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冶金概论复习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钢铁冶金概论期末复习
(炼铁部分)
1比较说明不同钢铁生产工艺流程
铁矿石→去脉石、杂质和氧→铁铁→精炼(脱S、P、Si等)→钢
还原熔化过程氧化精炼过程
(炼铁)(炼钢)
1.绘制高炉本体内型结构说明各部分名称(画白色部分即可:炉喉、炉身、炉腰、炉腹、炉缸、风口、渣口、铁口)
高炉五大附属系统名称及作用
(1)原料供应系统:保证及时、准确、稳定地将合格原料从贮矿槽送上高炉的炉顶;(2)送风系统:保证连续可靠地供给高炉冶炼所需数量和保证足够温度的热风;
(3)渣铁处理系统:及时处理高炉排放出的渣铁,保证高炉生产正常运行,获得合格的生铁和炉渣产品;
(4)煤气清洗系统:保证回收高炉煤气,使其含尘量降到15mg/m3左右,以便利用;(5)燃料喷吹系统:保证喷入高炉所需燃料,以代替部分焦炭消耗。
高炉内按物料变化五个区域的划分,并简单了解各部分的变化过程
(1)块状区主要特征:焦与炭呈交替分布层状,皆为固体状态
主要反应:矿石间接还原,碳酸盐分解
(2)软熔区主要特征:矿石呈软熔状,对煤气阻力大
主要反应:矿石的直接还原,渗碳和焦炭的气化反应
(3)滴落区主要特征:焦炭下降,其间夹杂渣铁液滴
主要反应:非铁元素还原,脱碳、渗碳、焦炭的气化反应
(4)焦炭回旋区主要特征:焦炭作回旋运动
主要反应:鼓风中的氧和蒸汽与焦炭及喷入的辅助燃料发生燃烧反应(5)炉缸区主要特征:渣铁相对静止,并暂存于此
主要反应:最终的渣铁反应
熟练掌握高炉冶炼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的表达方式
1有效容积利用系数ημ定义:每立方米高炉有效容积每昼夜生产的合格铁量(t/m3·d)我国ημ=1.6~2.4(t/m3·d)日本ημ=1.8~2.8(t/m3·d)
2焦比定义:冶炼每吨生铁所消耗的焦炭的千克数(kg/t)我国焦比为250~650(kg/t)
3煤比定义:冶炼每吨生铁所消耗的煤粉的千克数(kg/t)我国煤比为50~220(kg/t)
4燃料比(焦比+煤比)定义:冶炼每吨生铁所消耗的固体燃料的总和(kg/t)我国燃料比为450~700(kg/t)
5综合焦比(焦比+煤比×煤焦置换比)
6煤焦置换比定义:喷吹1kg煤粉所能替代的焦炭的千克数,一般为0.8左右
7焦炭冶炼强度定义:每立方米高炉有效容积每昼夜燃烧的焦炭吨数(t/m3·d)
8综合冶炼强度定义:每立方米高炉有效容积每昼夜燃烧的综合焦炭的吨数(t/m3·d),一般为0.9~1.15t/m3·d
利用系数、焦比及冶炼强度三者关系
纯焦冶炼时:利用系数=焦炭冶炼强度/焦比
喷吹燃料时:利用系数=综合冶炼强度/综合焦比
(5)休风率定义:指高炉休风时间占规定作业时间的百分比
(6)焦炭负荷指每批炉料中铁矿石的重量与焦炭重量之比,用以评估燃料利用水平和调节配料
四种天然铁矿石的名称和分子式及特点
(1)磁铁矿:主要含铁矿物为Fe3O4 特点:理论含铁量72.4%,红条痕,较软,易还原。
(2)赤铁矿:主要含铁矿物为Fe2O3 特点:理论含铁量为70%。
黑条痕,较硬,难还原。
(3)褐铁矿:主要含铁矿物为含结晶水的氧化铁,mFe2O3·nH2O
特点:理论含铁量为55.2~66.1%,黄褐条痕,疏松多孔,易还原。
(4)菱铁矿:主要含铁矿物化学式为FeCO3
特点:理论含铁量为48.2%,灰黄条痕,焙烧后易还原。
焦炭在高炉冶炼中的作用如何?论述高炉冶炼对焦炭质量的要求
