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论文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的家庭电路论文(1)

初中物理的家庭电路论文(1)

初中物理的家庭电路论文(1)家庭电路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习初中物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家庭电路知识。

本文将探究家庭电路的组成、电路图的绘制以及电路中的电阻、电容等基本知识。

一、家庭电路的组成家庭电路包括配电箱、总线、保险丝、开关、插座等组成部分。

配电箱作为电路的主要部分,连接着供电、回路和各种设备,其中总闸切断器、漏电保护器等起到了重要的保护作用。

总线分为电源总线和悬挂总线两部分,电源总线的作用是集中供电,而悬挂总线则连接各个分支电路。

保险丝可以起到过载保护等作用。

开关控制电路中电器的开关,插座则为电器供电。

二、电路图的绘制在绘制电路图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绘制始终流程,即电流从电源的正极开始,到达负极。

二是明确电器组成的电路,把各个电器以及其他元件用符号表示出来。

三是按照一定顺序连接线路、电源等。

细心一点,严格按照规范绘制,就能够避免电路短路、漏电等问题。

三、电路中的电阻、电容等基本知识1.电阻电阻是电路中常见的基本元件,它会阻碍电流的流动。

电阻的单位为欧姆(Ω),其公式为R=U/I,即电阻等于电压除以电流。

电阻值越大,电流就会越小,电阻值越小,电流就会越大。

2.电容电容是指将电荷存储在两个金属板之间,形成电场并保持电荷分离的装置。

电容的单位是法拉(F),其公式为C=Q/U,即电容等于电荷除以电压。

电容大小可以通过改变金属板的距离或面积来改变。

电容在家庭电器中的作用主要是滤波和存储电荷。

综上所述,学习初中物理的家庭电路知识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电器应用和维修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注意电路的安全使用和维护。

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与研究论文

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与研究论文

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与研究论文摘要: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是一种用于提高电力系统功率因数的电路装置。

本文以单相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校正为目标,对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进行了设计与研究。

文章首先分析了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的原理与意义,然后根据需求设计了一套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并进行了详细的实验与测试。

结果显示,该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能够有效提高系统的功率因数,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单相电力系统、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设计、研究1.引言单相电力系统中,功率因数是衡量电力系统能量利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

功率因数是指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间的比值。

当系统的功率因数低于1时,电网会出现无效功率,造成能量的浪费。

因此,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与研究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2.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的原理与意义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的原理是通过改变负载电路的电流波形,使其与电源电压波形保持一致,从而提高功率因数。

通过增加并联电容或改变电路的相角,可以对功率因数进行调节。

功率因数校正的意义在于提高电力系统的能源利用率,降低电网的无效功率损耗。

3.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根据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的原理与需求,设计了一套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

该电路由交流电源、并联电容、三角形三角波发生器、比较器等组成。

交流电源提供电压供电,通过并联电容和三角波发生器的输出进行比较,得到比较器的输出信号,最后控制负载电流波形,实现功率因数校正。

4.实验与测试为验证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实验与测试。

首先搭建了实验平台,连接电源、负载,同时进行电流、电压和功率因数的测量。

然后通过比较实验数据,分析功率因数校正前后的差异。

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设计,系统的功率因数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5.结论本文针对单相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校正问题,进行了电路设计与研究。

通过实验测试,验证了单相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有效性。

该电路能够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电路分析大作业论文

电路分析大作业论文

电路分析大作业论文D/A转换器组长:果宇鹏组员:刘强陶冶一实验要求参考“R-2R倒T形电阻网络D/A转换器电路”设计D/A转换电路数字输入信号DCBA,模拟输出信号:0V-3V仿真实际搭建电路、接线并调试二实验分工1.实验原理及电路设计:刘强2.仿真实验与调试:果宇鹏3.电路参数修正及优化:陶冶4.实际电路搭建与调试:果宇鹏刘强陶冶5.论文汇报:刘强6.论文修正:果宇鹏陶冶三实验原理(一)R-2R倒T形电阻网络D/A转换器电路原理:1.电路图:(1)其中S0~S3为模拟开关,(2)R-2R0电阻解码网络呈倒T形,(3)运算放大器A组成和电路。

图(1)倒T型电阻网络D/A转换器电路图2. 工作原理模拟开关S i,由输入数码D i控制,当D i=1时S i接运算放大器反相端,电流I i流入求和电路;当D i=0时,S i则将电阻2R接地。

