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342-黑龙江省哈尔滨2018届高三10月月考化学试题word可编辑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8届高三10月月考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He 4 B 11 C 12 N 14 O 16 Na 23 Mg 24 Al 27 S 32 Cl 35.5 Ca 40 Fe 56 Cu 64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14每题2分,15~20
每题3分,共46分)
1. 在逻辑上概念之间存在如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之间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
B. 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交叉关系
C. 单质与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
D. 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答案】C
【解析】A.只由一种物质构成的是纯净物,由两种或以上物质构成的是混合物,故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A错误;B.由两种或以上元素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由两种元素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故氧化物属于化合物,两者属于包含关系,故B错误;C.只由一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为单质;由两种或以上元素构成的纯净物为化合物,故单质和化合物属于并列关系,故C正确;D.氧化还原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也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故两者属于交叉关系,故D错误;故选C。
点睛:应用各知识点的概念,理解概念间相关的关系,结合图示所提供的关系意义,分析相关的选项从而判断正确与否,从物质分类的知识可知物质可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纯净物又可分为化合物与单质,化合物中又可分为酸碱盐及氧化物等;从反应的类别看,反应可以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还可以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2.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A、制备氢氧化铁胶体应该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腾的蒸馏水中,A错误;
B、铁离子水解,配制氯化铁溶液时应该将氯化铁溶解在较浓的盐酸中再加水稀释,B正确;
C、稀硝酸能氧化亚硫酸钠,应该用盐酸酸化,C错误;
D、生成的乙烯中含有乙醇,乙醇也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D错误,答案选B。
3. 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1.2L氧气所含的O原子数为N A
B. 1mol/L的CaCl2溶液中含有的Cl﹣为2N A
C. 2.4g镁转化为Mg2+时失去的电子数目为0.2N A
D. 标准状况下,2g氦气所含原子数目为N A
【答案】C
【解析】A、选项中O2物质的量无法进行计算,因此O原子数也无法计算,A错误。
B、缺少溶液体积,无法计算,B错误。
C、2.4g Mg为0.1mol,Mg失电子数为2,
总失电子数为2×0.1mol=0.2mol,即0.2N A,C正确。
D、氦气为单原子分子,2g 氦气为2/4=0.5mol,原子数目为0.5N A,D错误。
正确答案C。
点睛:①氦气等惰性气体为单原子分子;②只有题目中说明了“标准状况”时,才能用22.4L/mol将气体体积换算成物质的量。
4. 质量分数为a的某物质的溶液mg与质量分数为b的该物质的溶液ng混合后,蒸发掉pg水,得到的溶液每毫升质量为qg,物质的量浓度为c。
则该溶质的相
对分子质量为
A. B.
C. D.
【答案】C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等相关知识。
5. CuSO4、Fe2(SO4)3、H2SO4的混合溶液100mL已知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不
考虑水解),且S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6 mol/L, 则此溶液最多溶解铁粉的质量
为
A. 5.6g
B. 11.2g
C. 22.4g
D. 33.6g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n(SO42-)=0.1L×3mol•L-1=0.3mol,CuSO4、Fe2(SO4)3、H2SO4的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则有n(Cu2+)=n(H+)=n(Fe3+),由于溶液中阳离子的浓度相同,所以阳离子物质的量也相同,设Cu2+、Fe3+、H+三种离子物质的量均为n,根据电荷守恒知道:2n+3n+n=0.3mol×2,由此解得n=0.1mol,Cu2+、H+、Fe3+都能与Fe 反应生成Fe2+,最后溶液的成分为FeSO4,则n(FeSO4)=0.3mol,根据Fe的守恒可知,此溶液最多溶解铁粉的物质的量为0.3mol-0.1mol=0.2mol,则此溶液最多溶解铁粉的质量为0.2mol×56g/moL=11.2g,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混合物的有关计算
