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练习五教案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练习五教案范文在班级授课制下,如何使班级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有所提高发展,最基本的一条准则,就是要面向全部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今天作者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202X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练习五教案范文,期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202X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练习五教案范文1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

2、有感受情地朗诵课文,读懂课文内容。

3、能对文中的人和事进行评判,增加独立生活、自强自立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独立浏览的能力。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的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并在浏览后与同学交换自己的见解。

一、启示谈话,导入新课
1、孩子们,你们爱好旅行吗?都到过了哪些地方,是和谁一起去的?如果让你独自一人出远门或去旅行,你们敢不敢去呢?
2、孩子们,有这么一个孩子呀,她非常了不得,能一个人独自到欧洲去旅行,你们想和她成为朋友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位德国小姑娘(板书:乌塔)和她交个朋友,看看她是怎样去旅行的,她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

3、看地图了解乌塔都到了哪些地方,让孩子们知道欧洲一共有43个国家。

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课文中的乌塔给作者留下什么印象。

二、初步学习课文感知
1、生自由地读课文,要求你们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生词情形:洗漱、闲适、号码、反对、逻辑、语塞。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事?
(写的是14岁的德国女孩乌塔独自一人游欧洲的故事)
三、再读课文,感知乌塔的性情特点
交换一:
1、孩子们,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1—3自然段,作者在青年旅社里初识乌塔,觉得乌塔是一个怎么样的孩子。

指名汇报读描写乌塔的句子,从这些描写中你知道乌塔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
除了体会丰富外作者还认为乌塔还是一个热情活泼的女孩子,哪些句子写到了。

交换二:
2、乌塔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的?
①设计好了旅行路线和日程;②每到一地查警察局的号码;③给家里拨个电话或寄张明信片;④用三年的时间准备;⑤挣旅费。

通过这些作者知道了乌塔又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交换三:
3、你们能向乌塔这样吗?(中国的孩子敢这样做吗?)
师:乌塔的这种持之以恒的坚强自立精神不正是我们需要的吗?
在咱们中国我们的家长会同意你们这样做吗?
4、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读读第8、9自然段中乌塔和作者杰出的对话,看看乌塔是怎么说的?
自由读课文8、9自然段,想想乌塔的说法对不对?
指名读第8自然中乌塔说的话。

爱孩子,为何就不能让他们单独出门?这是什么句,谁能把这句话读好。

交换四:
5、孩子们乌塔的这些话想告知我们什么呢?
乌塔不同意中国家庭爱孩子的方式和管教孩子的做法,认为不符合逻辑,乌塔认为爱孩子就应当根据孩子的爱好、爱好给孩子一个自我锤炼的平台,这样才是真正的爱孩子。

老师觉得乌塔可真了不得,我很佩服她,小小年纪就有自己的看法,乌塔还和作者说了什么?读节9自然段。

6、现在谁愿意和老师一起来把第9自然读好。

师读作者的话,生读乌塔的话。

同桌练读,对话情势一直到会背。

师:此时作者又看见了一个怎样的乌塔。

乌塔认为光从书中认识世界是不够的,还要亲身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去酷爱生活。

四、拓展
1、孩子们,你们赞同乌塔的做法和说法吗?
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下,一个小女孩能否自己出门旅行。

2、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理由与大家交换一下。

预想:正方反方
要求两人一小组讨论、汇报。

3、交换汇报后老师说,孩子们此时此刻作者心里在问咱们中国的乌塔在哪里?有乌塔这样的孩子吗?所以作者要我们学习乌塔做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小结:老师也非常期望你们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酷爱生活,乐观向上的孩子。

五、板书设计:
经验丰富
乌塔热情、自立独立自主
亲自体验酷爱生活
202X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练习五教案范文2
教学目的:
知识目标:认识本课的五个生字。

能力目标:能速读课文,理清文章叙述顺序,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情感目标:
1.从叙述、描写中了解人物特点,学习人物独立生活的意识。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重点:
1.速读课文抓住大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对课文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难点:
在浏览中能感悟较深层意思并谈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同步练习半张。

