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下册17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沉默在这个场景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c.你认为沉默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吗?为什么?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建议和鼓励。
(四)课堂练习,500字
1.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场景,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叙述手法,写一篇关于沉默的作文。
2.教师挑选部分作文进行展示,组织学生进行点评,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给予评价和建议。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册的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课文内容有较好的理解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表现欲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对于“沉默”这一主题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此外,学生在写作方面,虽然已掌握基本句型,但描写情感和细节方面仍需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4.教师适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使学生认识到沉默有时也是一种力量。
2.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劳,懂得感恩,培养孝敬父母的情感。
3.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冷静、理智态度,学会换位思考,善于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4.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诚信、勇敢、善良等品质的可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收集至少三个与沉默相关的成语或故事,了解它们的意义和景,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要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成语或故事,并说明自己对这些成语或故事的理解。
3.家长参与作业:与家长共同讨论一个家庭中发生的与沉默相关的事件,分析沉默在这个事件中的作用,并写下讨论过程和结论。此作业旨在加强家校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沉默的价值。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如人物情感、环境描写等,分析这些描写如何突显沉默的可贵。
4.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沉默在特定情境下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它能让人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关于沉默的场景,讨论以下问题:
a.场景中沉默的原因是什么?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讲述与沉默相关的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沉默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辅导生字词和课文理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引导他们深入挖掘课文内涵,进行创意写作。
3.互动式教学,提高参与度:采用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7.家校合作,巩固学习成果: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8.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进行调整。同时,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会说话的石头》引入沉默的主题,引发学生对沉默的好奇心和思考。
2.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石头会选择沉默?沉默在这个故事中代表了什么意义?
3.学生分享自己对沉默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二)讲授新知,500字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沉默是什么意思?它有什么可贵之处?
2.教师针对课文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如生字词、句子结构、描写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阅读拓展:推荐一本关于人际交往、沟通技巧的书籍或文章,让学生了解沉默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要求:阅读后,简要概括文章主旨,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5.观察与思考:在一周的时间内,观察身边的人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沉默,记录至少三个实例,并分析沉默的原因和效果。下节课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6.创意表达:以漫画、手抄报、思维导图等形式,展示自己对沉默的理解。要求:作品内容丰富,创意新颖,能充分体现沉默的可贵之处。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沉默的成语、故事等,拓宽知识面,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沉默的力量,学会在不同场合运用沉默。
五、作业布置
1.根据课堂学习,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叙述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我懂得了沉默”的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实,字数在300-400字之间。
1.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课堂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针对学生在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在写作练习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感受。
4.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故事简介: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一块会说话的石头。每当村子里发生不公平的事情时,石头就会发出声音,提醒人们要公正对待他人。有一天,石头看到了一件令人愤怒的事情,但它选择了沉默。村民们很奇怪,纷纷询问石头为什么不再说话。最后,石头开口了,它说:“这次的沉默,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位勇敢的小男孩站出来,为受害者辩护。我想,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力量。”
4.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富有情感教育意义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体会诚信、勇敢、善良等品质的重要性。
5.写作实践,提升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鼓励他们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叙述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6.拓展延伸,丰富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沉默的成语、故事等,拓宽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
人教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下册17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可贵的沉默》的主要情节,掌握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写作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学会运用描写、叙述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培养写作的基本技能。
3.学生根据评价和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沉默的可贵之处,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正确运用沉默。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交流在讨论、写作过程中的感悟。
3.教师强调沉默在人际交往、解决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要善于运用沉默,培养自己的品质和修养。
4.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练习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可贵的沉默》中沉默的内涵和价值,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正确运用沉默。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的语言表达中。
3.培养学生通过描写、叙述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4.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诚信、勇敢、善良等品质的可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教学目标。以下是对本章节的具体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沉默”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教师针对课文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人物情感,提高表达能力。同时,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课文中的道德观念进行思考。
4.写作练习: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写作技能。
5.总结与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6.情感教育: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c.你认为沉默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吗?为什么?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
