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职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互联网时代高职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问题的思考
随着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我国出版业已进入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快速发展期,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迫切的需求。

本文试从高职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探索高职院校如何适应互联网时代特点,为数字出版行业培养既具备数字出版专业理论素养,掌握数字出版技术手段,又熟悉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新兴技术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随着数字技术、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对人们生活的渗透,传统的信息传播手段正逐渐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推进。

在国际数字化变革大浪潮的推动下,我国出版产业也进入由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期。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传统出版的生产方式和运营模式,催生出一系列的新兴出版业态,同时也对我国出版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适应数字出版行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匮乏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之一。

高职院校肩负着为行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结合工作实际,本文试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对高职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问题做出有益探索。

一、互联网时代数字出版专业人才需求及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定位
1.数字出版专业人才需求分析
数字出版是出版业与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通讯技术等高新技术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新兴出版产业,大力推进数字出版产业发展已成为国家实现文化产业强国的战略任务。

与传统出版产业相比较,数字出版产业链上每一环节都与高新技术密切相关,其对新兴人才资源有着较强的依赖性。

因此,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精通高新技术及管理的专业人才队伍是推进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发展的有力保证。

数字出版产业对人才需求表现多层次、多类型的。

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一是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创新能力,在技术开发与创新中能够提供新思路、开拓新领域,熟悉出版业务,具有扎实的出版编辑专业知识,掌握数字媒体处理技术,懂得产业运作规律,在产业发展中发挥引领作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二是具有出版专业素养、熟悉行业专业知识,掌握应用现代数字技术进行对信息进行编辑加工及处理的实践能力。

并有一定创新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骨干人才,三是能够执行具体技术的初级技术技能型人才,要求具备出版专业素养,掌握并应用现代数字技术进行信息加工和处理的能力。

2. 高职院校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是为行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数字出版行业对人才需求的不同层次来看,高职院校的数字出版
专业培养目标应该定位在为行业培养基础性、支柱性的高级技术应用型骨干人才。

这就要求高职数字出版专业人才既应具备编辑出版的专业素养,更应掌握运用现代数字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和处理的实践能力。

也可以说,高职数字出版专业人才既熟悉传统出版业务流程,能够胜任信息采、写、编的工作,又要掌握应用计算机技术以及数字媒体新技术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二、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

数字出版产业是一种互联网环境下发展的新兴产业,目前数字出版教育与产业的发展还没有能够完全接轨,其人才培养的目标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大部分高职院校出版类专业主要还是培养传统图书、报刊编辑人员、出版发行人员等,一些高职院校即使设立了数字出版专业,但仍存在着专业定位不准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等现象。

2.课程设置不合理,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数字出版专业是在原传统出版专业的基础上转型过来的。

其课程体系主体仍是建立在传统出版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相对其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而言,课程设置不能紧密结合数字出版发展的脉搏,注重专业基础理论教育,对数字出版技术类、实践操作类课程涉及较少。

相对数字出版专业先进的高新技术性,其课程体系存在严重滞后性。

3.教学设备不足,实践教学条件相对薄弱。

高职数字出版专业主要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其职业性、实践性的教学特点需要配备紧跟行业发展相适应的实训设备及良好的实训教学条件。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数字出版专业实训室条件相对较弱,大多只能开展演示性、验证性的实训项目,教学仍重心放在理论教学中,与企业的生产实际需求不匹配,难以体现高职教育的职业性。

4.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师资结构有待优化。

目前,高职院校数字出版专业教师团队大多数是从传统出版专业或计算机类专业转型过来,对数字出版专业理论及操作技能的掌握都有待于提高,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三、高职院校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1.树立编辑出版教育新理念,准确定位数字出版人才培养目标。

面对数字媒体技术、信息技术等新兴技术对传统出版业的渗透,传统出版教育理念已不再能准确指导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

目前我国出版业正处在以单一纸质媒体为介质的传统出版产业向以数字媒体、移动媒体、网络媒体等多种媒介融合的数字出版业转型发展。

因此,建立与数字时代相适应的现代编辑出版教育理念是培养数字出版专业人才的首要前提。

从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来看,高职数字出版专业教育应以培养具备新闻出版行业素养,熟悉传统出版物编辑出版技术与流程,掌握网络技术、多媒体制作技
术等新兴技术,能够胜任对传统出版物进行数字化加工以及对数字出版物内容进行编辑加工、管理等工作,满足互联网时代数字出版行业需求的高级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

2.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课程体系的科学性直接影响着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职数字出版专业课程体系紧密结合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及行业岗位需求进行科学设置,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课程体系,从而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数字出版专业课程体系可由基础素质课程模块、专业核心课程模块和专业综合实践模块三大模块构成。

其中基础素质课程模块重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及出版编辑专业素养等职业基本能力;专业核心课程模块注重培养数字出版物制作技术、数字媒体处理技术等职业岗位关键能力。

课程设置中应强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培养学生数字出版专业实践操作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精良的数字出版专业教学团队
教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职院校要培养出合格的数字出版技术技能型人才,首先要有一支与数字出版时代相适应的专业教学团队。

数字出版是互联网时代的新兴学科,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数字出版理论知识,又要掌握一定的企业实践操作技术。

而实际上,大部分专业教师缺乏数字出版技术应用能力,特别是实践能力较弱,难以承担数字出版技术相关课程的实践教学任务。

因此,建设一支既懂编辑出版理论,又掌握数字出版技术复合型专业教师队伍,成为高职院校实现数字出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亟需解决的问题。

专业师资缺乏问题可以通过内培外引的的途径来解决:一方面可以利用与数字出版行业建立合作,定期选派该专业现有骨干教师到企业接受培训或进行脱产顶岗锻炼,提升专业实践操作能力,打造一支双师素质的数字出版专业校内专职教师队伍。

另一方面可突破人才引进政策的约束,从出版企业引进一批实践经验丰富、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骨干充实学校的兼职教师队伍。

此外,还可聘请数字出版界知名专家、学者作为客座教授来校,通过开展讲座、论坛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育与产业的紧密对接,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新型数字出版专业教师队伍。

4.完善实践教学条件,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
相对传统出版专业而言,数字出版专业课程体系中多个模块都与实践教学分不开,其专业实践应用性更强。

因此,建立与数字出版行业发展相融合的良好的专业实训室和实训器材设备是必备条件。

在出版产业数字化的趋势下,应将过去独立式、分散式的传统出版实训实验室过渡到融平面媒体、数字媒体为一体的数字出版实践教学系统,为培养数字专业人才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

高职院校应结合自身实际,引进技术和设备,参照数字出版流程建立校内数字出版实训室。

可采取建立数字出版内容管理、跨媒体出版、手机出版等校内仿
真实训室或工作室的形式,通过引进数字出版企业真实出版项目作为工作室的实训项目内容,以数字出版真实项目为载体,利用仿真的实训环境开展项目训练,快速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此外,还应积极与数字出版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以满足学生校外实训的教学需要。

5.校企合作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是为行业培养具备岗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数字出版职业能力的培养更多应在出版实践活动中获得。

高职院校应加强与数字出版企业的通力合作,开展校企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企业对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校企合作共同拟订人才培养方案,依据企业出版职业活动构建课程体系、校企合作开发实践教学项目、引入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考核评价学习效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