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生态设计框架_杨玉芹

合集下载

学习分析在“中国大学MOOC”课程中应用的构建框架

学习分析在“中国大学MOOC”课程中应用的构建框架

学习分析在“中国大学MOOC”课程中应用的构建框架作者:郭卡戴心来杜小玉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2016年第03期摘要:中国大学已逐步开始建设并实现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本土化,面对大数据的急剧增长,学习分析技术通过数据整理、信息加工、知识转换、智慧调整四个流程,实现了将巨大的数据资源转换为有用的知识与信息资源。

本研究探讨了学习分析技术的构成,提出了一个基于中国大学MOOC的学习分析系统框架,并给出了相应的应用设计,指出学习分析技术将在教育领域应用中有着无限的潜力和待挖掘空间。

关键词:学习分析技术;大数据;中国大学MOOC;本土化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6)05-0004-04一、提出问题过去的几十年里,各领域都出现了大规模的数据增长,如:最近快速发展起来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lasses),数以万计学习群体的学习数据都将被实时互动的MOOC教学模式平台及时记录,产生各种结构化、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等数据类型,如何将巨大的数据资源转换为有用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这是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教育工作者、管理者和学习者们所关注的话题,学习分析技术是测量、收集、分析和报告有关学生及其学习环境的数据,用以理解和优化学习及其产生环境的技术,运用相应的学习分析技术对学习者的基本信息数据和学习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入、具体地了解教师的学习行为,找出影响培训效果的因素,从而有效地监控、预测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给予学员以恰当的学习指导,提升培训效果。

为进一步分析中国大学MOOC课程的学习情况,本研究旨在作为中国大学MOOC课程的学习者和研究者对如何把学习分析技术更好地应用到MOOC当中,进行探究。

二、学习分析及其系统构成1.学习分析最早的学习分析定义源于 EDUCAUSE的“下一代学习挑战”,其中将学习分析定义为“使用数据和模型预测学生收获和行为,具备处理这些信息的能力”[1]。

MOOC的学习特征及设计研究

MOOC的学习特征及设计研究

MOOC的学习特征及设计研究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指在网络环境下,以开放的课程内容、无论地点和时间的限制,为广大的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课程。

MOOC的学习特征和设计研究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MOOC具有自主性。

MOOC鼓励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学习,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节奏进行学习安排,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学习者可以选择自己想学的课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需求进行学习,获得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MOOC具有互动性。

MOOC利用网络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交流和互动的机会。

学习者可以通过在线讨论、论坛等方式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进行互动,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MOOC还可以通过在线作业和测验等形式,帮助学习者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

MOOC具有开放性。

MOOC的课程内容和学习资源都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获得并进行学习。

不论是在学历教育还是职业培训领域,都可以进行自由的学习和交流。

MOOC还可以通过共享课程资源和教学方法,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知识的传播。

第四,MOOC具有多样性。

MOOC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和知识领域的课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感兴趣的课程。

MOOC还可以提供不同层次和难度的课程,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MOOC还可以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资源,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MOOC的设计研究主要围绕如何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以及如何促进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自主能力的培养。

设计研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要设计清晰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

MOOC的设计需要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向。

学习内容需要有足够的深度和广度,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资源。

MOOC的设计要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和多媒体技术,设计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

可以使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增加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mooc 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mooc 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测验:建议以单选和填空(计算相关的内 容)题型为主,判断、多选题型为辅。主要检验 各章学习效果,题目应覆盖每章的全部知识点。
考试:建议以多选和填空题为主,单选题 型为辅。主要检验课程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效果。
3.教学方法设计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学有法, 但无定法,贵在得法。MOOC 把教学模式从传 统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 生学、教师帮”的主动学习,需要设计能促进 这种学习方式转变的教学方法。
(1)人本化学习原则。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认为学习不是外界强迫所致的被动行为,而是 在正确途径与方法指引下、在好奇心驱使下进 行自主学习,在增长知识的同时,还要能够有 效促进学习者的行为、态度、人格等全面发展。 因此,需要为学习者构建能激发创造潜能和实 现自我的学习环境。
(2)及时评价与反馈的原则。教育理论认 为积极的情感与成功学习具有较高相关度 [2]。 MOOC 的网络化学习特征表明教师与学生缺少
……
复合知识点
知识模块
………
知识模块
课程 图 1 基于逆向思维的知识点凝练
19
2.作业、测验与考试设计
作业、测验与考试是引导学习过程、检查 学习效果、促进知识掌握、提升综合能力的必 备环节,MOOC 课程的作业、测验与考试设计 要成为学习者参与的舞台。不同课程特点不同, 其作业、测验与考试的设计也存在较大差异, 结合 MOOC 课程建设和使用的经验,本文提出 如下两点有关作业、测验与考试的设计原则。
(1)视频中的交互设计。学习者与视频间 的信息交互能提高学习者的注意力,促进学习 者的积极学习行为。学习者与视频交互的形式 有多种形式,本文将从内嵌测验、有效线索两 个维度讨论与视频设计相关的交互设计。
1.教学内容设计

