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电路分析基础)

合集下载

电路分析基础第1章

电路分析基础第1章

手电筒电路:
干 电 池
导线
二、集总假设、电路元件 1. 集总假设:
J不考虑电路中电场与磁场的相互作用; J不考虑电磁波的传播现象; J实际 电路的 尺寸远小于最 高 工作 频 率所对应 的 波
长 时, 可 将它 所 反映 的 物 理 现象 分 别进行 研究, 即 用三种基本元件表示其三种物理现象;
目 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十一章 集总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网孔分析和节点分析 叠加方法和网络函数 分解方法和单口网络 电容元件和电感元件 一阶电路 二阶电路 阻抗与导纳 耦合电感和理想变压器
第一章 集总电路中的电压、电流约束关系
1-1 电路及集总电路模型 1-2 电路变量,电压,电流及功率 1-3 基尔霍夫定律 1-4 电阻元件 1-5 电压源 1-6 电流源 1-7 受控源 1-8 分压电路,分流电路 1-9 两类约束,支路电压法和支路电流法
掌握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
集总电路: 由电 阻 、电容、电感等元件组成的
电路。(电阻电路、动态电路)
集总参数电路:当实际电路的尺寸远小于使用时
其最高工作频率所对应的波长时,可以用“集总参数 元件”来构成实际部、器件的模型。每一种元件只反 映一种基本电磁现象,且可由数学方法加以定义。
例如,无线电调频接收机,若所接收的信号频率为100MHz, 对应波长λ=c/f = 3m,连接接收天线与接收机之间的传输线 即便只有1m长,也不能作为集总电路来处理。 又如,我国电力用电频率为50Hz,对应的波长为6×106m,对 以此为工作频率的用电设备来说,其尺寸远小于这一波长,可 以按集总电路处理,而对于远距离输电线来说,就不能按集总 电路来处理。

电路分析基础(很好用)

电路分析基础(很好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电路分析在通信、控制、电力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现代工业、农业、医疗等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电路分析的重要性
电路分析是电子 工程和电气工程 领域的基础
电路分析有助于 理解电路的工作 原理和性能
电路分析是设计、 分析和优化电路 的关键工具
电路分析有助于 预测电路的行为 和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场景:最大功率 传输定理在电路设计 中非常重要,特别是 在电源管理、音频系 统和电机控制等领域。
定理证明:最大功率传 输定理可以通过分析电 路的功率传输和阻抗匹 配来证明。
互易定理
定义:当两个电路中的电压和电流互换参考方向时,其元件的性质 不会改变。
应用场景:在电路分析中,当需要确定电路元件的性质时,可以利 用互易定理来简化计算。
诺顿定理:任何有源线性二端网络,都可以等效为一个电流源和电阻并联的形式。 戴维南定理的应用场景:求解二端网络开路电压、计算等效电阻等。 诺顿定理的应用场景:求解二端网络短路电流、计算等效电阻等。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定义:最大功率传输定 理是指在给定电源和负 载的情况下,电路中的 最大功率传输条件。
定理内容:最大功率传 输定理指出,当电源内 阻等于负载电阻时,电 路能够传输最大的功率。
叠加定理的注意事项:在计算过程中,需要注意电流和电压的方向,以及各个独立电源的作用 范围。
替代定理
添加标题
定义:替代定理是指在电路分析中,如果一个元件 或电路在某处的一个端口上的电压和电流已知,那 么这个元件或电路就可以被一个电压源或电流源所 替代,而不会改变该端口的电压和电流。
添加标题
注意事项:在使用替代定理时,需要注意替代的电 压源或电流源的参数必须与被替代的元件或电路在 该端口的电压和电流相匹配。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的必修课,是培养学生掌握电路分析和解决电路问题的基础能力的重要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学会基本电路的分析和计算,理解电路中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电路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理解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能够正确运用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电流分流定律、电压并联定律等进行电路分析;2.掌握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计算方法和电流、电压的分配规律;3.了解电阻、电容和电感的基本特性和到电路中的应用,能够计算电阻、电容和电感的等效电路参数;4.理解交流电路的基本特性,掌握正弦波的表示方法和交流电路的分析方法;5.能够利用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进行电路的转换和简化,掌握主要理论和分析方法;6.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电路中的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大纲1.电路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1.1电路的概念和分类1.2电路基本定律: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1.3电流分流定律、电压并联定律1.4数值计算与电路符号2.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2.1串联电路的基本特性和计算方法2.2串联电路中电流的分配规律2.3并联电路的基本特性和计算方法2.4并联电路中电压的分配规律3.电阻、电容和电感3.1电阻的特性和计算方法3.2网孔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3.3电容的特性和计算方法3.4电容与电路中的应用3.5电感的特性和计算方法3.6电感与电路中的应用4.交流电路分析4.1正弦波的表示方法4.2交流电路中的电压、电流和功率关系4.3交流电路的电抗和功率因数4.4交流电路中的相量和复数表示法5.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5.1戴维南定理的概念和思想5.2戴维南定理的应用:转换电路和简化电路5.3诺顿定理的概念和思想5.4诺顿定理的应用:转换电路和简化电路6.实际电路分析案例6.1直流电路的分析案例6.2交流电路的分析案例四、教学方法1.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介绍电路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计算方法;2.实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电路问题;3.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操作,展示电路分析和计算的实际应用;4.互动讨论:开展小组讨论和学生提问,促进学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电路分析基础绪论

