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2018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2018》1. 前言生态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是评价环境影响的重要工具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2018》,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为您解读这一重要的技术导则。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2018》综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2018》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一项重要技术导则,旨在规范和指导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实施。
该导则以生态环境保护为核心,涵盖了评价范围、方法、标准等多个方面,具有很高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3. 深入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2018》3.1 评价范围《生态环境HJ2018》在评价范围的设定上,明确规定了包括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区在内的多个方面。
这种全面而系统的评价范围,有助于实现对环境影响的全面评估,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3.2 评价方法导则中明确了多种评价方法的使用,如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等。
这些方法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得评价工作更加具体和有效,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的需求。
3.3 评价标准《生态环境HJ2018》中,还设定了一系列评价标准,包括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标准、环境风险评估标准等。
这些标准的制定,为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提供了保障,也为相关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4.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2018》的深入探讨,我们不难发现,该导则在评价范围、方法、标准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性,在实际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我个人认为,未来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还需要更加注重区域特点的综合分析,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5. 结语在本文中,我们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HJ2018》进行了全面评估和解读,并结合个人观点和理解,为您呈现了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2022年-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2年-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50题)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现状调查时,在()情况下,应做专题调查。
A.项目投资额较大时B.项目评价范围较大时C.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时D.项目评价等级大于二级以上时【答案】 C2、()主要污染物的选择标准,应结合污染物毒性、污染物排放量及环境质量标准限值综合判定。
A.正常工况下B.非正常工况下C.正常排放下D.非正常排放下【答案】 C3、下列不属于工程分析方法的是()。
A.矩阵法B.类比分析法C.实测法D.物料平衡计算法【答案】 A4、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不属于验收调查中工程调查内容的是()。
A.工程运行状况B.工程沿线状况C.工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D.工程投入试运行的时间【答案】 B5、《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不适用于()废物的处置。
A.氰化物溶液B.放射性C.卤化物溶剂D.硝酸【答案】 B6、下列关于三级评价项目大气质量现状监测要求说法正确的是()。
A.监测点不少于3个B.可做一期不利季节的监测C.每期监测时间至少5天D.如果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监测数据满足有关规定,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答案】 B7、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水样采集后需自然沉降(),取上层非沉降部分按规定方法进行分析。
A.40minB.30minC.20minD.10min【答案】 B8、对于新建工程,当评价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噪声源且声级(),噪声现状测量点可以大幅度减少或不设测量点。
A.≤50dB(A)B.<30dB(A)C.<40dB(A)D.<50dB(A)【答案】 D9、某高速公路项目工程途径自然保护区,工程占地18km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答案】 A10、《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第一类污染物不包括()。
A.总银C.总锌D.总铅【答案】 C11、某新建高速公路位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经计算距高速公路中心线150m和360m处夜间噪声贡献值分别为55 dB(A)和50 dB(A)。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精选附答案
2024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真题精选附答案单选题(共40题)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高速公路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工程分析的重点是()。
A.环境质量现状调查B.工程总投资情况C.项目所处地理位置D.工程挖填土石方平衡情况【答案】 D2、《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中规定,测量时背景噪声应比铁路噪声低()(A)dB以上,若两者声级差值小于该值,需进行修正。
A.8B.10C.12D.15【答案】 B3、(2018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情景组合中,应确定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为重点防渗区的是()。
A.污染物为重金属+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为“强”+污染控制难易程度为“易”B.污染物为重金属+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污染控制难易程度为“难”C.污染物为氨氮+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为“弱”+污染控制难易程度为“难”D.污染物为氨氮+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为“强”+污染控制难易程度为“易”【答案】 B4、(2017年)下列炉窑中,污染物排放适用《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是()。
