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高效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3
第4月 上半月刊新型高效杀菌剂氟唑菌酰羟胺
氟唑菌酰羟胺是一种新型高效低毒吡唑羧酰胺类杀菌剂,作用机理属于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类第7族杀菌剂,商品制剂为200克/升氟唑菌酰羟胺悬浮剂,农药登记证号PD20190267。
防治对象
该产品在我国登记防治小麦赤霉病、油菜菌核病,推荐商品制剂用量均为每次50~65毫升/亩。
产品特点
该产品不仅对小麦赤霉病具有优异防效,而且可以显著降低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含量,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对油菜菌核病防治效果显著,后期茎秆干净,籽荚保绿时间长,增产效果明显。
使用技术要求
1.氟唑菌酰羟胺为中-高等抗性风险药剂,使用时必须遵从抗性管理措施,严格按照标签推荐的施药时期、施药剂量和次数施药;严格控制同类药剂的施药次数,在整个生长季同类药剂施药次数不超过2次。
为取得较好防治效果,应于发病前或初见零星病斑时开始用药。
2.使用前需充分摇匀,按推荐剂量,兑水叶面均匀喷雾。
需根据植株大小适当调整用水量,用水量一般为30升/亩。
3.防治油菜菌核病,建议在油菜开花初期、茎秆发病初期喷雾,重点喷施茎秆部。
一季作物最多使用1次,安全间隔期为21天。
4.防治小麦赤霉病,建议在小麦扬花初期喷雾,可视病情间隔7天左右再施药1次,重点喷施穗部。
一季作物最多使用2次,安全间隔期为14天。
5.大风天或预计施药后1小时内降雨,或极端温湿度条件下不要使用。
6.建议与其他作用机理不同的杀菌剂如苯醚甲环唑等轮换使用。
文/ 山东省宁阳县农业农村局 刘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