电路分析基础绪论
一、电磁学发展简史
1600年 英国物理学家 吉尔伯特因发 表《论磁》一 书而被誉为 “电学之父”。
1746年 美国科学家富 兰克林开始研 究电现象,进 一步揭示了电 的性质,并提 出了电流。 1785年 法国物理学家 库仑得出了历 史上最早的静 电学定律—— 库仑定律。 1800年 意大利物理学 家伏特制成伏 特电池。为动 电研究打下基 础,推动了电 学的发展。
如何看待电路
电阻电路 根据负载性质 动态电路 暂态分析 根据感兴趣的时段 稳态分析 直流电路
根据电源性质
交流电路
前后续课程及联系
高等数学
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
大学物理
电 路
信号与系统 高频电子技术 自动控制原理 传感器及电子测量 生物医学电子学 与医学仪器
线性代数
积分变换
复变函数
EDA技术
电路原理 公共 基础 信号与系统 模拟电子线路 数字电子线路
1958年 美国基尔比 发明了集成 电路,开创 了电子技术 的新纪元。 1981年 美国比尔· 盖茨正式 推出了IBM 个人电脑。
1947年 美国肖克莱、 巴丁、布拉 顿三人发明 了晶体管。
0.2电路理论的发展历史和最新动态
电路理论起源于物理学中电磁学的一个分支,若从欧姆定律 (1826年)和基尔霍夫定律(1845年)的发表算起,至今已走过了一百 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已发展成为一门体系完整、逻辑严密、具 有强大生命力的学科领域。电力和电信工程的发展要求对信号的 传输进行系统的研究,并按照给定的特性来设计各种电路,促进 了电路理论的早期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雷达和近代控制技术 的出现,对电路理论的发展起了推进作用。 20世纪30年代开始,电路理论已形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建立 了各种元器件的电路模型。50年代末,电路理论在学术体系上基 本完善,这个阶段称为经典电路理论。

序言(电路分析基础)

序言(电路分析基础)
第五章 电容元件 与 电感元件
7
第六章 一阶电路
序言
第三篇 动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和s域分析法
8
第八章
阻抗和导纳
第九章
正弦稳态功率和能量 三相电路
第十章
频率响应 多频正弦稳态电路
序言
七、课程任务
• 学习电路分析所需要的基本原理
叠加、分解、变换域
三大基本方法
KCL、KVL 和 VCR
两类约束
集总电路
一个假设
序言
八、学习上的几点建议
(a) 注意分清电路分析中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对电路来说,内因只有电阻电路和动态电路之分; 外因却是多种多样。电路分析方法因内因而不同。
(b) 注意掌握电路分析课程的基本结构
即掌握课程的有关定义、定理、基本分析方法 之间的联系,形成对电路分析方法的整体认识。
序言
六、课程内容
第一篇 总论和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二篇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第三篇 动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 和s域分析法
序言
第一篇 总论和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一章
集总参数电路 中电压、电流 的约束关系
第二章
网孔分析 和 节点分析
第三章
叠加方法 与 网络函数
第四章
分解方法 及 单口网络
序言
第二篇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强电类(能量,电力):电能的产生、传输、分配和使用
三、电子技术领域内的三个基本成分:
信号是运载信息的工具
电路是对信号进行加工、处理的具体结构 系统是信号通过的全部电路和设备的总和
序言
四、电路的研究方法
电磁场理论的方法:在三维空间中研究电与磁的电磁现象。 电路理论的方法:特定条件下仅研究电压、电流、功率和能量。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电路分析基础Fundamentals of Circuit Analysis课程编码:151003学分:4.5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72学时适应专业:电气信息类本科各专业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执笔人:金波审订人:刘焰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是电气信息学科的学科基础课,是电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程。

