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人教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必修2第一章)课件+课时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第一章第一讲
一、单项选择题
(2014·四川成都二诊)读“某国1960~2010年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化图”,完成1~2题。
1.该国人口数量减少的时间大约是()
A.1963~1972年B.1975~1986年
C.1985~1990年D.2000~2010年
2.目前,该国面临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人口就业压力大B.城市人口比重大
C.国内人口迁移量大D.人口老龄化严重
答案:1.C 2.D
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85~1990年人口死亡率超过出生率,总人口数量开始减少。
第2题,目前该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均较低,人口增长模式为“三低”型,人口老龄化问题严重。
(2014·山东青岛一模)读2010年我国各省级行政区域老年人口比例图(不含港、澳、台数据),完成3~4题。
3.2010年我国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A.京津地区B.长江三角洲地区
C.川渝地区D.珠江三角洲地区
4.图示西藏老年人口比例特点的成因是()
A.自然增长率高B.出生率低
C.医疗水平高D.迁入人口多
答案:3.C 4.A
解析:第3题,从统计数字可知川渝地区人口老龄化最严重。
第4题,西藏老龄化程度较低主要是受自然增长率高的影响。
(2014·陕西一模)当人口负担系数(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小于或等于50%时,称为人口机会窗口期,也可称为人口红利期。
据专家预测,我国人口红利将从2014年开始消失。
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四幅图中,未来几年人口红利增长较快的是()
6.人口红利消失将带来的影响为()
A.劳动力充足B.社会负担轻
C.经济增速减缓D.人口数量减少
答案:5.B 6.C
解析:第5题,注意题干要求是未来几年增长较快,图B中在未来几年内劳动人口增长较快,而老年人和少年儿童增加较少,人口红利增长较快。
A图年轻人口增长快,C、D两图老年人口增长快,都会使人口红利增长减慢。
第6题,人口红利消失,相应的劳动力减少,社会负担加重,从而影响经济发展,发展速度减缓。
(2014·天津五校联考)读“某国1940~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图”,完成7~9题。
7.图示时间段内,该国人口最少的年份是()
A.1940年B.1985年
C.2000年D.2012年
8.缓解该国目前人口问题的合理措施是()
①鼓励生育②推迟退休③提倡早婚④吸引移民
A.①④B.②③
C.①②D.③④
9.该国最可能位于()
A.非洲B.北美洲
C.欧洲D.南美洲
答案:7.A8.C9.C
解析:第7题,该国1940~1997年人口呈快速增长态势,虽然从1985年以后呈现负增长,但是变化较少,因而1940年时人口最少。
第8题,该国近期人口一直出现负增长,因而要鼓励生育;同时要推迟退休年龄以缓解劳动力不足的状况。
第9题,该国自1985年开始出现人口负增长,因而可能在欧洲。
(2014·浙江十二校联考)我国准备有条件放开二胎生育,某大学生根据调查数据(政策改变后生育率为原生育率的1.4倍左右)设计了人口政策变化前后的人口增长数学模型。
读图,完成10~11题。
10.图甲中正确表达了政策改变后劳动力(15~60岁)增长(比重或人口数)的是()
A.模型1B.模型2
C.模型3D.模型4
11.图乙中模型一、模型二分别是政策改变前、后的人口抚养比(非劳动力人口数/劳动力人口数)变化模型。
说明人口政策改变后()
A.劳动力数量变化最快
B.劳动力负担一直增加
C.低龄人口增长较快,导致前期负担加重
D.劳动力人数增加,抚养比立即减小
答案:10.D11.C
解析:第10题,注意题干要求是15~60岁的人口变化情况,目前放开二胎政策根据时间的变化可以推知:首先是随着出生率的提高该年龄段比重降低,其次15年以后该年龄段人口比重上升,故模型4正确。
第11题,结合上题分析初期阶段生育率升高,低龄人口增长较快,导致前期负担加重。
(2014·江西重点中学协作校一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下图示意“江西省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今人口自然增长轨迹示意图”,X表示初期,Y表示末期。
读图完成12~13题。
12.下列有关图中人口变化的描述正确的是()
A.Ⅰ阶段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
B.O拐点出现是受政府宏观调控的影响
C.Ⅱ阶段会出现劳动力严重短缺
D.从X到Y,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一直减慢
13.单独二胎政策的实施,对该省近十年产生的影响可能是()
A.老年人口数量会有所下降
B.出生人口性别趋衡
C.缓解劳动力短缺的问题
D.城市就业压力增大
答案:12.B13.B
解析:第12题,Ⅰ阶段出生率在不断上升,死亡率则在不断下降,人口增长的速度处于加速阶段。
从O开始,出生率下降明显,人口自然增长速度在下降,主要是受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第13题,单独二胎政策的出台,女孩数量会增加。
单独二胎政策,直接的影响是青少年的数量会增加,对老年人口数量增减没有直接影响。
(2014·芜湖一中月考)读“我国某地1998年和2011年数据变化表,”回答14~15题。
14.