根据运算放大器线性运用的“虚地”的概念可知,无论模拟开关S i处于何种位置,与S i相连的2R0电阻均将接“地”(地或虚地)。

余类推,这样,流经2R0电阻的电流与开关位置无关,为确定值。

分析R-2R0电阻网络可以发现,从每个节点向左看的二端网络等效电阻均为R,流入每个2R0电阻的电流从高位到低位按2的整数倍递减。

设基准电压源电压为V REF,则总电流为I=V REF/R,则流过各开关支路(从右到左)的电流分别为I/2、I/4、I/8和I/16。

于是可得到各支路的总电流:输出电压为:四仿真实验:五实物连接六数据表格由以上数据可求其绝对误差:E={0.002+(0.2-0.1973)+(0.4-0.396)+(0.6-0.597)+(0.8-0.795)+(1.0-0.997)+(1.2-1.197)+(1.4-1.398)+(1.6-1.598)+(1.8-1.798)+(2.0-1.999 )+(2.4-2.398)}/12*100%=0.2475%分辨率:A=3/(2*4)=0.375 误差分析:1.电路中的2R 与R 之间存在误差,实际中很难找到这样完全成倍数关系的电阻2.电路中其他元件的损耗,(例如导线,开关等等。

高中物理电路论文选题方向

高中物理电路论文选题方向

高中物理电路论文选题方向高中物理电路论文选题方向:一、电路动态问题分析(一)在电路动态分析问题的时候,要从个三个角度出发。

角度一,熟悉电路的连接方式,判断好电路的串联和并联,思考它的连接方式,使用欧姆定律思路进行解答,还可使用列表方式进行对比。

角度二,练习电路动态分析问题时,首先对直流电路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在对交流电路进行分析。

把握好的分析步骤,先分析直流电路,在推广到交流电路。

角度三,对于解决物理量的变化情况,使用欧姆定律和能量守恒是最有效的方法,对解决物理电路问题很有帮助。

中把电路分成粗线回路,该回路中,系统中主要包括,电源、内阻和他几个电阻,可以发现电流就是两个回路电流的和,这也就代表着,这两个回路在电动势上有一定的关联。

还有如果,只有R 增加,在观察细线,它的回路就有一定的独立性,这也就是串反并同。

(二)分析直流电路分析直流电路的时候,按照不同的电路,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该思路需要经过不断探索。

加以分析电路中电阻的变化情况。

分析电路时,分为以下六个步骤。

第一电路里面的滑动变阻器,是影响电路变化的重点思考对象。

它的增加和减小,都会对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造成影响。

第二使用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去思考整个电路的电流,会有哪些变化。

判断电流的变化后,在对电路的总电流的变化情况,进行剖析。

第三,使用公式,去识别电源里面电压的情况。

当电阻发生转量,电路的总电流就会跟随发生改变,如此一来,电源内部的电压也会发生变化。

第四,去识别外部电压处于哪种形态。

虽然电动势可以保持不变,但是内部电压的变化,会产生对外电路电压变化,从而整个系统就会变化。

第五,使用电阻欧姆定律来判断,某一个电阻的两端电压。

第六,通过电压,确定各个支路电流的变量情况。

二、分析变压器对变压器电路的动态分析方式,需要按照不同的思路进行分析。

主要的思路有两种:第一,当变压器匝参数没有任何变化的时候,就需要根据定量分析它的变化。

比如,1U 不变,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匝参数也没有發生变量,无论对应的负载发生任何变化,2U 变量也不会发生任何变化。

集成电路专业公开发过的论文摘要参考

集成电路专业公开发过的论文摘要参考

集成电路专业公开发过的论文摘要参考集成电路专业是电子工程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现代电子技术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公开发过的集成电路专业论文的摘要,希望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

论文一:基于图像处理技术的集成电路缺陷检测该论文旨在通过图像处理技术,实现对集成电路制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行高效、精准的检测。

其中,研究人员首先对待检测的集成电路样品进行图像采集和预处理,之后通过图像分割、形态学处理等方法,得到集成电路的纹理特征和周边信息;接着,研究人员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对图像特征进行训练,并建立了一套自适应的缺陷检测模型,该模型可以根据不同物理特性的缺陷进行分类检测。

