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体育课堂纪律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铜梁县实验一小:胡川、周载琴、余乐、赵洪川、何荣
单位:铜梁县第一实验小学地址:重庆市铜梁县邮编:402560
摘要:总结分析了造成小学一年级学生违反体育课堂的各种原因,指出维持学生课堂纪律要从师生共同制定课堂纪律入手,以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为前提,以学生管理权力回归、完善课堂组织为主要手段,以协调各种外在条件为辅,充分发挥课堂纪律管理艺术,使一年级新生尽快从他律到自律转变,自觉遵守体育课堂的各项纪律。
在快乐中掌握各种体育知识和技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关键词:维持原因课堂纪律方法
作者:胡川、周载琴、余乐、赵洪川、何荣
1、研究目的:
纪律有三种基本涵义:1.纪律是指惩罚;2.纪律是指通过施加外来约束达到纠正行为目的的手段;3.纪律是指对自身行为起作用的内在约束力。
这三层意思概括了纪律的基本内涵,同时也反映出良好纪律的形成过程是一个由外在的强迫纪律逐步过渡到内在自律的过程。
而在体育课堂上,大多数体育教师都认为令人身心舒畅的课堂环境、学生遵守纪律对于高质量的体育教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是必不可少的。
纪律不是万能的,学生体育学习的有效与成功,身心的和谐进步与发展,要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纪律是其中之一。
尽管我们对纪律的认识在改变,内涵也在变化,但对纪律的追求却永远不能放弃。
而对于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良好的体育课堂纪律的养成,更是他们能否顺利完成小学阶段体育课程的重要前提。
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学生不良纪律形成的原因作详细分析,并加以纠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研究方法:
2.1观察法:在课堂上通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以下一些现象,老师对学生提出的一些纪律要求只能管一两分钟,时间稍一长学生就开始讲话,打闹。
在进行练习时只有做准备的同学和正在练习的同学纪律好一点,其余等待的学生多数在队伍中我行我素,有讲话的,有追逐的等。
显得没有事干,也不会去观察别人的练习。
而在做准备活动徒手操时,人人都在练习所以纪律要好一些。
2.2对比法:相同的内容改变练习的形式学生的兴趣有所提高。
例如在上单脚跳时按照常规的跳法跳久了学生就显得没有激情,于是我改变了跳的形式要求学生退着跳,跨物跳等,学生对此表现得特别感兴趣。
又如在依次练习时我对每个小组中部分学生安排了一些具体的任务,比如:管纪律的,观察本组中做得最好的等,这样较以往的纪律差的情况有所改变。
3、结果与分析:通过研究我觉得不良纪律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3.1 好动爱玩的天性:好动爱玩是儿童的天性,也是他们的一种本能倾向。
因为他们需要从各种角度去了解、认识变化多端的外部世界,而好动爱玩正是他们特殊的认识手段。
一年级学生是刚刚从幼儿毕业,他们不受约束,脑海中只有玩的念头。
他们注意力的持久时间很短,学习过程中很难长时间控制自己的行为意识,这个原因是最主要、也是教师在课堂上管理纪律最直接面对的问题。
3.2 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与组织过于刻板和无趣:传统的体育课堂教学过程的突出问题,一是机械化,按照课前备好的教案中的程序进行操作,按照规定好的过程创设教学情境,教师上课是照教案这个脚本在演戏,使教学过程机械化,刻板的程序必然使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
二是竞技化,教学过程中特别注重竞技化训练,对基本的技术技能采取重复刻板的训练,强调范式、反对逾越,崇拜条条、反对存疑。
这种课堂教学过程略去了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远离了生活实际,学生面对的是一堆僵硬的条框,学习过程也变成了束缚思想、束缚手脚的呆板、封闭的过程。
实施长久的话,会给学生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从而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了,滋生出各种违纪行为。
3.3 公平的天平倾斜,自尊心被伤害:公平的心理在儿童的心理活动中占有很大地位,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引来更多的违纪行为。
比如在有很多人讲话时,专门点了某个学生的名,并当众提出了严厉地批评,学生对在大庭广众之下受到的指责多感到羞辱,会认为教师不公,如果是经常受到教师批评的同学,就会感到教师不公平,总是点他的名,从而顶撞老师或者迁怒于周围其他同学,做出各种违纪行为。
3.4 同一行为不同结果的原因:对于同一种违纪行为,各个老师的处理不一样,如果在某个课堂上得到了宽容,就会给学生错觉,认为其行为是正确的,从而在另一个课堂中重犯。
4、结论与建议:要形成良好的课堂纪律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4.1 共同制定课堂纪律:马卡连柯说:我们的纪律永远应该是自觉的纪律。
当一种纪律不是由外在的强迫才去遵守,而是人人自律的时候,这种纪律就不再需要管理了。
所以在教学之初,教师就要和学生共同研究制定本班体育课堂纪律,当学生感觉到自己是纪律的制定者时,就变成内在的自律了。
