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教学策略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运用——以《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接教学策略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运用
以«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为例
郑汉东
(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224005)
摘㊀要:教学策略有直接和间接之分,高中历史教学应积极运用间接教学策略.运用间接教学策略可以从能力立意㊁问题导学㊁
情境创设三个方面入手,培养学生善于思考㊁乐于探究的学习品质,
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关键词:间接教学策略㊀能力㊀思维㊀情境
㊀㊀美国学者加里 D.鲍里奇博士在«有效教学方法»一书中提出,教学策略有直接和间接之分.直接教学策略 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策略,主要由教师来提供信息.教师的作用是尽可能以直接的方式把事实㊁规则和动作序列传达给学生 .而间接教学策略则是向学生呈现材料㊁对象和事件, 要求他们根据这些信息得出结论㊁概括大意,或者找到一种关系类型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传统的㊁为广大历史教师所谙熟的教学策略大多属直接教学策略,如讲授一个历史事件,无非是从背景㊁经过㊁影响等方面条分缕析.笔者
在参加教学视导活动中发现,目前许多教师
仍在沿用直接教学策略,这固然有习惯的因
素,但更主要的是认识的缺位.笔者以为,面
对新课程㊁新教材和新高考的要求,间接教学
策略更适合高中历史教学.这种适应性主要
由三个因素决定:高中学生的历史认知能力,
高中历史教材的专题体系结构,高中历史学
科的核心素养要求.本文以人民版高中历史
必修一«伟大的抗日战争»一课为例,探讨间
接教学策略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运用.
学科教育73

一㊁能力立意,创新教学设计路径
教学立意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灵魂和统帅,对实现教学价值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培
养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本质上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因此,提升历史思维能力应成为立意的主线.而间接教学策略 需由学生自己努力去调动个人经验和知识储备来为材料找出答案和赋予意义 ,这实质上就是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㊁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抗日战争为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按部就班地讲述战争的背景(或原因)㊁经过㊁结果㊁影响,这样的教学设计只是一种知识灌输,而非能力培养.笔者尝试以人类历史上战争的五个普遍性规律为主线,设计本课教学,具体如下
规律一:战争是失衡之子(战争的起因);
规律二:战争是强者之剑(战争的爆发);
规律三:战争是没有规则的游戏(战争中的战略战术);
规律四:战争是战场主动权的争夺(战争中的重大战役);
规律五:战争是国家命运的拐点(战争的影响).
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战争,必然符合战争的普遍性规律.循着这五个规律,和学生分别探讨抗日战争的起因㊁进程和影响.当规律逐一呈现时,学生不仅要思考并理解规律的含义,更要运用自己的知识储备来论证,这有利于学生历史论证㊁历史解释㊁历史理解㊁历史表达等多种素养和
能力的形成.
一堂优秀的历史课,高远的立意是其基本前提. 笔者以为,教学立意不但要高远,还要新颖,更要紧扣能力主线.唯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历史现象进行深刻的思考和探索.
二㊁问题导学,提升学生思维技巧
为深入理解而提出探究性问题 是间接教学策略的教学功能之一,发现问题㊁思考问题㊁解决问题是历史课堂的魅力所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间接教学策略,必须通过教师富有思维深度的精心设问,引领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索,从而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笔者围绕战争的五个普遍性规律设计如下问题
问题一:近代史上中日两国出现了怎样的力量相对均衡状态?这种均衡状态是如何被打破的?
问题二:日本作为强者为何要发动战争?中国作为弱者做出了怎样的牺牲?为尊严而战,中国采取了什么行动?
问题三:抗日战争初期,正面战场为何屡战屡败?进入相持阶段后,敌后战场为何令敌胆寒?
问题四:抗日战争的战场主动权发生了怎样的转移?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移?
问题五:抗日战争对中日两国的历史命运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既要联系抗日战争的基本史实,又要运用甲午中日战争㊁洋务运动等已学知识.在自主探究㊁小组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熟悉并掌握了关于抗日战争的知识要求,而且加深了对战争普遍性规律的理解,在潜移默化中,历史思维能力得到了提升.
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本杰明 布卢姆将教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分为六大类:知识类㊁理解类㊁应用类㊁分析类㊁综
74㊀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18年第5期
合类和评估类.他认为,教师 提出的问题要能够引导学生运用更高层次的思维技巧来回答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运用间接教学策略,教师应更多地设计理解类和分析类问题,这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㊁情境创设,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间接教学策略认为,课堂教学应 鼓励学生调动自己的经验和已学知识与当前主题相联系,而不是通过呈现预先设计好的材料来促使学生获得对学习任务的理解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更多地 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带领学生深入特定历史时空中 ,引导学生理清历史脉络,深度思考历史发展的规律.笔者在«伟大的抗日战争»这节课结束时,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
2015年第18期«读者»杂志转载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㊁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刘统先生的文章«熬出来的胜利»,文章说: 20世纪60年代,我们总结中共抗战的历史经验时,用了一个字 熬. 1.你对 熬 这个字的含义是如何理解的?
2.试从必要性和可能性两个方面说明 抗日战争是熬出来的胜利 这一观点.
这道思考题突破了传统的问题设计思路,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新的情境.学生在思考和讨论问题时,必然会置身抗日战争的 特定历史时空 之中.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
解抗日战争敌强我弱的基本态势,而且对于
中华民族抗战的艰苦性㊁持久抗战的必要性㊁
抗战胜利的必然性都能有更深入的理解,从
而更加深刻地领悟抗战胜利来之不易,抗日
战争是最伟大的反侵略斗争等历史结论.
历史能教会你如何思考.你将学会提
问题,并根据材料归纳出结论;你还将学会评
估事件的各个方面,分出轻重缓急;你会看
到,人们如何做出影响几百㊁几千人命运的决
定;而你也将学会判断他们的决定是否正
确. 理性思考是历史学科的特质,作为新时
代的高中历史教师,应更多地运用间接教学
策略,将历史思维的特性充分地展现在学生
面前,致力于促进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和思维
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参考文献:
[1]ʌ美ɔ加里 D.鲍里奇.有效教学方法(第
四版)[M].易东平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黄开红.注重教学立意,启迪学生汲取历
史智慧[J].历史教学问题,2017(4).
[3]ʌ英ɔ朱莉娅 墨菲.历史教学之巧[M].张锦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4]张胜平.培育 历史解释 素养的路径选择[J].历史教学问题,2017(4).
学科教育75
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