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第六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汕头市第六中学2022年高二语文月考试题含解
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
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的哲学
傅佩荣
“哲学”一词是翻译过来的,那么中国自身有没有哲学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凡是人群聚居、形成社会,并且在历史上存在过一段时间的团体,都有自己的文化。
文化会经历兴盛衰亡,其中的决走素是什么?若由“器物、制度、理念”三个层次的内涵来看,理念应该居于核心地位。
换言之,科技水平低落的地区、制度规范僵化的社会,未必会被历史淘汰;但是理念若是模糊不清或违反人性,以致民众缺少一套合理的价值观与人生理想,那么这样的团体及其文化就失去继续存在的动力了。
理念以各种形式保存于文学、艺术、宗教中,但是只有哲学可以对它作清晰的陈述、批判、反省,去芜存菁,定期再生活力,进而使文化长存不替。
根据英国史学家汤恩比的研究,人类历史上曾出现二十一种文明,其中十六种成了古迹,只有五种仍在发展中,而中国文明是其中唯一能劫后重生,进入第二度兴盛衰亡的轨道的。
由此可见,中国文化中的理念应该有其独到之处,而中国不仅有哲学,而且有极富价值的哲学。
具体而言,哲学是对人类经验作整体而根本的反省,由之获得启发,再指引实际生活。
因此,我们可以把具有此一自觉,并且写下系统著作的人,都称为“哲学家”。
以学派而言,古代的儒家与道家,魏晋以后的佛学,都有体大思精的著作与学说。
以个人而言,则孔子、孟子、老子、庄子,直到宋明诸子,都是值得重视的哲学家。
那么,中国哲学有什么特色呢?
第一,以生命统合宇宙万物。
凡存在之物,皆构成一个整体,整体相互感通有如机体,其中没有孤立隔绝的不相干之物质。
换言之,生命的力量大化流行,无所不在,其灵秀在于人类。
人与天地万物之间并无真正隔阂,因此人生之道在于由个人推及人群,再扩及于万物。
唯有人间获得安顿,宇宙的存在才能显发意义。
中国哲学无不以“人”为其关怀焦点,但是它所表现的人文主义却常有开放的及超越的倾向,而不是自我中心的人本主义。
第二,以价值贯穿人生行为。
人的行为既然是自由的,就有价值取向的问题,因此正
确的人生态度是不容许随俗浮沉的,更反对自暴自弃。
自由看来并无约束,但是人的内心对于价值(如真、善、美)却有自发的向往。
孟子所谓人有“良知良能”,可谓一语道破。
因此,人类依其本性,无不渴望真、善、美,其中又以“善”的价值最受重视。
因为“善”发乎个人内心,并以行为促成人际适当而和谐的关系。
于是,人生成为动态过程,必须自强不息,日新又新,直到止于至善。
果能如此,则个人人格臻于完美,群体生活的质量亦大幅提升。
第三,对超越界保持信念。
一方面,延续传统信仰,相信鬼神界与天或上帝的存在,但是在理性上不去详细辨明,也不能说得太多。
另一方面,则以此一信念作为人生在实践价值时的终极依据,像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就是因为心中存有对“天”的信念,相信人生目标不在苟且偷生,而在完成天赋使命,就是依据内心指示以行善避恶。
因此之故,天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许多哲学作品的主题。
儒家主张“天人合德”,道家主张“天人合一”,即是典型的例子。
以上三点特色当然不能充分描述中国哲学,更不能拿来作为评析中国哲学各派各家优劣的唯一判准。
但是,相对于西方哲学与印度哲学,以及其他民族的哲学,我们却可以肯定中国哲学确实有自己的一套观点,具休而言,就是:以生命为中心的宇宙观,以价值为中心的人生观,以及对超越界保持开放的信念。
这些观点也许在知识理论的构成上,仍须提出有效的论据,但是在指引人生之“道”,使人安身立命上,则一直发挥巨大的影响,维系中国文化于不坠。
——节选自《哲学入门》
7.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哲学具有以生命为中心的宇宙观,虽然其以“人”为关怀焦点,但所表现的人文主义并不是自我中心的人本主义。
B. 世界上其他文明之所以没有像中国文明那样进入第二度兴盛衰亡的轨道,是因为他们文化中的理念没有独特、有价值之处。