它既是电气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中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又是电气信息类所有专业的后续技术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基础。

在整个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进行实验的初步技能,并为后续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知识。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理论严密,逻辑性强,有广阔的工程背景,对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观点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掌握电路理论的基础知识,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第1章电路分析的基本知识主要内容:1、电路和电路模型。

2、电路变量及参考方向。

3、基尔霍夫定律。

4、电阻元件及欧姆定律。

5、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受控源。

6、功率的计算。

基本要求:建立实际电路与电路模型的概念。

熟练掌握以下内容:电路变量(电压和电流)及其参考方向;电路元件及其约束关系;电功率的计算方法;基尔霍夫定律,并能正确应用KCL和KVL列写电路方程。

了解线性和非线性的概念。

学时分配:4学时。

第2章简单电阻电路主要内容:1、串联电路和单回路电路。

2、并联电路和单节点电路。

3、电位的计算。

4、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

5、分压公式和分流公式的应用。

6、分压器的设计及负载效应。

基本要求:熟练掌握以下内容:电阻串联和并联;单回路电路和单节点电路的计算;电路中开路和短路的概念。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案.doc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案.doc
第1章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
1. 3欧姆定律
1.3.1欧姆定律
欧姆定律及适用条件,伏安特性曲线;电导
1.3.2电阻元件上消耗的功率和能量
电阻上消耗功率和能量的计算公式,额定值
1.4理想电源
1.4.1理想电压源
理想电压源的定义、特点,伏安特性曲线,功率
1.4.2理想电流源
理想电流源的定义、特点,伏安特性曲线,功率
教学时间安排:2学时
重点和难点
重点:基尔霍夫定律在复杂电路中的应用。
难点:同上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P72-73页2.2-1至2.2-4为练习题
P83页2.5 2.6为作业
教学安排
课型:理论、实验、上机、观摩录像或其他采用理论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或其他讲授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板书、音像及其他多媒体课件
电阻的串联等效,电阻的并联等效,电阻的混联等效; 电导的串联等效,电导的串等效联;电压表和电流表工作原理
1.6.3理想电源的串联与并联等效
理想电压源的串联等效,理想电流源的并联等效,任意电路 元件与理想电压源并联等效,任意电路元件与理想电流源串联等 效。
教学时间安排:计划2学时
重点和难点
重点:
难点:同上
重点和难点
重点:含受控源电路的分析计算。
难点:受控源的模型的概念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
P48页1.9・1至1.9・3练习题
P57页1.27、1.31为作业
教学安排
课型:理论、实验、上机、观摩录像或其他采用理论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指导或其他讲授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板书、音像及其他多媒体课件
授课题目(章、节)
教学目的与要求

《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电子教案 序言(电路分析基础)

《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电子教案 序言(电路分析基础)
3.教师只是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教 师以少讲为好,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本教案是根据 “讲授宜粗(略)不宜细(致),教材宜细不宜粗”的观点 编制的,讲授与自学要互相配合。
序言
第一篇 总论和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二篇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第三篇 动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
和s域分析法
序言
1
电路分析基础
后续课程
信号与系统 电子电路
(3) 主要教学参考书
4
简明电路分析基础
李瀚荪 2002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
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