而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的违纪行为,也要师生共同去讨论解决。
4.2.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人的学习行为背后都有一种动因。
成人的学习动因是价值观,儿童的学习动因是兴趣、好奇和欲望。
为了充分释放儿童好动爱玩的天性,我们就不能采取单纯的传授和灌输的方法,而必须用情境来激发儿童的兴趣、好奇和欲望。
譬如,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竞赛、设疑、激发等具有挑战性的方法,创造出使儿童兴奋的学习情境,使儿童的学习欲望、学习潜能在这种情境中被激发出来,从而,使儿童主动地、自愿地、愉悦地、兴奋地去吸收知识、发展能力,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的全过程中去,避免各种违纪行为的发生。
4.3. 选拔体育骨干:体育骨干是教师的得力助手,因此选择优秀的骨干是关键。
如果教师用心去发现,会看到许多优秀的人才。
在课上看到眼神有力、神情专注、行动听指挥、活动积极地学生,一般都能胜任。
教师精心指导和培养,很快就会和他们配合的非常默契,利用他们的强烈的责任心,教师及时的评价,让学生积极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来帮助纪律管理,在课上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4 坚持公平原则,小心呵护学生自尊心:在处理各种违纪行为时,要特别注意避免“先入为主”的心理,如果在处理问题时对学习好的偏心,那么你这个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会大打折扣。
一定要立场公正,处理事情要有一定的原则,奖惩分明,是非分明,不包庇成绩好的,对成绩差的不要有偏见,。
而一旦纪律有明显的改进时,就要及时的表扬。
儿童需要承认,需要欣赏,需要鼓励。
这种承认、欣赏和鼓励,使儿童产生自尊、自信和再学习的欲望。
4.5 严密课的组织,提高练习密度:体育课中学生的违纪行为大多出现在学生互相干扰或等待练习时间过长的时候。
因此体育教师要注意严密课的组织,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器材,合理分组,增加学生实际从事练习时间,减少违纪行为现象的发生。
4.6教师起好示范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融入到学生当中,和学生一起做练习、一起玩游戏,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而不是做个旁观者。
而且还要用语言,用行动,去引导、去讲解、去沟通,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关心他们的成长,帮组他们养成良好的课堂习惯。
4.7 树立教师威信: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景:闹哄哄的一个课堂,当某位教师去到是,马上就会安静下来;而当另一位教师去到时,学生却依然我
行我素,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这就是不同教师的威信度的问题。
所谓威信,是指教师通过自身形象在日常教育教学中日益形成的使学生感到敬佩和信服的一种感化。
做一个学生又敬又畏的老师要敢于面对各种挑战,还要掌握处理各种课堂突发事件的艺术,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角色的扮演。
如上课时面对公然挑战课堂纪律的学生,这时教师要扮演硬朗的角色,运用规章制度、奖惩手段等方式纠正、规范学生的行为,将学生引向应有的秩序。
当教师做错时,也要勇于承认错误。
除了让学生对自己产生畏的一面,还要让学生看到自己可敬的一面。
如经常融入学生中,多和学生谈心,关心学生,释放自己的童心,得到学生的认可,这样树立教师威信,有利于搞好课堂纪律。
4.8用良好的师生关系来维护课堂纪律:“错误,是人成长进步的必然伴生品,拒绝出错,就是拒绝成长,不允许出错,就是拒绝成熟。
”---程社明。
因此在课堂上,宽容的心则是帮助孩子改正错误的良药。
在一年级的课堂上,有个男孩子总是抓女生的小辫子,批评了多少次仍然我型我素,我把他叫到办公室,半开玩笑半认真的对他说:“首先,你是一个男人,男人故意去违反纪律,就不是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你说呢?”他笑笑没说话,我又严肃的对他说:“第二,我想看你以后的表现,如果你的表现好,我会安排你做你们组的纪律组长,我想,你会让我看到你优秀的一面。
”他的眼睛竟然闪出了自信的眼光,然后我抱抱他,说:“你是个好孩子,对吗?我希望,你是我儿子。
”这次他竟然眼中泛着泪花,我没有想到,一个一年级的孩子,竟会如此动情。
5、结束语
小学一年学生的心灵是纯真的,需要我们老师去呵护,去引导。
每位老师都应该去认真思考如何在课堂中去培养他们的纪律意识同,使他们能在良好的体育课环境中学会各种技术技能。
没有纪律的体育课堂教学是无效率的,只见纪律而不见学生主动的思维过程的体育教学,同样是没有意义的。
每位老师任重而道远,为了培养出新世纪的人才,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
参考文献:
[1].李建军. 体育课堂需要什么样的纪律[J].中国学校体育.2005. 2
[2].朱智贤. 儿童心理学[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62
[3].陈继扬,彭泽平. 教育追求什么样的“以人为本”[J].中国教育报,2006, 6.
[4] 于文忠, 宋殿威.体育课堂管理的几招“小技巧”[J].中国学校体育, 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