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臂技术对中学生短跑成绩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摆臂技术对中学生短跑成绩的影响的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3)05-000-02
摘要现代短跑技术以及突破了原来的统一模式,而是向着多元化发展,特别是摆臂技术,更是各种各样,前人对摆臂的研究较少。

因此本文从常规的短跑摆臂技术出发,验证摆臂技术对中学生短跑成绩的影响。

通过实验得出:对于中学刚刚接触短跑教学的学生,在教学中加入摆臂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短跑成绩。

关键词中学短跑教学 100m 摆臂技术
一、前言
短跑是田径赛项目中的距离最短,快速向前极限强度的周期性运动项目。

要求运动员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高超的运动技术水平。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运动竞技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运动竞技水平愈来愈高,体育比赛也愈来愈激烈[1]。

在短跑动作的技术中,获得向前速度的原动力是由腿部动作来完成,但是手臂动作技术却能起到对腿部动作技术的支配和促进作用。

本文通过对初一学生的摆臂动作的教学,使其在自然形成摆臂动作的时候更加合理化,通过实验观察学生的百米成绩是否受到摆臂动作的影响。

二、实验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前两组学生的百米成绩分析
如表1所示,实验前实验组测试的百米成绩,分布在13.00-13.99秒的有1个人,有7个同学成绩在14.00-14.99秒之间,6个学生
成绩在15.00-15.99秒,5个学生分布在16.00-16.99秒,17秒以上有1个人。

对照组,分布在13.00-13.99秒的有1个人,有5个同学成绩在14.00-14.99秒之间,8个学生成绩在15.00-15.99秒,5个学生分布在16.00-16.99秒,17秒以上有1个人。

两组学生实验前百米成绩分布特点是实验组在14秒-15秒之间的人数多于对照组,而对照组15-16秒之间的人数多于实验组。

运用spss17.0对实验前两组数据的差异进行检验,两组的样本量都是20人,实验组百米测试成绩均值15.37秒,对照组百米均值15.33秒,标准差实验组为0.97,对照组为0.94,t值0.135,p值0.839>0.05,说明实验前两组学生百米成绩没有明显差异,分组可用于实验。

(二)实验后两组学生的百米成绩分析
如表3所示,实验后实验组测试的百米成绩,分布在13.00-13.99秒的有3个人,比实验前增加了2人,有10个同学成绩在
14.00-14.99秒之间,比实验前增加了3人,6个学生成绩在
15.00-15.99秒,与实验前相同,1个学生分布在16.00-16.99秒,比实验前减少了4人,17秒以上没有同学分布,比实验前减少了1人。

从上述实验前后实验组百米成绩分布时间段的对比中得出,通过实验原本成绩在15-17秒之间的学生成绩提高的人数最多。

对照组分布在13.00-13.99秒的有1个人,与实验前相同,有7个同学成绩在14.00-14.99秒之间,比实验前多2人,6个学生成绩在15.00-15.99秒,比实验前少2人,6个学生分布在16.00-16.99
秒,比实验前多1人,17秒以上没有。

对照组实验前后的成绩分布对比得出,对照组在实验后成绩提高幅度相对实验组较小,主要集中在15.00-15.99秒向14.00-14.99秒之间的提高。

运用spss17.0对实验后两组数据的差异进行检验,两组的样本量都是20人,实验组百米测试成绩均值14.62秒,对照组百米均值15.13秒,标准差实验组为0.65,对照组为0.90,t值2.031,p值0.049<0.05。

说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后存在明显差异。

通过和实验前的对比得出,实验组的均值和对照组的均值都有所提高,实验组提高了0.75秒,对照组提高了0.20秒,实验组提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

通过上述实验前后的各项数据对比分析,得出对于刚接触中学短跑学习的学生,在教学中加入摆臂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百米成绩。

三、结论与建议
(一)对于中学刚刚接触短跑教学的学生,在教学中加入摆臂练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短跑成绩。

建议在中学短跑教学中加入摆臂练习。

(二)对照组实验前后的成绩分布对比得出,实验组原本成绩在15-17秒之间的学生成绩提高的人数最多,对照组在实验后成绩提高幅度相对实验组较小,主要集中在15.00-15.99秒向14.00-14.99秒之间的提高。

建议教师在短跑教学中注意成绩在上述区间学生的同时,要顾及到在此区间以外成绩较好的和较差的学生的技术教
学,做到让所有学生都有所提高。

(三)通过和实验前的对比得出,实验组的均值和对照组的均值都有所提高,实验组提高了0.75秒,对照组提高了0.20秒,实验组提高的幅度大于对照组。

说明摆臂练习的加入提高了学生百米的平均成绩。

参考文献:
[1] 李诚志.100米技术研究之二——摆动的生物力学[j].四川省体育科学学报.1986.
[2]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田径[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89.
[3] 徐开春.试论现代短跑技术的发展趋向[j].中国体育科
技.1998(2):87-90.
[4] 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5] 蔡东山.摆臂技术与短跑成绩的关系[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4):76-78.
[6] 丁先琼.跑摆臂技术的分析与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
报.2002(11):67-7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