(a) 注意分清电路分析中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对电路来说,内因只有电阻电路和动态电路之分; 外因却是多种多样。电路分析方法因内因而不同。
电路分析基础
电子教案
李瀚荪 吴雪 吴霞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9年
致教师
1.本教案仅供参考。
2.如直接用于课堂讲授,必须结合板书。本教案 除个别部分(如教案§1.1)文字较多外,大部分均力求 简化,教师在口头上或板书上均有充分发挥的余地。 上课的魅力在于教师的精辟讲解和学生亲耳聆听的即 时感。电子教案只是辅助工具。没有最好的、标准的, 只有较合适的讲授模式,这一模式就来自您自己的实 践。
变换
动态电路的时域模型 变 换为
①1 相量模型 →适用于正弦稳态分析
②2 s域模型 →适用于线性动态电路的一般分析
模型变换的数学理论基础: 1 欧拉恒等式 2 拉普拉斯变换
类比 1 、2 两种模型均与电阻模型作类比,从而
得以充分利用熟知的电阻电路分析方法。这 是一种手段,较简便地得到客观存在的动态 电路时域响应。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

电路分析基础第一章

第一篇:总论和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一章 集总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第二章 网孔分析和节点分析 第三章 叠加方法与网络函数 第四章 分解方法及单口网络
第一章 集总参数电路中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1-10
以分别研究,并且这些电磁过程都分别集中在各元件内部, 这样的元件就称为集总参数元件,简称集总元件,它是实际 器件的抽象模型,是用来模拟某一电磁现象的理想元件。
常用的理想元件:电阻(resistor)、电感(inductor)、
电容(capacitor)、电压源(voltage source)、 电流源 (current source)、受控源(controlled source)。
L
C – 电容元件 只具有储 存电能的 电特性
注意
电感元件 只具有储 存磁能的 电特性
5种基本理想电路元件有三个特征:
理想电压源 输出电压恒 定,输出电 流由它和负 载共同决定
理想电流源 输出电流恒 定,两端电 压由它和负 载共同决定
(a)只有两个端子;
(b)可以用电压或电流按数学方式描述; (c)不能被分解为其他元件。
简形式,达到不需列方程组即可求解。该方法只适
合求解某一支路(或局部)的变量,又称为分解法 (partition)。 2)方程法(equation)。
方程法:
理想化
实际电路
针对研究目的
电路模型
选变量u, i, p
依据三类约束关系
列求解方程组
数学方法
求解分析
课程主要内容(contents)
第一篇:总论和电阻电路的分析(第1-4章)

电路分析基础(俎云霄主编)

电路分析基础(俎云霄主编)

《电路分析基础》(俎云霄主编)◆内容简介本书主要介绍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及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本书共包含3大部分内容——直流电阻电路、直流动态电路和正弦交流稳态电路。

直流电阻电路部分共4章,主要介绍电路的基本变量和几种基本元件,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基本定律和定理,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

直流动态电路部分有2章,主要介绍电容和电感这两种动态元件,分析由动态元件构成的一阶动态电路和二阶动态电路的瞬态过程。

正弦交流稳态电路部分共6章,主要介绍正弦稳态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稳态电路和有耦合的电感电路的分析,介绍电路的频率特性和二端口网络。