最终,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高效地检测出所有缺陷,并具有较高的准确率和鲁棒性。

论文二:集成电路中时钟树设计优化该论文针对时钟树在集成电路设计中的重要性,研究了一种基于最短路径算法的时钟树设计方法,并将其在FPGA芯片的设计中进行了验证。

研究人员首先通过全局路径搜索,得到了传输时钟所需的最短路径,然后利用具有流动性的O(1)时钟基准树来构建大型时钟树,并利用所提出的动态调度算法实现了布图。

最后,以Xilinx Virtex-6系列FPGA芯片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性能。

结果表明,该时钟树设计方法能够提高系统时钟频率,减少功耗,并且实现的时钟延迟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

论文三:基于ICM方法的真实时间温度补偿电路设计该论文通过Intelligent Compensation Method (ICM)算法,提出了一种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实时温度补偿电路设计方法,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温度变化对集成电路的影响。

该方法的设计流程具有非常高的仿真准确率和强鲁棒性,通过对多组不同情况下的温度测试数据进行仿真分析,可以得出该方法的设计误差率和热滞后现象均比传统方法更低。

最终,实验结果表明,该设计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真实时间系统的可靠性和鲁棒性。

射频电路结课论文—wifi产品的一般设计..

射频电路结课论文—wifi产品的一般设计..

wifi产品的一般射频电路设计1. 前言在这篇文章中,分析研究了Wi-Fi产品的一般射频电路设计,而且主要分析的是Atheros 和Ralink的解决方案,对于其他厂商的解决方案并没有进行研究。

研究,讨论了Wi-Fi产品中的射频电路设计,包括各个组成部分,如无线收发器,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

虽然说这篇文章主要分析了Atheros和Ralink的方案,但是这两家厂商的解决方案很具有代表性,而且具有很高的市场占有率,因此,大部分Wi-Fi 产品也必然是具有一致或者类似的架构。

经常浏览相关网站的人一定知道,在中国市场热卖的无线路由器,无线AP很多都是这两家的解决方案。

2. 射频设计框图图2-1 Wi-Fi产品的一般射频设计框图如图1-1所示,一般Wi-Fi产品的射频部分由五大部分组成,蓝色的虚线框内统一看成是功率放大器部分。

无线收发器(Radio Transceiver)一般是一个设计的核心器件之一,除了与射频电路的关系比较密切以外,一般还会与CPU有关,在这里,我们只关注其与射频电路相关的一些内容。

发送信号时,收发器本身会直接输出小功率的微弱的射频信号,送至功率放大器(Power Amplifier,PA)进行功率放大,然后通过收发切换器(Transmit/Receive Switch)经由天线(Antenna)辐射至空间。

接收信号时,天线会感应到空间中的电磁信号,通过切换器之后送至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进行放大,这样,放大后的信号就可以直接送给收发器进行处理,进行解调。

3. 无线收发器我把无线收发器(在本章的以下内容中简称收发器)放在了第一个模块,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它一般会是一个设计的核心器件之一,有的时候还可能集成在CPU上,就会是一个设计中的最重要的芯片,同时,理所当然,收发器的重要性决定了它的外围电路必然很复杂,实际上也是如此。

而且,如果没有参考设计,完全由我们自主设计的时候,这颗芯片也是我们应该放在第一优先的位置去考虑,这颗芯片从根本上决定着整个设计的无线性能。

《电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论文

《电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论文

《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摘要:《电路分析》是电气工程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为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基础理论和工程实践的结合,需要进行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等改革措施。

关键词:电路分析改革措施《电路分析》是一门理论分析严谨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程模电、数电等相关课程的理论基础,更是学生基本专业素质形成的关键课程之一,学好这门课程将为以后打下坚实基础[1]。

目前,《电路分析》课程的学时压缩,使教学的难度加大了,但教学要求越来越高。

所以对《电路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一、优化教学内容,适应独立学院教学《电路分析》在教材上选用了邱关源主编的《电路》(第5版),但对各章内容及顺序作了适当的调整。

主要讲授电路定律、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电路定理、动态电路、相量法、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含有耦合电感的电路、三相电路、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等十六章内容。

在《电路分析》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加强对了”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基础”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了进行大规模及复杂电路计算机辅助分析的方法。

二、注重黑板与多媒体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兴趣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在黑板上画图,占去了太多的时间。

