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选修3第2章 克隆技术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2024学年浙科版高中生物单元测试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
1.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H7N9病毒颗粒外膜表面糖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用纯化的糖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提取的血清抗体具有异质性
B. 经多次抗体检验得到的阳性杂交瘤细胞可注射到小鼠腹水中继续培养
C. 利用该单克隆抗体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技术可诊断出H7N9病毒感染者
D. 经灭活的仙台病毒诱导融合并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具有二倍体核型
【答案】D
【解析】解 A. 将纯化的糖蛋白作为抗原反复注射到小鼠的体内一段时间后从小鼠体内提取出血清抗体该血清抗体只针对H7N9病毒发挥作用所以具有异质性 A正确
B. 多次检验后得到的阳性杂交瘤细胞可以冻存起来既可以在体外进行培养也可以在体内(小鼠腹腔)进行培养 B正确
C.该单克隆抗体是针对H7N9病毒的具有特异性可与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通过抗原—抗体杂交技术诊断患者 C正确
D.杂交瘤细胞是在制备单克隆抗体过程中用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融合而成的两个二倍体细胞融合后产生的杂交细胞是四倍体 D错误
故选 D
2.限制酶 BamHⅠ和 BglⅡ是两种常见的工具酶它们的识别序列及切割位点依次为
G↓GATCC和A↓GATCT.研究中用BamHⅠ切割DNA获得目的基因用BglⅡ切割质粒并连接得到重组质粒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限制酶切开的是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催化氢键的形成
B. 目的基因经BamH I切割后形成的黏性末端是﹣CTAGG
C. 分别用不同种限制酶切割保证了目的基因定向插入质粒
D. 经两种限制酶处理并连接得到的重组质粒不能再被这两种酶所识别
【答案】D
【解析】
3.某小鼠生活过程中被多种病原体感染过科学家以该小鼠为实验材料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获得了抗某种病原体的高纯度单克隆抗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被多种病原体感染过的小鼠体内会产生多种浆细胞
B. 经细胞融合后形成的单个杂交瘤细胞可分泌多种特异性抗体
C. 使用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进行疾病治疗可减少副作用的发生
D.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应用了动物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
【答案】B
【解析】
解 A.被多种病原体感染过的小鼠体内会产生多种浆细胞 A正确
B.经细胞融合后形成的单个杂交瘤细胞最多只能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 B错误
C.抗体能特异性的识别抗原使用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进行疾病治疗可减少副作用的发生不会损伤正常细胞 C正确
D.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使用了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 D正确
故选 B
4.用单克隆抗体研制而成的“生物导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瞄准装置” 二是杀伤性“弹头”.下列对此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瞄准装置”是指识别肿瘤的单克隆抗体
B. “弹头”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
C. “弹头”由某些“定位”物质构成
D. “生物导弹”的制备利用了细胞工程技术
【答案】C
【解析】解 A、“瞄准装置”是由识别肿瘤的单克隆抗体构成 A正确
B、“弹头”中的药物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的功能 B正确
C 、“弹头”由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等物质构成“定位”物质位于“瞄准装置”上 C错误
D、单克隆抗体运用了动物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D正确.
故选 C.
5.“生物导弹”是指()
A. 单克隆抗体
B. 杂交瘤细胞
C. 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
D. 在单抗上链接抗癌药物
【答案】D
【解析】解生物导弹是指单克隆抗体上连接放射性同位素、化学药物或细胞毒素能够借助单克隆抗体的定位导向作用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
故选 D.