预习要求:
1.读通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摸索:乌塔是谁?课文讲了她的什么事?请画出写她旅行线路的句子。

3.你觉得乌塔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激趣。

1.师成心写错课题“乌塔”。

(学生惊呼)夸奖学生的专心与质疑精神。

2.这里的乌塔不是指福州的名胜古迹乌山脚下的乌塔,而是?(一个14岁的德国小姑娘)。

3.课文写了她的什么事?(独自一人游欧洲)
4.[多媒体出示预习要求]谁在预习中画出了写她旅行线路的句子?师相机介绍欧洲及其旅行资源。

[多媒体出示欧洲地图及旅行景点。

]
二、速读训练,抓住大意。

1.过渡:大家一定对这篇课文感爱好吧!我们来做速读训练,看谁先抓住文章大意。

2.先来同桌相互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形。

[生字词显现]
3.学生独立速读课文,并完成同步练习:课文是按顺序写的。

以时间为提示可以将课文分三段,先写再写最后写乌塔与我作别,连续她未完的旅程。

三、深入读文,感悟,形成自己的见解。

1.过渡:读到现在,我们已经抓住课文的大意了,但课文作者为何要向我们介绍这件事?编书的老师有为何要选入这篇课文呢?我们还得深入读文。

2.你对乌塔一定留下了深入的印象吧,乌塔是个怎样的同龄人?你从哪看出来?请一边读课文,一边做记号。

[教师师范]。

3.学生默读并做批注。

4.指名汇报。

教师相机板书。

5.小结:乌塔真是一个独立能力很强的孩子。

6.那么,你对她独自一人游欧洲有何看法?请在小组中交换一下。

(小组讨论)
7.全班汇报。

四、总结。

我想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要启示读者要向乌塔那样勇于锤炼自己,但至于以什么方式锤炼自己,国情不同,个人情形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五、作业练习:
给乌塔写一封信,与她交换自我锤炼的体会。

板书设计:
乌塔
生活自理能力强
热情活泼会与人交换
做事有计划性
自我保护意识强
有责任感
会学习
会理财
202X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练习五教案范文3
1.教学设计
学科名称:黄河象教学设计
2.所在班级情形,学生特点分析
本班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朗诵能力与语言感悟能力,同时也掌控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并且初步具有了与他人合作识字的能力,但也有个别学困生,学习能力弱,需进一步加强。

3.教学内容分析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

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公道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入的印象。

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包蕴着深奥的科学道理。

4.教学目标
1了解科学家假想的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及假想的根据,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科学知识的爱好。

2朗诵课文,练习复述假想部分。

3训练学生思维想象能力。

5.教学难点分析
课文第二段,积存语言,体会语言,复述课文。

6.教学课时 2课时
7.教学进程
师:今天我们来连续学习21课黄河象。

初读课文时同学们对课文内容就产生了浓厚的爱好,现在谁来说说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哪几部分内容。

请同学们打开书。

三部分内容。

师:第一讲了什么?
生:课文讲了在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摆设着一具黄河象的骨骼,它高大完全(这具骨骼有什么特点?)-高大完全
打出投影:谁能看着投影再结合书上内容向大家描写一下黄河象怎样高大完全?
生:说或读第一自然段。

师: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全地储存下来,在象化石发觉是很少见的,你知道为何能完全地储存下来吗?
生:从它各部分骨头相干联的情形可以推断出它死后没有被移动过。

另外当地农民保护文物的意识很强,发觉后立刻报告,在上级的指挥下进行发掘。

师:课文还讲了些什么?
生:还讲了科学家假想了黄河象成为化石的情形。

师:那么科学家的假想是以什么为根据的?发掘时我们看到了怎样的情形?找出来读给大家听。

生:化石全部露出来了,人们可以清楚第看到一头大象……情形
师:看看投影片听老师把这段话读一遍,体会老师重读的词语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斜斜踩着想象推断)
生:使句子的意思更准确,更符合实际。