基于MOOC模式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以安徽三联学院为例

基于MOOC模式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以安徽三联学院为例
Key words: MOOC model; learning platform; Internet
0 引言
MOOC 模式是一种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 模式 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注重结合具有分享和协作意愿的学习 者,从而组成共同学习的网络。由此可见,MOOC 模式在 教学工作中,具有大规模互动参与、开放性高等特点。利用 MOOC 模式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其中的海量学习 资源,为学生提供视频、教材、习题等学习内容,并借助交 互性论坛,为学习者构建学习社区,从而有效组织学习者, 有效开展学习工作。教育教学工作中,基于 MOOC 模式设 计 学 习 平 台, 发 挥 其 功 能, 有 助 于 提 升 学 习 效 果, 实 现 学 习目标。
2019 年第 11 期
信息与电脑 China Computer & Communication
软件开发与应用
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方面研究和分析教学工作,继承和发展 传统教学理论。现阶段,XMOOC 模式应用比较广泛,其从 个性化学习和完整教学过程视角出发,有效满足了学生学习 的实际需求。
2 基于 MOOC 模式的学习平台设计
软件开发与应用
信息与电脑 China Computer & Communication
2019 年第 11 期
基于 MOOC 模式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以安徽三联学院为例
吴 圣 杨 婧 孟 强
(安徽三联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0)
摘 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 + 学习的模式在当下教育教学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MOOC 是一种新型 网络教学模式,可以将丰富的教学资源引入课堂,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和成长。针对 MOOC 模式学 习平台的设计及实现问题展开研究和分析,将其应用于安徽三联学院教学,以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

《深度学习》读书心得韩惠莹前段时间,老师向我们推荐了这本书籍,到手后就立刻阅读起来并收获颇丰。

本次读书会主要想分享我对“如何将深度学习引入课堂”谈谈我的看法。

作者在本书的开头辨析了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区别,深度学习是指“寻求意义的学习”,浅层学习是指“着眼于个别用语与事实的学习”。

根本区别在于深度学习是知识链接的形成,也就是知识整体概念的形成,运用知识链接解决真实性问题;浅层学习是碎片化知识的再现,通过非反思性机械记忆方式进行无意义无目的的学习。

如何将深度学习引入课堂?本书提出三个视点,分别是实现“主体性学习”“对话性学习”“协同性学习”。

“主体性学习”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需调动学生主体能动性的学习方式实现“主体性学习”,通过教学初始的教学目标预设,学生明确教学目标,探寻解决问题的过程,直到教学终结阶段的“反思”。

整个过程中,学生实现真实性境脉的学习;“对话性学习”将分享体验作为连接客观世界的方式,同客观世界、他者与自我对话,在对话的过程中收获不同的观点与想法从而进行反思体验;“协同性学习”以相互倾听为条件,提炼信息,基于问题的与他者进行新观念创造。

三个视点并不是单独存在,而是聚焦在学生学习所产生的“质”。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形成知识链接进行知识结构的重建,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真实性问题,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深思的重要问题。

郎琴本书围绕深度学习展开探讨,共分为十章,从核心素养到深度学习概念本体,再至实践案例,较为系统全面。

深度学习着眼于学生“怎样进行学习”,强调学习的焦点在于如何使得学生学会学习、思考与创造,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面对的问题,旨在培育学生成为“探究者”与“思考者”,而非“记忆者”,关注学生素养的培养。

核心素养的提出引起了传统教育的质变,对传统课堂教学产生了巨大冲击和影响,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因此,核心素养与深度学习息息相关、相辅相成。

湘教通[2015]291号(附件1: 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名单)

湘教通[2015]291号(附件1: 2015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名单)



邢立宁 郭 正
姚煊道 王 王 王 鹏 晓 晓
邓劲生 麻震宇 周 李 敏 颖
王雪宇 鲁亚飞 刘雄伟 赵 侠
杨希祥 李 周 颖 敏
朱健民 李建平 尚建忠 洪华杰 计科峰 库锡树 孙多勇 肖卫东 龙 刘 军 燕
罗自荣 文晓希 唐 波
梁科山 张智永 张汉华 翟庆林 迟 妍
杨军宏 张连超 黄海风 关永峰 李 赵 博 翔
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开展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教学的深化改革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结构优化与实践 矿冶工程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的建设及实践 基于3D技术的课程设计改革 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能源动力本科生交互式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工科学生创新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以有色金属资源循环学科 方向为例 适应国际工程教育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大班教学环境下交通运输专业基础课多维互动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的教学质量评估模型研究 力学课程综合素质能力考核和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研究 基于现代设计方法的“工程图学”系列课程改革的研究与探索 基于混合式微课的大学物理教学新模式探索 开放式精品示范课堂评价标准与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互联网+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解剖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应用研究 基因组医学推进临床医学教育 “5+3”一体化培养改革的口腔医学课程体系研究 诊断学在线教育资源的开发及应用研究 新型网络技术用于临床教学的研究 360度综合评价在临床医学课程考试与教学质量评价改革中的研究与 实践 基于翻转教学法的内科学教学模式的构建
彭金定 李 阎 瑶 坚
陈晓勤 文 灿
王华玲 李中旗 郭坤琨 温 和
胡爱平 郭斯羽 王 敏
唐群力 孟志强 石 冰