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动画来表现电路的变化过程,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电路计算机软件仿真技术的发展,可以在软件中设计电路在多媒体中演示,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的理解。

课件排版整齐、漂亮,避免了因教师的板书潦草带来的问题,同时减少了教师上课时的板书时间,使得教师有更多的时间详细地讲解难点等等。

但是多媒体在电路的教学中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教师和学生之间缺乏情感互动。

课堂教学的过程本身是教师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从而形成一种有助于认知活动开展的过程。

晶闸管调光灯电路设计论文

晶闸管调光灯电路设计论文

晶闸管调光灯电路设计论文本论文旨在介绍晶闸管调光灯电路设计的目的和背景。

晶闸管调光灯电路是一种用于调节灯光亮度的电路,通过控制晶闸管的导通时间来实现对灯光的调节。

该电路具有调光范围广、响应快等优点,并且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照明设备中。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照明设备的需求越来越高。

传统的灯光调节方法,如使用可调变压器或阻容调光器,存在调光范围狭窄、发热问题等不足之处。

因此,晶闸管调光灯电路的设计成为了一个研究的热点。

通过合理设计晶闸管调光灯电路,可以实现对灯光亮度的连续调节,满足人们对不同场景灯光亮度需求的变化。

本论文将以晶闸管调光灯电路设计为主题,结合相关电路原理和实例,系统地阐述该电路的设计思路、关键技术及实施方法。

通过对不同参数和元件的选择,优化电路性能,达到最佳调光效果。

此外,还将介绍该电路的应用领域和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学术研究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

在论文的后续部分,将介绍晶闸管调光灯电路的基本原理、电路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对电路每个组成部分的详细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该电路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同时,将给出相关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验证设计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期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和深入探讨,能够对晶闸管调光灯电路的设计和优化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促进照明设备技术的发展和创新。

晶闸管调光是一种常见的调光方法,本论文将解释晶闸管调光的基本原理,包括晶闸管的工作原理和调光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

晶闸管的工作原理晶闸管是一种可控硅器件,由PNPN结构构成。

它可以在触发信号的作用下,实现导通和截止状态的切换。

晶闸管主要由控制电极、阳极和阴极组成。

通过控制电极施加适当的电压脉冲,可以控制晶闸管的导通和截止,从而实现调光的效果。

调光控制电路的设计原则设计晶闸管调光控制电路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控制电压:通过控制电压的大小和频率,可以控制晶闸管的触发和导通时间,从而实现不同亮度的调光效果。

集成电路的发展 论文【范本模板】

集成电路的发展 论文【范本模板】

论文题目:集成电路的发展学院: 班级:姓名:学号:集成电路的发展摘要集成电路不仅在工、民用电子设备如收录机、电视机、计算机等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军事、通讯、遥控等方面也得到广泛的应用。

用集成电路来装配电子设备,其装配密度比晶体管可提高几十倍至几千倍,设备的稳定工作时间也可大大提高。

在当今这信息化的社会中,集成电路已成为各行各业实现信息化、智能化的基础。

无论是在军事还是民用上,它已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文试论由集成电路的发展史到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集成电路发展史未来发展趋势晶体管MOS1、集成电路概述所谓集成电路(IC),就是在一块极小的硅单晶片上,利用半导体工艺制作上许多晶体二极管、三极管及电阻、电容等元件,并连接成完成特定电子技术功能的电子电路.从外观上看,它已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完整器件,集成电路在体积、重量、耗电、寿命、可靠性及电性能方面远远优于晶体管元件组成的电路,目前为止已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及电视机、录像机等电子设备中。

