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育儿的七大习俗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知识带有温度。
漳州育儿的七大习俗整理
漳州育儿的七大习俗
(一)做四个月
婴儿满四个月,家长要办牲醴敬神,备猪脚等八色礼品送岳家。
婴儿也于是日由母亲抱回娘家。
娘家即以婿家的礼品祭祀神明。
外婆将两个大饼系于婴儿胸前,谓之“收澜(涎)”,并抱婴儿到户外游玩、过桥,作出赶老鹰的声音,谓之“做胆”。
是日,让婴儿第一次坐到椅轿(竹、木制成的小儿坐椅)上。
女儿返回婆家时,娘家要做桃粿让女儿作“伴手”带回,同时要回赠婴儿衣服、鞋帽、涎巾、襁巾、花帕、封底裤、银脚环和猪蹄趾、米花糖、石榴花等礼品。
(二)做度晬
小孩满一周岁时,家里要做红龟粿、办牲醴敬神,并以红龟粿和染红蛋壳的熟鸡蛋馈送亲友四邻,有的还要设宴请客。
外孙度晬时,外婆要送线面、新衣服、虎头鞋、天官锁或手镯、脚镯等礼物。
孩子周岁时换上新衣,挂天官锁,坐到神案前的大筊内。
大人在孩子面前摆上算盘、书本、笔墨、刀剑、种子、念珠、铜钱、食品等几种物品,若是女孩则换成脂粉、针线、秤、尺等,然后观看孩子首先抓取哪样物品,以此预卜孩子将来的职业以及贫富、智愚、廉贪、勤懒等。
此俗称“抓周”或“试晬”。
(三)脱痘痂
第1页/共3页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旧时,天花是残害儿童的大病,孩子患天花痊愈无异于去死回生,故要进行隆重的仪式,称为“称为“淋珠(天花)疕(痂)”。
家长将一大碗乌豆、黄豆炒熟,邀请几个男孩前来围观。
让出痘痊愈脱痂的儿童坐在一面大筊苈正中间的小凳子上,在其头顶上放一面铜镜,将熟豆倒在铜镜上使之从四边滚落到筊苈上,一边高声说“掉疕了,掉疕了!”围观的男孩拾取熟豆拿去吃,俗称“拣珠疕”。
种牛痘普及以后,淋珠疕之俗连续下来,儿童种过牛痘的第十二天,其母即为其进行淋珠疕的仪式。
80年月,停止种牛痘,淋珠疕之俗也未完全废弃,一些群众当小儿患水痘痊愈后也进行淋珠疕的仪式。
(四)改洗
民间认为幼儿是“清气相(洁净)花”,不得接触“不洁”的'事物,万一被不洁的事物事物坛(音七)着(犯邪),要以某种方式“改洗”,民间还有印制的巴掌大的专用的“解殃经”。
“改洗”的详细的作法有几种:
1.用吊桶在井里荡七次,打起一桶水,往水里投入三岔路口的七粒马齿砂(粗砂),并采石榴、兰蕉、茉莉等七种花的心芽放入水中,
然后用石榴枝沾花心水在幼儿的胸前划三下,在背后划四下,并高声说“拭拭去啊!清彩啊!”俗谓如此便可以将邪秽气除去。
2.在厕所里烧几张寿金或刨花,让儿童从火上跳过,然后直接走回房间躺到床上,其间不得转回头。
3.带儿童到野外,找一株和该幼儿一样高的草,割下来在儿童身上划几下,同时高声口念“(音搞)大汉啊”(意为长得快)之类的吉语。
第2页/共3页
让知识带有温度。
(五)驱虱蚤
旧时,卫生条件差,跳蚤、虱子孳生,叮咬儿童。
每年第一次响雷时,家长就叫小儿站到大门口,将衣服脱下向外抖一抖,口中念道:“春雷(音胆,意为响),虼蚤虱母辗落田。
”俗以为可以驱除虱、蚤。
(六)百家饭与百布衣
旧时,民间遇到小儿多病,往往要向四邻各家各户都讨一些米来做饭给孩子吃“百家饭”,向四邻各家各户都讨一小块布来缝缀成“百布衣”给小孩穿,认为这样孩子就会“好邀饲”。
(七)姑母赠物
婴儿初次长牙一般是成对的门牙。
如只长一枚,本地称“发孤齿”,应由婴儿的姑母送给婴儿一只小竹凳,俗以为能保证婴儿将来牙齿发育正常。
婴幼儿头发长不齐,后脑勺上部分地方长不出头发,形成一长条,俗称“行姑路”,要由婴儿的姑母送婴儿一双鞋,才能使孩子的头发长齐。
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
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