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24_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周考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此“制”是指()
A. 嫡长子继承
B. 分封制
C. 三公九卿制
D. 宗法制
2、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 )
A.“诸侯朝于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B.“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蘖无别,则宗族乱。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3、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汉武帝在政治体制上形成了两个官僚系统:一个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一个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

这一局面的形成( ) A.强化了中心对地方的管理 B.促使了官僚政治的基本形成
C.限制了权臣对皇权的威逼 D.避开了帝王暴政局面的出现
4、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于之”。

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


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

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A. 三省六部制
B. 科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察举制
5、“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

今中书主民,枢密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故财已匮,而枢密院益兵不
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

”宋代这种状况突出反映( )
A.三省六部分工明确运行平稳 B.加强集权导致地方贫弱
C.加强君主专制影响行政效率 D.宋代君相之间冲突尖锐
6、“(明代)高校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高校士终归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
推行政令,高校士便无此权。

他只能依靠‘票拟’签留看法,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

”作者意在表达( )
A.高校士权力无制度保障 B.设立高校士有利于限制皇权
C.高校士擅长于玩弄权术 D.高校士只是没出名义的宰相
7、清代雍正时期,朝延将边疆少数民族土司管理的方式改成汉族式的官员管理方式,即统治少数民族的土司头目被废除,改成由中心政府派任流官管理。

这一做法( )
A.有利于加强君主的肯定权力 B.强化了中心对地方豪强的管制
C.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大大扩张了清王朝的统治疆域
8、亚里士多德有一句名言:“人是城邦的动物。

”对这一名言理解正确的是( )
A.希腊人珍视个人自由,敢于表现特性
B.公民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气
C.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是希腊社会的主体阶层
D.海洋是希腊人联系外部世界的大通道
9、梭伦改革后,贵族专权的局面得到了较大的变更,但雅典偷盗、抢劫案件明显增加,虚高谎报财产的闹剧此起彼伏,“新”问题出现了。

雅典“新”问题的出现,源于梭伦改革( )
A.使债务奴隶重获自由B.取消部落为基础的选区
C.过度减弱了贵族特权D.制定了财产等级参政制
10、英国法学史专家梅因曾论述道:“无论是为了罗马的利益或是为了罗马的平安,都不允许将外国人完全排斥在法律的爱护之外……在罗马史中从来未有一个时期忽视过对外贸易。

”这一论述( ) A.指出了习惯法的弊端和缺陷 B.说明白成文法诞生的必要性
C.揭示了万民法产生的必定性 D.表明罗马法维护奴隶主利益
11、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知人就没有法官”,这就是由“控诉式诉讼”派生出来的“不告不理”审判原则。

这说明古罗马( )
A.削减诉讼案件 B.留意法律程序
C.维护贵族利益 D.强调证据作用
12、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看法分歧表态说:“我事实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

”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内部看法一样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B.首相与一般阁员享有同等权力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 D.政党之间的斗争确定内阁政策
13、日本宪政专家佐藤功在论述英国时指出:在英国,政府是由中世纪封建制度自然而然地发展起来的?在那里常常在同一个基地上建筑起新的建筑物。

佐藤功在此强调的是( )
A.英国宪政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B.英国宪政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C.英国宪政发展以王权政治为中心 D.英国宪政是对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14、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宝贵的……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幻想。

”近代美国实现这一“幻想”的重要举措是( ) A.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议会主权 B.实行联邦制政体
C.坚持人民主权原则 D.实行三权分立与制衡
15、某法律文献记载道:“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驾驭。

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肯定多数票选出。

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

总统与参议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

内政部长由总统任命。

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这来自于( )
A.美国1787年宪法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6、从1871作到1890年,俾斯麦简直就是“帝国的监护人”,他有权在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发起辩论,提出法案。

表决失败,不能投不信任票迫使他辞职。

表决失败亦不能“迫使他辞职”的主要缘由是( )
A.首相掌推德意志帝国最高的行政权B.德意志帝国是实行邦联体制的政权
C.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看法不一样D.首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17、有人说:“英国挑起鸦片斗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扫除中国设在贸易往来道路上的主要障碍。

”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A.鸦片贸易合法化 B.开放通商口岸 C.协定关税 D.获得最惠国待遇
18、其次次鸦片斗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两国交涉的焦点是“公使驻京”,这被清政府列为谈判中的“第一要事”,而开放通商口岸等很快达成了协议。

这反映出当时的清政府( )
A.认为英法违反国家同等原则 B.认为公使驻京违反国际法
C.担忧公使驻京破坏司法主权 D.维护天朝上国的传统规制
19、其次次鸦片斗争结束后,列强主动表示情愿帮助清政府剿灭太平天国。

据图1、图2分析列强此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划分“势力范围”B.扶植清政府作为统治中国的工具
C.进行资本输出D.使斗争中获得的权益能得以落实
20、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干脆变更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在此以后”的“此”是指( )
A.《南京条约》丢失关税主权 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
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
21、近代西方视察家曾将当时的一场战事称为“李鸿章一人与日本一国的斗争”。

其依据是( ) A.鸦片斗争后清政府对外来侵略已无力抗拒
B.甲午斗争时中国民众民族意识尚未充分觉醒
C.清政府反对李鸿章因朝鲜问题与日本交战
D.力气弱小是甲午斗争清军战败的根本缘由
22、列强发动八国联军侵华斗争的目的就是想瓜分中国,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也是实行瓜分的有利时机,但在《辛丑条约》中却没有割地等相关条款。

这说明( )
A.义和团运动取得了肯定成效 B.列强“以华制华”方针失效
C.列强最大化维护在华利益 D.中国民族危机渐渐趋于缓和
23、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受地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

