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测量瞳距和瞳高的测量[最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镜测量瞳距和瞳高的测量[最新] 眼镜测量瞳距和瞳高的测量
一、瞳孔距离的定义
瞳孔距离(ppillry distnce)简称瞳距,是指两眼瞳孔中心间的距离,或指两眼正视前方、视线平行时瞳孔中心间的距离。

一般用英文字母缩写“PD”来表示,单位为毫米(mm)。

二、瞳孔距离的分类
瞳距有双眼瞳距和单眼瞳距之分。

双眼瞳距,是指从右眼瞳孔中心到左眼瞳孔中心之间的距离。

单眼瞳距,是指分别从右眼或左眼的瞳孔中心到鼻梁中线(nsl centreline)之间的距离。

独眼、斜视眼者,尤其需配渐进多焦点镜片者,需测量其单眼瞳距。

瞳距又有远用瞳距和近用瞳距之分。

远用瞳距,是指患者看远时的瞳距,即指当两眼向无限远处平视时两眼瞳孔中心间的距离。

近用瞳距(NCD),是指患者注视近处目标,即眼前30~40cm阅读或近距离工作时瞳孔中心间的距离。

近用瞳距总要小于远用瞳距。

三、瞳高的定义及分类
瞳高是瞳孔中心高度的简称,指从眼的视轴通过镜片处到镜框下缘槽底部最低点的距离。

瞳高有远用瞳高和近用瞳高之分。

无特殊要求时,远用眼镜的瞳高一般在镜架几何中心的水平线上。

近用眼镜的瞳高可在镜架几何中心水平线上一点或略低于水平线。

但在配制渐进多焦点眼镜时对瞳高有严格的要求,需特别仔细反复测量。

四、瞳距尺的使用
1、远用瞳距的测量
在两眼瞳孔处于正党生理状态下,通常采用下述两种方法进行测量。

(1)从右眼瞳孔中心点到左眼瞳孔中点之间的距离。

(2)从右眼瞳孔外缘(颞侧)到左眼瞳孔内缘(鼻侧)之间的距离或从右眼瞳孔内缘(鼻侧)到左眼瞳孔的外缘(颞侧)之间距离。

2、远用瞳距常规测量步骤
(1)检查者与患者相隔40cm的距离正面对座,使两人的视线保持在同一高度。

(2)检查者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拿着瞳距尺或直尺,其余手指靠在患者的脸颊上,然后将瞳距尺放在鼻梁最低点处,并顺着鼻梁角度略为倾斜。

(3)检查者闭上右眼,令患者右眼注视检查者左眼,检查者在左眼注视患者右眼时将瞳距尺的“零位”对准患者右眼的瞳孔中心。

(4)检查者睁开右眼闭上左眼,令患者左眼注视检查者右眼,检查者在右眼注视患者左眼时准确读取瞳距尺在患者左眼瞳孔中心的数值。

(5)检查者重复步骤(3),以确认瞳距尺的“零位”是否对准患者的右眼瞳孔中心。

如准确无误,则步骤(4)时读取的数值即为该患者的瞳距。

3、斜视眼的瞳距测量
(1)检查者与患者相隔40cm的距离正面对座,使两人的视线保持在同一高度。

(2)检查者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拿着瞳距尺或直尺,其余手指靠在患者的脸颊上,然后将瞳距尺放在鼻梁最低点处,并顺着鼻梁角度略为倾斜。