【名师点晴】明确反应原理并准确使用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是解题关键;根据Cu2+、H+、Fe3+都能与Fe反应生成Fe2+,最后溶液的成分为FeSO4,由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可知反应后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减去原溶液中Fe3+的物质的量,可计算最多溶解的铁粉的质量。
6. 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①混合物:氯水、氨水、水玻璃、水银、福尔马林、聚乙烯
②电解质:明矾、冰醋酸、石膏、纯碱
③CO2、NO2、P2O5均为酸性氧化物,Na2O、Na2O2为碱性氧化物
④同位素:1H+、2H2、3H
⑤同素异形体:C60、C80、金刚石、石墨
⑥同系物:CH2O2、C2H4O2、C3H6O2、C4H8O2
⑦同分异构体:乙二酸二乙酯、乙二酸乙二酯
⑧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H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
⑨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为离子化合物
A. ②⑤⑨
B. ①②⑤⑦⑨
C. ②⑤⑥⑦⑨
D. 全部正确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①水银是汞,属于纯净物,故①错误;②明矾、冰醋酸、石膏、纯碱溶于水自身电离出阳离子与阴离子,属于电解质,故②正确;③Na2O2为过氧化物,不属于碱性氧化物,故③错误;④同位素研究对象是原子,H2属于单质,故④错误;⑤C60、C80、金刚石、石墨是碳元素组成的结构不同的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⑤正确;⑥C2H4O2、C3H6O2、C4H8O2存在同分异构体,结构不一定相似,CH2O2、C2H4O2、C3H6O2、C4H8O2不一定属于同系物,故⑥错误;⑦乙二酸二乙酯分子式为C6H10O4、乙二酸乙二酯分子式为C4H4O4,乙二酸乙二酯与乙二酸二乙酯分子式不相同,不是同分异构体,故⑦错误.⑧一般根据有羟基氢确定酸的元数而不是氢原子数目,如乙酸有4个氢原子属于一元酸,故⑧错误;⑨由阳离子离子和阴离子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化合物是离子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熔化状态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故能导电,
故⑨正确.故②⑤⑨正确.故选:A
考点:混合物和纯净物;同位素及其应用;同素异形体;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离子化合物的结构特征与性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芳香烃、烃基和同系物;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7. 室温下,某溶液中含有Na+、H+、Fe3+、HCO3-、OH-、I-中的几种,水电离出的
c(H+)=1×l0-13mol/L。
当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l2后,溶液由无色
变为黄色。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溶液的pH=1或13
B. 溶液中一定没有Fe3+,Na+
C. 溶液中阴离子有I-,不能确定HCO3-
D. 当Cl2过量,所得溶液只含有两种盐
【答案】A
【解析】A.酸或碱的溶液抑制水的电离,水电离出的c(H+)=1×lO-13mol/L,若为酸性溶液,该溶液pH=1;若为碱性溶液,该溶液的pH为13,故A正确;B.溶液中一定不会存在铁离子,若是碱性溶液,一定存在钠离子,故B错误;C.该溶液中一定存在碘离子,一定不会存在碳酸氢根离子,故C错误;D.氯气过量,若为酸性溶液,反应后只有一种盐,即氯化钠,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水电离出的c(H+)=1×lO-13 mol/L,溶液中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浓度为0.1mol/L,该溶液为强酸性或碱性溶液,一定不会存在碳酸氢根离子;当向该溶液中缓慢通入一定量的Cl2后,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碘离子,能够与碘离子反应的铁离子一定不会存在,据此完成本题。
8. 在混合体系中,确认化学反应先后顺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下列反应先后顺
序判断正确的是
A. 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l2:I-、Fe2+、Br-
B. 等物质的量的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Zn:H+、Fe3+、Cu2+、Fe2+
C. 等物质的量的Ba(OH)2、KOH的溶液中通入CO2:Ba(OH)2、KOH、BaCO3、K2CO3
D. 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3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OH-、CO32-、AlO2-、
Al(OH)3
【答案】A
