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冬季施工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础冬季施工方案
冬季施工由于施工条件及环境不利,是工程质量事故的多发季节,
尤以混凝土工程、钢结构工程居多。

冬季施工的质量事故具有隐蔽性、滞后性,即工程是冬天干的,大多数在春季才开始暴露出来,因而给
事故处理带来很大的难度,轻者进行修补,重者重来,不仅给工程带
来损失,而且影响工程的使用寿命。

因此,在冬季施工中,必须采取
有效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

一、冬季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冬季施工前,应组织专人编制冬季施工方案。

方案应包括施工项目、施工方法、现场布置、设备、材料、能源、工具的供应计划、安全防
火措施、测温制度和质量检查制度等。

方案确定后,要组织有关人员
学习,并向队组进行交底。

进入冬季施工前,对掺外加剂人员、测温保温人员、火炉管理人员,应专门组织技术业务培训,学习本工作范围内的有关知识,明确职责,经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工作。

与当地气象台站保持联系,及时接收天气预报,防止寒流突然袭击。

安排专人测量施工期间的室外气温,暖棚内气温,砂浆、混凝土的温度并作好记录。

2、现场准备
根据实物工程量提前组织有关机具、外加剂和保温材料进场。

搭建加热用的锅炉房、搅拌站,敷设管道,对锅炉进行试火试压,对各种加热的材料、设备要检查其安全可靠性。

计算变压器容量,接通电源。

工地的临时供水管道及白灰膏等材料做好保温防冻工作。

做好冬季施工混凝土、砂浆及掺外加剂的试配试验工作,提出施工配合比。

3、安全与防火
冬季施工时,要采取防滑措施。

生活及施工道路、架子、坡道经常清理积水、积雪、结冰,斜跑道要有可靠的防滑条。

大雪后必须将架子上的积雪清扫干净,并检查马道平台,如有松动下沉现象,务必及时处理。

施工时如接触汽源、热水,要防止烫伤;使用氯化钙、漂白粉时,要防止腐蚀皮肤。

现场火源,要加强管理;使用天然气、煤气时,要防止爆炸;使用焦炭炉、煤炉或天然气、煤气时,应注意通风换气,防止煤气中毒。

电源开关,控制箱等设施要统一布置,加锁保护,防止乱拉电线,设专人负责管理,防止漏电触电。

冬季施工中,凡高空作业应系安全带,穿胶底鞋,防止滑落及高空坠落。

二、冬季施工措施
1、土方工程
土方工程不宜在冬季施工,如必须在冬季施工时,其施工方法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采用防止冻结法开挖土方时,可在冻结以前,用保温材料覆盖或将表层土翻耕耙松,其翻耕深度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确定,一般不小于30cm。

开挖完的基槽(坑)应采取防止基槽(坑)底部受冻的措施。

当基槽(坑)挖完不能及时进行下道工序施工时,应在基槽(坑)底标高以上预留土层,并覆盖保温材料保温。

土方回填时,每层铺土厚度应比常温施工时减少 20%~25%,预留沉陷量应比常温施工时增加。

冬期填方施工应在填方前清除基底上的冰雪和保温材料;填方边坡的表层 1m 以内,不得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填筑;整个填方上层部位应用未冻的或透水性好的土回填,其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室外的基槽(坑)或管沟可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但冻土块粒径不得大于 15cm,含量不得超过 15%,且应均匀分布,但管沟底以上50cm 范围内不得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

