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台阶七步流水施工探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台阶七步流水施工探究
一、工程概况
新建贵广铁路设计时速250km/h预留提速条件。
寺岭隧道位于广西区桂林市临桂县五通镇寺岭村,隧道起讫里程为D1K397+370~D1K397+570,全长200m。
隧道位于缓和曲线和直线上,隧道处于3‰的上坡道上,隧道最大埋深32m,最宽17.48m,高度13.48m,开挖面积191㎡,属于浅埋超大断面隧道。
寺岭隧道隧区范围内沟槽中覆土较厚,山坡上覆土较薄,下伏基岩为页岩,泥质灰岩,全~强风化层较厚,差异风化明显。
隧道进出口位于全~强风化层中,洞身位于弱风化层中,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较破碎,隧道洞身底部有泥质灰岩,岩溶弱发育。
设计按Ⅴ级围岩进行支护,设计采用CRD法施工。
实际施工中因CRD法有其缺陷性,故对施工方法进行优化,采用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法开挖。
二、CRD施工工艺及其缺陷
(一)CRD施工工艺如图1所示。
(二)施工缺陷
因寺岭隧道洞身位于弱风化层中,开挖需辅以弱爆破,采用CRD法施工使得各工序不能紧密衔接,造成人员、机械、设备闲置,进而影响施工进度。
故实际施工中不予采用该方法。
三、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法施工
针对洞口段浅埋的特点,从进口向出口方向拟采用短台阶施工方案,即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法施工,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循“先预报、弱爆破、少扰动、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并兼用挖掘机配置破碎锤的液压系统工作原理进行快速掘进施工,充分发挥围岩的自稳能力,保证施工安全。
(一)施工要点
1.施工准备
施工前要充分周密细致的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机械准备,劳力组织及其他准备工作。
2.测量放样
通过测量严格控制隧道中线及法线精度,确保开挖过程中围岩断面尺寸符合设计尺寸。
3. 超前支护
根据设计参数,设置超前支护,采用φ42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风动凿岩机钻孔后,用游锤或凿岩机直接将小导管沿I20b工字钢架中部打入,与钢架焊接组成预支护体系。
注浆设备采用KBY-50/70注浆泵,注水泥浆,注浆压力为0.5~1.0MPa,注浆工艺严格按设计和施工规范进行。
注浆前先喷射混凝土5~10cm封闭掌子面形成止浆墙,当单孔注浆达到设计量时,结束注浆。
注浆参数根据注浆试验结果及现场情况调整。
注浆作业中认真填写注浆记录,随时分析和改进作业,并注意观察施工支护工作面的状态。
4.初期支护
采用“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法”施工,将开挖断面分为上、中、下及底部四个部分逐级掘进施工。
上部宜超前中部3~5m,中部超前下部3~5m,下部超前底部10m以内。
为方便机械作业,上中下台阶高度均控制在3.8m左右。
施工工序图如图3所示。
(1)第一步:上部弧形导坑开挖:在拱部超前支护后进行,环向开挖上部弧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核心土长度宜为3~5m,宽度宜为隧道开挖宽度的1/3~1/2。
遵循短进尺原则开挖长度按设计要求控制在0.6m,开挖后应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架设钢架,在钢架拱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下倾角45°打设锁脚锚杆,锁脚锚杆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2)第二、三步:左、右侧中台阶开挖:开挖进尺按设计要求确定为0.6m,左、右侧台阶错开2~3m,开挖后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
护,接长钢架,在钢架拱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下倾角45°打设锁脚锚杆,锁脚锚杆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3)第四、五步:左、右侧下台阶开挖:开挖进尺按设计要求确定为0.6m,左、右侧台阶错开2~3m,开挖后及时进行喷、锚、网系统支护,接长钢架,在钢架拱脚以上30cm高度处,紧贴钢架两侧边沿按下倾角45°打设锁脚锚杆,锁脚锚杆与钢架牢固焊接,复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
(4)第六步:上、中、下台阶预留核心土:各台阶分别开挖预留的核心土,开挖进尺与各台阶循环进尺相一致。
(5)第七步,隧底开挖:每循环开挖长度宜为2~3m,开挖后及时施作仰拱初期支护,完成两个隧底开挖、支护循环后,及时施作仰拱,仰拱分段长度宜为4~6m。
(二)施工注意事项
1.在施工前,必须进行超前地质钻孔,并由专业人员进行地质分析确认,并采取相应的施措施,确保开挖安全。
2.施工中认真进行围岩量测,实行信息化施工,动态化管理,及时反馈信息,调整支护参数,确保施工安全。
3.施工中应根据工程水文地质条件,按设计要求做好超前支护,防止围岩松弛,保证隧道开挖安全。
在断层、破碎带、浅埋段等自稳性较差或富水地层中,超前支护应按设计要求进行加强。
4.施工以机械开挖为主,必要时辅以弱爆破。
结语:
寺岭隧道采用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法施工,有效的避免了各工序不能紧密衔接,造成人员、机械、设备闲置的弊病,充分发挥了作业空间,使机械化工效得以提高,有效灵活的转换了施工工序并调整了施工方法,在台阶法开挖基础上,预留核心土,左右错开开挖,有效的提高了工作面的稳定,增强了安全性能。
避免了与其他平行作业施工工序的干扰,极大的提高了施工进度,达到月进度75m,远超CRD法每月30m的进度,缩短了施工工期,降低了施工成本。
同时,三台阶七步流水作业法施工也为同类工程提供有针对性的、通用的、系统的技术保障体系。
具有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值得在以后类似的工程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