6.下列有关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先利用特定的抗原蛋白饲喂小鼠再从小鼠脾脏中分离出B淋巴细胞
B. 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在培养液中加入能选择性抑制骨髓瘤细胞DNA复制的试剂进而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C.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需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等技术
D. 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为40 其B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0 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DNA分子数为80
【答案】B
【解析】解 A.蛋白质饲喂小鼠水解失去活性应先利用特定的抗原蛋白注射小鼠再从小鼠脾脏中分离B淋巴细胞 A错误
B.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需在培养液中加入能选择性抑制骨髓瘤细胞DNA复制的试剂进而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B正确
C.制备单克隆抗体需运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来培养免疫的B细胞、骨髓瘤细胞及其由二者融合的杂交瘤细胞等需运用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来诱导免疫的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 C错误
D.小鼠骨髓瘤细胞染色体数为40 其B淋巴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0 融合后形成的杂交瘤细胞染色体数目为80 由于细胞质中也有DNA 所以DNA数目大于80 D错误
故选 B
7.阿霉素是一种抗肿瘤抗生素可抑制RNA和DNA的合成阿霉素没有特异性在杀伤肿
瘤细胞的同时还会对机体其它细胞造成伤害科研人员将阿霉素与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结合制成抗体–药物偶联物(ADC) ADC通常由抗体、接头和药物三部分组成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阿霉素对肿瘤细胞和已经分化的组织细胞都有杀伤作用
B. 将肿瘤抗原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的血清中分离出的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C. ADC的制成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
D. 利用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在特定组织中的成像技术可定位诊断肿瘤
【答案】B
【解析】解 A.阿霉素是一种抗肿瘤抗生素可抑制RNA和DNA的合成导致蛋白质也无法合成因此阿霉素对肿瘤细胞和已经分化的组织细胞都有杀伤作用 A正确
B.将肿瘤抗原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从小鼠的血清中分离出的抗体并不是单克隆抗体 B 错误
C.将阿霉素与能特异性识别肿瘤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结合制成抗体–药物偶联物(ADC)实现了对肿瘤细胞的选择性杀伤 C正确
D.利用同位素标记的单克隆抗体在特定组织中的成像技术可定位诊断肿瘤 D正确
故选 B
8.2020年10月7号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2位研究生物学的科学家以表彰她们“开发出一种基因编辑方法” 她们阐述和发展了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利用这些技术和工具研究人员可以极其精确地修改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动物、植物体中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
B. 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所含的五碳糖、磷酸和碱基种类相同
C. DNA初步水解的产物有6种
D. DNA是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
【答案】C
【解析】A、动物细胞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其次是线粒体植物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其次是线粒体和叶绿体 A正确
B、不同生物体内的DNA都是由A、T、G、C四种碱基、脱氧核糖和磷酸构成的 B正确
C、DNA初步水解的产物有4种脱氧核糖核苷酸 C错误
D、DNA是遗传物质是储存、传递遗传信息的生物大分子 D正确
故选C.
9.HER-2(一种跨膜糖蛋白)高表达通常只出现于胎儿期正常人体组织中其表达量极低在乳腺细胞中高表达可加速细胞分裂使其增殖、分化过程失衡最终转变为乳腺癌抗体–药物偶联物T-DM1由曲妥珠单抗和药物DM1连接而成对HER-2有很强的靶向性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A. 胎儿期HER-2高表达可能与胚胎发育有关成人HER-2含量高可为乳腺癌诊断提供参考
B. 因为获取的B淋巴细胞可能有多种所以曲妥珠单抗的制备过程需进行专一抗体阳性检测
C. DM1与HER-2特异性结合是T-DM1对癌细胞进行选择性杀伤的关键
D. 利用同位素标记的曲妥珠单抗在乳腺组织中成像的技术可定位诊断肿瘤的位置
【答案】C
【解析】解 A.胎儿期HER-2高表达可能与胚胎发育有关成人含量HER-2高可为乳腺癌诊断提供参考 A正确
B.获取的B淋巴细胞可能有多种所以曲妥珠单抗的制备过程需进行专一抗体阳性检测B正确
C.曲妥珠单抗与HER-2特异性结合是T-DM1对癌细胞进行选择性杀伤的关键 C错误
D.利用同位素标记的曲妥珠单抗在乳腺组织中成像的技术可定位诊断肿瘤的位置 D正确
故选 C
10.下列属于细胞水平克隆的是()
A. 棉花根尖细胞经诱导形成幼苗
B. 单细胞的DNA在体外大量扩增
C. 培养动物杂交瘤细胞
D. 人参皂甙干粉的大量生产
【答案】C
【解析】解 A、棉花根尖细胞经过诱导形成幼苗的过程为植物组织培养表示个体水平的克隆 A错误
B、单细胞的DNA在体外大量增殖属于分子水平的克隆 B错误
C 、培养动物杂交瘤细胞原理是细胞增殖属于细胞水平的克隆 C正确
D、运用植物组织培养大量生产人参皂甙干粉原理是细胞的全能性属于个体水平的克隆 D错误.