A.电石炉B.炼钢电炉C.生活垃圾焚烧炉D.铅冶炼焙烧炉【答案】 A5、下列噪声源环境噪声排放,不适用《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是()。
A.学校变配电房B.城市垃圾转运站C.医院制冷机房D.居民区超市【答案】 D6、下列关于跨行业综合性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有行业性排放标准的执行行业排放标准B.《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属专项排放标准C.没有行业排放标准的执行综合排放标准D.综合性排放标准与行业性排放标准有时可交叉执行【答案】 D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选取,说法正确的是()。
A.优先选用先进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成熟的技术方法,慎用处于研究阶段尚没有定论的方法B.优先选用成熟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先进的技术方法,慎用处于研究阶段尚没有定论的方法C.优先选用先进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处于研究阶段的技术方法,慎用有争议的方法D.优先选用成熟的技术方法,鼓励使用科学研究阶段的技术方法,慎用有争议的方法【答案】 B8、累计百分声级用于评价测量时间段内噪声强度时间统计分布特征的指标,指占测量时间段一定比例的累积时间内A声级的最小值,下列选项中相当于噪声的平均本底值的是()。
生态影响评价导则2022版解析
• 工程占用、施工活动干扰、环境条件改变、 时间或空间累积作用等,直接或间接导致物
种、种群、生物群落、生境、生态系统以及
变化 自然景观、自然遗迹等发生的
。生态
影响包括直接、间接和累积的影响。
• 3.2重要物种 important species • 在生态影响评价中需要重点关注具有较高保
护价值或保护要求的物种,包括国家及地方
实质上就是基本工作程序和内容!
• 4.2 基本要求 (3条。熟悉)
• 4.2.1 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尽量避让各类 生态敏感区,符合自然保护地、世界自然遗
产、生态保护红线等管理要求以及国土空间规 划、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
• 4.2.2 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应结合行业特 点、工程规模以及对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 方式,合理确定评价范围,按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 理条例》,规范和指导生态影响评价工作,防止生 态破坏,制定本标准。
•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工
作程序、内容、方法及技术要求。
• 本标准是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非污染生态影
保护目标就是“对象”! 实际报告编写中很多人弄不明白 保护目标,将保护目标与“评价
标准”弄混了。
4总则
• 4.1 基本任务 • 在工程分析和生态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识别
、预测和评价建设项目在施工期、运行期以 及服务期满后(可根据项目情况选择)等不 同阶段的生态影响,提出预防或者减缓不利 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制定相应的环境管理和 生态监测计划,从生态影响角度明确建设项 目是否可行。
响》(HJ/T 19—1997)的第二次修订,第一次
修订版本为《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HJ 19—2011)。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导则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一种对规划、建设与开发项目可能引发的影响进行系统科学分析和综合评价的工作。
该指导原则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保护法》及其它立法要求及执行标准为依据,以环境影响评价为工作内容,结合实际情况,指引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要求、活动范围、技术流程和组织管理等。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指导原则主要包括:
一、规范划定评价范围和要求:确定评价范围、目标、内容、要求,做好数据收集与资料整理工作;
二、加强评价工作组织:确定可行的评价分析方法,表述评价方案,搭建评价系统,明确责任人;
三、确定评价标准和指标:选择恰当的评价标准,提出准确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建立、完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实施制度;
四、执行评价:分析并综合研究当地自然资源特性、影响及影响结果,给出评价结论;
五、评价报告审查:对报告进行审查,整理、安排报告文档和信息,把报告真实陈述材料和控制措施结合起来操作,准确无误,使之符合评价范围要求;
六、归纳研究结果:为参与新项目的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以确保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做法。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生态影响评价根据评价项目自身特点、区域的生态特点以及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分析生态影响的()。
A.方式及其影响程度B.方式及其强度C.源及其影响方式D.源及其强度【答案】 D2、下列废物中,()不适用于《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A.医院产生的临床废物B.列入《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废物C.根据国家规定的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废物D.根据国家规定的鉴别方法认定的具有危险特性的尾矿【答案】 D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适用于区域性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导则是()。
A.《开发区区域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B.《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C.《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D.《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答案】 A4、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的废物是()。
A.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焚烧飞灰除外)B.畜禽养殖废物C.未经处理的餐饮废物D.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答案】 A5、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不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体系的是()。