【解析】A、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Br2、FeI2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l2,氯气具有氧化性,先和还原性强的离子反应,离子的还原性顺序:I->Fe2+>Br-,故A正确;B、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Zn,金属锌先是和氧化性强的离子之间反应,离子的氧化性顺序是:Fe3+>Cu2+>H+>Fe2+,故B错误;C、在含等物质的量的Ba(OH)2、KOH的溶液中通入CO2,先是和Ba(OH)2之间反应,其次是氢氧化钾,再是和碳酸盐之间反应,故C错误;D、若H+先与CO3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与溶液中AlO2-,反应生成Al(OH)3,反应顺序为OH-、AlO2-、CO32-、Al (OH)3,故D错误;故选A。
9. 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氯气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l2+H2O2H++Cl-+ClO-
B. 将“NO2球”浸泡在热水中,颜色变深:2NO2(g) N2O4(g) △H<0
C. 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溶液呈中性:OH-+ Ba2++ H++SO42-== BaSO4↓+ H2O
D. 除去铁粉中的杂质Al:Al+2OH-== AlO2-+H2↑
【答案】B
【解析】次氯酸是弱电解质,氯气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Cl2+H2O H++Cl-+HClO,
故A错误;2NO2(g) N2O4(g) H<0,将“NO2球”浸泡在热水中,平衡逆向移动,颜色变深,故B正确;向Ba(OH)2溶液中滴加NaHSO4溶液,至溶液呈中性:2OH-+ Ba2++ 2H++SO42-= BaSO4↓+ 2H2O,故C错误;除去铁粉中的杂质Al:
2Al+2OH-+2H2O=AlO2-+3H2↑,故D错误。
10. 将一定体积的CO2通入V LNaOH溶液中,已知NaOH无剩余。
若在反应后的
溶液中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得到ag沉淀;若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CaCl2
溶液,得到bg沉淀,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参加反应的CO2的体积为0.224aL
B. 用上述数据不能确定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 若a=b,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盐只有Na2CO3
D. b可能等于a、小于a或大于a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加入足量石灰水,得到Ag沉淀,该沉淀为碳酸钙沉淀,所以参加反应的CO2体积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A/100×22.4L=0.224Al,而题干的条件是在常温下,所以A错误;若NaOH完全反应,则生产的产物可以是碳酸钠,碳酸氢钠,或者是两者的混合物,由于氯化钙不与碳酸氢钠反应,所以当A=B,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盐只有碳酸钠,当B为0时,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盐只有碳酸氢钠,当A>B>0时,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的产物为两者的混合物,所以C正确,D不正确,因为B不可能大于A,根据A与B的关系可以确定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故B不正确,所以本题的答案选择C。
考点:钠及其化合物
点评:本题考查了钠及其化合物,该知识点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和难度,本题比较抽象,有一定的难度。
11. 向1mol炽热的Cu2S通入足量的水蒸气,充分反应后生成2mol H2,则Cu2S
应转化为
A. CuO和SO2
B. Cu和S
C. Cu和SO2
D. Cu2O和S
【答案】C
【解析】A、Cu2S+2H2O→2CuO+SO2+2H2,化合价升高和降低不相等,选项A错误;
B、Cu2S+2H2O→2Cu+S+2H2,化合价升高和降低不相等,选项B错误;
C、假设生成Cu和SO2,反应方程式为Cu2S+2H2O=2H2+2Cu+SO2,化合价升高和降低的价态相等,选项C正确;
D、Cu2S+2H2O→Cu2O+S+2H2,化合价升高和降低不相等,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升降相等等知识。
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则进行解答是解题的关键。
12.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SO2气体的离子方程式 Ca2++2ClO-+SO2+H2O ═
CaSO3↓+2HClO
B. CaCl2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非极性键
C. SO2使KMnO4酸性溶液和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
D. 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硝酸锌,会有三价铁生成
【答案】D