如何设计MOOC:思路与框架

 如何设计MOOC:思路与框架

单元1 如何设计MOOC:思路与方案
内容提纲
一、什么是MOOC 二、MOOC课程的设计思路 三、MOOC课程的设计方案:案例展示与分析
一、什么是MOOC
正在全球兴起!
教育变革
MOOCs
大规模 在线 开放 课程
技术改变教育
“WIFI时代的到来,不仅打 破了学习的疆界,还打破了 生活的疆界,人生的疆界。
通过培训学习,以期达成学以致用、活学活用的目的 ;通过培训学习,学员能将本次培训的理论理念、设 计思路、操作技术和教学模式应用于自己的课程建设 和课堂教学实践中,为您的课程改革和教学创新装配 高技术含量、高品质性能的助推器和发动机。
培训结束时,您将会了解MOOC课程建设的逻辑 架构、设计程序和开发流程,建构对MOOC课程 品质的高端认知,获得MOOC课程开发的一流技 能;掌握翻转课堂教学的设计模式,形成课堂 教学的核心技巧,发展运用新技术于课堂教学 的创新能力,提升翻转课堂教学的关键能力和 分析学情的数字技术,并完成从传授型教师到 指导型教师的完美转型。
不是录 像课程
问教师
1.网络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教育教学和学习 吗? 2.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无限拓展——学校需 要重新定义吗? 3.学校围墙已经坍塌——教师、学生和学习 需要重新定义吗? 4.互联网时代“90后”——还像以前那样学 习吗? 5.教学方式——变,还是不变?
变,还是不变?
“要成就-必先舍弃-要变” “你若不变,就被困死” “你若胡变,就会摔死”
最重要的是,跟紧我们,您就搭上了互联网+ 这趟当代高技术高性能的高速列车,在数字化 时代的课程与教学改革大潮中击水冲浪、浪遏 飞舟、勇立潮头。
课程内容纲要
单元1 如何设计MOOC:思路与方案 一、什么是MOOC 二、MOOC课程的设计思路 三、MOOC课程的设计方案:案例展示与分析 单元2 如何做MOOC:资源及录像制作 一、MOOC课程核心资源有哪些 二、MOOC课程核心资源的制作:案例展示与分析 三、MOOC教学录像的制作:案例展示与分析 四、MOOC视频的后期编辑:案例展示与分析 单元3 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实施与评价 一、什么是翻转课堂 二、翻转课堂教学方案设计:案例展示 三、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程序 四、翻转课堂教学的全景展示:案例分析 五、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案例展示

个性化小学英语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个性化小学英语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系统数 据层 :该层 主要 用 于存 储 系统 中的物 理数
和学 习偏好 的个性 化学习资源 。
据 ,学 习者信 息库 、系统用 户库 、学 习资 源库 等 。数 据层
l 系统 总体结构
是实 现对 于物理数 据 的存储 和管理 ,由 MYSQL支持 的后 台数据库 实现 。它通过 XML配置文件在业务层配置相关数
2015年 6月 第 36卷 第 6期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COM PUTER ENGINEERING AND DESIGN
June 2015 Vo1.36 No.6
个性化小学英语学 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骆 力明 ,杨柳 青 ,綦 欣
(首都 师 范大 学 信 息工程 学院 ,北京 100048)
Abstract: To solve the lack of personalized learning system resources in primary school English learning resource selection trek, learning system was constructed through personalized resources organizatiom Through recording the users’inform ation and per— sonalized learning behavior,learner informa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 resources were described by labeling knowledge point,SO as to establish a learning resource database. The learning preference algorithm and learning level algorith m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1earner preferences. A new type of intelligent recommendation was applied tO recomm end personalized learning resources to users. The effectiveness of personalization and intelligent recommendation was verified using prototype system in prim ary English class. Key words:e-learn ing;intelligent pushing;learners’inform ation model;individuation;resource organization

MOOCs学习生态系统模型

MOOCs学习生态系统模型

MOOCs学习生态系统模型作者:于庆梅毛镠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7年第16期摘要:针对MOOCs构成的网络学习系统,基于生态学观点提出MOOCs学习生态系统模型。

该系统模型给出由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等三个层次构成,给出三个层次的构成,为MOOCs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MOOCs;生态系统;模型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6-0104-02MOOCs自2012年以来成为教育界的流行词,为学习者提供广泛的在线支持。

自2012年MOOC元年开始,许多学者分析和研究MOOCs对现代大学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影响,对MOOCs的发展现状、趋势进行分析,从不同视角研究MOOC对教育界的影响以及产生的教育变革。

本文运用生态学理论,从社会生态学角度构建MOOCs学习生态系统模型。

一、学习生态系统的概念学习生态系统是一个开放系统,具有动态性、相互依赖性、多样性、部分自组织性、自适应性、脆弱性和知识共享环境等特点。

其中知识共享环境由以下7部分构成:非正式、非结构化的学习;丰富的交流工具;持续不断的学习环境;学习者之间的信任关系;简单的学习工具和社区组织结构;不断更新的分布式互连网络系统;对实验和失败的高容忍度。

自从1999年把生态学理论引入到学习系统中,许多学者对学习生态系统的模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设计出不同的学习生态系统模型。

在对学习生态系统概念和特点研究的基础上,研究者给出网络学习生态系统模型。

该模型包含内容提供者、外部顾问以及基础设施3部分,为共享学习环境下的学习生态系统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作为网络学习的一种形式,MOOCs是一种新型的知识共享环境,同样也具有上述特点。

同时又具有开放性、可扩展性和独特性,它是一种具体而实际的网络学习生态系统。

二、MOOCs学习生态系统的构成学习生态系统属于社会生态系统的一种,根据社会生态学理论,将MOOCs学习生态系统模型定义为3个层次,即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和宏观系统。

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学习者模型构建

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学习者模型构建

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学习者模型构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学习资源呈现爆发式增长,学习者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面临着信息过载和资源分散的问题。

