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第2课新兴力量的崛起练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九9.2新兴力量的崛起
一、单选题
1.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认为“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不能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

……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我们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

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 )
A.自身实力的削弱
B. “冷战”对抗的需要
C.经济危机的困扰
D.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 )
A.欧洲共同体加强政治联合
B.欧洲共同体加强思想联合
C."北约"加强政治联合
D."北约"加强军事治联合
3.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冷战时期,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

一个由美国领导的最富裕和民主的社会集团,同一个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团展开了竞争,还有一个部分……”与“还有一个部分”最相关的是( )
A.欧共体
B.欧盟
C.不结盟运动
D.日本
4.1969年尼克松政府上台后,对美国的东亚政策开始做出重大调整,主要是在这一地区实行战略收缩。

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了同日本的关系,使美日关系出现一些新的变化。

这反映了( )
A.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
B.“冷战”在亚洲全面展开
C.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D.国际形势和美日双方力量的变化
5.联合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立的由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

20世纪90年代以前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着的德国国旗有两面(图一、图二),可90年代后只剩下图二所示国旗了。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欧共体成立
B.联合国改革
C.东欧剧变
D.苏联解体
6.2013年7月1日零时整,克罗地亚正式加入欧洲联盟,成为欧盟第28个成员国。

从目前来看,欧盟不断扩张( )
A.消除了欧洲国家概念
B.使世界格局向美欧两极格局发展
C.加剧了世界紧张局势
D.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发展
7.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曾经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抗衡了近半个世纪的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相继发生剧变。

其剧变的实质是( )
A.政局动荡
B.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社会矛盾激化
D.脱离社会主义阵营
8.1991年12月21日,俄罗斯等11个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领导人签署了《阿拉木图宣言》。

《宣言》宣告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及苏联停止存在。

独联体以主权平等为基础。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两极格局随着苏联的解体而瓦解
B.新成立的独联体属于联邦制国家
C.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D.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正式结束
9.马歇尔计划要求受援国成立一个经济合作组织,该组织先后与一系列受援国签订多边和双边协定,逐步削减了西欧国家间的关税壁垒。

这主要反映出马歇尔计划( )
A.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秩序
B.客观上有利于西欧经济一体化
C.对恢复战后西欧经济起重要作用
D.便利了美国向西欧输出大量商品
10.不结盟运动现有100多个成员国,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

2016年第十七次首脑会议提出:不结盟运动将继续推动世界向多极化和“去帝国主义”方向发展。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第三世界的崛起推动世界格局发展
B.发展中国家开始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C.不结盟运动是发展中国家间的集团
D.中国的加人壮大了不结盟运动规模
11.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说:“我们一开始就坚持反对集团政策……我们从来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

”由此可知,不结盟运动奉行的政策是( )
A.非集团、不结盟
B.求同存异
C.反对美苏霸权主义
D.和平共处
12.随着二战后非殖民化运动的进行、亚非地区的独立运动和不发达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苏之间的对抗,而且在两极格局的基础上不断生长出多极的力量。

下列最能反映这种力量生长的是( )
A.日本崛起
B.不结盟运动兴起
C.中国振兴
D.欧共体的成立
13.1964年日本东京举办了第18届现代奥运会,1970年又在大阪举办了世界博览会,这在亚洲都是第一次。

对其合理的解释是( )
A.日本经济崛起和综合实力增强
B.日本已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C.日本已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
D.日本得到了亚洲邻国的高度认同
14.著名的丰田汽车公司,1951年前还是个只能生产卡车的工厂,而且已濒临破产,甚至由于准备裁员而引发了劳资冲突。

但该公司在1951年就一举恢复到战前的水平,并且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发展得更快。

丰田汽车公司的这种转变与下列哪一事件密切相关( )
A.第二次世界大战
B.朝鲜战争
C.苏联人侵阿富汗
D.越南战争
二、材料题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50年代,在资本主义世界中.美国在工业生产、出口贸易、黄金外汇储备各方面所占的比重都显著下降•而西欧六国(法、联邦德国、意、荷、比、卢)所占的比重则大大上升。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阿登纳说: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

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1955年西欧六国召开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它们的社会政策1967年7月,六国正式成立欧洲共同体。