另外,本书的最后一章介绍了电路仿真软件——Multisim,给出了仿真示例。

◆目录第1章电路模型和电路元件1. 1 电路和电路模型1.2 电路变量1.3 基尔霍夫定律1.4 电阻元件1.5 电压源1.6 电流源1.7 受控源1.8 电阻的等效变换输入电阻1.9 电源的等效变换1.10 工程应用——散热风扇的速度控制本章小结习题第2章电阻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2.1 图论的初步知识2.2 支路电流法2.3 完备的独立电路变量2.4 节点电压法2.5 网孔分析法2.6 回路分析法2.7 运算放大器及其外部特性2.8 含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2.9 工程应用——模数和数模转换电路本章小结习题第3章电路的基本定理3.1 齐性定理3.2 叠加定理3.3 替代定理3.4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3.5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3.6 特勒根定理3.7 互易定理3.8 对偶关系3.9 工程应用——万用表内阻的确定本章小结习题第4章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4.1 非线性电阻电路4.2 图解法4.3 分段线性化法4.4 小信号分析法4.5 工程应用——限幅电路本章小结习题第5章一阶动态电路5.1 电容元件5.2 电感元件5.3 忆阻元件5.4 换路定则及初始值的确定5.5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5.6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5.7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5.8 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5.9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 5.10 微分电路和积分电路 5.11 工程应用——瞬态分析在数字电路中的应用本章小结习题第6章高阶动态电路6.1 二阶电路的微分方程6.2 RLC并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6.3 RLC并联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6.4 RLC串联电路6.5 一般二阶电路和高阶动态电路6.6 工程应用——电火花加工电路本章小结习题第7章正弦稳态电路7.1 正弦量7.2 正弦量的相量相量法7.3 基尔霍夫定律和 R、L、C 元件VCR的相量形式 7.4 阻抗和导纳7.5 正弦稳态电路的相量分析7.6 正弦稳态电路的等效7.7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7.8 复功率7.9 正弦稳态最大功率传输定理7.10 工程应用——功率因数的提高本章小结习题第8章三相电路8.1 三相电源8.2 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8.3 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8.4 三相电路的功率8.5 工程应用——三相电源相序的确定本章小结习题第9章非正弦周期稳态电路9.1 非正弦周期信号有效值平均值 9.2 非正弦周期稳态电路的分析9.3 非正弦周期稳态电路的功率9.4 工程应用——适配器本章小结习题第10章电路的频率特性10.1 网络函数及频率特性10.2 RC电路的频率特性10.3 RLC串联电路的谐振10.4 RLC并联电路的谐振10.5 工程应用——按键式电话系统本章小结习题第11章耦合电感电路11.1互感互感电压11.2耦合电感的电压、电流关系11.3耦合电感的去耦11.4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11.5线性变压器电路的分析11.6全耦合变压器11.7理想变压器的VCR及其特性11.8 工程应用——全波整流电路本章小结习题第12章二端口网络12.1 二端口网络12.2 二端口网络的VCR及参数12.3 二端口网络各参数间的关系12.4 互易二端口和对称二端口12.5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12.6 有端接的二端口网络12.7 二端口网络的特性阻抗12.8 二端口网络的互连12.9 工程应用——双极型晶体管的等效电路本章小结习题第13章 Multisim使用指南及仿真应用13.1 一个简单的例子13.2 部分菜单栏简介13.3 工具栏简介13.4 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13.5 仿真示例本章小结习题附录A 特勒根定理的证明附录B 复数及其运算附录C 常见信号的傅里叶级数展开部分习题参考答案参考文献。

电路分析基础(2009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电路分析基础(2009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该书围绕电路分析方法,介绍了电路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主要内容为:电路的基本概念 及基尔霍夫定律、电路元件及电路基本类型、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电路的网络拓扑分析方法、电路基本定理、 一阶电路、二阶电路、相量及相量分析法、三相电路、功率和能量。书后附有部分习题答案。全书配有例题、思 考与练习题、习题。
成书过程
该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科学与电气信息类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2004年颁布的《电路分 析基础》的教学基本要求编而成的。
该书具体编写分工如下:上海交通大学陈洪亮编写第1、6、7章,华东理工大学吴雪编写第4章及2.5节,其 余章节由上海交通大学田社平编写。全书习题由陈洪亮、田社平共同完成,MATLAB程序由田社平负责编写和调试。 全书最后由陈洪亮和田社平统稿。书稿完成后由清华大学陆文娟教授审阅,并提出了建议。在编写教材过程中, 课程组老师和学生提出了建议,同时该书的编写还参考了许多院校的教材和文献。
(4)适当加入计算机辅助分析的内容。选用通用数学分析软件MATLAB作为电路分析的辅助工具,在教材中 插入各种电路分析程序。
作者简介
陈洪亮,上海交通大学教师。 田社平,上海交通大学教师。 吴雪,华东理工大学教师。 徐雄,上海交通大学教师。
感谢观看
电路分析基础(2009年清华 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2009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成书过程
03 教学资源 05 作者简介
目录
02 内容简介 04 教材特色
《电路分析基础》是由陈洪亮、田社平、吴雪、徐雄编著,2009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等教育“十 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教材、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推荐教材、电 子信息学科基础课程系列教材。该书可作为高等学校电气信息类各专业“电路分析基础”和“电路”课程教材使 用,也可作为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简介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简介

《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介绍一、课程简介《电路分析基础》是电气工程、电子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等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实际工程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2. 学会使用电路分析工具,如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以及电路图、等效电路等方法。

3. 掌握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如支路电流法、节点电压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等。

4. 培养实际工程应用能力,能够根据电路图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

三、课程内容1.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定律:介绍电路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以及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基本概念。