A.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经济损益分析技术导则B.造纸行业污染源源强核算技术指南C.建设项目人群健康风险评价技术导则D.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答案】 D6、()主要污染物的选择标准,应结合污染物毒性、污染物排放量及环境质量标准限值综合判定。
A.正常工况下B.非正常工况下C.正常排放下D.非正常排放下【答案】 C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属于天然包气带防污性能分级为强的判定条件是()。
A.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K≦1ⅹ10-7 cm/s,且分布连续、稳定B.岩(土)层单层厚度0.5m≦MbC.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K≦1ⅹ10-6 cm/s,且分布连续、稳定D.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1ⅹ10-6 cm/s【答案】 C8、生态影响调查结论与建议中,总结的内容主要是()。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_生态影响(编制说明)
附件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编制组二OO八年五月四日目 录1. 前言 (1)1.1. 任务由来 (1)1.2. 标准编制单位 (2)2. 修订原则与依据 (2)2.1. 修订原则 (2)2.2. 修订依据 (2)3. 修订总体策略和工作重点 (3)3.1. 修订总体策略 (3)3.2. 修订工作重点 (3)4. 标准修订工作过程 (4)4.1. 接受任务与开题阶段 (4)4.2. 资料收集、方法研究、案例分析阶段 (4)4.3. 中期汇报、技术研讨阶段, (4)4.4. 导则征求意见稿制订阶段 (5)5. 修订主要内容说明 (5)5.1. 标准内容组成 (5)5.2. 适用范围 (5)5.3. 规范性引用文件 (5)5.4. 术语和定义 (5)5.5. 总则 (6)5.6. 工程和规划方案调查分析 (6)5.7. 生态现状调查 (7)5.8. 生态现状评价 (7)5.9. 生态影响评价与预测 (7)5.10. 生态影响评价与预测方法 (7)5.11. 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及替代方案 (7)5.12. 结论 (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编制说明1.前言1.1.任务由来于1997年批准、1998年实施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I/T19-1997)(以下简称“现有导则”)是我国环境保护行业的第一个生态影响评价标准。
现有导则已广泛应用在水利、水电、矿业、农业、林业、交通运输(含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和港口码头)和海岸带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和上述行业项目的环保验收调查中,它的颁布和实施从根本上扭转了环境影响评价中生态评价的随意性和缺少规范的现状,填补了行业标准中的一项空白,把传统生态学理论和生态学发展的前沿成果推广到应用领域,对落实我国政府提出的“污染控制和生态保护并重”的环保方针起到了重要作用。
现有导则实施8年来,在环境影响评价实践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022-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2022-2023年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之环评技术导则与标准精选试题及答案二单选题(共50题)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生态背景调查应重点调查()。
A.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功能和过程B.相关的非生物因子特征C.受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关键种、土著种、建群种和特有种以及天然的重要经济物种D.主要生态问题【答案】 C2、新污染源无组织排放玻璃棉尘、石英粉尘、矿渣棉尘的监控点为()监控浓度限值是()mg/mA.无组织排放源的上风向1.0B.无组织排放源的下风向1.0C.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D.周界外浓度最低点1.0【答案】 C3、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规划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包括预测和评价()对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质量和可持续性的影响。
A.该规划方案B.不同规划方案(不包括替代方案)C.不同规划方案(包括替代方案)D.主要规划方案【答案】 C4、(2021年真题)根据《挥发性有机物无组织排放控制标准》,企业中载有气态VOCs物料、液态VOCs物料的设备与管线组件的密封点有()个,应开展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工作。
A.100个B.1000个C.2000个D.500个【答案】 C5、(2013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关于户外声传播衰减的说法,正确的是()A.屏障引起的衰减与声波频率无关B.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与声波频率无关C.距声源较近处可忽略大气吸收引起的衰减D.无限长线声源几何发散衰减大于点声源几何发散衰减【答案】 C6、对于河流的简化要求,当河流的断面宽深比为()时,可视为矩形河流。
A.≥5B.≥10C.≥20D.≥40【答案】 C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关于地表水现状调查时期的说法,错误的是()。
A.调查时期与评价时期一致B.至少应调查一个时期C.根据受影响水体的类型确定D.根据评价等级确定【答案】 B8、(2019年)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有关污染物数据统计有效性的规定,TSP年平均浓度监测,每年至少有分布均匀的()个日平均浓度值A.15B.30C.60D.9【答案】 C9、《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中,环境风险分为()三种类型。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环境影响评价(EIA)是指针对规划中的项目或行为,从环境方面予以评估,以求减少可能的环境影响的一种评估方法。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态环境(ETAT)是一组环境影响评价(EIA)的技术指南,根据“环境影响评价(EIA)管理办法”,规定了项目实施前,由评价机构受聘实施环境影响评价工作。
ETAT以行政审批项目为主体,系统地把握着对各种实施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
ETAT主要包括三个部分,即环境影响的重大性判断、环境影响评价以及环境效益评价。
环境影响的重大性判断是有关实施项目的环境影响的重要程度的判定,是影响是否实施环境影响评价的决定因素。
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实施项目时评估其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评估项目的环境影响概况、评估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因素以及评估项目所造成的影响程度等方面;环境效益评价是指对环境效益和项目实施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的评估,以找出实施项目的最佳选择,保护环境质量,提高社会效益。
ETAT对实施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是提高项目实施质量,减少环境污染;二是帮助更有把握地考虑环境要求,保护生态环境;三是充分评估项目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为项目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ETAT不仅是政府部门实施项目审批时必备的技术指南,也是社会环境保护工作者进行环境影响评估的重要手段。