(3)检查者闭上右眼,令患者右眼注视检查者左眼,检查者用左手将患者的左眼遮盖,并将瞳距尺的“零位”对准患者右眼的瞳孔中心。

(4)检查者睁开右眼闭上左眼,令患者左眼注视检查者右眼,检查者用左手将患者的右眼遮盖,并读取瞳距尺在患者左眼瞳孔中心的数值,即为该患者瞳距。

4、其他情况下的瞳距测量
(1)两瞳孔大小不等:可分别测量从右瞳内缘及外缘至左瞳外缘及内缘的距离,然后取两次读数的平均值。

(2)两瞳孔位置不对称:即一眼或两眼的瞳孔不在虹膜中心位置,多见于外伤或老年白内障手术后,其瞳距难测量,可用眼镜试戴以确定其值。

5、近用瞳距的测量
(1)检查者与患者相隔40cm的距离正面对座,使两人的视线保持在同一高度。

(2)检查者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拿着瞳距尺或直尺,其余手指靠在患者的脸颊上,然后将瞳距尺放在鼻梁最低点处,并顺着鼻梁角度略为倾斜。

(3)检查者闭上右眼,令患者两眼注视左眼,用左眼注视将瞳距尺的“零位”对准患者右眼的瞳孔中心。

(4)检查者睁开右眼,仍然令患者继续注视左眼,用右眼来读取患者左眼瞳孔中心上的数值。

(5)反复进行步骤(3)~(4)三次,取其平均值为近用瞳距。

6、单眼瞳距的测量
患者鼻梁明显偏离中线时进行需单眼瞳距的测量。

(1)检查者与患者相隔40cm的距离正面对座,使两人的视线保持在同一高度。

(2)检查者应分别从某眼的瞳孔中心测至偏鼻梁的中线以得到单眼瞳距。

(3)精确的单眼瞳距测量需使用瞳距仪。

7、瞳高的测量
(1)让患者戴上所选配的镜架,进行整形和校配。

(2)配镜员与患者相隔40cm的距离正面对座,使两人的视线保持在同一高度。

(3)配镜员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竖着拿瞳距尺,其余手指靠在顾客的脸颊上。

(4)配镜员测量左眼用右眼注视,令患者左眼注视配镜员右眼,配镜员将瞳距尺的“零位”对准瞳孔中心后,在镜框下缘槽底部最低点处读取瞳距尺上的数值,即为该眼的瞳高。

(5)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另眼的瞳高。

8、注意事项
(1)检查者与患者的视线在测量时应始终保持在同一高度上。

(2)瞳距尺勿触
及患眼的睫毛,以免引起患者闭目反应。

(3)当瞳距尺确定“零位”后,一定要拿稳瞳距尺,以免移动。

(4)让患眼注
视指定的方向,不使其漂移不定。

(5)一般应反复测量2~3次,取其精确的数值。

五、瞳距仪的使用
常见的是角膜反射式瞳距仪,其结构为:(1)额部,(2)鼻梁部,(3)观察窗,(4)视度切换键,(5)电源开关,(6)PD/VD切换键,(7)PD可调键(左右),(8)注视距离键,(9)PD指针,(10)角膜基准线,(11)电池箱,(12)数值显示窗,(13)遮盖板键,(14)绿色固视目标。

