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英语教案Unit 4 Asking for Help Lesson 2人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nit 4 Asking for Help
L esson 2
本课通过Bill, Andy, Lucky之间的对话引出本课基本句型,主要学习使用Can I use your glue stick, please? Sure, here you are.句型来表述借
东西的过程。

【知识目标】
1. 语汇:能听懂、会说、认读新单词
use,please
2. 句型:Can I use your...? Yes, here you are. Thank you. You’re welcome.
3. 能给相应的图片标片标上序号。

【能力目标】
我们要学会在借东西时用礼貌用语“please”请,请问。

这样使用,对方会更加觉得你真诚。

【情感目标】
学英语本来就是为了使我们学习更多有意思的知识或者是沟通的渠道,学以致用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我们可以通过语言不断了解各种语言间的文化与区别。

最好能够运用到现实实践中。

【教学重点】
运用句型:“Can I …?”表达个人的需求,并能礼貌地回应。

在阅读中,能给相应的图片标上序号。

【教学难点】
能在生活情境中,运用英语解决问题。

如擦黑板,需要刷子,该怎么说;画线条时,需要尺子,该怎么说。

1.Teacher can show students a radio about helping people.
教师出示黑板刷、尺子、书本、铅笔等图片,让学生用“Can I ...?”
回应教师的要求。

T: Clean the blackboard, please.
S1: Can I use your brush?
T: Yes. Here you are.
S1: Thank you.
T: Draw a line, please.
S2: Can I use your a ruler?
T: Yes. Here you are.
S2: Thank you.
T: Read the dialogue, please.
S3: Can I use your English book?
T: Yes. Here you are.
除了教师向学生发出指令外,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对话。

2.Work in pairs
在小组内创造性地操练以上对话,教师要鼓励内容不同的、有新意的对话。

Step2. Make a conversation
S1: Can I use your glue stick, please?
S2: Sorry, I’m using it.
S1: Can I use your glue stick, please?
S2: Sure. Here you are.
S1: Can I use your school bag, please?
S2: Sorry, I’m using it.
S1: Can I use your school bag, please?
S2: Sure. Here you are.
Step3. Read the text
1.Reading the text aloud together.
2.Act the text.
Step4.Homework
1. Review the words and patterns of this unit. 复习本单元的单词和句型。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
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2. Make a conversation with your partner using the sentences. 和小伙伴用本单元的句型做对话练习。

“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
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

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

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

《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

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