C. 中国哲学具有以价值为中心的人生观,它以真、善、美为价值准绳,引导人们日日革新自己,不断完善自身人格。
D. 作者认为中国哲学的一些观点在理论构成上还可进一步补充有效论据,但在指引人们安身立命、维系文化发展上影响巨大。
8.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具有宏阔的视野,采取比较的立场,阐述了中国哲学相对于西方哲学、印度哲学
以及其他民族哲学的独到之处。
B. 文章思路清晰、结构完整,先论述理念之于中国文化、文明的意义,接着论述中国哲学的特征,最后以对特征和意义的概括收束全文。
C. 作为一篇哲学入门的文章,作者意在导引读者观其大略,了解中国哲学的概貌,因此作者并没有博引丰富翔实的史料来佐证观点。
D. 本文从宇宙观、人生观、信念三个方面抽象概括了中国哲学的特征,但这种求同存异的做法模糊了儒、道等不同流派哲学思想的区别。
9.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哲学家总是能够对人类经验作细致而周到的反省,从中获得启发,并用它来指引实际生活,比如孔子、庄子和宋明诸子。
B. 若是某种文化灭亡了,那就是因为决定该文化兴盛衰亡的关键因素“理念”模糊不清且违反人性。
C. 若要文化长存不衰,就需要哲学对存在于文学、艺术、宗教中的理念进行清晰陈述,不断反省、批判、更新。
D. 孔孟虽不否认天或上帝的存在,但在修身养性上主张遵照内心行善避恶,而不必顾及天的意志,按照天赋的使命去完善德行。
参考答案:
7. B 8. C 9. A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B项,“是因为他们文化中的理念没有独特、有价值之处”错误。
结合“中国文明是其中唯一能劫后重生,进入第二度兴盛衰亡的轨道的。
由此可见,中国文化中的理念应该有其独到之处,而中国不仅有哲学,而且有极富价值的哲学”分析,选项内容强加因果。
故选B。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
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C项,“因此作者并没有博引丰富翔实的史料
来佐证观点”错误。
结合“孟子所谓人有……并以行为促成人际适当而和谐的关系”“像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就是因为心中存有对……就是依据内心指示以行善避恶”等分析,作者在论述过程中,有博引丰富翔实的史料来佐证观点。
故选C。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
B项,“那就是因为决定该文化兴盛衰亡的关键因素‘理念’模糊不清且违反人性”错误。
结合“科技水平低落的地区、制度规范僵化的社会,未必会被历史淘汰;但是理念若是模糊不清或违反人性,以致民众缺少一套合理的价值观与人生理想,那么这样的团体及其文化就失去继续存在的动力了”分析,“那就是因为决定该文化兴盛衰亡的关键因素
‘理念’模糊不清且违反人性”表述绝对化;
C项,“就需要哲学对存在于文学、艺术、宗教中的理念进行清晰陈述”错误。
结合“理念以各种形式保存于文学、艺术、宗教中,但是只有哲学可以对它作清晰的陈述、批判、反省,去芜存菁,定期再生活力,进而使文化长存不替”分析,原文是“说只有哲学可以对理念作清晰的陈述、批判、反省”。
D项,“而不必顾及天的意志”错误。
结合“一方面,延续传统信仰,相信鬼神界与天或上帝的存在,但是在理性上不去详细辨明,也不能说得太多。
另一方面,则以此一信念作为人生在实践价值时的终极依据,像孔子说‘杀身成仁’,孟子说‘舍生取义’,就是因为心中存有对‘天’的信念,相信人生目标不在苟且偷生,而在完成天赋使命,就是依据内心指示以行善避恶”分析,原文是说“心中存有对‘天’的信念,相信人生目标不在苟且偷生,而在完成天赋使命”。
故选A。
【点睛】:解答有关筛选和整合文中信息的题。
此类题的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
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
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
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
