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精选试题4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精选试题四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

(14分)
【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钱泳《治水必躬亲》)
【乙】永平十二年,议修汴渠,乃引见景。

景陈其利害,帝善之。

夏,遂发卒数十万,遣景与王吴修渠筑堤,自荥阳东至海口千余里。

景乃商度地势,凿山阜①,破砥绩②,直截沟涧,防遏冲要③,疏决壅积④,无复溃漏之患。

景虽俭省役费,然犹以百亿计。

(选自《后汉书·王景传》,有删改)
【注】①阜:土山。

②砥绩:水中沙石。

③防遏冲要:在要害处筑起堤坝。

④壅积:阻塞积聚。

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子中的意思。

(4分)
(1)非相度不得其情情:(2)必得躬历山
川躬:
(3)景陈其利害陈:(4)然犹以百亿
计计:
2.下列文言句子朗读停顿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非咨询/不穷其致
B.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
C.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D.无复/溃漏之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2)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4.根据甲乙两段文字内容,完成下表。

(4分)
人物做法人物形象
海瑞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B.
王景A.勤政、俭省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

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①之。

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

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 ,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

"书三上,辄报闻②。

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③,傍有积薪。

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 主人嘿然不应。

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

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④,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

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

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 '主人乃寤而请之。

--《资治通鉴》
【注释】
①害:妒忌,怨恨。

②报闻:汉代制度,上书言事,皇帝不采用的,就来个"报闻",意思是知道了,表示作罢。

③突:烟囱。

④上行(háng):上位。

1.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
A. 而又行以逆道道:道理
B. 宜以时抑制宜: 应该
C. 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过: 拜访
D. 终亡火患亡: 通"无"
2.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6 分)
(1) 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曲突徙薪"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上书人引用"曲突徙薪"的故事用意是什么 ? 三.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10分)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分)
(1)便要还家
()
(2)绝境()
(3)俨然()(4)具答之()
2用原文语句回答。

(3分)
(1)文中写渔人对桃花源总体感受的词语是________。

(2)写桃源人社会风尚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为什么写桃林的自然景色?
3你认为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有哪些?(3分)
4“桃花源”有自然美景,堪称人世佳境,是人类对大千世界的憧憬,是对理想人生的梦幻。

请描写你心中理想的人生境界。

并说说如何实现这一理想。

(2分)
四.
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15分)
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

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

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加点词。

(4分)
①私拟作群鹤舞空
()
②项为之强()
③又留蚊于素帐中
()
④徐喷以烟()
2.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
3.翻译句子(4分)
①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简答(5分)
①写出来自本文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其意思。

(2分)
②文章围绕“记趣”这一中心,写了哪几件趣事?(3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