只有充分的认识到ETAT的重要性和独特性,才能切实把握好ETAT的执行方法,以此有效地防止和减少实施项目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
首先,要准备必要的信息和资料,有效地掌握EIA项目实施前的情况。
以项目区域为主,逐一着眼于必要的信息和资料,征求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意见,以有效收集处理信息和资料。
然后,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从多方面考虑实施项目可能带来的影响。
包括:首先,评估项目现有的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其次,评估实施项目可能带来的污染物排放量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第三,对实施项目可能造成的水体污染、土壤污染、植被破坏、大气污染、生态状况破坏、噪声污染等方面进行评估;最后,综合所有结果,确定环境影响及缓解预防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1.使用范围标准规定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内容、工作程序、方法和要求。
本标准使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的其他海域内建设的对环境有影响的项目。
2.术语和定义2.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组成总纲专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地表水、地面水、生、生态影响),由环境要素和专题(水电建设项目、飞机场、水利水电、石油化工)两部分组成行业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公众参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技术导则)2.2环境要素构成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各异的又符合总体演化规律的环境基质,可以分为社会环境要素和自然环境要素,水、大气、声和振动、生物、土壤、岩石、日照、反射性、电磁辐射、人群健康。
2.3累积影响一种活动的影响与过去、现在、将来的影响想叠加,所造成的环境影响后果。
2.4环境敏感区依法设立的各级各类自然、文化保护地以及对建设项目的某类污染因子或生态生态影响特别敏感的区域。
环境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地、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地址公园、湿地、洄游、濒危动植物的栖息地、水土流失地区封闭和班封闭海域、以居住、卫生医疗、公众教育、办公位主要功能的区域文物保护单位,具有特殊历史、文化、科学和民族意义的保护地2.5环境影响评价文件3.总则3.1环境影响评价的工作程序前期准备、调研和工作方案阶段分析论证和预测环评阶段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编制阶段3.2环境影响评价原则依法评价原则早期介入原则完整性评价原则广泛参与原则3.3资源利用及环境合理性分析3.3.1资源利用合理性分析3.3.2环境合理性分析调查项目在所在区域、流域活行业发展规划中的低位,与相关规划和其他见着项目的关系,分析建设项目选址、选线,设计参数及环境影响是否符合相关规划的环境保护要求。
3.4环境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3.4.1环境影响因素识别分析和列出见着项目的直接和间接行为可选用矩阵法、网络法和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的叠加法3.4.2评价因子筛选确定评价因子,应重点关注环境制约因素,评价因子应能反应环境的主要特诊,区域环境的基本状况及建设项目特点和排污特征。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EIA)是一种在制定政策、规划、项目或措施前,对其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进行评估的过程。
其中之一的生态影响评价(Ecological Impact Assessment)是对项目或措施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评估。
以下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和原则,以确保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和管理:1.生态系统概述:对被评估项目的生态系统进行全面描述,包括植被、动物种群、水体、土壤等方面的信息,以便对生态系统的现状和敏感性有全面的了解。
2.潜在影响识别:通过对项目的规划、设计和操作过程进行审查,识别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的影响。
例如,道路建设可能会破坏原生动植物栖息地,导致物种丧失和生物多样性减少。
3.影响预测和评估:基于已有的环境数据和模型,评估项目对生态系统的可能影响。
这通常涉及对一系列可能的情景进行分析,以确定潜在的环境影响,并预测其潜在的程度和持续时间。
4.环境管理措施:在评估之后,提出一系列环境管理措施,以减轻和消除潜在的生态影响。
例如,在道路建设项目中,可以考虑采取合适的栖息地恢复措施,以帮助保护受到影响的物种。
5.监测和审计:建议对项目实施阶段的环境影响进行监测和审计。
这可以确保管理措施的有效实施,并对项目的环境绩效进行评估。
6.参与和协商: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应该允许公众和相关利益相关者参与并提供意见和建议。
通过参与和协商,可以增加项目的可行性和公众的认可度。
7.持续改进: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应该随着项目的实施而进行持续改进。
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及时收集和反馈环境绩效数据,以便进行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和原则,以确保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和管理。
通过科学的评估和综合的管理措施,可以减少项目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1 适用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态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容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立工程对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所造成的影响的评价。
区域和规划的生态影响评价可参照使用。
2 规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容引用了以下文件中的条款。
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043-2008 开发建立工程水土保持技术规GB/T12763.9-2007 海洋调查规第9 局部:海洋生态调查指南SC/T9110-2007 建立工程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L 167-96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方法3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态影响 Ecological Impact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所产生的任何有害的或有益的作用,影响可划分为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