2、集成电路发展史1) 发现和研究半导体效应1833-第一次记录了半导体效应1874-发现半导体点接触整流效应1901—场效应半导体器件概念申请专利1931-出版《半导体电子理论》1940-p-n结的发现1947年12月16日-“触点式”晶体管的发明1948—结型晶体管的诞生1952—贝尔实验室授权晶体管技术2)“集成电路”的发明1958—杰克·基尔比(Jack Kilby)展示了“固态电路"1959-平面工艺的发明导致了单片集成电路的发明3)金属氧化物半导体(MOS)和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的发明1960-制成首个金属氧化半导体(MOS)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1963—发明互补型MOS电路结构4)集成电路工业进入发展期1963—开发标准逻辑集成电路系列1964—混合微型电路达产量高峰1964-第一块商用MOS集成电路诞生1964-第一个广泛应用的模拟集成电路诞生1965-适合于系统集成的封装设计1965-只读型存储是第一个专用存储IC存储1966-为高速存储开发的半导体RSMs1968-集成了数据转换功能的电流源集成电路1968—为集成电路开发的硅栅技术1969—肖特基势垒二极管让TTL存储器的速度加倍1970—MOS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与磁芯存储器价格相近1971—微处理器将CPU功能浓缩进单个芯片1974-数字显示式手表是第一块片上系统(SoC)集成电路1978-(可程序化行列逻辑)用户可编程逻辑器件诞生1979-单片数字信号处理器诞生3、集成电路未来发展趋势及新技术3。

电路分析论文

电路分析论文

目录一、题目的简要描述 (2)二、实验原理及计算方法 (2)三、主体实验 (5)仿真电路 (5)仿真结果 (6)四、拓展实验 (7)实验原理 (7)仿真电路 (8)仿真结果 (9)五、课题的意义 (10)基本介绍 (10)优缺点 (10)应用 (11)发展前景 (11)六、知识补充 (11)DC/DC变换释义 (11)开关电源的工作原理 (12)七、小结 (12)八、心得体会 (12)九、参考文献 (13)DC-DC电压转换电路原理研究一、题目的简要描述在各种电子设备中,经常需要将输入的直流电压转换到电路所需要的直流电压,同时,将不稳定的直流电压变成稳定的电压,这种电路称为DC-DC电源电路。

电路通常用电子开关器件和起储能和平滑作用的电感和电容构成。

其基本原理为,将由市电变压、整流、滤波或电池得到的直流电源,经稳压后加于自激振荡器,利用振荡晶体管作为断续开关,控制直流电源的接通和断开,由此产生的高频电压经过变频变压、整流、滤波,获得所需的直流高压。

在此同时,输出电压Uo的另一路经取样、基准、放大电路、回控振荡器,使输出电压稳定。

二、实验原理及计算方法图1-1是降压转换器的原理电路,图1-2是升压转换器的原理电路。

电路中两个开关周期交替闭合,由电压vsw 控制(图1-3)。

在一个周期开始的0-- t1期间,s1闭合,s2断开如图1-1(a)和图1-2(a);在t1--T期间,s1断开s2闭合, 如图1-1(b)和图1-2(b)。

图1-1 降压转换器Rv (b)(a)ΩRvΩ图1-2 升压转换器1图1-3 开关动作的控制电压0——t 1时刻有:U in =U L +U C U L =L di dti=CdUc dt+Uc R化简可得:d 2Uc dt 2+1RC dUc dt+Uc LC =U inLC代入数据的特征方程为:s 2+200s+106=0解得:s 1=-100+1000j s 2=-100-1000j 显然开关变换频率f=1000/2Π≈159Hz实验中取f=20kHz 使开关变换频率远小于电压变换频率,由于开关的变化,使产生的电感电压为直流脉冲,分析可得产生的电感电流为三角波,其关系如下图所示:设i L (0)=0 Uc(0)=00—t 1:i L (t)=1L ∫U L t −∞dt=1L ∫(U in −Uo )dt t 1Ot 1—T : i L (t)=1L∫(−Uo)dt Tt1又因为i L (0) =i L (T) 最后可以推出:U 0=t 1T U in =dU in同理升压转换电路中有输入电压、输出电压、占空比之间的关系为:U 0=11−t 1/TU in =11−dU in三:主体实验仿真电路电路一(降压):电路二(升压):注:细节原理同电路图一仿真结果图一:方波图二:方波四:拓展实验实验原理将电路中的开关s2用二极管代替,在图2-1中,正极在下方;在图2-2中,正极在左侧。