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
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经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一夜白发的奥秘
各国文化传说中都有一夜白发的故事,一夜白发现象在社会上广为流传,也引起了医学家的兴趣,医学文献中关于人头发急速变白的描述层出不穷。
毛发生长靠毛根基质中的上皮细胞不停地分裂发育,然后经历程序性地死亡,其死亡细胞最后构成毛发的基本结构,一层一层地推出毛囊,形成毛发。
因此,我们看到的毛发都是由死细胞构成的。
毛发的色素是结合在毛发皮质中的角蛋白上的,外面有多层表皮细胞保护,短时间内脱色是很困难的,除非是强烈的物理化学作用,比如日光曝晒或者强氧化剂可以漂白头发,人体内分泌的改变而直接改变了本身着了色的头发是不太可能的。
在历史上有不少被证伪的理论,20世纪初,有人提出头发髓质中有一种噬色素细胞,会沿着头发走,边走边把头发中的色素给吃了,所以主人就一夜白发。
这一理论现在完全可以被否定。
此前在19世纪中期,有人提出头发中气泡增多,导致了头发更多地反射光线,故而形成瞬间白发的假相,这一理论现在也得不到证实。
有的人一夜白发可能是源于染色剂。
在20世纪以前,由于缺乏对头发的了解,染发剂只起暂时作用,多用植物色素附着在头发的表面,以改变形象。
这种染色剂效果很差,在潮湿的天气中,或者人大量出汗时,会很快被洗掉,显示出原来的颜色,从而造成了一夜白发的假象。
另一个引起急性白发的常见原因是疾病,主要包括两种疾病,斑秃与白癜风。
Ephraim在1959年报道的病例就是白癜风,患者在工伤事故后急剧白发,一年半以后在身体其它部位发现白癜风病灶,证实了该病人的白癜风病症最先出现在头皮上,造成了急性白发的结果。
白癜风损伤的是黑色素细胞,要么功能失常,要么黑色素细胞死亡,从而伤及毛囊外的皮肤。
临床上见到的是皮肤上大块的白斑,由于失去色素的保护作用,造成皮肤对阳光高度敏感。
斑秃俗称鬼剃头,相对白癜风对色素细胞的攻击来说,斑秃只伤及毛囊,对角质细胞功能存在一定影响。
但在斑秃中,存在着一种弥散性,它只攻击能产生色素的毛囊,导致患者大量掉黑发,而白发得以保留。
如果患者此前就有了一小半白发,然后突发弥散性斑秃,黑发掉一大堆,其结果不言而喻,就是一夜之间头发全白了。
斑秃可以自愈,毛囊再次激活,不过长出新的头发都是白发,因此,这种突发性白发就不可逆转,患者往往印象深刻,一夜白发的故事就会传开。
高考资源网w。
w-w*k&s%5¥u
白癜风与斑秃都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色素细胞与毛囊受到免疫攻击的结果,也都能由情感创伤与抑郁引发,因此,历史中部分人一夜白发的故事应当是当事人产生此类疾病的结果。
其中大部分人可能都是在数周乃至数月才造成白发的效果,尤其是白癜风,起码要三四个月以上,才会出现效果,越短时间内发生的,越有可能是斑秃造成的。
弥散性的斑秃选择性地攻击黑发,可以造成一夜白发的效果。
一夜白发是一种罕见现象,对旁观者与当事人都会造成震撼性的效果,相关故事容易被记录与传播,还会因为此种震撼而对事实有所夸张,但其背后是有医学及社会原因的,在极端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严格意义上的一夜白发,不过大多数故事都可能是跨度为数周乃至于数月才发生的。
医生针对此类现象,当寻求背后的医学原因,而不轻易视为无稽之谈而误诊误治,避免胡乱质疑别人诚信而进一步给人造成情感创伤。
(选自《科学网》,有删改)
6.从原文看,下列对毛发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毛发的生长依靠毛根基质中的上皮细胞不停地分裂发育。
B.毛发的基本结构是由经历程序性地死亡的上皮细胞构成。
C.毛发的色素是结合在毛发皮质中的角蛋白上的,外面有多层表皮细胞保护。
D.毛发脱落后,毛囊再次激活,长出新的头发都是白发。
7.下列对“一夜白发”的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是()
A.不少的一夜白发可能是源于染色剂,在20世纪以前,不少人借染发剂造成一夜白发现象,这引起了人们对一夜白发的误会。
B.毛发短时间内脱色是很困难的,除非用强烈的物理化学作用漂白头发。
人体内分泌的改变而直接改变了本身着了色的头发是绝对不可能的。
C.一夜白发是一种罕见现象,由于其震撼性的效果,人们往往会将可能是跨度为数周乃至数月才发生的现象加以夸张,一般不会出现严格意义上的一夜白发。