3.2 直接生态影响 Direct Ecological Impact经济社会活动所导致的不可防止的、与该活动同时同地发生的生态影响。
3.3 间接生态影响 Indirect Ecological Impact经济社会活动及其直接生态影响所诱发的、与该活动不在同一地点或不在同一时间发生的生态影响。
3.4 累积生态影响 Cumulative Ecological Impact经济社会活动各个组成局部之间或者该活动与其他相关活动〔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之间造成生态影响的相互叠加。
3.5 生态监测 Ecological Monitoring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对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展的测定、观察。
3.6 特殊生态敏感区 Special Ecological Sensitive Region指具有极重要的生态效劳功能,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或已有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严重且难以预防、生态功能难以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
生态环境部关于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的公告
生态环境部关于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的公告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
•【公布日期】2022.01.15
•【文号】生态环境部公告2022年第1号
•【施行日期】2022.07.01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标准
正文
生态环境部公告
2022年第1号
关于发布国家生态环境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的公告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加强环境保护,防止生态破坏,现批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为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并予发布。
标准名称、编号如下: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22)
标准自2022年7月1日起实施,自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废止。
标准内容可在生态环境部网站()查询。
特此公告。
生态环境部2022年1月15日。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_生态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_生态影响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是用于指导环境影响评价(EIA)工作的文件,其中包含了对不同方面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的方法和原则。
其中之一是生态影响评估,它是评估项目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否达到法律规定的标准的重要环节之一、下面将对生态影响评估编制技术导则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生态影响评估的目标是评估项目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对物种多样性、生态过程、生境质量、生态恢复等方面的影响。
因此,编制生态影响评估技术导则时需要明确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项目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评估:评估项目对区域内物种多样性的影响,包括濒危物种、保护物种和重要生境等。
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如生态断裂、生境损失和入侵物种等。
2.生态过程的评估:评估项目对生态过程的影响,如能量流动、物质循环、营养级结构等。
可以采用模型模拟方法对生态过程进行量化评估,并提供对不同因素的敏感性分析。
3.生境质量评估:评估项目对生境质量的影响,包括水质、土壤质量、空气质量等。
分析项目可能引起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影响,以及可能采取的措施进行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等。
4.生态恢复评估:对项目对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包括生态恢复可行性分析、生境龄期评估等。
根据评估结果提出生态恢复措施和管理建议,确保项目实施后的生态效益最大化。
此外,编制生态影响评估技术导则时要注重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包括现场调查、样本采集和实地试验等。
还要对不确定性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处理,如采用敏感性分析、不确定性传播等方法,提高评估结果的可靠性。
总之,编制生态影响评估技术导则是一个重要且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和方法。
通过合理的评估方法和科学的数据分析,将有助于更好地评估项目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_6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_61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HJ 610-2022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Groundwater Environment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2022年-02-11发布2022年-06-01实施环境保护部发布前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1 4 总则......................................................................................................................... ..................2 5 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4 6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4 7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要求................................................................................................9 8 地下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10 9 地下水环境影响预测.............................................................................................................17 10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19 11 地下水环境保护措施与对策.................................................................................................20 12 