三大作用:(1)热源→在风口前燃烧,提供冶炼所需能量;
(2)还原剂→本身及其氧化产物CO均为铁氧化物的还原剂;
(3)骨架和通道→矿石高温熔化后,焦炭是唯一以固态存在的物料。
对焦炭的质量要求:(1)强度高;(2)固定C高;(3)灰分低;(4)S含量低;(5)挥发份合适;(6)反应弱(C+CO2→2CO)(7)粒度合适(为矿石平均粒度的3~5倍为宜,d小/d大≈0.7)
2.归纳高炉炼铁对铁矿石的质量要求
(1)含Fe品位高:即铁矿石含铁量高,有利于增产节焦
(2)脉石少和分布均匀:SiO2要少、CaO要多、MgO要合适、Al2O3要少。
(3)有害杂质少:如S、P、Pb、等
(4)有益元素合适:如Mn、Cr、Ni、V、Ti、Nb等
(5)还原性好:高,有利。
(6)软熔性:指矿石的软化熔滴性,要求荷重软化点高且熔滴性好。
(7)冶金性能优良
(8)粒度分布合适:影响透气性和还原性,要适中、均匀。
3.人造富矿的种类名称烧结矿和球团矿
4.铁氧化物还原特点(逐级还原),写出以H2/CO还原铁氧化物的方程式
还原特点:遵循逐级还原的原则
T>570℃:Fe2O3→Fe3O4→FeO→Fe
T<570℃:Fe2O3→Fe3O4→Fe
(1)用CO还原铁氧化物
T>570℃:Fe2O3+CO→Fe3O4+CO2 Fe3O4+CO→FeO+CO2 FeO+CO→Fe+CO2
T<570℃:Fe2O3+CO→Fe3O4+CO2 Fe3O4+CO→Fe+CO2 用H2还原铁氧化物
T>570℃:Fe2O3+H2→Fe3O4+H2O Fe3O4+H2→FeO+H2O FeO+H2→Fe+H2O
T<570℃:Fe2O3+H2→Fe3O4+H2O Fe3O4+H2→Fe+H2O
5.高炉内间接还原和直接还原的定义和区别
直接还原和间接还原的定义:还原剂是固体C,产物是CO的反应,成为直接还原。
还原剂是气态以CO和H2,产物为CO2和H2O的铁各级氧化还原反应,称为间接还原。
区别:1还原剂和气体产物不同
2直接还原为强吸热反应,间接还原为弱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
3直接还原发生在高温区,间接还原发生在中、低温区
4直接还原时一个C原子可以夺取氧化物中的一个氧原子,而间接还原需要过量CO+H2 6.掌握高炉冶炼炉渣的来源、主要成分、形成过程以及造渣的目的和作用
炉渣的主要来源:(1)矿石中的脉石;(2)焦炭灰分;(3)熔剂;(4)侵蚀的炉衬
炉渣的基本成分:CaO、MgO、SiO2、Al2O3。
高炉渣中还有少量FeO和硫化物
炉渣的形成过程:
(1)初渣:矿石软熔过程中(在软熔带内),渣和金属铁分离,各自聚合,形成初渣(2)中间渣:软熔带以下到风口燃烧带(滴落带)之间的渣
(3)终渣:在炉缸形成而排出炉外的渣
造渣的目的及作用:(1)性能良好的炉渣,可以实现金属与氧化物脉石的有效分离
(2)渣铁间热量及质量的交换是决定金属成品最终成分及温度的关键
(3)炉渣对炉衬起保护作用
7.高炉内有利于炉渣脱硫的热力学条件有哪些?如何降低铁水中硫的含量
炉渣脱硫反应式为[FeS]+(CaO)=(CaS)+(FeO)或表示成离子反应式:[S]+(O2-)=[O]+(S2-) △G0=124455-50.26T
提高炉渣脱硫能力的措施
(1)提高温度;(2)提高炉渣碱度;(3)降低渣的氧势;(4) 改善动力学条件,提高铁液中硫的活度系数fs及渣铁交界面积。
①铁水滴下穿过渣层时,在渣层中脱硫,此时渣铁接触好,脱硫反应快。
②渣铁界面上,虽接触面积不如前者大,但接触时间长,可保证充分反应,最终完成脱硫反应。
