保全面、客观考核教学秘书的能力。
第三,建立绩效与工资、晋升挂钩机制。
优化教学秘书考评体系,确保绩效考核落到实处、起到实效。
完善奖惩办法,加大对考核不合格人员的惩处力度,对于考核优秀的人员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者晋升,促使绩效考评激励效果不断增强。
2.2完善高校教学秘书培训制度
促进培训制度不断完善,是提升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能力的关键。
第一,完善岗位培训制度。
要把教学秘书培训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在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上下足功夫。
逐步明确培训目标、形式、奖惩措施等,完善教学秘书培训相关规章制度,确保教学秘书培训工作有章可循。
第二,科学合理设置培训课程。
教学管理涉及多学科知识,为提升教学秘书能力,须强化综合知识体系培训。
普及基础理论知识,如管理学、经济学,提高教学秘书组织协调能力。
强化岗位知识培训,如教育政策、教育学、教学经济学,进一步转变教学秘书管理思维。
第三,建立多元化的培训方式。
要举办多样化的培训班,如职业化培训、教学研讨、业务技能培训等。
建立高校教学秘书资源共享平台,促进教学秘书在高校之间合理流动,拓宽教学秘书的视野,增长教学秘书的实践能力。
积极鼓励教学秘书攻读在职硕士、博士研究生,通过继续教育提升自身素质,提高工作能力。
2.3提升高校教学秘书创新能力
增强创新能力,是提升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能力的重点。
创新能力的不足,是限制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教学秘书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
应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一要依据高校发展实际状况,落实好定岗定编工作,建立工作量大岗位人员编制稳步增长机制,促使教学秘书工作负担减少,使其有条件参与科研。
二要完善教学管理设施,推进现代化、自动化教学办公,既提高教学秘书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能力,也为其开展教学研究提供时间;三要组织教学秘书进行科研工作,提供科研选题、研究经费,支持教学秘书从事教学管理实践研究,调动教学秘书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其在科研中不断增强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建凤,刘孟高校教学管理中教学秘书的工作现状及改善建议[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
[2]王京红.提高高校教学秘书的能力发挥高校教学秘书在教学管理中的管理、服务作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