个性化推荐系统成为了解决学习者获取有效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会围绕学习者模型构建,探讨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系统的相关内容。

一、学习者模型构建的意义学习者模型构建是个性化推荐系统的基础,它主要包括用户建模和学习资源建模两个方面。

用户建模是根据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和行为习惯,利用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技术构建学习者的模型,包括兴趣、偏好、知识水平等方面的描述。

学习资源建模是将学习资源进行结构化和标注,以便于系统能够从中挖掘出与用户需求匹配的资源。

学习者模型构建的意义在于通过建立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学习者和学习资源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个性化推荐系统提供更准确的推荐结果。

1. 数据采集学习者模型构建的第一步是进行数据采集,主要包括学习者的行为数据和学习资源的元数据。

学习者的行为数据可以通过学习平台、社交网络、搜索引擎等渠道进行采集,包括学习历史、点击行为、评分行为等。

学习资源的元数据包括资源的标题、标签、内容、作者等信息,可以通过资源发布平台、网页抓取等方式进行采集。

2. 数据预处理一般来说,原始的行为数据和元数据存在着噪音和冗余,需要进行清洗和整合。

在数据预处理阶段,需要对数据进行去重、过滤、归一化等操作,以使数据能够被系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

3. 特征提取学习者模型构建的关键之一是特征提取,即从原始数据中挖掘出能够描述学习者和学习资源的特征。

学习者特征可以包括年龄、性别、学历、兴趣爱好等,而学习资源特征可以包括主题、内容类型、难易程度等。

特征提取的方法包括基于规则的特征提取、基于统计的特征提取和基于机器学习的特征提取。

4. 模型训练在完成特征提取之后,就可以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构建学习者模型和学习资源模型了。

学习者模型可以采用协同过滤、内容推荐、标签推荐等方法进行训练,而学习资源模型可以采用主题挖掘、内容分析、关联规则挖掘等方法进行训练。

网络空间课程生成性教学资源建设的方向、内容与基本策略-最新教育文档

网络空间课程生成性教学资源建设的方向、内容与基本策略-最新教育文档

网络空间课程生成性教学资源建设的方向、内容与基本策略一、引言生成性教学资源是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能够对课程教学产生影响的各类资源的统称,它包括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课堂提出的问题、学习交流和反思的过程等。

生成性教学资源以开放、互动、动态、多元[1]为特征,是当前网络空间课程最具优势却又是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它的缺失往往导致网络空间课程的教学实效不佳。

曹传东、赵华新在对MOOC学院中评分最高的“财务分析与决策”课程作为个案进行研究后发现,尽管课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基本上都能得到解决,但学习者情感交流较少,社会性交互质量仍处于较低水平。

[2]以此对比当前MOOC、微课、名师课堂等网络空间课程在线报名者众,看似被热捧,但学习者的学习可持续性和通过率不高的现实,我们不难发现:生成性教学资源建设问题正是当前许多网络空间课程建设中隐藏的不足和缺陷。

香港大学的杨玉芹直言“MOOC要获得持续性发展,必须支持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模式,使学习者沉浸于持续的对话、交流和反思过程中,进而实现学习者的主动性、创造性、反思性和个性化学习”。

[3]这就必须通过加强网络空间课程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开放”与“共享”的功能,实现网络空间课程的个性化重构。

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有机会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以创设情境的方式建设生成性教学资源,重构充满在线对话、交流和反思的课堂。

二、网络空间课程生成性资源建设的方向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出现是伴随着教学行为的出现而出现的。

它秉承建构主义理论,将教学视为一个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而课程是在教学过程中动态生成的。

在这一过程中,一些非预期的、再生的、内源性的、现实性的[4]生成性资源将不断涌现。

1.学习者的构建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是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

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对知识的新理解。

理解课程——MOOC教学设计的内在逻辑

理解课程——MOOC教学设计的内在逻辑

理解课程——MOOC教学设计的内在逻辑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简称MOOC)教学设计的内在逻辑是为了实现高质量的教学体验和教学效果。

慕课教学是基于网络平台进行的,通过视频课程、在线资源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在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的情况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参与讨论和完成作业。

慕课教学设计中的内在逻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首先,慕课教学设计的内在逻辑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上。

慕课教学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因此教学目标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既要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又要与课程内容和学科要求相符合。

例如,在计算机编程慕课中,教学目标可以是培养学生的编程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设置不同的学习路径和目标,如Web开发、移动应用开发等。

其次,慕课教学设计的内在逻辑体现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

慕课教学的特点是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进行自主选择学习。

因此,教学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既要满足基本的学科要求,又要包含一定的拓展内容和深层次的学习资源。

教学内容应该是系统性和连贯性的,通过组织和整合不同的学习资源,构建起一个有机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

最后,慕课教学设计的内在逻辑体现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应用上。

慕课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学习,因此教学方法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互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方法可以包括视频课程、在线资源、讨论、作业、实验等多种形式,通过合理组织和运用这些方法,达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慕课教学也可以借助学习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技术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从而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和指导。

综上所述,慕课教学设计的内在逻辑是为了实现高质量的教学体验和教学效果,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三个方面着手。

慕课的设计原则

慕课的设计原则

慕课的设计原则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慕课,即慕尘,是一种注重实践应用的网络课程设计方法,它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个性化学习、互动与协作、清晰明了、任务驱动、资源共享和批判思考。