)
(单位:亿美元)
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何春超主编《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一.槪括分析西欧六国走向联合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三,指出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力量对比和经济格局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简要分析这种变化对政治格局的影响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材料中美国认为要支持和援助亚洲非盟友国家,但前提是“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即亦不加入苏联一方,B项符合题意。

二战结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因此排除A、C项。

不结盟国家的斗争是外因,排除D项;答案为B项。

2.答案:A
解析:“北约”是美国主导成立的针对社会主义阵营的军事政治集团,排除C、D两项。

1967年,欧洲共同体成立,西欧国家不断加强经济合作,经济实力大大增强;20世纪70年代起, 欧共体国家在一系列,大国际问题上采取了共同政策,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说话”,进一步加强了政治上的联合。

故选A项。

3.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兴力量的崛起。

材料信息“冷战时期,世界被分裂成三个部分。

一个由美国领导的最富裕和民主的社会集团,同一个苏联联合和受它领导的略贫穷一些的集
团……还有一个部分”反映了当时世界政治格局中的三支重要力量。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支力量是介于美苏之外的国家所发起的不结盟运动,故C项符合题意。

欧共体当时依附于美国,A项不正确;欧盟是苏联解体后才成立的,B项不正确;日本当时依附于美国,D项不正确。

4.答案:D
解析:在两极格局下美国的战略重心始终是在欧洲,A项与史实不符,错误;1947年杜鲁门主义出台,“冷战”在欧洲、亚洲全面展开,故B项错误;美、日、西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经济实力增强, 美国则陷入越南战争之中,实力下降,故调整了对东亚的政策, 故D项正确。

5.答案:C
解析:二战后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所以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着两面德国国旗。

在东欧剧变中,民主德国(国旗为图一)并入联邦德国(国旗为图二),德国统一,其国旗采用原联邦德国的国旗。

所以C项正确。

6.答案:D
解析:欧盟的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成为多极中的重要一极,有力地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故D项正确。

A项说法绝对化,与事实不符;B项说法明显错误; 多极化趋势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故C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东欧剧变的实质不是版图的变动,不是国名的改变,也不是社会矛盾激化,而是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由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故A、C两项错误,B项正确;“脱离社会主义阵营”并不一定是由社会主义国家演变为资本主义国家,D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阿拉木图宣言》宣告苏联走向解体,苏联的解体也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瓦解,故A项正确。

独联体以主权平等为基础,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国家,故B项错误。

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而不是出现,故C项错误。

二战后随着两极格局的逐渐形成,长期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就结束了,故D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材料中的“经济合作组织”“逐步削减了西欧国家间的关税壁垒”的信息,说明马歇尔计划削减了西欧国家间的关税壁垒,客观上促进了西欧经济一体化,B项符合题意。

马歇尔计划应该是改变了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秩序,排除A项。

C、D项说法不是材料反映的主要方面,排除。

答案为B项。

10.答案:A
解析:参加不结盟运动的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崛起推动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故A项正确。

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标志着发展中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项与题干主旨不一致,错误。

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故C项错误,中国重视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但并没有加入不结盟运动, 所以D 项错误。

1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和题干信息“反对集团政策”“不同意充当任何人的橡皮图章或后备军”可以判断A项正确。

12.答案:B
解析: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亚非拉国家相继获得独立,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不结盟运动主张实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冲击了两极格局,B项符合题意。

其他选项与题干中“非殖民化运动的进行、亚非地区的独立运动”不符。

13.答案:A
解析: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和综合实力的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奥运会和世博会在日本举办即其国际地位提高的重要体现,故选六项。

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提出成为政治大国的目标都是在20世纪80年代,B项和C项说法错误。

到目前为止,日本还未得到亚洲邻国的高度认同,故D 项错误。

14.答案:B
解析: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日本通过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大量的“特需”收入,经济得以恢复和好转,因此B项确;A、C两项明显错误;越南战争的发生也有类似的作用,但是在时间上不符合,D项错误。

15.答案:1.西欧六国经济力世增强,对美国的经济依赖减弱;通过联合,摆脱超级大国政治附跗的地位;通过联合,建立一个共同市场和逐步协调它们的社会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2.变化:美国经济实力下降,西欧、日本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资本主义世界逐渐形成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经济格局。

影响:西欧、日本在政治上日益摆脱美国的控制,动摇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地位,冲击了以美苏为迕的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