2. 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讲解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的特性和作用,以及它们在电路中的作用。

3. 电路图和等效电路:介绍电路图的绘制方法和等效电路的概念,以及如何根据等效电路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

4. 支路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讲解支路电流法和节点电压法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如何根据电路图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5. 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介绍叠加定理和戴维南定理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方法,以及如何根据这些定理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

6. 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讲解时域分析和频域分析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析。

7. 实际工程应用案例: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提高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四、教学方法和资源1. 课堂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图片、视频、案例等多种形式展示课程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 实验和实践教学:安排实验和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进行电路分析和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3. 线上学习资源:提供丰富的线上学习资源,包括课件、视频、案例分析等,方便学生随时随地学习。

4. 互动交流:建立课程交流群组,鼓励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心得和问题,教师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电路分析基础2篇

电路分析基础2篇

电路分析基础2篇电路分析基础电路是电学、电子学等领域的基础概念之一,是指由电源、电器件和电线等组成的有导电路径的物体,在其中电流可以流动,从而使电器件具有某种功能性质。

电路分析是电路理论中的一部分,通过对电路中各种元件和信号的分析,可以确定电路的各种参数,包括电流、电压、功率等等。

本篇文章将介绍电路分析中的基础概念及其原理。

一、电路的基本元件电路中的基本元件包括电源、电阻、电容和电感等。

1. 电源电路中的电源可以是直流电源或交流电源,它们都是为电路提供能量的来源。

电路中的电源一般被表示为单一的源符号,“+”表示正电极,“-”表示负电极。

例如:直流电源,通过一个电池符号表示,“+”代表正极,“-”代表负极;交流电源,通过一个波形表示,它每个周期内的方向都会相反,并且通常不带“+”和“-”符号。

2. 电阻电阻是电流通过电路时,受到电路的阻碍并转化成热能或其他形式的元件。

在电路中,电阻被表示为一个带有斜线的长方形。

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

3. 电容电容是一种可以储存电能的元件,当它在电路中被充电时,它可以储存电荷,当它被放电时,电荷被释放。

电容被表示为两个平行的线段之间有一个空心圆(或其它形状)。

电容的单位为法拉(F)。

4. 电感电感是指电流通过一个线圈时在线圈中产生的磁场所储存的能量。

电感也可以储存电能,与电容类似,但是它储存能量的方式是通过磁场而不是通过电荷的积累。

表示电感的符号是一个用若干圈线构成的图形。

电感的单位是亨利(H)。

二、电路定律与定理电路定律和定理是电路分析的基础,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路中的各种元件和信号,并且根据这些定律和定理计算电路中的各种参数。

1. 基尔霍夫定律基尔霍夫定律是电路分析中的基本原理之一,它指出:在任何闭合回路中,代数和等于零的电流可以得到维持该回路稳定的电势差和辐射能量之和。

利用基尔霍夫定律,可以分析电路中各部分的电势差和电流。

2. 电压分压定律电压分压定律是电路分析中的一条定律,它指出:一个由多个电阻串联而成的电路中,每个电阻所受到的电压与其电阻值之比相等。

电子线路基础序言共44页

电子线路基础序言共44页

26、我们像鹰一样,生来就是自由的 ,但是 为了生 存,我 们不得 不为自 己编织 一个笼 子,然 后把自 己关在 里面。 ——博 莱索

27、法律如果不讲道理,即使延续时 间再长 ,也还 是没有 制约力 的。— —爱·科 克

28、好法律是由坏风俗创造出来的。 ——马 克罗维 乌斯

29、在一切能够接受法律支配的人类 的状态 中,哪 里没有 法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那里就 没有自 由。— —洛克

30、风俗可以造就法律,也可以废除 法律。 ——塞·约翰逊
电子线路基础序言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电子线路基础序言