4路彩灯控制电路 论文

4路彩灯控制电路 论文

四路循环彩灯控制器摘要通过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的认识、了解与掌握。

本设计将采用几个基本的数字集成的74系列(74LS93,74LS153,555)芯片来完成所需要的数字逻辑显示功能。

设计过程中,先进行单元电路的设计,再进行总体方案的设计,通过几个方案的对比,得出最佳方案来设计总电路图。

用中规模集成电路实现的彩灯控制电路主要用计数器,触发器,数据选择器和移位寄存器等集成。

本次设计的循环彩灯控制器就是用计数器和译码器来实现,其特点用双色发光二极管,能发红色和绿色两色光。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1、任务用数字集成器设计一款多路循环彩灯控制器,其中彩灯用发光二极管模拟2、基本要求彩灯控制器,能控制8路彩灯完成4种花样的循环变换:(1)彩灯一亮一灭,从左向右移动;(2)彩灯两亮两灭,从左向右移动;(3)彩灯4亮4灭,从左向右移动;(4)各路彩灯从左向右逐路全部点亮后,又从右向左逐路熄灭二、所有使用的元件1.设计所需的元件:74LS93N(四位二进制加法计数器)----------------- 1个;74HC164N(单向移位寄存器) --------------------------1个;74HC153(双4选1数据选择器)------------------1个;74LS74(双D触发器)--------------------------1个;双色发光二极管--------------------------------------- 8个;NPN型三极管(9013)---------------------------------8个555定时器-----------------------------------2个;电容:0.01μf(涤纶电容)----------------------------------2个;0.1μf(电解电容)---------------------------------2个;电阻:1kΩ---------------------------------- 8个;510Ω-------------------------------8个;30kΩ---------------------------------2个;2MΩ-------------------------------1个;1MΩ---------------------------------1个;(粗调)电位器:2M---------------------------------1个1M---------------------------------1个万能板一个;万用表一个;导线若干;三、方案设计与单元设计近年来,由于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使得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电路分析课程结课论文

电路分析课程结课论文

电路分析课程结课论文题目: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研究系别:专业年级:学生姓名:年月日指导教师:年月日评阅人:年月日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研究摘要依据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可测算输电线路的电能损失。

通过现场技术改造,可使低于标准要求的功率因数达标,实现节电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探讨和解决方法,以作为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提供参考。

目前无功补偿主要集中在高、中压配电网,而低压配电网补偿较少,以致低压配电网的线损较大,降低了电网运行的经济效益和电压质量.分析比较了低压无功补偿的方式及应用,介绍了低压配电线路无功优化的经典模式”三分之二法则",论述了应用此法则实现最优配置的方法步骤,实际算例表明低压配电网无功补偿的效益显著.关键词:无功补偿;低压配电网;功率因数;电容一、低压配电系统无功补偿电网中,发电机是伴随着有功功率电源而存在的无功功率电源.同步调相机、静电电容器、静电补偿器、谐波滤波器则是用来补偿电网无功不足而装设的无功电源。

高压输电线路的充电功率则是一个固定的无功电源。

电网中无功负荷以及电气设备上的无功损耗为电网无功需求。

电力系统无功功率必须保持供需总量平衡,并尽可能达到分电压层次、分区供需平衡,尽可能减少电网无功需求,以减少电网无功补偿容量及无功潮流。

﹙一﹚无功问题1、电力系统组成(1)发电厂:通过燃烧煤炭、石油的热能或水能、核能等为发电机提供动能,从而产生电能。

(2)输电线路:各种电压等级的输电线路负责电能的输送。

(3) 变电所:承担各种电压等级线路控制、电压的变换和分配电能.(4) 配电线路和电力用户:配电线路(现在一般是lOkV以下电压)是变电所至电力用户的线路,经过降压、再分配到达电力用户.电能的产生、传输、分配和使用几乎是同时进行的,因为目前电能仍然不能大量存储。

所以保证可靠地持续供电、良好的电能质量和经济运行便是对电力系统基本要求.2、无功需求电压加到感抗上以及电流流过感抗都要消耗无功功率。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毕业设计论文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毕业设计论文

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毕业设计论文1系统概述1.1总体方案设计1.2系统工作原理2系统电路设计2.1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2.2系统触发电路2.3控制及偏移电源2.4给定电源3主电路器件参数计算3.1整流变压器参数计算3.2晶闸管的额定电压及额定电流3.3平波电抗器的电感计算21系统概述整流电路是电力电子电路中最早出现的一种,它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应用十分广泛,电路形式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可从各种角度对整流电路进行分类,主要分类方法有:按组成的器件可分为不可控、半控、全控三种。

由电力二极管等不可控器件构成的整流电路叫做不可控整流电路,由晶闸管等半控器件构成的整流电路称为半控型整流电路,由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O)、电力晶体管(GTR)、电力场效应晶体管(PowerMOSFET)以及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等全控型器件构成等的整流电路称为全控整流电路。

