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经济极限井数模型及应用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藏经济极限井数模型及应用研究
[摘要] 油气田开发的根本目的,一是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二是最大限度的采出地下的油气资源,而经济极限井数就是在前期勘探工作的基础上,通过目前已掌握的数据确定开采地下油气资源的最佳井数。

为此,本文建立了经济极限井数和油气藏商业价格与井深的数学模型,并在此模型的基础上计算出油气藏随机价格和随机深度下的经济极限井数,然后运用spss软件对相应的数据进行处理,最后得到一个关于经济极限井数和油气藏商业价格以及井深的线性回归模型,更加直观的得到三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 油气藏经济极限井数井深价格
经济极限井数是指在目前的技术和经济的条件下,当某一圈闭(区块)的可采储量被全部采出并全部销售之后,所得的全部收益全部用来弥补油田开发所需要的各种资本性的投入如勘探开发的费用和油田开发所需要的各种收益性的支出如操作成本和期间费用以及各种税收等,开发的净利润为零,此时的某一圈闭(区块)的井数即为经济极限井数。

这个井数实质是油田开发井数的上限井数,其意义在于当油田开发的实际井数小于经济极限井数的数目时才能盈利,否则油田开发将出现亏损的可能[1]。

因此,经济极限井数的获取可以减少勘探开发中井数确定的盲目性。

然而,在以往具体确定经济极限井数的实际操作中,较少考虑到不同阶段油气产量不同的问题,资金的时间价值问题,含水率以及递减率等一系列经济和技术的细化问题,因此,难免会给进一步的决策造成主观性和不确定性,给投资带来风险和资金的浪费[2]。

本文利用石油工程技术经济的相关原理,并结合了油田开发的规律和相关的技术参数,同时,将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动态特征引入其中,建立经济极限井数的模型,对经济评价的操作方法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和补充。

1.模型的构建
(1) 累计收益现值的估算
由于上产期一般比较短,只能采出可采地质储量的5%--10%左右[3]。

因此,为了简化模型,可将上产期纳入稳产期,不单独考虑;对于稳产期,每年产量保持不变;而进入递减期,每年的产量预测通常采用指数递减的方式,具体如下所示:
稳产期累计收益现值为稳产期产品销售收入扣除销售税金及附加后的现值:
递减期累计收益现值为稳产期产品销售收入扣除销售税金及附加后的现值:
(2) 收益性支出的估算
整个开发期的收益性支出为:
(3) 资本性支出的估算
单井资本性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的总投入,主要包括钻井综合投资、地面建设及配套工程和其他投资等,假设资本性支出主要发生在建设期:
因此,可根据上述基本原理可以得到如下模型:
从而可得到经济极限井数为:
(4) 经济极限井数的技术经济参数
经济极限井数模型中的计算参数汇总结果如表1所示。

2.经济极限井数模型
2.1 经济极限井数参数的取值
在某地发现一油田,其累计探明的地质储量为600万吨,根据油田的实际情况,油田的建设期为1年,该油藏的评价年限取15年。

根据该油藏的特点,开采工艺从而确定技术参数:稳产期为5年,递减期为10年,采油速度为1.36%,采收率为20.4%,指数递减率为10.08%,钻井成功率为85%,注水井比例按生产井的1/3测算;技术参数:原油的商品率为97%,综合数项是显著的;另外,自变量价格和井深的系数检验对应的置信水平均为0.0000,比常用的置信水平0.05要小,因此可以认为两个自变量系数是显著的。

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经济极限井数与价格和井深的数学模型为:
nmin=63.931+0.026P-0.014h
由方程可以明显看出价格P和经济极限井数是负相关的关系,井深h和经济极限井数是正相关的关系,这与从表2和图1直接得出的经济极限井数与价格和井深之间关系结论是一致的。

另外,通过SPSS软件的回归分析得出的回归精度表和相关系数表可以验证回归方程(7)是合理的[7]。

下面假设P=2000元,h=3000米,代入回归方程(7),则
3.结论
从(8)式中可以看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极限井数与价格呈正相关,与井深呈负相关,结合某油田的实际资料,运用(8)式可得:该油田的经济极限井数为74口。

也就是说,如果已知原油的商品价格和地下勘探的井
深就可直接得到经济极限井数,而这个界限可以为油田建设中确定井数的多少提供直接的依据,具有一定的经济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传亮.油藏工程原理[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5:174-183.
[2] 陈武,钟水清等.油气开采经济控制成本界限的确定及计算方法研究[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4(2):72-74.
[3] 陈武、钟水清等.油藏开发经济价值的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研究[J].钻采工艺,2004(5):65-6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