室内的基槽(坑)或管沟不得采用含有冻土块的土回填,应采用砂土、炉渣等材料回填。

回填土工作应连续进行,防止基土或已填土层受冻。

2、钢筋工程
钢筋在运输和加工过程中应防止撞击和刻痕。

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得对 HRB335、HRB400 钢筋进行冷弯加工。

钢筋负温焊接,可采用闪光对焊、电弧焊及气压焊等焊接方法。

当环境温度低于-20℃时,不宜进行施焊。

雪天或施焊现场风速超过 54m/s(3 级风)焊接时,应采取遮蔽措施,焊接后冷却的接头应避免碰到冰雪。

热轧钢筋负温闪光对焊,宜采用预热闪光焊或闪光—预热—闪光焊工艺。

钢筋端面比较平整时,宜采用预热闪光焊;端面不平整时,宜采用闪光—预热—闪光焊。

钢筋负温电弧焊,宜采取分层控温施焊。

热轧钢筋焊接的层间温度宜控制在 150℃~350℃之间。

钢筋负温帮条焊或搭接焊的焊接工艺应符合下列规定:
帮条与主筋之间应用四点定位焊固定,搭接焊时应用两点固定。

定位焊缝与帮条或搭接端部的距离应等于或大于 20mm。

帮条焊的引弧应在帮条钢筋的一端开始,收弧应在帮条钢筋端头上,弧坑应填满。

焊接时,第一层焊缝应具有足够的熔深,主焊缝或定位焊缝应熔合良好。

平焊时,第一层焊缝应先从中间引弧,再向两端运弧;立焊时,应先从中间向上方运弧,再从下端向中间运弧。

在以后各层焊缝焊接时,应采用分层控温施焊。

帮条接头或搭接接头的焊缝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30%,焊缝宽度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 80%。

3、混凝土工程
冬期浇筑的混凝土,其受冻临界强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采用蓄热法、暖棚法、加热法等施工的普通混凝土,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时,其受冻临界强度不应小于设计混凝土强
度等级值的 30%;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火山灰
质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配制时,其受冻临界强度不应小于设
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 40%。

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15℃时,采用综合蓄热法、负温养护法
施工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不应小于 40MPa;当室外最低气温不低于
-30℃时,采用负温养护法施工的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不应小于
50MPa。

对强度等级等于或高于 C50 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
等级值的 30%。

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宜小于设计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 50%。

混凝土的拌制
拌制混凝土所用骨料应清洁,不得含有冰、雪、冻块及其他易冻裂物质。

在掺用含有钾、钠离子的防冻剂混凝土中,不得采用活性骨料或在骨料中混有这类物质的材料。

拌制混凝土的最短时间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混凝土坍落度(mm)|搅拌机机型|搅拌机出料量(L)|
||||
|<30|强制式|≤60|
|||>60|
|30~70|强制式|≤60|
|||>60|
|>70|强制式|≤60|
|||>60|
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 425,水灰比不应大于 06。

混凝土拌制前,应用热水或蒸汽冲洗搅拌机,拌制时间应取常温拌制时间的 15 倍。

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温度不宜低于 10℃,入模温度不得低于 5℃。

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
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热量散失、表层冻结、混凝土离析、水泥砂浆流失、坍落度变化等现象。

当采用泵送混凝土时,泵管应采取保温措施。

混凝土浇筑前,应清除模板和钢筋上的冰雪和污垢。

混凝土浇筑时,应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不应小于 400mm。

梁、板同时浇筑时,浇筑方法应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即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

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以 50~100mm 厚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

浇筑过程中,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钢筋、预埋件和预留孔洞的情况,当发现有变形、移位时,应立即停止浇筑,并应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好。

混凝土的养护
冬期施工的混凝土养护方法有蓄热法、综合蓄热法、暖棚法、加热法、蒸汽养护法、负温养护法等。

采用蓄热法养护时,应采取有效措施保证混凝土表面不受冻。

采用综合蓄热法养护时,应对混凝土外露表面进行覆盖,并应保持覆盖物内的温度。

采用暖棚法养护时,暖棚内的温度不宜低于 5℃,并应保持混凝土
表面湿润。

采用加热法养护时,养护温度不宜高于 80℃。

采用蒸汽养护法时,应分为静停、升温、恒温、降温四个阶段。

静停期间应保持环境温度不低于 5℃,灌筑结束 4~6h 且混凝土终凝后方可升温。

升温速度不宜大于 10℃/h。

恒温期间混凝土内部温度不宜超过60℃,最大不得超过65℃,恒温养护时间应根据构件脱模强度要求、混凝土配合比情况以及环境条件等通过试验确定。

降温速度不宜大于10℃/h。

采用负温养护法时,混凝土浇筑后的起始养护温度不应低于 5℃,
并应以浇筑后 5d 内的预计日最低气温来选用防冻剂。

混凝土的拆模
模板和保温层应在混凝土冷却到 5℃后方可拆除。

当混凝土与外界
温差大于 20℃时,拆模后的混凝土表面应采取使其缓慢冷却的临时覆
盖措施。

拆除模板时,混凝土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侧模,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除模板而受损坏后,方可拆除。