(5)保证高炉稳定顺行。
8.强化高炉生产有哪些方法
(1)提高入炉料含铁品位,优化入炉料结构
(2)提高焦炭质量。
特别是焦炭的高温性能
以上两条是强化高炉冶炼需要具备的条件,技术措施如下
1、高炉大型化、矮胖
2、高压操作,采用高顶压,采用无料钟炉顶
3、高风温(大修或新建的高炉均采用了高温内烧式热风炉,一般情况下风温在1200℃左右)
4、高富氧
5、燃料喷吹
6、综合鼓风
7、精料技术
8、高煤比
9、取消渣口,停止放上渣10、采用中心加焦、大批重分装技术。
11、计算机控制高炉机械化和自动化12、TRT余压发电13、长寿技术
9.高炉冶炼操作制度有哪些
高炉基本操作制度为:送风制度,装料制度,炉缸热制度和造渣制度。
随着高炉冶炼技术的进步和高炉长寿的需要,在操作管理上又增加了喷吹制度和冷却制度。
10.计算题
某厂拟建年产500万吨制钢生铁的高炉炼铁车间,设计参数如下:有效容积利用系数2.5,综合焦比450kg,煤比180kg,年计划休风15天,允许铁损率1%。
试计算高炉有效容积,综合冶炼强度,高炉车间年消耗焦炭及煤粉总量。
解:(1)实际工作日:365-15=350(天)ημ=2.5 铁损率1%
据公式:P=ημ·Vμ
得:ημ·Vμ×350×(1-1%)=5000000
Vμ=5000000/(ημ×350×(1-1%))
有效容积:Vμ=5772 m3
(2)已知综合焦比=450kg
综合焦比=焦比+煤比×0.8
即:450=焦比+180×0.8
焦比=306 kg
所以:年消耗焦炭量=306×[5000000/(1-1%)]=1.545×109 kg
年消耗煤粉量=180×[5000000/(1-1%)]=9.09×108 kg
(3)综合冶炼强度
据:利用系数、焦比及冶炼强度三者关系
纯焦冶炼时:利用系数=焦炭冶炼强度/焦比
喷吹燃料时:利用系数=综合冶炼强度/综合焦比
综合冶炼强度=综合焦比×利用系数=0.45×2.5=1.125 t/m3·d
(炼钢部分)
炼钢的基本任务
四脱:C、O、P、S 二去:去气体(溶解在钢中的氢气、氮气)和夹杂(非金属夹杂: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及它们所形成的更复杂的化合物)两调整:调整成分和温度
分析脱磷、硫影响因素
脱磷2[P]+4(CaO)+5(FeO)=(4CaO·P2O5)+5[Fe]+Q ——①
脱硫[FeS]+(CaO)=(CaS)+(FeO)-Q —————————②
影响因素:(1)温度①为放热②为吸热所以高温抑制脱磷促进脱硫
(2)R 促进脱磷脱硫
(3)氧化性(FeO)对脱磷有利对脱硫不利
(4)渣量不要大渣量,渣量越多,含P、S越多
(5)加速搅拌促进脱硫脱磷
(6)金属液中成分[Si][Mn][Cr][C]与氧的亲和力大于磷与氧的亲和力时,阻碍磷的氧化,不利脱磷;[C][Si]有利于脱硫
2.如何促进脱磷
脱磷2[P]+4(CaO)+5(FeO)=(4CaO·P2O5)+5[Fe]+Q ——①
适当的熔池温度、较高的炉渣碱度、高的氧化铁含量、良好的流动性炉渣、充分的搅拌速度、大渣量
3.炉渣脱硫反应式
脱硫[FeS]+(CaO)=(CaS)+(FeO)
4.脱氧的方法
(1)沉淀脱氧(脱氧剂加入钢水中)(直接)x[M]+y[O]=[M x O y] [M x O y]=(M x O y)用于转炉缺点:污染钢水优点:速度快
(2)扩散脱氧(脱氧剂加入渣中)(间接)Lo=(%O)/[%O] 用于电炉缺点:速度慢优点:不污染钢水
(3)真空脱氧[C]+[O]=[CO] 用于炉外精炼氧分压降低,置于真空条件下,抽真空促使O与C反应,同时脱氧脱碳
