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鄱阳镇方言的“子”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鄱阳镇方言的“子”尾
作者:欧阳菁
来源:《语文学刊》 2015年第8期
欧阳菁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上海200444)
[摘要]阳方言属于赣方言鹰弋片,方言中没有儿化,但是有丰富的子尾词。
“子”尾词,
在普通话和鄱阳话中都有,但其内部情形十分复杂,鄱阳话中的“子”尾有自己独特的构词方式,本文主要描写鄱阳话子尾词的构成及其意义。
[关键词] 鄱阳方言;“子”尾词;构成意义
[中图分类号] H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8610( 2015) 08 - 0031 -02
[作者简介]欧阳菁,女,江西鄱阳人,上海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古代汉语。
鄱阳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北与彭泽县和安徽东至县交界;南同余干、万年接壤;东与景德镇、乐平市为邻;西北同都昌县山水相连。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中国社会科学院、澳大利亚人文科学院1987),鄱阳话属于赣方言的鹰弋片。
鄱阳话是笔者的母语,本文材料由笔者收集。
鄱阳县辖14个建制镇,各镇之间方言彼此在语音系统和词汇上都有一些差别,又由于镇乡方言间的混杂和普通话的影响,鄱阳方言在近几十年里有很大的变化,内部不少分歧。
因此本
文所说的鄱阳话,指的是较老一派的鄱阳镇话。
鄱阳话“子”尾的读音是[.tsl],总是读轻声。
鄱阳话的“子”尾,可以做名词词尾;可以加在一些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轻;可以构成名词重叠式、形容词重叠式;可以加在数量结
构后面,表示数量小;可以和“不”组成“X不X子”格式,表示数量小。
下面分这五方面做
一些介绍。
一、壹
“子”尾可以做名词词尾。
带“子”尾的名词,可以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A类:a虫子、刀子、盆子、板子、梗子植物的茎状物、细伢子、顶针子、外甥子、牙刷子、新娘子、甑箅子r箭燕器、耳环子、戒珠子戒指、鸡冠子、豆泡子油炸豆庸
b票子、崽子、心子、腰子、麻子
B类:荠子、荸荠、橘子、豆子、棍子、绳子、罐子、帘子、桌子、屋子、袄子、鞋子、
丸子
C类:拍子、刷子、夹子、盖子、垫子、锤子、铲子、套子、骗子
D类:败子、胖子、矮子、瘦子、老子
A类去掉“子”尾仍然是一个名词。
B类去掉“子”尾不能独立成词,是一个名词性词素。
C类去掉“子”尾是一个动词。
D类去掉“子”尾是一个形容词。
A类中又可分为a、b两小类。
a类名词有“子”没“子”基本词义是一样的,也就是说,
加“子”尾并不改变词的基本意义。
b类名词有“子”没“子”基本词义不一样,也就是说,
加“子”尾能改变词的基本意义。
如b类中的“票子”一般是指人民币,也即是我们通常说的钱,而“票”指的是发票、门票等凭证,同普通话一样;“崽子”一般指的是猪狗鸡鸭的幼子,而“崽”一般是指儿子,也可以是长辈对小孩的称呼,表示长辈对晚辈的喜爱,同“宝贝”的
意思。
我们说B类名词去掉“子”后是一个名词性词素,是根据这个词素在日常生活中能否
单独使用这一性质确定的,如:“荠”、“橘”、“豆”这一类语素,必须加上“子”,才表
示食物;“棍”、“绳”、“帘”、“桌”、“屋”、“袄”、“鞋”、“丸”这一类词,不
能单独使用,要么要加上“子”,要么和其他构词语素结合表示事物:
棍——长棍、竹棍绳——短绳、绳索
帘——窗帘、珠帘
桌——圆桌、八仙桌
屋——房屋、屋檐
袄——棉袄、夹袄
鞋——套鞋、拖鞋
除了轻声的“子”尾外,还有一个读上声的“子”,如:棋子、瓜子、长子,“子”是偏
正结构的中心词,不是词尾,因此,不在此论述。
一、贰
有些形容词加上“子”尾仍表示的是形容词,形容词可以受下面三个词修饰:这、那、几。
“这、那、几”在这里做副词,相当于普通话的“这么、这样;那样、那么;多么”。
一
部分形容词前面有“这、那、几”做修饰语的时候,在后面可以加“子”尾:
数词+量词+“子”;
量词+把+“子”
在带“子”数量结构中,量词一般情况下都可以出现,数词一般都是以约数的形式出现如:一两、两三、三四、几、两、十几、百来。
但有时候以约数形式出现,却不是指约数,而是表
示说话人在感知上认为数量太少。
两三岁子个的人懂什么?就拿了十几套子衣服。
百来斤子米噢得来;帮我称斤把子辣椒。
五、伍
江西南昌话(熊正辉1979)和江西上犹社溪客话(刘纶鑫1991)中的“子”也很丰富,可以做名词词尾,也可以加在数量结构、形容词后面,可以构成形容词重叠式、名词重叠式,但
鄱阳话中还存在一种特殊的“X不X子”格式的子尾。
点不点子;下不下子;滴不滴子;个不个子;瓶不瓶子
“X不X子”格式中的“X”一般是量词,这种固定形式表示事物数量少,通常显示说话人
的轻视和不在意。
“点不点子”指的是一点点;“下不下子”指的是一下就好;“滴不滴子酱油”指的是一两滴酱油;“个不个子苹果”指的是一两个苹果;“瓶不瓶子可乐就可以”指的
是一两瓶可乐就可以,不用太多。
“X不X子”的语法功能与“X”这个量词的语法功能基本一致,“X”是名量词,那么“X
不X子”作为修饰词放在中心词前面,若是动量词,成为补语直接位于动词后面。
你带块不块子豆腐来就行。
寸不寸子布也可以。
带条不条子鱼来。
打下不下予就可以。
以上主要谈了鄱阳方言中“子”尾的五种主要的构成形式,鄱阳话的“子”尾,可以做名
词词尾;可以加在一些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轻;可以构成名词重叠式、形容词重叠式;可以
加在数量结构后面,表示数量小;可以和“不”组成“X不X子”格式,表示数量小。
“子”
尾在整个汉语方言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甘肃天水(王廷贤2001)、江西南昌(熊正辉1979)和上犹社溪(刘纶鑫1881)、福建永定(黄雪贞1982)等地的“子”尾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讨论,我们在方言语料收集的基础上结合参考《汉语方言语法类编》一书时发现:“子”尾的基本构
成形式同其他地区大同小异,尤其是客赣方言区;另外“X不X子”格式只是在鄱阳地区才有,并在鄱阳话中有很强的发展势头,是鄱阳人在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
总之,鄱阳方言丰富的“子”尾词明显有方言融合性的特点,是鄱阳方言词汇一个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