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吸收法测定水质铅的不确定度评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子吸收法测定水质铅的不确定度评定
作者:董会娇
来源:《水能经济》2016年第08期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原子吸收法测定水质铅的不确定度评定,根据测定过程,建立数学模型,分析出试验过程中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主要有样品体积的不确定度、样品预处理之后的体积的不确定度、样品预处理后铅的质量浓度的不确定度。

并根据上述三种不确定度对其进行计算,最后将数据汇总得出总不确定度,并进一步得到扩张不确定度。

希望借此文章达到规范水质监测中不确定度评定过程的目的。

【关键词】原子吸收法;水质铅;不确定度
前言:
合理的赋予被测量之值得分散性即为测量不确定度,是与结果密切相关的参数。

测量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误差,不确定度的大小直接决定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只有附加不确定度才能使测量结果具有完整的意义。

文章通过讨论原子吸收法测定水质铅的不确定度的评定,对测量过程及计算方式进行了全面充分的介绍。

1、测定过程
分别移取1、2、3、4、5mL的标准使用溶液(500μg/L)放置在5各100mL容量瓶中,再向其中分别加入1mL硝酸镁溶液(50g/L),10mL磷酸二氢铵溶液(120g/L),使用硝酸溶液定容,振动均匀,配置成标准溶液,铅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10、15、20、25μg/L。


10mL待测水,加入0.1mL硝酸镁溶液(50g/L),1mL磷酸二氢铵溶液(120g/L),0.1mL浓硝酸,摇晃均匀。

同时,需进行空白对照,取10mL纯水,加入0.1mL硝酸镁溶液
(50g/L),1mL磷酸二氢铵溶液(120g/L),0.1mL浓硝酸,摇晃均匀。

使仪器保持最佳的工作状态,将标准曲线绘出,测量样品溶液,得出样品中铅的质量浓度。

2、数学模型
C=C1*V2/V1。

式中:C:样品中铅的质量浓度,μg/L;C1:查询标准曲线得到的样品中铅的质量浓度,μg/L;V1:样品体积,mL;V2:样品预处理之后的体积,mL;
3、不确定度分量的来源
在测定过程中,主要有配制标准溶液、样品预处理、绘制标准曲线、测试样品四个步骤,根据以上步骤分析不确定度分析,不确定度分量主要有以下三类:样品体积V1的不确定度u;样品预处理之后的体积V2的不确定度u;样品预处理后铅的质量浓度C1的不确定度u。

4、不确定度的计算
4.1 样品体积V1的不确定度u(V1)。

样品水的采集是使用A级10mL大肚移液管完成的,需计算移液管体积的不确定度,通过鉴定证书得知其最大区间为±0.01mL,并进一步求得不确定度为0.01/1.74=0.0057mL。

其次,因重复性引入的不确定度,即充满液体至移液管刻度的估读产生的误差,采用称量法,通过试验得出其标准偏差为0.004mL。

此外,还需求出温度变化引入的不确定度,即移液管和溶液温度与校准温度不同,因实验室大致有±5℃的温度变化,根据矩形分布,求得液体膨胀产生的不确定度为10×2.1×10-4×5/1.732=0.0061mL。

将上述不确定度合成得:u(V1)=(0.00572+0.0042+0.00612)-1/2 =0.00092mL
4.2 样品预处理之后的体积V0的不确定度u(V2)。

对样品进行预处理,先取10mL样品水,再加入1mL磷酸二氢铵溶液(120g/L),0.1mL硝酸镁溶液(50g/L),0.1mL浓硝酸,摇匀。

将加入磷酸二氢铵溶液、硝酸镁溶液、浓硝酸的过程引入的不确定度忽略不计,所以u (V2)≈u(V1)=0.00092
4.3 样品预处理后铅的质量浓度C1的不确定度u(C1)。

在对标准溶液的测定中,每个浓度的溶液都需进行三次测量,并据此绘制出标准曲线,之后再测定样品预处理后铅的质量浓度。

因此样品预处理后铅的质量浓度C1的不確定度u(C1)的组成有下三部分:根据标准曲线求C1时产生的不确定度u1;使用标准储备溶液配制5个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时所产生的不确定度u2;因重复性测量产生的不确定度u3。

(一)根据标准曲线求C1时产生的不确定度u1。

每个浓度标准溶液进行三次吸光度测定,5g/L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为0.0241、0.0285、0.0254,10g/L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为0.0448、0.0456、0.0436,15g/L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为0.0724、0.0715、0.0688,20g/L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为0.0938、0.0926、0.0957,25g/L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为0.1168、0.1149、0.1175。