底模,在混凝土强度符合下表规定后,方可拆除。

|结构类型|结构跨度(m)|达到设计的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
准值的百分率(%)|
||||
|板|≤2|≥50|
||>2,≤8|≥75|
||>8|≥100|
|梁、拱、壳|≤8|≥75|
||>8|≥100|
|悬臂构件|—|≥100|
4、砌体工程
砖、砌块在砌筑前,应清除表面污物、冰雪等,不得使用遭水浸和受冻后表面结冰、污染的砖或砌块。

砌筑砂浆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不得使用无水泥拌制的砂浆。

现场拌制砂浆所用砂中不得含有直径大于 10mm 的冻结块或冰块。

石灰膏、电石膏等应防止受冻,如遭冻结,应经融化后方可使用。

拌制砂浆时,水的温度不得超过 80℃,砂的温度不得超过 40℃,
砂浆稠度宜较常温适当增大。

冬期施工中,每日砌筑后,应及时在砌筑表面进行保护性覆盖,砌筑表面不得留有砂浆。

在继续砌筑前,应扫净砌筑表面。

砌筑工程的冬期施工应优先选用外加剂法。

对绝缘、装饰等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可采用其他方法。

采用外加剂法砌筑时,砂浆温度不应低于 5℃。

当设计无要求,且
最低气温等于或低于-15℃时,砌筑承重砌体砂浆强度等级应较常温
施工提高一级。

采用暖棚法施工,块材在砌筑时的温度不应低于 5℃,距离所砌的
结构底面 05m 处的棚内温度也不应低于 5℃。

在暖棚内的砌体养护时间,应根据暖棚内温度,按表 1119 确定。

5、钢结构工程
在负温度下露天焊接钢结构时,宜搭设临时防护棚。

雨水、雪花严禁飘落在炽热的焊缝上。

负温度下焊接中厚钢板、厚钢板、厚钢管的预热温度可由试验确定。

在负温度下构件组装定型后进行焊接时,应严格按焊接工艺规定进行,由于焊接的起始点和收尾点比常温更易产生未焊透和积累各种缺陷,因此,单条焊缝的两端必须设置引弧板和熄弧板,其材料应与母
材一致。

严禁在母材上引弧。

负温度下厚度大于 9mm 的钢板应分多层焊接,焊缝应由下往上逐
层堆焊。

为了防止温度降得太低,原则上一条焊缝要一次焊完,不得
中断,在再次施焊时,应先进行处理,清除焊接缺陷,合格后方可按
焊接工艺规定再继续施焊。

在负温度下露天焊接钢结构时,焊接完毕后,应在焊缝两侧板厚的2~3 倍范围内,立即进行后热处理,加热温度 150~300℃,保持 1~
2h。

焊缝焊完后或后热处理完后,要采取保温措施,使焊缝缓慢冷却,冷却速度不应大于 10℃/min。

当构件在负温度下进行热矫正时,钢材加热矫正温度应控制在750~900℃(暗樱红色)之间,加热矫正后应保温覆盖使其缓慢冷却。

负温度下焊接钢结构的焊条烘焙温度宜为 350~380℃,烘焙时间
宜为 15~2h,烘焙后应缓冷存放在 110~120℃烘箱内,使用时应取出
放在保温筒内,随用随取。

栓钉施焊环境温度低于 0℃时,打弯试验的数量应增加 1%。

三、冬季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建立冬季施工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质量责任。

2、严格按照冬季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3、做好原材料的检验和复试工作,严禁使用不合格的原材料。

4、加强混凝土、砂浆的配合比管理,确保其强度符合设计要求。

5、认真做好测温工作,及时掌握气温变化和混凝土、砂浆的内部
温度,采取有效的保温措施。

6、加强对成品的保护,防止受冻、受损。

四、冬季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1、建立冬季施工安全保证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

2、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做好防滑、防冻、防火、防中毒等安全防护工作。

4、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检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5、遇有大风、大雪等恶劣天气,应停止施工。

五、冬季施工消防保证措施
1、建立冬季施工消防保证体系,明确各级人员的消防责任。

2、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消防管理,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3、严禁在施工现场生火取暖,严禁使用大功率电器。

4、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总之,冬季施工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施工过程中,必须
严格按照冬季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加强质量、安全、消防等方面的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