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导学案 鲁教版选修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科学技术与减灾防灾课程标准: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
札记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一、导与学目标
1.知识目标:(1)了解人类减灾防灾的主要措施
(2)学会区分“3S”技术在减灾防灾中的具体应用
(3)了解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2.能力目标:(1)能够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预测、灾情监测
和评估中的作用。
(2)学会认读卫星影象图,并能分析自然灾害的分布特征。
(3)在案例分析中体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是提高减灾效益的基本
途径。
3.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的形成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志趣,进一步树立科学的减灾防灾观念。
二、导与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
1.公元132年张衡制成的地动仪是人类文明史上用科学仪器监测地震的第一次成功的
尝试,比欧洲人制造出功能类似的仪器要早1700多年。
(图4—1—1地动仪)2.在干旱易发地区,我国利用高炮进行人工增雨作业,以缓解旱情。
(图4—2—2人工
增雨作业)
3.利用气象卫星、资源卫星和海洋卫星等提供观测的数据,通过电视台、因特网向群
众发布灾害预报,有针对性地防灾,减轻了灾害带来的损失。
(图4—2—3发布灾害预报信息)
(二)减灾防灾的主要措施
1.通过上述“情景设置”材料,请你总结古今中外减灾防灾的基本途径是什么?
2.根据自己所知道的减灾防灾案例,在减灾防灾的其它措施中还有哪些最值得注意?
3.请你列举我国的自然灾害防治法规:
4.读P81“知识窗”内容,简要说出减灾措施的“4P”和“4R”具体指什么?
(四)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
1.读P85教材知识窗的“激光预测云层降水”内容。
说明了什么问题?
2.读P85教材内容,总结人们对灾害的预警能力迅速提高的理论和技术支持有哪些?
3.探究
根据我们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设计一个雨洪调蓄方案,并讨论总结该方案所应遵循的
原则。
三、典例分析
1.在减灾防灾的各种措施中,最值得注意的是()
①预防为主②灾难救助为主③协调人地关系④安置和重建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分析:在减灾防灾的各种措施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灾前措施。
本题中①③属于灾前措施,②④属于灾后措施。
答案C
2.在遥感技术中,可根据植物的反射波谱特征判断植物的生长状况。
读图,回答(1)—(3)题。
(1)上图中,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
A.红外线B.X光C.可见光D.紫外线
(2)根据图中的原理,可用遥感技术直接()
札记A.划分植物类型B.判读植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C.监测树木的生长状况D.估计粮食作物的产量
(3)不同的地物和地物的不同状况也有不同的反射率,根据这个原理,可以利用遥感的工作有()
A.判断水体污染B.判断人口分布
C.分析城市大气污染D.估算工业生产总值
分析:(1)根据图示,重度病害植物反射率高于健康植物反射率的波段是0.6~0.8微米左右,可见光的波长范围是0.4~0.76微米,而波长大于0.76微米的是红外线。
(2)从图中信息可知,植物生物状况不同,其反射率不同,依此推理,树木生长状况不同其反射率必然不同,运用遥感技术当然可以对其监测;作物亦属于植物,其生长状况亦可遥感监测,根据其生长状况,就可以估计粮食产量,而植物类型不同其生长状况相似,以及土壤类型不同,其干湿状况相似,生长在其上的植物生长状况相似,其反射率相近。
(3)水体污染与否,城市大气质量状况均属于“地物的不同状况”,所以它们的反射率也不相同。
答案:(1)AC (2)CD (3)AC
四、系统归纳与整理
五、学以致用
[基础过关]
一、选择题
1.下列属于减灾防灾灾后措施的是()
①计划规划②安置③应急准备④救济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在减灾防灾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A.GIS技术是重大自然灾害监测系统的核心技术
B.RS技术主要用于交通导航、地震监测等方面
C.运用GIS技术,可以建立一种功能强大、快速高效的减灾决策支持系统
D.运用GPS技术,可以进行洪水预报、淹没分析等
3.如果将GIS用来监测森林火灾,可以()
A.用来分析、判断引起火灾的原因
B.预测森林火灾后所造成的后果
C.及时知道火灾地点、范围,分析火势蔓延方向,制定灭火方案
D.预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地点
4.有的渔民已经利用GIS技术来寻找鱼群,如果普遍运用这一技术()
札记A.可以使渔获量持续增长
B.可以导致过渡捕捞,使渔业资源枯竭
C.绝对会增加渔业的生产成本
D.会促进渔业生产,加大对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提高渔民的生活水平
5.遥感技术和GIS技术二者优势的结合,可以实现()
①灾前圈定危险区,指导防灾②灾中做出损失评价,指导救灾③灾后能对灾害损失
做出快速评价④二者结合可实现动态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达到预报预警、动态监测等
功效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6.下列能够体现化害为利先进减灾理念的做法是()
A.加强地质灾害预报工作
B.黄土高原治理措施中的打坝淤地
C.利用高科技,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性
D.加强灾害保险与救援工作
[能力提升]
读下列材料和图表,回答有关问题
遥感技术在水文学方面的应用范围是广泛的,如水资源调查、水资源动态研究、冰雪研
究等等。
例如:青藏高原的高山冰雪覆盖区及新疆、内蒙古浩瀚无限的戈壁沙漠地带,人们
难以到达,利用遥感技术有助于掌握这些地区的冰雪消融以及江、河、湖、沼的分布、面积、
水量、水质、水文资料等。
下图是根据卫星遥感影像绘制的某地区的平面图(A)和该图中的河流R的纵剖面图
(B),而表中的气候资料则是平面图中的P地的多年平均观测结果。
札 记
冰川顺坡下滑,使白色区域变大(把六幅图联系起来,便可得出上述结论)。
(2)被滑坡阻断的河流,其上游方向在西北方。
因为位于滑坡体西北方的易贡湖水面从4月13日~5月9日处在扩大之中,说明河流从西北方注入易贡湖(由中间大图可得出此结论)。
(3)该案例可充分体现了卫星遥感在监测自然灾害方面具有观测范围广、获取速度快、实时性好和动态性强的优点,尤其是在交通不便、人迹罕至的地区可体现遥感作为灾害监测“千里眼”的优越性,
3.(1)交通导航、绘制地图、火灾跟踪、人员救生、地震监测。
(2)为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确定位置和方向,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用性等特点。
4.(1)GIS技术,目前一般多是建立在网络GIS(WEBGIS)基础之上。
(2)信息服务、洪水预报、淹没分析、指挥调度等基本功能。
(四)1.说明高科技在减灾防灾中有重要作用(高科技如激光、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等)
2.自然灾害发生机制和预测理论研究,空间技术和信息技术等灾害预测预报技术。
3.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设计的雨洪调蓄方案应注意因地制宜,并且做到趋利避害,化害为利。
假如你在山区,为防御山洪,可在河流峡谷处修建水库,有灌溉、发电之利;假如你在我国北方缺水的城市,可修建雨洪调蓄池,即能缓解雨涝危害,又成为城市提供水源;假如你在我国西北干旱地区,可以修建水窖(贮水池),即能抵御旱灾,又可以解决人畜饮水短缺问题,等等。
四、系统归纳与整理
五、学以致用
[基础过关]
1.D 2.C 3.C 4.B 5.C 6.B
[能力提升]
(1)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限制少(2)温带大陆性高山冰雪融水和夏季降水(3)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量增加上游地区森林被大量砍伐(4)对比分析不同时期该地区的卫星影像资料(5)温室效应,全球变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