电子线路基础序言

T x ( t ) s ( t )dt T x ( t ) s ( t )dt "1" 1 0 0 0 T T x ( t ) s0 ( t )dt x ( t ) s1 ( t )dt "0" 0 0
H ( ) KS ( )e jT h( t ) Ks(T t )
0 0 0 0
• 似然函数的比较,等效为信号样本与接收信号相关的 比较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 有关问题: – 本节的“最佳接收”是指符合最小错误概率准则 (最大后验概率准则)、AWGN条件最佳接收 – “确知”信号是指到达接收器输入端信号的幅度、 频率、相位、到达时刻都是已知的信号
• 在实现上,可利用AGC,PLL
( i 0,2,, M 1)
分母与发送那一个信 号无关
理想接收(最小错误概率准则)
理想接收
最小错误概 率准则接收
等效
发送符号不等概 先验概率 似然函数
MAP
发送符号等概
ML
计算似然函数
AWGN条件下,噪声概率密度函数与似然函数的关系
最佳接收问题----求似然函数
• 求似然函数问题 n(t ) r (t ) si (t )
r ( t ) s ( t ) dt)
T 2 0 1
,
r ( t ) s ( t ) dt)
T 2 0 0
码元 能量
2 T r ( t ) s ( t )dt 2 T r ( t ) s ( t )dt T s 2 ( t )dt T s 2 ( t )dt 1 0 0 0 1 0 0 0

0
f ( i ) f r ( t ) si ( t , i ) d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第六章 一阶电路
第七章 二阶电路
第三篇 动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和s 域分析法 8
引言
第八章
阻抗和导纳
第九章
正弦稳态功率和能量 三相电路
第十章
频率响应 多频正弦稳态电路
第十一章
耦合电感 和 理想变压器
第十二章
拉普拉斯变换在 电路分析中的应用
第三篇引言
重提基本结构
一个假设→集总模型(电阻电路和动态电路) 两类约束→VCR + KCL、KVL 三大基本方法 1.叠加方法 2.分解方法 3.变换域方法
9
模型的化简
——模型的类比 (第三篇)
(第三篇引言) 变换与类比 变换 动态电路的时域模型
①相量模型 1
2 ② s域模型
10

变换为
→适用于正弦稳态分析

适用于线性动态电路的一般分析
模型变换的数学理论基础: 1 欧拉恒等式 2 拉普拉斯变换
类比
、2 两种模型均与电阻模型作类比,从而 得以充分利用熟知的电阻电路分析方法。这 是一种手段,较简便地得到客观存在的动态 电路时域响应。
序言
第一篇 总论和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二篇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第三篇 动态电路的相量分析法 和s域分析法
序言
电路分析基础
Fundamentals of Circuit Analysis
(1) (2) 课程任务 课程地位
1
(3)主要教学参考书 (4)学习上的几点建议
(1) 课程任务
学习电路分析所需要的基本原理
(4) 学习上的几点建议
(a) 注意分清电路分析中的内因和外因
“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 对电路来说,内因只有电阻电路和动态电路之分; 外因却是多种多样。电路分析方法因内因而不同。
5
(b)注意掌握电路分析课程的基本结构
即掌握课程的有关定义、定理、基本分析方法 之间的联系,形成对电路分析方法的整体认识。 所列教学参考书着重突出了上述(a) 、(b)两个注意点。
叠加、分解、变换域
2
三大基本方法
KCL、KVL 和 VCR
两类约束
集总电路
一个假设
(2) 课程地位
先修课程

3
后续课程

高等数学 物 理
信号与系统 电子电路
(3) 主要教学参考书
简明电路分析基础
李瀚荪 2002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
4
电路分析基础(第4版)
李瀚荪 2006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
(c) “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
无已就是无限的意思。注意听课,更要注意自学、做题。
第一篇 总论和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一章
集总参数电路 中电压、电流 的约束关系
6
第二章
网孔分析 和 节点分析
第三章
叠加方法 与 网络函数
第四章
分解方法 及 单口网络
第二篇 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第五章 电容元件 与 电感元件
1
电路分析基础
电子教案
李瀚荪 吴雪 吴霞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2009年
致教师
1.本教案仅供参考。 2.如直接用于课堂讲授,必须结合板书。本教案 除个别部分(如教案§1.1)文字较多外,大部分均力求 简化,教师在口头上或板书上均有充分发挥的余地。 上课的魅力在于教师的精辟讲解和学生亲耳聆听的即 时感。电子教案只是辅助工具。没有最好的、标准的, 只有较合适的讲授模式,这一模式就来自您自己的实 践。 3.教师只是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以少讲为好,多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本教案是根据 “讲授宜粗(略)不宜细(致),教材宜细不宜粗”的观点 编制的,讲授与自学要互相配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