师:科学家根据发觉发掘的样子,假想它成为化石的情形,这个故事产生在二百多万年前的一天,读读这个故事,感受一下故事最生动的一幕是什么?你认为描写生动的是哪一节,读给大家听。

注:以上是熟读,第五节描写具体,写出了大家失足落水的一举一动,抓住这些词语再读读。

师:我们刚才通过有语气的读,体会了科学家的假想是多么生动,那你认为这种想象公道吗?哪些地方通情达理?为何公道?举例说说。

分小组交换,挑选汇报情势。

以上是体会语气、思维和语言训练。

师:科学家的假想是公道、严谨、完全,同时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描写出来,给我们留下了深入的印象。

你们能象讲故事一样把它讲出来吗?还可以加上体态语言,自己试着说说,自己练习。

师:我给你开个头,请几位同学讲:(1)天气环境;(2)老象失足;(3)成为化石。

以上是指导复述。

师:除以上外课文还写了什么?大地变化-黄河-黄河象。

学习了这篇课文,你还有什么不懂?
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篇有关黄河象的文章。

科学家们即生动又公道的想象,给我们留下了深入的印象。

可以说每一个古生物化石中,都包蕴着深奥的科学道理。

如果你感爱好可以找来这方面的资料读读,也能够推荐给老师和同学。

在课下王俊就极力向我推荐了一本书,我觉得的确是一本好书,现在请他把书推荐给大家。

202X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练习五教案范文4
教材分析
这篇精读课文介绍了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黄河象的骨架的形状及这具大象化石的发掘进程,并从科学家假想的角度说明了黄河想化石的来历。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12个生字、新词,通过朗诵课文,了解大象化石的来历,培养学生酷爱科学的爱好和想象能力。

并能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黄河象化石高大完全的特点及形成原因,知道科学家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来历的经过,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知道科学家假想的根据。

教学构想
教学本课,教师在组织学生自学讨论、交换的基础上,借助课前搜集的资料,帮助学生突破重难点,学生自学、自悟、讨论、交换,并通过感情朗诵知道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内容,提高想象能力,增长科学知识。

学生学习进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自然博物馆吗?那里有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

那么这具象化石是在什么地方发觉的?它的来历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学习《黄河象》。

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爱好的方式读课文,教师出示要求:
(1)读准字音,拿不准的可查字典或请教同学和老师。

(2)画出带有生字的生词;反复读一读并试着知道。

(3)摸索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2.小组内交换讨论。

3.全班交换,资源共享。

(1)拿不准的字音和不知道的词可由学生提出,其他学生帮助,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2)课文的主要内容可先由一小组回答,其他小组作补充。

(这篇课文讲的是陈设在北京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大厅里的一具古代黄河象的骨骼化石。

它是一九七三年在甘肃省发觉的。

科学家根据象化石假想了它的来历。

)
三、练读课文,熟悉文章内容。

1.合作学习第1自然段。

(l)静静地读第1自然段,边读边想:从这些语言中你体会出这具古代黄河象骨骼化石具有什么特点?把使你产生这种感受的词句标出来。

(2)小组交换讨论。

(3)全班交换。

讨论的重点句子:
a.这具大象骨架高4米,长8米,除了尾椎以外,全部是由骨骼化石安装起来的。

b.前端是三米多长的大象牙,接着是头骨和下颌,乃至连很难发觉的舌骨也储存着。

c.在一百多块脚趾骨中,连三四厘米长的末端趾骨也没有失掉。

d.古代黄河象的骨架能够这样完全地储存下来,在象化石的发觉是很少见的。

(4)出示投影,进一步体会化石高大完全的特点。

(5)朗诵体会特点。

(6)小结并被书。

这样一具高大完全的象化石,为科学家假想它的来历提供了根据。

板书:完全(特点)
2.以浏览方式学习第2-6自然段。

(1)采取浏览方式浏览第2-6自然段,摸索:科学家是怎样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浏览摸索之后,自己可以小声地说一说。