6.三种脱氧名称及优点
(1)沉淀脱氧优点:速度快、操作简单、效率高、成本低
(2)扩散脱氧优点:扩散脱氧的产物存在于熔渣中,有利于提高钢水洁净度
(3)真空脱氧优点:脱氧比较彻底,脱氧产物为CO气体,不污染钢液,同时还具有脱氢脱氮作用
7.活性石灰的优点
活性石灰的活度大于310ml,体积密度1700~2000mg/m3,气孔率高达40%,比表面积0.05~0.13m2/kg.使用活性石灰能减少石灰、萤石消耗量和炼钢渣量,有利于提高脱硫、脱磷效果,减少炉内热损失和对炉衬的腐蚀
8.氧气顶吹转炉的三种装入制度
(1)定量装入:指整个炉役期间,保证金属料装入量不变
(2)定量装入:指整个炉役期间,随着炉子容积的增大,依次逐渐增大装入量,保证每炉的金属熔池深度不变
(3)分阶段定量装入:指将炉子按炉膛的扩大程度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实行定量装入,分阶段定量装入兼有两者的优点,是生产中最常见的装入制度。
9.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的供氧制度的内容
供氧制度是指向熔池中供氧的方法,其内容包括确定恰当的供氧强度,选择合理的喷头类型、结构和尺寸,采用适宜的喷枪高度与工作氧压。
当喷头的类型和尺寸确定后,吹炼过程中能够调节的供氧参数是枪位和工作氧压。
10.成渣过程
(1)吹炼初期,炉渣主要来自铁水中硅、锰、铁的氧化产物,加入炉内的石灰块由于温度低,表面形成冷凝外壳,阻碍了熔化。
由于硅、锰、铁的氧化反应,炉内温度升高,促进了石灰熔化,炉渣的碱度逐渐提高
(2)吹炼中期,随着温度的升高和石灰的进一步熔化,脱碳反应速度加快,导致渣中(FeO)逐渐降低,石灰熔化速度减缓,但炉渣泡沫化程度迅速提高
(3)吹炼末期,脱碳速度下降,渣中(FeO)再次升高,石灰继续熔化,并加快了熔化速度。
同时,熔池中乳化和泡沫现象趋于减弱和消失
11.石灰渣化机理
炼钢过程中成渣速度主要指的是石灰熔化速度,快速成渣是转炉造渣制度的核心问题。
吹炼初期,各元素的氧化产物FeO、SiO2、MnO 、Fe2O3等形成了熔渣。
加入的石灰块浸泡在初期渣中,初期渣中的氧化物从石灰表面向其内部渗透,并与CaO 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些低熔点的矿物,引起石灰表面的渣化,这些反应不仅在石灰块的外表面进行,而且也在石灰气孔的内表面进行。
但是在吹炼初期,SiO2易与CaO反应生成钙的硅酸盐,沉积在石灰块的表面上,如果生成物是致密、高熔点的2CaO·SiO2和2CaO·SiO2将阻碍石灰的进一步渣化溶解。
如果生成CaO·SiO2和3CaO·2SiO2则不会妨碍石灰溶解。
吹炼中期,碳的激烈氧化消耗大量的(FeO),熔渣的矿物组成发生了改变,2FeO·SiO2→CaO·FeO·SiO2,2→2CaO·SiO2,熔点升高,石灰的渣化有所减缓。
吹炼末期,渣中(FeO)有所增加,石灰的渣化加快,渣量又有增加。
12.影响石灰溶解速度的因素
(1)石灰质量为使石灰尽快吸收FeO和Fe2O3生成低熔点的铁酸钙,应采用块度小,比表面积大、晶粒度细、气孔率高、反应能力强的活性石灰。
(2)炉渣成分渣中FeO对石灰溶解速度有较大的影响,它能显著降低炉渣粘度,改善炉渣向石灰缝隙浸透的条件,有利于FeO在石灰中的扩散,并与CaO形成低熔点化合物,促进石灰的熔化,此外炉渣中的MnO、MgO也将改善炉渣流动性,有利于石灰熔化。