故选 C.
11.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是2019年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新冠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迅速作出反应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人体免疫系统只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B. 该病毒侵入人体后 T细胞的周期可能会变长
C. B淋巴细胞分泌的抗体可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
D. 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答案】D
【解析】A、人体免疫系统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 A错误
B、该病毒侵入人体后激发人体的特异性免疫 T细胞能增殖和分化所以T细胞周期会变短 B错误
C、B细胞能增殖和分化形成浆细胞浆细胞能分泌抗体抗体可与该病毒特异性结合 C 错误
D、效应T细胞能密切接触被新冠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使靶细胞(宿主细胞)裂解死亡因此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的裂解死
亡属于细胞凋亡 D正确
故选D.
1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过敏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组织胺作用于平滑肌、腺体和毛细血管引起异常反应
B. 基因工程中选择质粒和病毒作运载体将目的基因导人受体细胞利用了它们感染的特点
C. 细菌质粒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不是细菌的基本生命活动必需的性状
D. “生物导弹”治疗癌症是因为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癌细胞并杀灭癌细胞
【答案】D
【解析】解 A、过敏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组织胺作用于平滑肌、腺体和毛细血管引起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等异常反应 A正确
B、基因工程中常选用质粒和病毒作运载体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因为它们具有感染功能 B正确
C 、细菌拟核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是细菌的基本生命活动必需的性状而质粒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不是细菌的基本生命活动必需的 C正确
D、“生物导弹”治疗癌症是因为单克隆抗体能特异性识别癌细胞能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在原位杀死癌细胞 D错误.
故选 D.
13.以绵羊红细胞刺激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再将后者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并筛选出特定杂交瘤细胞生产单克隆抗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抗体能识别绵羊整个红细胞
B. 抗体只识别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
C. 抗体能识别绵羊所有体细胞
D. 抗体只识别绵羊所有体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
【答案】B
【解析】解绵羊红细胞刺激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其中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是抗原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可增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只识别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并与绵羊红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特异性结合.
故选 B.
14.(1)上图新冠病毒标出的四种结构中最先激活免疫系统的是()
14.(2)在DNA疫苗制备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限制酶切割DNA分子在图12所示的限制酶识别序列中限制酶作用的化学键是()
14.(3)感染新冠病毒后痊愈的病人机体内最可能长期存在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A
【解析】
【答案】A
【解析】
【答案】B
【解析】
15.下列有关细胞全能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组织培养繁育花卉所利用的原理是细胞具有全能性
B. 克隆羊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 用花粉培育成的植株往往高度不育说明花粉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D. 愈伤组织的形成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答案】A
【解析】解 A、植物组织培养繁育花卉所利用的原理是植物体细胞具有细胞全能性 A
正确
B、克隆羊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B错误
C 、用花粉培育成的植株往往高度不育是因为单倍体无法形成配子不是花粉细胞不具有全能性 C错误
D、愈伤组织的形成说明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可以脱分化 D错误.
故选 A.
16.以H1N1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采用细胞工程制备单克隆抗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为单克隆抗体
B. 体外培养单个B淋巴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H1N1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C. 将等量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
D. 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H1N1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以诊断该病毒感染体
【答案】D
【解析】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0分共计60分)
17.(1)研究表明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使其不能暴露该病毒的________ 以致感染信息不能呈递给________ 从而无法正常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导致机体对该病毒的________免疫功能下降.因此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致病.