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专题文件的编写要求..........................................................................21 附录A(资料性附录)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识别...............................................23 附录B(资料性附录)典型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24 附录C(资料性附录)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半径的确定...........................................................26 附录D(资料性附录)废水入渗量计算公式...............................................................................31 附录E(资料性附录)环境水文地质试验方法...........................................................................32 附录F(资料性附录)常用地下水评价预测模型 (34)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范和指导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保护环境,防治地下水污染,制定本标准。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1 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态影响评价得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生物因子与非生物因子)所造成得影响得评价。
区域与规划得生态影响评价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得条款。
凡就是不注日期得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043200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T12763、92007 海洋调查规范第9 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SC/T91102007 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L 16796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方法3 术语与定义下列术语与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态影响Ecological Impact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所产生得任何有害得或有益得作用,影响可划分为不利影响与有利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与累积影响,可逆影响与不可逆影响。
3、2 直接生态影响Direct Ecological Impact经济社会活动所导致得不可避免得、与该活动同时同地发生得生态影响。
3、3 间接生态影响Indirect Ecological Impact经济社会活动及其直接生态影响所诱发得、与该活动不在同一地点或不在同一时间发生得生态影响。
3、4 累积生态影响Cumulative Ecological Impact经济社会活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或者该活动与其她相关活动(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之间造成生态影响得相互叠加。
3、5 生态监测Ecological Monitoring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对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中得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得测定、观察。
3、6 特殊生态敏感区Special Ecological Sensitive Region指具有极重要得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或已有较为严重得生态问题,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得生态影响后果严重且难以预防、生态功能难以恢复与替代得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地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一)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定义、结构、分类及与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的要素
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生态环境 标准体系的主体,它们是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的核心内容;环境基础类标准是生 态环境标准体系的基础;环境监测类标准、环境管理规范类标准构成生态环境 标准体系的支持系统
生态环境质量标准与环境功能区之间的关系
生态环境质量标准一般分等级与环境功能区类别相对应。高功能区生态环境 质量要求严格,低功能区生态环境质量要求宽松一些
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的结构
生态环境标准分为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和地方生态环境标准。 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包括国家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国家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 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标准、国家生态环境基础标准和国家生 态环境管理技术规范,统一编号GB、GB/T、HJ或HJ/T。国家生态环境标准在 全国范围或者标准指定区域范围执行 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包括地方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地方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 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地方其他生态环境标准,统一编号DB。地方生态环境标准 在发布该标准是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或者标准指定区域范围执行 有地方生态环境质量标准、地方生态环境风险管控标准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 准的地方,应当依法优先执行地方标准
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的分类
(5)生态环境基础标准 为统一规范生态环境标准的制定技术工作和生态环境管理工作中具有通用指 导意义的技术要求,特制定生态环境基础标准 生态环境基础标准包括生态环境标准制定技术导则,生态环境通用术语、图 形符号、编码和代号(代码)及其相应的编制规则等
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的分类