D.头发中气泡增多,头发更多地反射光线,可以形成瞬间白发的假相;头发髓质中一种噬色素细胞,把头发中的色素给吃了,也会造成一夜白发。
8.“医生针对此类现象,当寻求背后的医学原因,而不轻易视为无稽之谈而误诊误治,避免胡乱质疑别人诚信而进一步给人造成情感创伤。
”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一夜白发的背后往往是有其他医学原因的,医生不要随意否定,而应当持科学的态度去认真地对待。
B.各国文化传说中都有一夜白发的故事,医学文献中关于这种现象的描述也很多,因此容易造成医生误诊。
C.前人提出的不少理论,有的被否认,有的还没有得到证实,医生应对此认真探究,以防误诊误治,或伤害他人情感。
D.医生应寻求一夜白发的医学原因,特别是它背后的社会原因,避免胡乱质疑别人诚信而给别人造成情感伤害。
9.请概括说明“一夜白发的奥秘”。
参考答案:
6.D(应该是“斑秃可以自愈,毛囊再次激活,长出新的头发都是白发”)
7.C(A项不是“借染发剂造成一夜白发现象”,而是“缺乏了解”造成的;B项准确表述应是“人体内分泌的改变而直接改变了本身着了色的头发是不太可能的”;D项这些观点是“在历史上被证伪的理论”,而非科学。
)
8.A(B项的理解与文句内容无关;C项中所说的“医生”应关注的“医学原因”,并非指前人的理论,与本意不符;D项中“特别是它背后的社会原因”一句理解有误,文句意思并非是强调医生要去寻求社会原因。
)
9.⑴染色剂被洗掉,显示出原来的颜色,造成了一夜白发的印象。
⑵疾病是引起急性白发常见的原因,其中包括两种疾病,斑秃与白癜风。
⑶由于其震撼性的效果,容易把数周乃至数月才造成白发的效果加以夸张,也容易被记录与传播。
⑷极端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严格意义上的一夜白发。
(答出3点即可,每个要点1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隐瞒
石磊
中午时分,忽然,一辆宝马名车停在我的铺门口,下来一位四十多岁的贵妇人。
这人我认识,住在我的楼上,叫尚海英。
海英一进来就对我说:“老王,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好的牙多少钱?差的又是多少?”
“海英,好的牙有五千多,也有六千多的,那差的一两百元。
”我回答海英说。
“老
王,你看这样行吗?我想给我妈镶一两百元的,你当她的面说是五千多元的。
”海英对我说。
我看了看海英,非常不解地问:“海英,你家有的是钱,干吗这样做?”
“老王,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妈已六十多岁,镶那么好的牙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海英后面的话没有说出来,但我知道她后面想说的是什么话。
我用有点鄙视的眼光看了她一眼,很不情愿地说:“好……好吧!”
“老王,就这么说,咱们是好邻居,你可得替我隐瞒。
下午,我带她来做牙模。
”海英说完就走了。
海英走了不久,住在我楼下的夏玉莹骑着一辆单车来了。
玉莹笑着问我说:“王医生,我想为我妈镶一口牙。
我妈这人真是的,怎么叫她,她都不来。
好的牙多少钱?最差的又多少钱?”
我看了看玉莹心想,你也和海英一样?但我转念一想,玉莹一家不容易,夫妻都是小学教师,两个儿子都在读大学。
于是,我还是很和气地说:“夏老师,好的有五千多元,差的有一百来元。
”
“王医生,妈为我们操劳了一辈子,每次看到她吃东西,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你帮我镶一口最好的牙给她吧,我妈很心疼钱,但你得跟她说是一百来元的,要不,她肯定不镶。
”玉莹十分认真地对我说。
我听到玉莹这话,内心很是感动,但故意用海英的话对她说:“夏老师,你妈不都七十多岁了吗,镶那么好的干吗?说不定,镶上不几天她就……”
玉莹用惊讶的目光看着我,不满地说:“王医生,你怎么说这话?”
我知道我说错了,歉意地对她说:“夏老师,我是跟你开玩笑的。
”
玉莹走时,又郑重对我说:“王医生,这事就拜托你了,千万别让我妈知道。
她要是知道了,她是不会来的。
”
真是无巧不成书。
几天后,尚海英带着妈妈来了,夏玉莹也带着妈妈来了。
尚海英的妈妈叫她尚妈妈,夏玉莹的妈妈叫她夏妈妈。
因为是同一栋楼,彼此都认识。
尚妈妈问夏妈妈:“大姐,你镶多少钱的牙?”