个性化学习是慕课的重要设计原则之一。

慕课注重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节奏,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渠道,让学习者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实现个性化学习路径的定制化。

这种个性化学习设计原则不仅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

互动与协作是另一个重要的慕课设计原则。

慕课注重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与协作,通过讨论、合作和交流,促进学习者之间的知识共享和情感沟通,培养学习者的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能力。

互动与协作不仅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还可以培养学习者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清晰明了是慕课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

慕课设计要求学习内容和学习任务的设计要清晰明了,学习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学习目标和学习过程,知道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和如何评估学习成果。

清晰明了设计原则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果,还可以降低学习者的学习焦虑和学习压力,提升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满意度。

慕课的设计原则主要包括个性化学习、互动与协作、清晰明了、任务驱动、资源共享和批判思考。

这些设计原则不仅可以提高慕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还可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反馈,促进学习者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希望未来的慕课设计者和慕课学习者能够深入理解和积极应用这些设计原则,不断提升慕课的教学力量和学习魅力。

第二篇示例: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在线学习方式,它可以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课程和教学资源。

设计好的慕课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并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设计慕课时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原则,以确保课程质量和学习效果。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慕课设计原则的重点内容。

浅谈慕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

浅谈慕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

在国内外教育者致力于运用新技术进行教育改革 的过程中袁 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走进人们的视 野袁 只要拥有一台能上网的设备袁 任何人都可以随时 随地接受各大名校众多名师的视频教学尧 课堂问答以 及课后与其他志趣相投者展开学习讨论袁 这就是慕课 渊 MOOC 冤 遥 慕 课 以 开 放 性 尧 大 规 模 尧 共 享 性 尧 交 互 性 等 特 点爆炸式的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遥 高校图书馆作为 为高等教育提供教学资源的文献信息集散中心袁 如何 应对野慕课冶来袭袁是当今高校图书馆亟待解决的重大 课题之一[1]遥
Talking about the innova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Service Mod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OC Tian Lin - qin ZHANG Yue - ying WANG Min - xia WANG Hong - yan
揖关键词铱慕课曰高校图书馆曰服务
中 图 分 类 号 院 G258 . 6 ; G434
文献标识码院 A
DOI 院 10 . 19694 / j . cnki . issn2095 - 2457 . 2018 . 26 . 0怨猿
文 章 编 号 院 2095 - 2457 渊2018冤26-0203-002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
浅谈慕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创新
田林芹 张月英 王旻霞 王宏岩 渊 聊 城 大 学 图 书 馆 袁 山 东 聊 城 252004 冤
揖摘 要铱高校图书馆始终是为高等教育提供丰富教学资源服务的重要部门袁在慕课教学风起云涌的国际 大环境下袁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必将受到极大的冲击和挑战袁因此袁高校图书馆应积极转变服务理念尧创新 服务模式来迎接慕课风暴的洗礼遥

MOOC个性化学习探究

MOOC个性化学习探究

MOOC个性化学习探究作者:田美潘娟王学涛来源:《软件导刊》2016年第03期摘要: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在教育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广受关注,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情境,MOOC要获得持续发展需以学习者为中心,满足学习者个性化学习需求。

在对学习者类型进行分类的基础上,依据个性化学习特点,分析当前MOOC存在的问题,从课程注册、教学模式、在线交流与评价、测试与成绩等方面提出策略。

关键词:MOOC;个性化学习;教育信息化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03-0200-02作者简介:田美(1992-),女,辽宁阜新人,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远程教育;潘娟(1990-),女,河北唐山人,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远程教育;王学涛(1990-),男,山东日照人,东北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数字化学习。

0 引言在当今教育全球化与信息化的大趋势下,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以大规模和开放性等优势受到广泛关注。

MOOC作为一种新的远程教育形式和学习情境,就像加德纳的技术成熟曲线发展一样,历经了技术萌芽期、期望高峰期、低谷幻灭期,正步入稳定成长期,需扬长避短。

MOOC作为一种在线教育,与传统的网络课程相比有很大改进,它完整的教学模式,可随时随地参与学习的优质课程,成千上万的潜在交流伙伴,无疑促进了终身化学习和教育平等化。

教育是多维度的,用户关于学习的内容、方式、进度、偏好等必然存在差异。

因此,MOOC学习应该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作为原动力,提供良好的支持服务,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最终实现个性化学习。

1 MOOC中的个性化学习1.1 个性化学习内涵个性化学习指根据学习者的发展需求和个性特点,采取适合的方法和手段来满足学习者需求的学习。

个性化学习强调因人而异,突显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独特性、主动性和进取性,以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为中心[1]。

面向智能教育的个性化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

面向智能教育的个性化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

面向智能教育的个性化学习系统设计与实现个性化学习系统(Personalized Learning System)是指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和学习特点,为其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教育服务,以满足学习者的需求和发展潜力。

随着智能教育技术的发展,个性化学习系统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面向智能教育的个性化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个性化学习系统的设计原则个性化学习系统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原则:1. 多样化的学习内容:系统应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内容,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2. 弹性化的学习路径:系统应根据学习者的兴趣和能力,智能地调整学习路径和进度,给予学习者更好的学习体验和成果。

3. 自主化的学习活动:系统应鼓励学习者主动参与学习,提供多样的学习活动和任务,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

4. 及时的个性化反馈:系统应能够及时地给予学习者个性化的反馈和评价,帮助学习者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展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调整。