17.(2)用大肠杆菌生产埃博拉病毒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因埃博拉病毒不是逆转录病毒可先将埃博拉病毒的RNA与逆转率病毒的RNA重组在________的作用下合成________.再用________ 切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与质粒构建________ 同时用________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
17.(3)用埃博拉病毒的某种蛋白免疫小鼠通过________技术获得杂交瘤细胞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治疗该病.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________.
【答案】特有抗原或抗原肽-MHC, \T 细胞, 特异性
【解析】埃博拉病毒侵入机体后通过靶向感染、破坏吞噬细胞等使其特有抗原或抗原肽-MHC不能暴露出来则不能呈递给T细胞从而无法正常激活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应答过程导致机体对该病毒的特异性免疫功能下降.因此病毒在体内快速增殖、致病.【答案】逆转录酶, DNA,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基因表达载体, Ca^2+
【解析】用大肠杆菌生产埃博拉病毒的某蛋白时因埃博拉病毒不是逆转录病毒可先将埃博拉病毒的RNA与逆转录病毒的RNA重组在逆转录酶的作用下以RNA为模板合成DNA.再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与质粒构建基因表达载体同时用Ca^2+ 处理大肠杆菌使其成为感受态细胞使重组质粒进入受体细胞.
【答案】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大量制备
【解析】用埃博拉病毒的某种蛋白免疫小鼠通过细胞融合或细胞杂交技术获得杂交瘤细胞用于生产单克隆抗体治疗该病.杂交瘤细胞的特点是既能无限繁殖又能产生特异性抗体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特异性强、灵敏度高、能大量制备.
18.(1)“中中”和“华华”的诞生体现出________具有全能性克隆技术在生殖类型上属于________
18.(2)收集的卵母细胞应该在体外培养到________中期时使用微型吸管通过
________操作将________吸出
18.(3)在体外培养体细胞过程中通常应该控制在10代以内这是为了保证传代培养的
细胞具有正常的________
18.(4)动物的组织(细胞)不能像植物一样通过简单的组织(细胞)培养就能发育
为一个完整的新个体其原因是________
【答案】动物的体细胞核, 无性生殖
【解析】“中中”和“华华”的诞生所用的技术手段为细胞核移植、胚胎移植体现出动物
的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克隆技术在生殖类型上属于无性生殖
【答案】减数第二次分裂, 显微, 细胞核与第一极体
【解析】收集的卵母细胞应该在体外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时使用微型吸管通过
显微操作将细胞核与第一极体吸出
【答案】二倍体核型
【解析】在体外培养体细胞过程中通常应该控制在10代以内这是为了保证传代培养
的细胞具有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答案】动物细胞的全能性会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受到限制分化潜能逐渐
变弱
【解析】动物的组织(细胞)不能像植物一样通过简单的组织(细胞)培养就能发育
为一个完整的新个体其原因是动物细胞的全能性会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受
到限制分化潜能逐渐变弱
19.(1)步骤①肝癌细胞合成培养液中特有的成分是________ 培养液中还需加入一定
量抗生素的目的是________.
19.(2)步骤②中肝癌细胞免疫小鼠需在一定时间内间隔注射3次其目的是________.19.(3)步骤③中除了用50%PEG促进细胞融合外常用的生物诱导因素是________ 物理诱导方法有________.步骤④中通过脂质体法能将表达载体导入H18杂交瘤细胞依
赖的原理是________.