(2)找好朋友去交换。

(3)互动交换,汇报学习收获,相机进行板书朗诵指导。

板书:一群黄河象来到河边→老象陷进污泥→变成化石(来历)
指导朗诵时可以让学生先自由练读,然后以行或组分段读,举行朗诵比赛,然后让学生评议。

3.学习第7、8自然段。

(l)默读摸索:这具象化石是如何发觉并发掘的?科学家想象了它的来历,他们这样假想的根据有哪些?
(2)小组内交换。

(3)全班交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换,其他小组补充,教师适时点拨并相机板书。

板书:1973年甘肃(发觉发掘)
关于假想的根据,在学生交换的基础上,教师侧重肯定两点:一是从它站立的姿势,推断是失足落水;二是从骨头关联的情形,推断它死后一直没被移动过。

(4)指导朗诵。

四、总结全文。

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准备复述。

板书设计
黄河象
完全(特点)
一群黄河象来到河边
老象陷进污泥来历
变成化石
1973年甘肃(发觉、发掘)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课文,弄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并按要求复述课文。

学生学习进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分段朗诵课文,摸索:
这篇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了黄河象的骨骼化石?
2、指名回答。

3、科学家是怎样想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的?他们这样假想有什么根据?
4、黄河象骨骼化石有什么特点?为何?
二、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浏览全文,想一想课文是依照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复述
1.教师讲清复述方法。

2.学生对照板书,抓重点内容默记练说。

3.同组相互复述。

4.各组推荐人选在班上复述,鼓励学生评议。

5、还可以按什么顺序复述?
(1)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发觉和发掘——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科学家假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
(2)科学家假象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来历——黄河象骨骼化石的发觉和发掘——黄河象骨骼化石的样子
五、泛论收获
可以谈写法,可以谈启示,只要谈得公道,教师都应给予鼓励。

作业设计
复述课文。

板书设计
黄河象
推断发觉发掘命名
202X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练习五教案范文5
教学目标:
1、是引导学生知道课文内容;
2、学习掌控并会写“灶、庞、焕”等生字;
3、知道课文中的词语,找出文中作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方法。

4、反复诵读诗歌,了解诗中描画的一座村庄、人民生活及其变化,体会作者对这一变化的欣喜、称赞之情,进而知道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可喜变化的重大意义。

教学进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板书课题
(二)自读
1、自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

2、检查生字的掌控情形。

3、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摸索: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可以分为几部分?
4、学生提出自读是不明白的问题,全班交换,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写到黑板上。

(三)品读-
1、这座村庄本来是什么样?指名读1、2小节。

你能想象出当时的生活吗?说说你的知道。

2、诗人开篇为何用“昨天”而不说“过去”?(体会.深圳、祖国“变化”的时间之快,变化之大,以及社会日新月异的前进步伐。

)
3、你怎么知道“姑娘从溪边挑回一担担摇动的夕阳……”这句话?省略号起到了什么作用?
4、本来的村庄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昨天贫困落后]
5、现在的村庄是什么样子?默读3----7小节,体会诗人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找出相干词句。

6、诗人为何会如此赞美?到底村庄产生了什么变化?小组合作学习4---7小节。

7、全班交换。

4---7小节从哪些方面写了村庄的变化?你能感遭到什么?能不能将你的感受读出来?
8、是呀,农民的生活由物质到精神都“焕然一新”。

“这就是往日……”学生跟读。

这一小节中有一个比喻句,你能找出来吗?为何把今天的农民喻作“春燕”?为何说他们在“描画着美好春光”?其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四)总结----拓展与延伸
深圳是在什么情形下产生变化的呢?播放:《春天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进程:
(一)回想原文
1、有感情齐读课文。

2、诗人是怎样将村庄的变化写出来的?(让学生学习文中作运用的比喻、拟人、夸张、对照等修辞方法。

)
3、本来的村庄产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巩固生字
1、区分形近字。

2、听写生字。

(三)根据诗歌的写作顺序,背诵课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练习五教案范文到此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