(3)铁水成分铁水中ω[Mn]在0.6%~1.0%之间时,初渣形成快,中期渣“返干”现象减轻,铁水中[Si]含量过低,炉渣熔化较难。
(4)助熔剂萤石、铁矾土、矿石或氧化铁皮均有助于化渣
(5)供氧操作适当地采取高枪位,渣中(FeO)含量增加,便于尽快形成碱性渣
13.简述单渣法造渣
整个吹炼过程中只造一次渣,中途不倒渣,不扒渣,直到吹炼终点出钢。
适用于Si、P、S 含量较低,或者对P、S要求不太严格的钢种。
采用单渣操作,工艺简单,吹炼时间短,劳动条件好,易于实现自动控制。
单渣操作脱磷效率一般在90%左右,脱硫效率约为30%~40%。
14.吹炼终点经验控制方法有哪几种,具体说明
经验控制方法有两种:拉碳法和增碳法
拉碳法就是熔池中含碳量达到出钢要求时停止吹氧,即吹炼终点符合终点的具体目标,不需要再专门向熔池中追加增碳剂增碳
增碳法是在吹炼平均含碳量不小于0.08%钢种时,都采取吹到0.05%~0.06%的碳时停吹,然后根据所炼钢种的规格,在钢包内增碳。
15.复吹转炉的冶金特征
(1)炉渣氧化性明显降低
(2)钢液中残锰量明显提高
(3)脱磷和脱硫反应非常接近平衡,有较高的磷和硫分配系数
(4)吹炼平衡,喷溅量少,金属收得率高
16.什么叫熔化期,熔化期任务,缩短熔化期措施
(1)熔化期:装完料后立即通电开始熔化炉料,一直到全部炉料基本熔毕,这段时间成为熔化期
(2)熔化期任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快炉料的熔化,提前造渣去磷,减少和防止熔化过程中金属的蒸发和钢液吸气,并将钢水尽快加热到氧化期所需的温度
(3)缩短熔化期措施:采取废钢预热、合理供电、吹氧助熔和氧——燃助熔等措施
17.超高功率电炉简介
所谓超高功率,是指单位时间输入到电炉中的能量比普通电弧炉大2~3倍。
其优点是:大大缩短了熔化时间,提高了生产率;改善了热效率,进一步降低了电耗;使用大电流短电弧,热量集中,电弧稳定,对电网的影响小
18.什么叫偏心底出钢(EBT)电炉,有什么优点?
将传统电炉的出钢槽改成出钢箱,出钢口在出钢箱底部垂直向下,出钢口下部没有开闭机构,出钢箱顶部中央设有塞盖,便于出钢口的填料与维护
优点:(1)简化结构,降低阻抗,提高炉体寿命
(2)无渣出钢,有利于精炼操作及节能
(3)降低出钢温度,节约电耗,提高钢质量,提高钢包寿命
19.炉外处理的基本手段及作用
(1)搅拌能改善冶金反应动力学条件,强化反应体系的传质和传热,加速冶金反应,均匀钢液成分和温度,有利于夹杂物聚集长大和上浮排出
(2)真空可以使反应向着生成气态物质的方向移动,使钢液可以进一步脱气、脱碳和脱氧(3)加热
(4)添加精炼剂精炼钢液
20.拉坯速度定义每分钟拉出铸坯的长度,单位m/min,简称拉速。
21.什么叫液相穴深度和冶金长度
液相穴深度:从结晶器液面开始到铸坯中心液相凝固终了的长度,也成为液心长度
冶金长度:根据最大拉速确定的液相穴深度为冶金长度
22.提高浇铸速度的思路措施
1、低过热度浇铸(低温浇铸)
2、高效传热的结晶器技术
3、高速浇铸用结晶器保护渣3、非正弦振动
4、结晶器下方的有效支撑和强化冷却
5、结晶器液面的控制
6、弯曲矫直要考虑变形速度
7、结晶器采取电磁制动技术
8、重视基本操作
另有内容
1.炉渣的碱度:炉渣中碱性氧化物浓度总和与酸性氧化物浓度总和之比为炉渣碱度。
2.吨钢供氧氧压:6~12 MPa
顶吹:O2
3.供气底吹:N2、Ar、CO2
溅渣:N2
4.钢水二次精炼方法工作原理及精炼功能(主要是LF炉法和RH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