“我……我……我……本来不想镶牙,都七十多了,还镶什么牙,可玉莹就是不肯。
”夏妈妈回答说。
“我是问你镶多少钱的?”尚妈妈又问了她一句。
“一……一百多块的就行了,都这把年纪了。
”夏妈妈有点不好意思地回答说,她不是钱少不好意思,是怕媳妇在他们的面前没有面子。
“什么?一百多块的?一百多块的还不跟纸糊的一样,我的儿媳妇就给我镶五千多的!”尚妈妈颇为得意地说。
海英有点用质问的口气,对玉莹说:“夏老师,你怎么给夏妈妈镶这种牙,你要是没钱,跟我说一声。
老王,你说是不是?”
海英的话,我装着没有听见。
玉莹理了理刘海,有点尴尬地说:“将、将就一下吧。
”
我自言自语说了一句:“真作假时假作真。
”
海英婆媳走了,夏妈妈却安慰儿媳说:“莹,她们的话,你别往心里去。
她家有的是钱,咱们一百元要相当她们的五十万元。
”
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对她们婆媳说什么好。
我精神十分集中,想把这口牙镶好,不然,我就对不起玉莹的那份孝心。
一个星期后的中午,天下着雨,我在房里休息。
尚妈妈和夏妈妈到我家来跟我的妈妈聊天。
聊来聊去,她们聊起了牙。
尚妈妈问夏妈妈说:“大姐,你的牙好使吗?”
“哎呀,我的牙好得很,跟年轻时的牙齿一样。
”夏妈妈喜形于色地说。
“这就怪了,你一百多块的牙那么好,我五千多元的牙却差得很。
会不会给小王搞错了?”尚妈妈有点怀疑地说。
“让我给你看一看就知道了。
”我妈妈对尚妈妈说。
妈妈一看到尚妈妈那口牙,就肯定地说:错了,这牙是便宜的牙。
妈妈说完又对夏妈妈说:“你的牙,我也看一下吧。
”妈妈一看到夏妈妈的牙又说:“你这口牙可是好牙,搞错了,搞错了。
”
妈妈走进我的房里,把我叫了出来,当着她们的面质问我:“她们的牙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搞错了?”
我本想为她们继续隐瞒,现在看来,不说出实情不行了。
于是,我只好把真相告诉她们。
三位老人听后,都十分吃惊……
4.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以朴实的语言叙述了两个儿媳妇各为自己的婆婆镶牙的故事,表现了儿媳妇对婆婆的不同态度,反映了当前的一些社会现象。
B. 小说善于通过人物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虽然海英和玉莹的言语有些地方是相似的,但表达的内心情感却完全不同。
C. 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印证了真是无巧不成书这句话,文中的几次巧合,增加了小说情节的真实性,使故事情节顺理成章。
D. 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但妈妈当着两位老人的面质问我原因,我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
5. 小说中的我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
6. 小说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请找出并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4. D
5. ①小说中的我是小说的叙述者与情节的连接者,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②推动情节发展。
小说都是从我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而展开的。
③有助于展示人物性格特点。
我的心理和语言能揭示人物心理,揭开事情的真相。
6. ①海英和玉莹出场的对比。
海英是开着宝马来的,玉莹是骑着单车来的。
②海英和玉莹做法的对比。
海英有钱而给婆婆镶便宜的牙,玉莹没钱却给婆婆镶贵的牙。
③海英和玉莹心灵的对比。
海英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骗婆婆高兴,是自私的表现;而玉莹让我帮忙隐瞒真相是想让婆婆愿意镶牙,是孝心的表现。
【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
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本题中,D项,说“‘我’本想替海英和玉莹永久地保存秘密的”是无中生有,说“只好违背着自己的良心说出了真相”错,从文章看,说出真相并没有“违背着自己的良心”。
故选D。
【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
解答本题,应根据“我”在文章中的作用分析作答。
考生可从人物形象、情节、主旨等角度入手,根据原文内容概括总结。
本题中,从全文内容来看,“我”贯穿全文始终,起着线索作用。
线索人物就是这个人贯穿整个故事始终,可以引出故事或者主要人物,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从文章“我看了看海英……”、“我想了很久,也不知道对她们婆媳说什么好……”等内容可看出,小说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