5. 强化的学习支持:系统应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辅助功能和资源,如记忆辅助、问题解决、模拟实验等,以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和帮助。

二、个性化学习系统的功能设计与实现1. 用户个性化画像个性化学习系统应通过各种方式收集学习者的个人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为每个学习者创建个性化画像。

个性化画像可以包括学习者的兴趣、学习风格、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信息,用于为学习者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2. 智能化学习推荐个性化学习系统应通过学习者的个性化画像和学习行为数据,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等技术,智能地为学习者推荐适合其个体需求的学习资源和活动。

推荐算法可以基于学习者的兴趣、能力和学习历史等因素进行个性化匹配,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3. 自主化学习活动个性化学习系统应提供多样的学习活动和任务,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这些活动可以包括问题解决、讨论与合作、实践与实验等,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参与的活动。

MOOC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生态设计框架

MOOC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生态设计框架

作者: 杨玉芹[1];焦建利[2]
作者机构: [1]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香港特别行政区;[2]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31
出版物刊名: 电化教育研究
页码: 32-37页
年卷期: 2014年 第8期
主题词: MOOC;生态设计框架;个性化学习
摘要:被喻为校园海啸的MOOC以其注册门槛低、资源开放、异步呈现和无约束使用等特点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目的和背景的学习者。

但这些特点决定了MOOC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学习者的个别化目的,支持学习者的个别化学习路径,支持和促进学习者的自主性、开放性、反思性、创造性和个性化学习。

因此MOOC的设计必须支持和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

基于这一理念,本文在深入分析MOOC学习本质和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对MOOC学习的生态设计框架进行建构,对MOOC设计框架的四个组成部分以及如何实现这四个部分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为MOOC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奠定基础。

基于MOOCs的个性化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

基于MOOCs的个性化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

基于MOOCs的个性化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翟梅;陈健;张鸿洋【期刊名称】《计算机技术与发展》【年(卷),期】2015(025)012【摘要】MOOCs即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 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的简称,是近年来兴起的备受瞩目的一个新型课程模式. 在分析现有的MOOCs基本运行模式后,有关学生学习评价这一环节没有涉及,而学习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它可以对教学过程起到调节、督促、反馈的重要作用. 传统的评价机制已经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因此高校的评价机制也应该与时俱进,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 针对这一缺陷,提出将学习效果评估与MOOCs相结合的新型运行模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系统运行流程和成绩计算算法. 该系统的实现可以使课程发起教师了解学习者的学习情况,从而更有效地达到学习目标. 另外证明运用该学习评价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MOOCs is the abbreviation of 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it is noticeable curriculum mode in recent years. Have found that student learning assessment is not involved after analyzing the existing MOOCs' basic running mode. However,learning assessment is an indispensable part in teaching activities. It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gulating,supervising and feedback of teaching process. Tradi-tional evaluation mechanism cannot meet the needs of education reform,and therefore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should also keep pace with times. Universities play a good role. To solve this defect,propose a new run mode combining learning results and MOOCs. On this basis,givethe system running processes and performance calculation algorith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system makes teachers know-ing students' learning result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learning goals more effectively. It is proved that the use of the learning assessment system for student learning has a promotion.【总页数】4页(P165-168)【作者】翟梅;陈健;张鸿洋【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陕西西安 710119;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陕西西安71011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P311【相关文献】1.基于MOOC的自主个性化学习环境设计策略研究 [J], 杨乐2.MOOCs距离个性化学习还有多远——基于10门国内外MOOCs的设计分析[J], 任友群;赵琳;刘名卓3.泛在学习环境下基于过程性信息的个性化学习评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J], 陈敏;杨现民4.MOOC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生态设计框架 [J], 杨玉芹;焦建利5.基于MOOCs资源的个性化学习 [J], 郁俊玲;马芫;吴青宁;魏蝶蝶;续彩虹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个性化语言学习系统的学习者需求分类

个性化语言学习系统的学习者需求分类

个性化语言学习系统的学习者需求分类宫华萍;尤建新【摘要】文章基于QFD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质量功能展开)和Kano 模型,对个性化语言学习系统的学习者需求分类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学习者原始需求信息的获取、整理、转换和归类,得到学习者在学习过程、资源、内容和环境等四个方面的需求项及需求展开项;然后,对需求展开项的重要度进行调查和统计分析,将学习者需求展开项分为基本型、期望型和兴奋型三类,并构建了学习者需求项的Kano-金字塔模型.期待文章的相关研究成果,能有助于推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语言学习系统的质量改进.【期刊名称】《现代教育技术》【年(卷),期】2016(026)011【总页数】7页(P87-93)【关键词】个性化;语言学习系统;学习者需求;QFD;Kano模型【作者】宫华萍;尤建新【作者单位】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0-057个性化学习是当代教育领域积极倡导的学习理念和模式[1],它强调根据学习者的个体差异,采取灵活方式满足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个性化学习系统已形成智能导学、超媒体和适应型等多种形式,覆盖手机、电脑等多种智能终端,涉及外语、计算机、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国内外学者非常关注个性化学习系统的发展,从学习理论模型[2][3]、模式建构[4]、环境建设[5]、功能设计和应用[6][7]等多个角度对该系统进行了研究,推动了系统的发展。

