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舆论对司法利大于弊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辩论舆论对司法利大于弊x
舆论对司法利大于弊
2 分 30 秒
陈词:
谢谢主席,大家好。
刚才听了对方的精彩陈词,有几点让我不敢苟同。
我们今天说舆论对司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标准主要是舆论对司法是起推动作用还
是阻碍作用。
让我们用事实说话。
20xx 年 3 月孙志刚事件发生后,4 月,题为《被收容者孙志刚之死》的文章在《南方周末》
登出,引发全国关于收容遣送制度的热议。
5 月,北京大学八名法学博士联名上书,要求对
《收容遣送办法》进行违宪审查。
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因为一个人的死亡而废除了一部法
律,孙志刚事件——生命谱写中国法制进程,围观彰显舆论监督力量。
20xx 年,李桂芳因行窃被抓获,由于办案人员的“不作为”,李桂芳的女儿李思怡独自饿死
在家中。
四川媒体记者采访了此事后在报社压力下未能发出稿件,遂在网络发出文章,立
即引起了广泛关注,人们在网络上自发的组织纪念思怡。
在舆论的压力下,人民法院公开
审理此案,涉案的民警以涉嫌玩忽职守罪被提起公诉。
20xx 年唐慧案中,唐慧为被迫卖淫的女儿多次上访,却被当地公安局以“扰乱社会秩序”
为由,处以劳动教养。
唐慧被判劳教后,普通民众、意见领袖、官方媒体都纷纷为唐慧发
声。
巨大舆论关注成为推动事件发展的关键力量之一。
20xx 年 4 月,案件由当地检察院向
永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几名犯人分获死刑、无期徒刑等罪名。
20xx 年 12 月一审,许霆因恶意取款被判处无期徒刑以来,舆论普遍认为许霆主观恶性较小,
犯罪情节较轻,呼吁重刑的不合理性。
截止12 月 24 日网易网友的投票结果显示,93%的网
友认为许霆不该获重刑。
重审判决改判 5 年有期徒刑,这正是舆论对司法公正的推动
20xx 年“躲猫猫”事件的产生加之网络舆论的巨大压力,推动了我国将严禁刑讯逼供列入
《国家人权行动计划》,体现了对人权的尊重和保护。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法院的权力是人民交与的,所以人民理所当然地对司法行为有监督
权。
舆论的存在为案件的公正处理提供了极佳的外界助力,也监督着司法人员严格公正廉
洁高效处理各种纠纷。
一些在舆论的压力下最终得到公正判决的案例,例如“许霆案”、“邓
玉娇案”等不仅表达了公众追求公平正义的愿望,同时也对司法公正的推进起到了积极作
用。
真正的司法从不缺乏接纳舆论的勇气,公正的审判决不能依靠雅雀无声来维系,利是全面
必要,弊是个别可控,因此我方坚持认为舆论对司法利大于弊。
反驳
1、(舆论易受操纵,缺乏独立性,影响司法独立)世上并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
我们并不否认
舆论也存在着弊端,但是对方辩友可不要因噎废食,以偏概全。
舆论对司法公正有巨大的
推动作用,难道你们看不到吗?
2,即使舆论存在一些片面弊端,这些弊端也未必能影响司法。
我们的司法
具有它自身的程
序性,这个严密的程序对司法的独立性构成了一个保护网。
不知对方辩友所说舆论对司法
独立性的影响从何得出, 还请给出具体的数据和案例。
3,舆论的作用点发生在哪里?司法监督,立法反馈等方面,都是舆论应该发力的地方。
审
判程序,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都是舆论不该介入也无法介入的地方。
这是由舆论的性质决
定的,所以希望对方辩友不要过多的在这里纠结了。
4,判决书援引的是法律的规定,还是水军的评论呢?
5,生效的是法院的判决还是舆论呢?
6,您把舆论看成洪水,那它是引导呢?还是堵塞呢?
7,舆论的确可能会被一些热点问题吸引,但是你方只是论证了舆论在空间上的不全面性,
这个和舆论对司法是否具有推动作用有什么关系呢,和我们的辩题有什么关系呢?
8,舆论不等于谬论,独立不等于孤立,影响不等于干涉
9,对于媒体本身所具有的一些缺陷,我们可以采取许多有效的手段进行规避,比如:建立
一个健全的舆论监督机制,加强普法宣传,营造良好的监督环境;界定媒体介入司法的合
理界线等。
10,最高人民法院已经下发《关于人民法院接受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的若干规定》,要求人民
法院主动接受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
同时,新闻媒体如果对正在审理的案件报道严重失实
或者恶意进行倾向性报道,损害司法权威,违反法律规定的,将被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可
见舆论和司法是可以实现和谐统一的,舆论推动着司法的进程,同时我们
的司法公正又不
会轻易被舆论左右。
问题
1,最高院开通了网络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对方辩友,你们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