A.环境承载力上升B.生态环境恶化
C.社会财富大幅度上升D.生活消费总量增加
15.能提高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的措施有()
①扩大耕地面积②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林牧业比重③拓展交通④迁入人口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14.B15.B
解析:第14题,表中数据显示,该地人口数量和人口合理容量都大幅度降低,而河流含沙量大幅度上升。
说明该地目前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化,这很可能就是导致人口大量外迁和人口合理容量大幅度降低的原因。
年人均产值虽有增加,但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大幅度减少,总社会财富并没有大幅度上升。
第15题,“调整产业结构,扩大林牧业比重”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改善环境,从而提高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人类的生存条件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而“拓展交通”可以提高区域开放程度,增加资源来源,亦提高该区域人口合理容量。
扩大耕地面积和迁入人口(加剧人地矛盾)会进一步破坏植被、恶化当地环境,使人口合理容量降低。
二、综合题
16.读“北京市常住人口调查数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北京市常住人口2005年比2000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原因是()
①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②北京市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③外来人口大量迁入④每年新增大量大学生就业
A.①②B.①③
C.③④D.②③
(2)人口性别比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
北京市的人口性别比是______。
(3)从资料分析,北京市的劳动力是否短缺?为什么?
(4)从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构成上看,你认为北京市现在正面临着哪两方面的巨大压力?你对缓解这些压力有什么良策?
答案:(1)C(2)102(或103)(3)否因为劳动力的主体部分是15岁~64岁的人口,而北京市该部分的人口比例达到79%,可以看出劳动力充足。
(4)面临的压力:就业压力;人口老龄化。
对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建立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发展养老院和家政服务等,关心老年人等。
17.新疆各区域环境承载力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准噶尔盆地南部最高,其次为伊犁河谷、塔里木盆地北部、准噶尔盆地北部、塔里木盆地西部、东疆地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最低。
结合图示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分析准噶尔盆地南部环境承载力最高的原因。
(2)为提高塔里木盆地南部的环境承载力,当地应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
(3)在新疆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为32人/平方千米,目前已达13人/平方千米,有人认为“为促进该区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不宜限制人口”,但对人口环境学颇有研究的赵先生却认为这种看法不妥,试为赵先生的说法提供依据。
答案:(1)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较好;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
(2)防治土地沙漠化;加速节水工程建设,发展节水农业;改变传统的经营方式,实行农牧结合;发展经济。
(3)环境承载力决定人口的最大容量,如果人口密度达到最大值,不但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该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较快,因此应控制人口;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
解析:第(1)题,从图中提供的信息看,准噶尔盆地南部石油、煤等资源富集,说明经济基础相对较好;有国际铁路通过,同时区域首府乌鲁木齐也位于这里,说明交通便利,对外开放程度高。
这些都是其区域环境承载力高的原因。
第(2)题,提高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措施,必须围绕影响环境承
载力的因素及区域环境、资源特点分析。
塔里木盆地南部是新疆区域环境承载力最低的地方,该地位于高大山脉的阴坡,热量条件受限,位于沙漠边缘,水分条件受限,同时无交通干线通过,运输条件受限。
明确了区域发展的制约条件,再结合影响环境承载力的因素,即可理清正确的答题思路。
第(3)题,赵先生的观点是基于环境承载力的内涵与当地生态环境特点两方面考虑的。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反映了当地当前的环境承载力,实际的人口密度必须低于这一数值;新疆是我国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相对较高、人口增长较快的区域,如不加以控制,人口密度很快会逼近极限值;从环境角度分析,新疆气候干旱,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生态环境的稳定性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