(6)生态环境管理技术规范 为规范各类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工作的技术要求,制定生态环境管理技术规范, 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壤、固体废物、化学品、核与辐射安全、声与振动、 自然生态和应对气候变化等领域的管理技术指南、导则、规程、规范等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属于生态环境管理技术规范,由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 术导则和建设项目环境与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组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环境环境影响评价(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简称EIA)技术导则是指对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所遵循的一系列技术要求和规范。
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过程中,EIA技术导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EIA技术导则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评价技术的应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全面了解EIA技术导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EIA技术导则对生态环境的要求EIA技术导则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评价程序和内容两个方面。
在评价程序上,导则要求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必须对生态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评估。
涵盖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土壤质量、水体污染、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此外,导则还要求在评价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脆弱性等因素。
在评价内容上,导则要求评价重点关注生态环境的影响和保护措施。
通过科学的方法对项目可能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进行分析和评估,提出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整改建议。
同时,导则还要求建设项目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就要从生态环境的角度进行综合考虑,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不良影响。
评价技术的应用为了满足EIA技术导则对生态环境的要求,评价技术在实际应用中显得尤为重要。
评价技术的应用主要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环境监测和建设项目审批等环节。
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编制方面,评价技术需要对项目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评估。
这包括对土壤、水质、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调查和样品采集,并借助专业的分析仪器和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和预测。
在环境监测方面,评价技术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进行实时的监测和记录。
通过对监测结果的分析和比对,评估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为环保部门和相关企事业单位提供科学依据,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
在建设项目审批方面,评价技术需要负责编制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并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这对于政府相关部门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做出正确的决策至关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Technical Guideline for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Ecological Impact本电子版为发布稿。
请以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的正式标准文本为准。
目次前言------------------------------------------------------------------------------------------------------------II1 适用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总则---------------------------------------------------------------------------------------------------------25 工程分析---------------------------------------------------------------------------------------------------36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47 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58 生态影响的防护、恢复、补偿及替代方案--------------------------------------------------------59 结论与建议------------------------------------------------------------------------------------------------6 附录A(资料性附录)生态现状调查方法--------------------------------------------------------------7 附录B(规范性附录)生态影响评价图件规范与要求------------------------------------------------8 附录C(资料性附录)推荐的生态影响评价和预测方法------------------------------------------- 10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指导和规范生态影响评价工作,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影响评价的评价内容、程序、方法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的生态影响评价。
区域和规划的生态影响评价可参照使用。
本标准附录A 和附录C 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是对《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的第一次修订,主要修订内容如下:——充实调整和规范了术语和定义,增加了生态影响,直接、间接、累积生态影响,生态监测,特殊、重要生态敏感区和一般区域等术语和定义;——调整了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标准;——明确了确定评价工作范围的原则;——规范了生态系统的调查内容、方法;——增加了生态影响预测内容、基本方法;——规范和系统化了工程生态影响分析内容;——增补了生态影响的防护与恢复内容;——修订和增补了附录。
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 19-1997)废止。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科技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环境保护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环境保护部2011 年4 月8 日批准。