19.(4)与普通抗肝癌药物相比用抗人肝癌单克隆抗体HAb18与相应抗癌药物结合制
成的“生物导弹”治疗肝癌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
19.(5)乙醇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为了建立H18杂交瘤细胞凋亡检测模型科研人
员利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溶液诱导H18杂交瘤细胞凋亡其结果如图所示.抗凋亡细胞株
的建立与筛选应选择的诱导条件是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
【答案】血清(血清、血浆), 防止杂菌污染
【解析】
【答案】刺激小鼠产生更多的淋巴细胞
【解析】
【答案】灭活的病毒, 电刺激(震荡或离心), 膜的流动性
【解析】
【答案】能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部位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减少用药剂量
【解析】
【答案】C
【解析】
20.(1)要获得该抗病基因可采用________等方法为了能把该抗病基因转入到棉花细
胞中常用的载体是________
20.(2)要使运载体与该抗病基因连接首先应使用________进行切割假如运载体被切
割后得到的分子末端序列为则能与该运载体连接的抗病基因分子末端是
________
20.(3)基因的“针线”是________
20.(4)再将连接得到的DNA分子导入农杆菌然后用该农杆菌去________棉花细胞利
用植物细胞具有的________性进行组织培养从培养出的植株中筛选出抗病的棉花
20.(5)该抗病基因在棉花细胞中表达的产物是________
A.淀粉
B.脂肪
C.蛋白质
D.核酸
20.(6)该科技成果在环保上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
【答案】(1)从细胞中分离或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Ti质粒
【解析】解(1)抗病基因属于目的基因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从细胞中直接分离获得、化学方法、人工合成等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常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即借助农杆菌中
的Ti质粒
【答案】(2)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A
【解析】(2)构建基因表达载体时需先用限制酶切割运载体和含有目的基因的外源DNA分子含有相同黏性末端的DNA分子片段才能在DNA连接酶的作用下连接起来若
载体被切割后得到的分子末端序列为则能与该载体连接的抗病基因分子末端
是
【答案】(3)DNA连接酶
【解析】(3)切割完成后需采用DNA连接酶将载体与该抗病基因连接形成重组DNA
分子
【答案】(4)感染, 全能
【解析】(4)再采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即将连接得到的DNA分子导入农杆菌然后用该农杆菌去感染棉花细胞进而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植物细胞全能性原理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受体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株最后筛选出抗病的
棉花
【答案】(5)C
【解析】(5)基因表达是指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因此该抗病基因在棉花细胞中表达
的产物是蛋白质
【答案】(6)减少农药用量减轻环境污染
【解析】(6)该科技成果在环保上的重要作用是减少农药用量减轻环境污染
21.(1)与植物体细胞杂交相比图1中过程②特有的诱导融合的方法是________过程
②选用的骨髓瘤细胞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HAT培养基上生长
21.(2)为选出能产生专一抗体的细胞要将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到710
个细胞•mL^﹣1 将细胞稀释液滴入多孔培养板中使多孔培养板每孔中有________个细
胞然后筛选出专一抗体检测呈________(选填“阳性”或“阴性”)的细胞进行克隆化培
养
21.(3)图1中①步骤注射癌胚抗原的目的是________ 图1方框内需要经过________
次筛选才能获取单克隆杂交﹣杂交瘤细胞
21.(4)假设图2中双特异性抗体分子是由m个氨基酸形成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多选)
21.(5)与直接使用长春碱相比将长春碱与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结合后给药对人体的
副作用更小原因是
________
【答案】灭活的病毒诱导, 不能
【解析】
【答案】一, 阳性
【解析】
【答案】刺激小鼠产生相应的B淋巴细胞, 2
【解析】
【答案】B, C, D
【解析】
【答案】双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能将抗癌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位置在原位置杀死癌
细胞
【解析】
22.(1)专业人员利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__ 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22.(2)过程中①②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A为_______________ 由具有__________能力的薄壁细胞组成
22.(3)离体的组织一般取自茎尖、芽尖等部位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22.(4)②过程后得到的胚状体经人工薄膜包装可以得到_______________
【答案】(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解析】解(1)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培养成幼苗是利用了植物组织培养
技术其原理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答案】(2)脱分化再分化, 愈伤组织, 分生
【解析】(2)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是由具有
分生能力的薄壁细胞组成的愈伤组织经过再分化形成幼苗
【答案】(3)茎尖、芽尖等部位细胞分裂旺盛分化能力强且含有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可快速培养脱毒苗
【解析】(3)茎尖、芽尖等部位细胞分裂旺盛分化能力强可快速培育幼苗该部位含
有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可培养脱毒苗
【答案】(4)人工种子
【解析】(4)胚状体经人工薄膜包装可以得到人工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