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论文(张德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育科研论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学习教学模式》
宾县胜利中心校:张德林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正积极倡导实施教学改革,小学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性语文能力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
如何通过广泛而有序的阅读获取、筛选信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应该引起人们的不断重视。
知识经济的时代向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高素质的创造型人才。
“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建立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
”已是素质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为此,我大胆地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创新学习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掌握创新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创新学习的能力。
构建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其教学目的时通过有效的科学的方法,使学生达到创新学习的境界,实现创新学习。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的阅读教学,又应该构建怎样的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呢?下面就第十册《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尝试构建的六步骤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
一、突出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在阅读教学中,基本的对话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
的对话,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而不是我们教师。
教师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会阅读。
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因为创造性活动从本质上讲就是与众不同,有创造力的人在心理上必须有“自由”、感到“安全”,自由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大发挥。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创建情境,激发情感。
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
合理的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浮躁。
因此,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一年级上阅读课文时,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就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
二年级时,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而且要准确地读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解一句话的含义。
三年级时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能从句与句之中体会作者的感情。
正是这样一步一个台阶,不同时期提出不同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都能做到逐句逐段读懂,以至理解全篇内容。
兴趣和爱好是小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的各种教学情境,渗透的情感教育,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导入新课时,我首先运用现代多媒体电脑为学生播放有关青海湖的录像,让学生欣赏青海湖梦幻般的景色。
在一个有静、有动、有声、有色的教学情境中,激发了学生畅游青海湖的欲望,从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接着,就及时激发学生的情感,设计问题:你喜欢青海湖吗?想不想看看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青海湖的?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课文的热情。
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信任基础上的。
课堂上尽可能地表扬学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一种办法,但我觉得能认真地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是一种更有效的办法。
师生之间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爱的关系,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为了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我在课堂教学中,常常鼓励学生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大胆地说,想说就说,各抒已见,形成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三、自主学习,鼓励质疑。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学生的主体的实践活动,多鼓励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自学自悟,独立求索。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
”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
阅读教学要放手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读书,在独立阅读中大胆地质疑,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才能促使全体学生自主学习。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真正看作是学习的主人,通过启发、设疑等方式来激发全体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在教学《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时,我创设了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品读重点等)自主阅读课文,并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同时,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认真地读一读。
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在自主的读书中探究学习,从而发现问题,独立求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
四、师生互动,合作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师生交流等形式,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阅读中的疑难问题,进行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已解决的问题可以进行汇报,别的小组可以提出同一问题的不同答案,达到交流的目的,小组筛选后,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简单的立即解决,重要的、难点的地方,经过学习认真筛选,提出重点,让全班同学讨论。
由于《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阅读课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比较容易,如: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青海湖的?青海湖的景色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学生通过自主读书,合作讨论,马上就能理解。
但对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谁能相信这是大自然的现实,而不是大胆的梦幻呢?”“可是此时,我却被青海湖的质朴所震慑,原先那些华丽的感慨被一股大自然的魅力所推翻了。
”等句子的意思理解还不够到位,
就应该由老师再引导学生认真地读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老师则起到点拨导思的作用。
五、归纳释疑,提出见解。
作为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教会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探求新知。
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多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序地发现,自觉地获取新知,体验成功的乐趣。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因而,创新教学就是要把教师的讲解为中心改为学生自主探索学习为主,教师的任务不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再创造,使学生自己主动学习,掌握学习方法。
同时,要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除此之外,还应该对学习方法进行归纳,改进学习方法,以便下一课的学习更上一层楼。
在教学《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时,我就通过让学生交流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以及谈谈你看到这梦幻般的青海湖时的感受和体会等创新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见解、感受和体验,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六、实践练习,拓展创新。
毛泽东同志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得学习。
”在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不仅是学习知识,而且是创新的必要途径。
学习目的不仅只是“求懂”,更重要的是求发展。
因此,我
们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养成主动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我在教学《青海湖,梦幻般的湖》一文时,就设计了这样的作业,让学生进行实践练习:(1)摘录并背诵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做一个小导游,请你把青海湖梦幻般的景色介绍给你的好朋友。
(3)鼓励学生课外去寻找有关青海湖和其他湖泊的资料。
从而拓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会学习”,而且要让学生“会创新学习”。
我们还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创新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和创新技巧,使学生主体性得到真正体现,实现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