然而,对个性化学习系统设计的前端——学习者需求方面依然缺少针对性的研究,不利于该系统质量和满意度的提升。

QFD和Kano模型是常用的质量管理工具,能够将用户需求按照重要度层次科学合理地转换到系统研发设计的整个过程中,从而有效促进系统整体质量的改进。

在个性化学习系统中,个性化语言学习系统以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语言学习为目的,是数字语言学习系统的发展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OOC学习者个性化学习生态设计框架杨玉芹1,焦建利2(1.香港大学教育学院,香港特别行政区;2.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631)[摘要]被喻为校园海啸的MOOC 以其注册门槛低、资源开放、异步呈现和无约束使用等特点吸引了大量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目的和背景的学习者。

但这些特点决定了MOOC 要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满足学习者的个别化目的,支持学习者的个别化学习路径,支持和促进学习者的自主性、开放性、反思性、创造性和个性化学习。

因此MOOC 的设计必须支持和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

基于这一理念,本文在深入分析MOOC 学习本质和特点的基础上,尝试对MOOC 学习的生态设计框架进行建构,对MOOC 设计框架的四个组成部分以及如何实现这四个部分进行了详细论述,以期为MOOC 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奠定基础。

[关键词]MOOC ;生态设计框架;个性化学习[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志码]A[作者简介]杨玉芹(1981—),女,山东阳信人。

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学习科学、知识建构与创新等方面研究。

E-mail :yqyang@hku.hk 。

基金项目:教育部—中国移动科研基金项目“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学生学习行为记录、分析与个性化支持技术研究及试点”子课题A (项目编号:MCM20130651)一、问题提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即MOOC (Massive OpenOnline Course ,MOOC ,中文也称为“慕课”)以其注册门槛低、资源开放、异步呈现和无约束使用等特点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无数学习者。

这些学习者参与MOOC 的动机不同,背景、知识技能储备、学习方法不同,对学习情境的反应不同,处理问题的社交策略亦不同。

MOOC 被描述为“校园海啸”,[1]大有颠覆高等教育之势。

作为一个时代的表征符号,MOOC 以其迅猛之势说明了技术对现有教育的颠覆,并预示着进一步的变化将会到来。

[2]但MOOC 能否达到我们现在所讨论的状态或对其的预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对MOOC 学习本质和特点的理解,以及以此为基础对MOOC 的设计。

MOOC 的特征决定了要获得可持续发展,MOOC必须重视和满足学习者的个别化需求,支持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

[3]但现有的MOOC 设计仍然沿用“视频+测试”的传统课堂模式,鲜有MOOC 支持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

同时,在MOOC 的设计思路方面,我们仍沿用传统课堂教育对教育参数如注册人数、参与、课程以及成绩等的理解来思考和度量MOOC ;仍采用传统课堂教育、教学活动设计的方法、思维和机制等来设计MOOC 。

MOOC 的特点决定了这样的设计思路显然不可行。

MOOC 的设计就是要促进和支持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学习,为不同的用户设计不同的学习结果,支持不同用户的参与路径等,从而尽可能满足每个用户的需求。

[4][5]那么,哪些要素成就了一个优秀的MOOC 设计,如何设计MOOC ,使其尽可能满足用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支持个别化参与路径和个别化学习等,将在本文进行详细论述。

二、MOOC 情境学习变量含义变化与个性化学习对于MOOC ,其赞誉与质疑参半:赞誉源于为更多人提供了接受优质教育的机会,任何人都可以免费视角传统课堂教育MOOC注册誗注册人数=承诺完成一门课程的学生数量誗课程注册=完成课程的知情承诺誗注册时间相对集中:开课之前特定时间誗注册门槛低、注册者动机和背景多样化誗用户没有义务亦没有兴趣完成全部课程誗注册时间灵活,分布于课程开始之前和课程进行过程中的任何时间誗反映用户多样化目的的不同路径参与誗学生按着课程顺序参与所有或大部分学习活动和学习单元的学习,如单元测试、最终考试等誗学习者参与路径极富个性化誗注册动机和目的的反映誗多样化、个性化参与导致学习结果多样化、个性化课程誗教学主题或活动的有序组织,或者为学位项目制定的学术计划誗这些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课堂计划或内容标准等)与实际执行的课程之间可能有所不同誗个别化、异步化的一个路径,反映了学习者的不同动机和目的誗不存在一个正确的、统一的、预定的学习路径誗不是教学设计者预先规定的整套材料和活动次序,亦不是标准时间内所习得的标准内容或者所进行学习的总和成绩誗最后的课程分数誗通常是学生的综合表现(考试、论文、实验、出勤率及课堂参与度等)誗学生相对于课程目标的能力和努力程度誗学生把成绩作为注册课程的目标之一誗与学习者目标相关的个性化表现誗与学生注册课程的动机和目的密切相关誗大部分学生不把成绩或证书作为注册课程的目的享用世界上一流的课程进行学习;质疑则源于课程教学设计差(视频+测试),低课程完成率以及高辍学率等(通常在95%-98%之间)。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对于MOOC的这些赞誉和质疑都是基于对传统教育和传统课堂学习环境的假设和理解。

但MOOC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模式,具有其独特之处,如注册用户多样化,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主动性、参与性、互动性和个性化,课程材料和工具使用的异步性、无约束性等。

[6][7][8][9]所有这些特点都使其区别于传统课堂教育,因而沿用传统教育对教育变量如注册(Enrollment)、参与(Participation)、课程(Curriculum)和成绩(Achievement)等的界定,似乎已经无法恰当描述和分析MOOC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学习的本质等,因此我们需要重新界定这些概念,[10][11]以凸显MOOC 学习的本质和特点。