1、首先按测量远用瞳距或近用瞳距的要求,将注视距离键调整到注视距离数值?或30mm标记?的位置上。

2、打开电源开关。

3、将瞳距仪的额部和鼻梁部放置在患者的前额和鼻梁处。

4、嘱患者注视里面绿色光亮视标。

5、检查检查者通过观察窗观察到患眼瞳孔上的反射亮点,然后分别移动左右PD
可调键使PD指针各自与两眼的角膜反射亮点对齐。

6、读取数值显示窗所显示的数值。

其R值表示从鼻梁中心至右眼瞳孔中心之
间的距离,代表右眼瞳距;L值表示从鼻梁中心至左眼瞳孔中心之间的距离,代表
左眼瞳距。

中间所表示的数值代表两眼瞳孔之间的距离,即两眼瞳距。

单位为mm。

7、如需对斜视眼测量单眼瞳距时,可调节仪器进行测量,即用远用部观察瞳孔,用近用部读取PD数值。

8、利用视度切换键,可戴多焦点眼镜进行测量,即用远用部观察瞳孔,用近用部读取PD数值。

9、切换PD/VD键,可测得角膜间的距离。

10、注意事项
(1)观察窗或测量窗处,勿用手指触摸或推积污垢。

清洁时需用镜头纸及少许酒精轻轻擦净。

(2)数值显示窗采用液晶显示,避免受外力压迫以免损坏。

第2节镜架几何中心水平距的测算
一、眼镜架的规格尺寸
眼镜架的规格尺寸是由镜框、鼻梁和镜腿三部分组成。

每部分的规格尺寸又分单数和双数两种。

镜框尺寸单数为33~59mm,双数为34~60mm
鼻梁尺寸单数为13~21mm,双数为14~22mm
镜腿尺寸单数为125~155mm,双数为126~156mm
二、眼镜架规格尺寸的表示方法
眼镜架规格尺寸的表示方法均采用方框法和基准线法两种形式。

1、方框法
方框法是指在镜框内缘(亦可用镜片的外形来表示)的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最外缘处分别作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切线,由水平和垂直切线所围成的方框,称为方框法。

左右眼镜片在水平方向的最大尺寸为镜框尺寸,左右眼镜片边缘之间最短的距离为鼻梁尺寸。

名词概念:
水平中心线:镜片外切两水平线之间的等分线
垂直中心线:镜片外切两垂直线之间的等分线
镜框尺寸:左右眼镜片外切两垂直线间距离
镜框高度:左右眼镜片外切两垂直线间距离
鼻梁尺寸:左右眼镜片边缘之间最短的距离
镜腿长度:镜腿铰链孔中心至伸展镜脚末端的距离
镜框几何中心点:实际是镜框水平中心线与垂直中心线的交点
镜架几何中心间距:两镜框几何中心点间的距离
眼镜架的规格尺寸通常均表示在镜腿的内侧。

标有“?”记号时表示采用方框法。

如56?14-140表示采用方框法,镜框尺寸56mm,鼻梁尺寸14mm,镜腿长度140mm。

我国大部分镜架采用方框法来表示。

2、基准线法
基准线法是指在镜框内缘(即左右眼镜片外形)的最高点和最低点做水平切线,取其垂直方向上的等分线为中心点再做水平切线的平行连线(即通过左右眼镜片几何中心的连线)作为基准线,上述方法也是基准线的测量方法。

进口镜架或一些高档镜架多采用基准线法来表示。

也标记在镜腿的内侧,标有“-”记号时表示采用基准线法,如56-16-135,表示。

镜框尺寸56mm,鼻梁尺寸16mm,镜腿长度135。

三、镜架几何中心水平距的测量
镜架几何中心水平距是指从右眼镜框几何中心点到左眼镜框几何中心点之间的距离,即为镜框几何形状水平距离上的二分之一点。

因为镜架鼻梁的尺寸是一定的,便可测得镜架几何中心水平距。

如用M来表示镜架几何中心水平距,则M=2+c,其中,为—镜框水平距离的一半(一侧镜框的水平边缘至镜框几何中心点的距离);c为鼻梁尺寸。

也即从右眼镜
框鼻侧内缘开始到左眼镜框颞侧内缘的距离为所测镜架的几何中心水平距。

测量镜架几何中心水平距是配装镜片加工移心的重要参数之一,与测量瞳距同样的重要。

但在实际的工作中通常用工商联法,如图:即沿着基线从一个镜圈外侧的内缘测量到另一个镜圈的内侧的内缘。

第3节其它镜架参数的测量
一(镜角距离或角膜至镜片后顶点间距离
指镜片后面(后顶点)到角膜顶点的距离(即:d),由于镜片设计、视野、外观等原因,一般由于镜片设计、视、外观等原因,一般d=12mm为宜。

参照图。

假若这个数值不对,度数对眼睛的效果将起变化,结果,度数或是太高或是太低。

在这种情况下,低度数倒不会有什么大问题,而高度数就需要引起重视。

另外,有散光的场合,随着镜角距离的变化,散光度数也会变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