本标准自2011 年9 月1 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环境保护部解释。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1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生态影响评价的一般性原则、方法、内容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项目对生态系统及其组成因子所造成的影响的评价。
区域和规划的生态影响评价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043-200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技术规范GB/T12763.9-2007 海洋调查规范第9 部分:海洋生态调查指南SC/T9110-2007 建设项目对海洋生物资源影响评价技术规程SL 167-96 水库渔业资源调查方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生态影响Ecological Impact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所产生的任何有害的或有益的作用,影响可划分为不利影响和有利影响,直接影响、间接影响和累积影响,可逆影响和不可逆影响。
3.2 直接生态影响Direct Ecological Impact经济社会活动所导致的不可避免的、与该活动同时同地发生的生态影响。
3.3 间接生态影响Indirect Ecological Impact经济社会活动及其直接生态影响所诱发的、与该活动不在同一地点或不在同一时间发生的生态影响。
3.4 累积生态影响Cumulative Ecological Impact经济社会活动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或者该活动与其他相关活动(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之间造成生态影响的相互叠加。
3.5 生态监测Ecological Monitoring运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对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状况及其变化趋势进行的测定、观察。
3.6 特殊生态敏感区Special Ecological Sensitive Region指具有极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生态系统极为脆弱或已有较为严重的生态问题,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严重且难以预防、生态功能难以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
3.7 重要生态敏感Important Ecological Sensitive Region具有相对重要的生态服务功能或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如遭到占用、损失或破坏后所造成的生态影响后果较严重,但可以通过一定措施加以预防、恢复和替代的区域,包括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重要湿地、原始天然林、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天然集中分布区、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及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天然渔场等。
3.8 一般区域Ordinary Region除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以外的其他区域。
4总则4.1 评价原则4.1.1 坚持重点与全面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突出评价项目所涉及的重点区域、关键时段和主导生态因子,又要从整体上兼顾评价项目所涉及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因子在不同时空等级尺度上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
4.1.2 坚持预防与恢复相结合的原则。
预防优先,恢复补偿为辅。
恢复、补偿等措施必须与项目所在地的生态功能区划的要求相适应。
4.1.3 坚持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生态影响评价应尽量采用定量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当现有科学方法不能满足定量需要或因其他原因无法实现定量测定时,生态影响评价可通过定性或类比的方法进行描述和分析。
4.2 评价工作分级4.2.1 依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如表1 所示。
位于原厂界(或永久用地)范围内的工业类改扩建项目,可做生态影响分析。
表1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4.2.2 当工程占地(含水域)范围的面积或长度分别属于两个不同评价工作等级时,原则上应按其中较高的评价工作等级进行评价。
改扩建工程的工程占地范围以新增占地(含水域)面积或长度计算。
4.2.3 在矿山开采可能导致矿区土地利用类型明显改变,或拦河闸坝建设可能明显改变水文情势等情况下,评价工作等级应上调一级。
4.3 评价工作范围生态影响评价应能够充分体现生态完整性,涵盖评价项目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区域和间接影响区域。
评价工作范围应依据评价项目对生态因子的影响方式、影响程度和生态因子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确定。
可综合考虑评价项目与项目区的气候过程、水文过程、生物过程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的相互作用关系,以评价项目影响区域所涉及的完整气候单元、水文单元、生态单元、地理单元界限为参照边界。
4.4 生态影响判定依据4.4.1 国家、行业和地方已颁布的资源环境保护等相关法规、政策、标准、规划和区划等确定的目标、措施与要求。
4.4.2 科学研究判定的生态效应或评价项目实际的生态监测、模拟结果。
4.4.3 评价项目所在地区及相似区域生态背景值或本底值。
4.4.4 已有性质、规模以及区域生态敏感性相似项目的实际生态影响类比。
4.4.5 相关领域专家、管理部门及公众的咨询意见。
5 工程分析5.1 工程分析内容工程分析内容应包括: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工程的规划依据和规划环评依据、工程类型、项目组成、占地规模、总平面及现场布置、施工方式、施工时序、运行方式、替代方案、工程总投资与环保投资、设计方案中的生态保护措施等;工程分析时段应涵盖勘察期、施工期、运营期和退役期,以施工期和运营期为调查分析的重点。
5.2 工程分析重点根据评价项目自身特点、区域的生态特点以及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确定工程分析的重点,分析生态影响的源,及其强度。
主要内容应包括:a) 可能产生重大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b) 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有关的工程行为;c) 可能产生间接、累积生态影响的工程行为;d) 可能造成重大资源占用和配置的工程行为。
6 生态现状调查与评价6.1 生态现状调查6.1.1 生态现状调查要求生态现状调查是生态现状评价、影响预测的基础和依据,调查的内容和指标应能反映评价工作范围内的生态背景特征和现存的主要生态问题。
在有敏感生态保护目标(包括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或其他特别保护要求对象时,应做专题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