这四个变量的含义在传统课堂教育和MOOC中的差别见表1,这些概念的重新界定对于MOOC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关键的决定作用。

(一)注册在传统课堂教育中,注册通常被界定为完成课程的“知情承诺”(Informed Commitment),[12]个体注册某个课程的决定反映了完成该课程的承诺,因而课程的注册人数也就等同于承诺完成一门课程的学生数量。

[13][14][15]学生对某门课程注册的完成等同于与课程签署了一份执行合同,并且合同的完成能够给学习者带来明显的机会和金钱等回报。

注册通常具有一定的要求和条件限制,因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注册者的知识水平、学习经历等的相近,且注册通常于开课前的特定时间或时间段完成。

而MOOC的低门槛、无限制条件注册以及课程退出的无代价等特征,使得学习者的注册目的、背景具有极大的多样性和明显的差异性。

在很多MOOC中,注册是学习者唯一也是最后一次进入课程。

学习者注册MOOC后,由于动机不同,因而会具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很多学习者可能在注册时就没有想要完成整个课程,只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了解某个或某些部分的内容。

课程注册只是反映用户个性化需求和目的的、不同的学习路径而已,因此,MOOC的设计就要支持学习者多样化、个性化的目的和学习路径。

此外,MOOC中,大量的学生点击了课程视频,但从未尝试完成作业或测试,说明很多注册者并没有把课程成绩、分数或证书作为自己的注册目的之一。

因此,如果把MOOC注册界定为完成课程的“知情承诺”,那么我们将忽视很大一部分MOOC学习者的活动和经历,因而该定义并不适合MOOC。

[16]但是MOOC提供者或者媒体在报道过程中,通常将课程注册人数等同于“承诺完成课程并把成绩作为目标之一的”人数。

为了更好地为不同MOOC学习者提供更适切的环境与服务,支持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MOOC中的注册被界定为反映用户个性化目标的不同路径,[17]而非完成课程的知情承诺,因而注册人数也就并非等同于传统课程界定的承诺完成一门课程的学生数量。

在MOOC中,学生是否具有完成课程的“知情承诺”,我们可以通过直接调查,或者通过他们与课程的交互记录,或者通过创建一系表1教育变量在传统课堂教育和MOOC中的含义比较统(例如注册付费系统)等来确定。

(二)参与MOOC用户动机和目的的多样性,导致了其学习路径、参与模式的多样性,不同的学习路径反映了不同的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

与传统课程参与相比,MOOC学习者的参与方式更具个性化、自主性和主动性: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动机、目的,自主地选择和决定适合自己的课程材料、工具以及参与方式等,如一部分学习者只看视频,一部分学习者只做测验题目,但也有一部分可能完成课程所有的活动和掌握所有的内容等。

[18]同时,对所有的MOOC学习者,尤其是课程的完成者来说,与某个资源的交互次数、交互时间,和与其他资源的交互次数、交互时间不存在必然的相关性;交互频率以及交互时间完全取决于MOOC学习者的个别化需求、动机和兴趣等。

[19]在MOOC学习情境中,由于占相当大比例的MOOC用户并非以获得分数、成绩或者证书为目的,他们通常是基于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拓展自己的学习,因此与考虑辍学率或者学习者的参与能否预测他们的分数相比,考虑学习者为何、如何参与,以及如何促进和支持MOOC用户的不同参与模式更加重要,也更富有意义。

(三)课程目前,很多MOOC仍旧按照一定的内容主题对课程进行系统化的教学设计:课堂主题、活动和测试评估以系统有序的方式进行组织,但MOOC用户通常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目的,自主地选择和定制适合自己的课程材料、工具和活动,彰显了独特的学习路径:不同的资源使用类型、次序、频率、交互程度、模式等。

[20][21]MOOC课程通常是一个反映学习者个别化动机和目的的个性化、异步化路径,它既不是教学设计者预先设定的整套材料和活动次序,亦不是标准时间内所习得的标准内容,或者学习者所进行学习的总和。

[22]在MOOC中,学习者一般可能会忽略教学设计者关于教学材料、活动的组织次序,而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量身定制,通常以自己个别化的方式使用课程。

(四)成绩注册的低门槛、课程使用的无约束和异步性,催生了用户注册目的和背景的多样性,因而也就导致了参与路径和学习结果的多样性。

在MOOC学习情境中,MOOC用户注册某门课程并不等同于承诺完成该门课程,他们并没有像传统课程的注册者一样,一旦注册某门课程,就等同于与课程签署了一份合同,并要如期完成。

在MOOC中,这种承诺既没有提供,亦没有签署。

没有了这样一份承诺,学习者也就没有了提供成绩的义务和必要性:他们可能掌握了课程,但不屑于显示成绩,或者他们根本就没有掌握课程。

在MOOC中,学习者的成绩完全是与动机和目的相关的个别化表现,是学习者学习目的的实现,[23]而非教师制定的学习目标的达成,因而辍学率、课程完成率、证书等也就不是大部分学习者所关心的。

如何设计相应的个别化学习评价形式、工具和系统,以更好地支持MOOC学习者的学习,似乎更有意义。

三、MOOC生态设计理论基础与生态设计框架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发现,MOOC是一种基于多样化学习目的和背景,彰显多种参与路径的主动性、开放性和个性化的正式(以学分、证书为目的)、非正式学习(以兴趣为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