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照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

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 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
C.反封建不彻底 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4、学者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它是一条分界线。

”作者认为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主要理由是( )
A.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B.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辛亥革命实现了生活上的移风易俗 D.辛亥革命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5、“……学子激扬焚佞府,群团奋起激街巷。

众工人,上阵露锋芒,春雷响。

……气旋昂,誓与列强争抗。

抖擞中华民众志,挫败掠者千夫莽。

”这一历史事务的主要影响是()
A. 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 标记着中国新民
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D. 反映了中华民族抗拒外来侵略的坚毅意志
26、近年来,史学界有学者认为南昌起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你认为最有可能的理由是( )
A.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B.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
C.中国共产党驾驭了革命领导权 D.新型人民军队的创建
27、下图是1927—1928年中共党员成份构成变更示意图。

造成这一变更的主要缘由是( )
A.国民革命运动失败B.湖南农夫运动高涨
C.新的革命道路开拓D.工人运动转入低潮
28、中国共产党在一份政治宣言中宣布:“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

这份宣言体现了()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进行国民革命
C.国共合作抗日 D.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解放全中国
29、聂荣臻曾经夸赞某次大规模战役:“是一个主动的进攻战役,使日军在华北的主要铁路、马路受到广泛破坏,井陉煤矿被彻底破坏,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治安肃正’‘以战养战’等阴谋安排。

”此次大规模战役指的是()
A.台儿庄战役B.淞沪会战 C.平型关大捷 D.百团大战
30、1936年7月,中共中心发出的《中心关于土地政策的指示》规定:“一切汉奸卖国贼的土地财产全部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粮食、房屋、财产一律没收,没收之后仍分给耕种份地及必需的生活生产资料”;“生活状况很坏的小地主的土地不没收”。

其旨在( )
A.维护土地革命成果 B.建立新型农村生产关系
C.歼灭封建剥削制度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二、非选择题(三道大题,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材料一公元前452年到公元前450年间,罗马共和国先后铸造十二块铜牌,具体列出民法、刑法、
诉讼程序等很多方面的内容,公布于罗马广场,史称《十二铜表法》。

——引自《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查士丁尼皇帝以集罗马法律之大成而著称于世,他所编纂的法典在他即位期间得到了实施。

《查士丁尼法典》(即《民法大全》)保留了罗马在法学上天才性的创建成果,后来成为欧洲很多国家制定法律的蓝本。

或许没有哪一部法典对世界有这么长久的影响。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材料三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须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行分。

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土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

现在很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干脆源于罗马法。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十二铜表法》制定的意义。

(4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学问,简述罗马法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罗马法对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有何重要影响。

(4分)
32、(12分)近代中国就是一部人民抗拒侵略压迫、追求民族独立,抗拒封建专制、追求民主进步的历史。

请结合所学学问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

(1)结合所学学问,比较材料中所反映的两个条约内容的异同。

(6分)
材料二辛亥革命……为2132年的历史打了一个用铁和血铸成的句号。

只有漫长的历史才能称量出这个句号的真正意义和重量。

它是一条分界线。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结合所学学问,试分析材料三关于辛亥革命成为“分界线”的理由。

辛亥革命后,中国处于军阀割据的状态,为了深化地推动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结合所学学问。

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

(6分)
33、(14分)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纪元。

而五四运动以来大幅前进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在抗日斗争中得到了全面提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非常集中地概括了以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力追不舍的社会政治目标和为之奋斗不息的方向。

……当南京临时政府公布了第一首民国国歌的时候,“揖美追欧,旧邦新造”已由革命派的意向变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意向。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这是鸦片斗争以来在中国民意基础上,中国政府代表第一次对国际条约说了“不”字。

从今以后,由于中国社会出现新的生产力、新的阶级、新的思想和主义,中国社会在……各方面出现了新的主动向上的因素,出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的趋势。

——张海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标记》
材料三在日本军国主义者野蛮侵略下……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反抗外来的侵略者。

……这场斗争也引起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彼此消长的大变更。

……许很多多的中国人,正是通过在这场斗争中的实际视察,才真正相识中国共产党并团结在它四周。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材料一中“旧邦新造”反映了革命派怎样的意向?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学问,阐释以孙中山等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是如何“揖美追欧”的。

(6分)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学问,分析20世纪20年头中国社会“从‘沉沦’转而‘上升’趋势”的主要因素。

(4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中国抗日斗争历史地位的理解。

(4分)
高一历史第三次周考答案
1---5:BBCDC 6---10:ACBDC 11---15:BCDDC
16---20:DCDDC 21---25:BACAC 26---30:CCCDD
31.(1)意义:标记着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的诞生;限制了贵族随意说明法律的权力,平民利益得到了肯定保障。

(4分)
(2)形成:习惯法——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2分)
发展:公民法——万民法。

(2分)
完善:《民法大全》使得罗马法得以系统化和法典化。

(2分)
(3)重要影响:极大地影响了近代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立法司法制度;是近代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有力武器。

(4分)
32.(1)同:外国人借居通商口岸;开埠通商。

(回答都是经济侵略亦可。

)(3分)
异:材料一反映了列强商品输出的要求,材料二中的规定可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反映了列强资本输出的要求。

(3分)
(3)理由: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或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化人心。

(3分)
斗争:北伐斗争。

(1分)
结局:动摇了(或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民革命失败(或第一次国共合作裂开)。

(2分)
33.(1)意向:建立民主共和国。

(2分)
阐释:借鉴美国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建立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依据国情,实行责任制内阁。

(4分)
(2)缘由: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三民主义推动国共合作。

(4分)
(3)理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使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念大大增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民主革命在全国的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

(4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