根据浓度与吸光度的相关数据,设拟合标准回归方程为Ap=B0+B1*Cq,式中:Aj:第i次校准标准吸收值的第j次测量,B0:截距,B1:直线的斜率,Cq:第i次校准标准的浓度。

将数据代入标准回归方程,使用最小二乘法求解,得出拟合直线的斜率B1和截距B0的值:
B1=0.00472,B0=0.021
测定10次样品预处理后铅的质量浓度,测定结果位9.98μg/L、10.03μg/L、10.04μg/L、9.99μg/L、10.05μg/L、10.01μg/L、9.96μg/L、10.06μg/L、10.03μg/L、9.98μg/L。

由上述数据计算根据标准曲线求C0时产生的不确定度u1:
u1=s/B1[1/m+1/n+(c0- )2/∑(ci- )2]-1/2=0.176μg/L,式中:s:残差标准偏差,
s=0.003223
m:样品溶液测定次数,m=10;n:标准溶液测定次数,n=15;c0:样品溶液中铅的质量浓度平均值,10.03μg/L;标准溶液中铅的质量浓度平均值,14μg/L;cq:标准溶液中铅的质量浓度;最终计算得:u1=0.176/10.02=0.01756mL
(二)使用标准储备溶液配制5份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时所产生的不确定度u2。

使用标准储备溶液配制5个浓度不同的标准溶液时所产生的不确定度u2需从标准储备溶液引入的不确定度u(标)和配制不同浓度标准溶液时移液管和容量瓶引入的不确定度u(配)。

国家标准物质中心规定的铅标准储备溶液相对标准不确定度为1%,服从正态分布的浓度定值的不确定度,估计其置信水平为0.95,可得:u(标)=0.01/2=0.005
表1各容器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数据表
不确定度 5mL大肚移液管 5mL刻度移液管 100mL容量瓶 500mL容量瓶
容器标准偏差(mL) 0.0043 0.0052 0.0202 0.0528
试验重复性的标准偏差(mL) 0.001 0.001 0.015 0.035
移液管和溶液温度与校准温度不同产生的不确定度(mL) 0.003 0.003 0.062 0.305
在配制的5份标准溶液中,质量浓度为25μg/L的标准溶液引入的不确定度最大,因此忽略其他溶液引入的不确定度,只计算25μg/L的标准溶液。

将标准储备溶液稀释成0.5mg/L的中间标准溶液,取出5mL放入容量瓶中,加入0.1mL 硝酸镁溶液,1mL磷酸二氢铵溶液,0.1mL浓硝酸,摇晃均匀。

在配制溶液的过程中,5mL大肚移液管、5mL刻度移液管、100mL和500mL容量瓶产生不确定度。

各容器不确定度的影响因素如表1所示。

根据上述三种不确定度的数据计算5mL大肚移液管、5mL刻度移液管、100mL和500mL 容量瓶引入的不确定度分别为:0.0055mL、0.0064mL、0.069mL、0.314mL。

因此,u(配)=[2(0.0055/5)2+(0.0064/5)2+(0.069/100)2+(0.314/500)2]-1/2=0.0024。

最后将两种不确定度合成得:u2=(0.0052+0.00242)-1/2=0.0057mL。

(三)因重复性测量产生的不确定度u3。

对样品铅含量进行10次重复测量,标准偏差
S=[∑(cq- )2/9]-1/2=0.0047,因此:u3=(S/10-1/2)-1/2=0.053mL。

(四)合成不确定度u(C1)。

u(C1)=(u12+u22+u32)-1/2=0.0189mL。

(1)合成标准不确定度u(C)。

u(C)mL=[u(V1)2+u(V2)2+u(C1)2]-
1/2=[0.000922+0.000922+0.01892]-1/2=0.0189,C=C1*V2/V1=11.20μg/L,u(C)=u(C)
mL×C=0.212μg/L。

(2)擴展不确定度。

取置信水平为0.95,即包含因子k=2,求出扩展不确定度为U=k×u (C)=0.42μg/L。

5、结语
该样品的测定结果为C=C0±U=(11.20±0.42)μg/L,通过分析可知,在测量计算过程中,不确定度的来源主要由标准溶液的配制造成,而其他影响因素引入的不确定度较小。

参考文献:
[1]李丽.原子吸收法测定标样中铅含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定[J].环境监测测量不确定度评定,2015.
[2]刘立译.量化分析测量不确定度指南[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