【解析】A. 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少量SO2气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a2++3ClO-+SO2+H2O=CaSO4↓+2HClO+Cl-,A错误;B. CaCl2中含有离子键,B 错误;C. SO2使KMnO4酸性溶液利用的是SO2的还原性,SO2使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褪色利用的是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原理不相同,C错误;D. 将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后,再加入硝酸锌,酸性溶液中硝酸根能氧化金属铁,所以会有三价铁生成,D正确,答案选D。
点睛:该题的难点是选项A,注意题干中次氯酸钙的强氧化性以及反应中SO2是少量的。
S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中首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氯离子。
关于量的问题,命题者往往设置“离子方程式正确,但不符合相对量”的陷阱。
突破“陷阱”的方法一是审准“相对量”的多少,二是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该量,没有注意物质之间是否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注意离子配比,注意试剂的加入顺序,难溶物溶解度的大小,注意隐含因素等。
13.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SiO2是酸性氧化物,但不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H2SiO3
B. SO2、漂白粉、活性炭、过氧化钠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相同
C. 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D. Na2O2能与CO2反应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
【答案】B
【解析】A. SiO2是酸性氧化物,但不能直接与水反应生成H2SiO3,A正确;B. SO2、
漂白粉、活性炭、过氧化钠都能使红墨水褪色,其原理不相同,SO2是化合作用,漂白粉和过氧化钠是强氧化,活性炭是吸附作用,B错误;C. 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C正确;D. Na2O2能与CO2反应产生O2,可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剂,D 正确,答案选B。
14. 现有H2SO4、 BaCl2、K2CO3、FeSO4和氯水五种溶液,有如图所示关系,图中
每条连线两端的物质可以发生化学反应,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 Y一定为K2CO3
B. X一定为H2SO4
C. Z可能是氯水
D. M可能为FeSO4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K2CO3能与其余四种物质反应,所以Y是K2CO3;H2SO4能与BaCl2、K2CO3两种物质反应,氯水能与K2CO3、FeSO4两种物质反应,所以X、Z可能是H2SO4或氯水;BaCl2能H2SO4、K2CO3、FeSO4三种物质反应,FeSO4能与BaCl2、K2CO3、氯水三种物质反应,所以M、N可能是BaCl2或FeSO4,选B。
考点:考查物质推断
15. 下列溶液中离子能大量共存,且加入(或滴入)X试剂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
程式书写正确的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A.ClO-与少量SO2发生的离子反应为O2+ClO-+H2O=SO42-+Cl-+2H+,故A错误;B.Fe3+与过量H2S发生的离子反应为2Fe3++H2S=2Fe2++S↓+2H+,故B正确;C.NH4+、Fe3+与AlO2-因双水解而不能共存,故C错误;D.HCO3-的电离促进AlO2-水解而不能共存,故D错误;答案为B。
点睛:本题可先判断离子间能否共存,再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通过淘汰法逐一判断,如选项C和D离子间发生离子反应,不能共存,直接排除,无须再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而选项A中发生的离子反应,要结合通入SO2的量来判断,少量SO2,说明溶液中存在大量未反应的ClO-,而ClO-不能在酸性溶液中大量存在,产物要以HClO存在,由此分析解题。
16. 在标准状况下,在三个干燥的烧瓶内分别装有纯净的NH3,含一半空气的HCl
气体, NO2 和O2的混合气体[V(NO2)∶V(O2) = 4∶1 ],然后分别作喷泉实验,三
个烧瓶内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 2∶1∶2
B. 5∶5∶4
C. 1∶1∶1
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在相同条件下,气体摩尔体积相同,烧瓶的容积相同,根据n=知,氨气、氯化氢、NO2、O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5:4:1;做喷泉实验时,盛放氨气的烧瓶、含一半空气的氯化氢气体的烧瓶、含NO2和O2的混合气体(体积比为4:1)的烧瓶,各烧瓶中溶液的体积分别为:一烧瓶、半烧瓶、一烧瓶,所以溶液的体积比为2:1:2;因为4NO2+O2+2H2O=4HNO3硝酸的物质的量和二氧化氮的物质的量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