3.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建议和鼓励。
(四)课堂练习,500字
1.学生根据小组讨论的场景,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叙述手法,写一篇关于沉默的作文。
2.教师挑选部分作文进行展示,组织学生进行点评,从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给予评价和建议。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下册的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对课文内容有较好的理解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表现欲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对于“沉默”这一主题可能存在理解上的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此外,学生在写作方面,虽然已掌握基本句型,但描写情感和细节方面仍需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4.教师适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品质,使学生认识到沉默有时也是一种力量。
2.引导学生理解父母的辛劳,懂得感恩,培养孝敬父母的情感。
3.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冷静、理智态度,学会换位思考,善于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4.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诚信、勇敢、善良等品质的可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2.收集至少三个与沉默相关的成语或故事,了解它们的意义和景,下节课与同学们分享。要求: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成语或故事,并说明自己对这些成语或故事的理解。
3.家长参与作业:与家长共同讨论一个家庭中发生的与沉默相关的事件,分析沉默在这个事件中的作用,并写下讨论过程和结论。此作业旨在加强家校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沉默的价值。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如人物情感、环境描写等,分析这些描写如何突显沉默的可贵。
4.通过讲解,使学生明白沉默在特定情境下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它能让人更加深入地思考问题,锻炼自己的意志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关于沉默的场景,讨论以下问题:
a.场景中沉默的原因是什么?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讲述与沉默相关的故事或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沉默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2.分层次教学,关注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设计难易适度的教学活动。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重点辅导生字词和课文理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引导他们深入挖掘课文内涵,进行创意写作。
3.互动式教学,提高参与度:采用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课堂互动性。
7.家校合作,巩固学习成果: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8.反思与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进行调整。同时,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1.教师以生动有趣的故事《会说话的石头》引入沉默的主题,引发学生对沉默的好奇心和思考。
2.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石头会选择沉默?沉默在这个故事中代表了什么意义?
3.学生分享自己对沉默的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课题《可贵的沉默》。
(二)讲授新知,500字
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中的沉默是什么意思?它有什么可贵之处?
2.教师针对课文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如生字词、句子结构、描写手法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阅读拓展:推荐一本关于人际交往、沟通技巧的书籍或文章,让学生了解沉默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要求:阅读后,简要概括文章主旨,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
5.观察与思考:在一周的时间内,观察身边的人在什么情况下会选择沉默,记录至少三个实例,并分析沉默的原因和效果。下节课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6.创意表达:以漫画、手抄报、思维导图等形式,展示自己对沉默的理解。要求:作品内容丰富,创意新颖,能充分体现沉默的可贵之处。
4.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有关沉默的成语、故事等,拓宽知识面,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沉默的力量,学会在不同场合运用沉默。
五、作业布置
1.根据课堂学习,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叙述手法,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关于“我懂得了沉默”的作文。要求:内容具体,情感真实,字数在300-400字之间。
1.注重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生动的教学手段和丰富的课堂活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针对学生在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应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讲解,结合生活实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在写作练习中,教师应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给予针对性指导,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感受。
4.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故事简介:在一个古老的村庄里,有一块会说话的石头。每当村子里发生不公平的事情时,石头就会发出声音,提醒人们要公正对待他人。有一天,石头看到了一件令人愤怒的事情,但它选择了沉默。村民们很奇怪,纷纷询问石头为什么不再说话。最后,石头开口了,它说:“这次的沉默,是因为我看到了一位勇敢的小男孩站出来,为受害者辩护。我想,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力量。”
4.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富有情感教育意义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体会诚信、勇敢、善良等品质的重要性。
5.写作实践,提升表达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鼓励他们运用课文中学到的描写、叙述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6.拓展延伸,丰富知识体系:引导学生课后收集有关沉默的成语、故事等,拓宽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
人教新课标语文三年级下册17可贵的沉默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可贵的沉默》的主要情节,掌握生字词,并能熟练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写作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表达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3.学会运用描写、叙述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培养写作的基本技能。
3.学生根据评价和建议,修改自己的作文,提高写作水平。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沉默的可贵之处,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正确运用沉默。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交流在讨论、写作过程中的感悟。
3.教师强调沉默在人际交往、解决问题等方面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要善于运用沉默,培养自己的品质和修养。
4.了解课文中所涉及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3.设计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写作练习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提高语文素养。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可贵的沉默》中沉默的内涵和价值,以及如何在生活中正确运用沉默。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的语言表达中。
3.培养学生通过描写、叙述等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4.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诚信、勇敢、善良等品质的可贵,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教学目标。以下是对本章节的具体教学设计:
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沉默”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教师针对课文重点、难点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3.课堂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体会人物情感,提高表达能力。同时,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就课文中的道德观念进行思考。
4.写作练习: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培养写作技能。
5.总结与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收获,对学生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学生提高。
6.情感教育:结合课文内容,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