按电路结构可分为桥式电路和零式电路。

按交流输入相数分为单相电路和多相电路。

按变压器二次侧电流的方向是单向或双向,又分为单拍电路和双拍电路。

本系统属于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而三相可控整流电路一般有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只需要三个晶闸管,若带阻感负载,则只在正半周开通。

三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的特点是简单,但输出脉动大,变压器二次测电流中含直流分量,造成变压器铁心直流磁化。

为使变压器铁心不饱和,需增大铁心截面积,增大了设备的。

因此,实际中一般不采用半波整流,而采用全波整流。

三相可控整流电路中应用较多的是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共六个晶闸管组成三对桥臂。

由于在交流电源的正负半周都有整流输出电流流过负载,故该电路为全波整流。

在u2一个周期内,整流电压波形脉动6次,脉动次数多于半波整流电路,该电路属于双脉波整流电路。

变压器二次绕组中,正负两个半周电流方向相反且波形对称,平均值为零,即直流分量为零,不存在变压器直流磁化问题,变压器绕组的利用率也高。

毕业设计论文: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毕业设计论文:单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
3)完成主电路的原理分析,各主要元器件的选择;
4)完成驱动电路的设计,保护电路的设计;
工作量要求:(1)要求具体电路方案的选择必须有论证说明,要说明其有哪些特点。
主电路具体电路元器件的选择应有计算和说明。课程设计从确定方案到整个系
统的设计,必须在检索、阅读及分析研究大量的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分析、
4.1.1
晶闸管触发主要有移相触发、过零触发和脉冲列调制触发等。触发电路对其产生的触发脉冲要求:
①触发信号可为直流、交流或脉冲电压。
②触发信号应有足够的功率(触发电压和触发电流)。
由闸管的门极伏安特性曲线可知,同一型号的晶闸管的门极伏安特性的分散性很大,所以规定晶闸管元件的门极阻值在某高阻和低阻之间,才可能算是合格的产品。晶闸管器件出厂时,所标注的门极触发电流Igt、门极触发电压U是指该型号的所有合格器件都能被触发导通的最小门极电流、电压值,所以在接近坐标原点处以触发脉冲应一定的宽度且脉冲前沿应尽可能陡。由于晶闸管的触发是有一个过程的,也就是晶闸管的导通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当晶闸管的阳极电流即主回路电流上升到晶闸管的掣住电流以上时,晶闸管才能导通,所以触发信号应有足够的宽度才能保证被触发的晶闸管可靠的导通,对于电感性负载,脉冲的宽度要宽些,一般为0.5~1MS,相当于50HZ、18度电度角。为了可靠地、快速地触发大功率晶闸管,常常在 触发脉冲的前沿叠加上一个触发脉冲。
提炼,设计出所要求的电路(或装置)。课程设计过程中,并给出这些问题的解法。
(2)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所设计的系统电路,控制电路等详细设计
(包括计算和器件选型)。
(3)课程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主电路的确定,主电路的分析说明,主电路元
器件的计算和选型,以及控制电路的设计
(4)课程设计用纸和格式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路设计论文
设计目的:我设计的是一个实验室设备故障指示的电路。

这个电路的主要用处是当实验室的设备出现故障时能够显示有几台设备出现了故障,当有一台设备出现故障时黄色指示灯会亮,当有两台设备出现故障时红色指示灯会亮,当有三台设备出现故障时红色指示灯和黄色指示灯会同时亮。

设计过程:先分析题目,定义输入逻辑变量和输出逻辑变量,然后根据题目写出真值表,然后根据真值表写出原始逻辑表达式,将表达式化解,最后根据最简表达式画出逻辑图。

设计内容:
用七个三输入的与门,和两个三输入的或门,还有三个非门设计一个实验室故障指示电路。

1)
2)
3)根据逻辑表达式画出逻辑电路图(图在前一页)然后根据图验证真值表,观察是否一致.
设计的不足:
1)电路中缺少报警装置,使得在显示故障的同时还带有报警的功能,起到使工作人员警觉的作用。

2)电路中还应该有一个显示装置,对外显示有几台设备发生故障。

显示装置可以使用七段数码管,加上后可以使得故障的显示更加直观。

完善后电路的猜想:
真值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