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叟曝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次年,即1882年(光绪壬午年)又出现了第二个印本,共一百五十四回,称光绪壬午本。
这两个本子的主要差别有三处:
一、辛巳本有一篇《序》,作者是“知不足斋主人”“写于兰陵”,兰陵也为古地名,也是指常州,是作者 同乡。大约是出于夏氏后人所托,撰为序言,介绍了此书的内容和作者的一些情况。但写得都简略。另外就是阅 读该书后的一些感想,也很简略,因而价值不大。壬午本前也有一篇《序》。撰者是夏敬渠的知交的后裔,此书 稿副本的保存者。他在《序》介绍了作者夏敬渠的一些简历,较前书为详。还介绍了他的五世祖和夏先生的交往 情况,从中可知夏敬渠写此书的简单情况。另外还介绍了他保存此书稿副本以及刊印前后的情况,对了解《野叟 曝言》的版本刊行的研究极有价值。
二、辛巳本出于作者后裔的家藏,但经过“兵燹剥蚀”而缺其两回,为第三、第四两回。而壬午本此两回不 缺。
三、辛巳本书前有《凡例》共六条。而壬午本书前也有《凡例》,也是六条,而后两条,两书却不一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四年(1878)抄本,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清光绪七年(1881)毗陵汇珍 楼木活字本,二十卷一百五十二回,首有知不足斋主人序,藏南京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 馆;清光绪八年(1882)上海申报馆排印本,二十卷一百五十四回,首有西岷山樵序,藏天津图书馆、乾元室主 人;清光绪八年(1882)上海字林沪报排印本,二十卷一百五十四回,首有龙溪赏奇室主人序,有伪作,乾元室 主人藏;清光绪八年(1882)序石印本,藏南京图书馆。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上海 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毗陵汇珍楼木活字本,1993年长春出版社排印民国铅印本,1993年人民中国 出版社“明清佳作丛刊”排印上海申报馆排印本,1994年吉林文史出版社排印毗陵汇珍楼木活字本及上海申报馆 排印本合校本。
内容简介
小说以明代成化、弘治两朝为背景,叙写文白字素臣胸怀大志,文武双全,是个极有血性的真儒,不识炎凉 的名士,他在游历天下的过程中,一路上除暴安良,济困扶危,相继救得美貌才女璇姑、素娥和湘灵,后皆纳为 侧室。入都后,为皇帝及王子治病,显示起死回生之术,后赐翰林。奉诏平定广西苗乱,平叛后又闻京中景王谋 叛,立即驱马入京救驾,后赴山东莱府尽除奸党。回京后升官为华盖,谨身两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并以 郡主配为左妻。素臣平浙平倭义建新功,天子加礼,号为素父。素臣于是大行其志,遂斥佛道,又东破日本,北 平蒙古,南服印度,便拜佛之国皆崇儒术。素臣子孙皆得高官厚禄。
作品评价
现代文学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与明人之神魔及佳人才子小说,面目似异,根柢实同。惟以异端易魔, 以圣人易才子而已。意既夸诞,文复无味,殊不足以称艺文,但欲知当时理学家之心理,则于中颇可考见。”
后世影响
该书厕身于晚清大量出现的粗制滥造的作品中,又属佼佼者,所以也获得不少小说作者、读者的青睐。如光 绪年间的《续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十九回,写寺僧抓平民冒充活佛,准备将其火焚,诡言活佛升天,以骗取信 徒钱财,即取自《野叟曝言》第四十九回,只将人名更换了。又,该书第二十七回《何小姐授徒习武,褚大娘忆 旧谈心》,写十三妹考较各女将武艺,也抄自《野叟曝言》第五十八回水夫人令各女子演艺较力一节。
鲁迅指出,书中的文白就是作者自况。谭正璧也说:“他把自己生平所学的,所欲做的,所梦想的,完全写 在《野叟曝言》中了,所以这部小说,乃成了抒写作者才情,寄托作者梦想的工具。”如夏敬渠生平不第,又淹 贯诸学,凡经史百家、礼乐兵刑、天文算数之学,都有研究。所以《野叟曝言》中的文素臣也未第,也于各种学 科都擅长,书中设计了很多情节,来卖弄自己的这些学问。全书有不少诗见于作者的《浣玉轩集》中,其中第一 百四十二回尤多,有《阙里谒至圣庙》《诗礼堂》《孔子手植桧》《谒复圣庙》四首。
关于该书的作者,序云:“《野叟曝言》一书,吾乡夏先生所著也。先生邑之名宿,康熙间幕游滇、黔,足 迹半天下,抱奇负异,郁郁不得志,乃发之于是书。”夏先生即夏敬渠。《野叟曝言》为其晚年所作。
人物介绍
【文素臣】名白,字素臣,乳名玉佳,化名白又李,吴铁嘴等。生于苏州府吴江县一个忠孝世家。父早亡, 在其母教导下,只崇儒学,不信异端,诗文、历算、医学、兵法等无所不精。因以诗触怒权奸,应试不中,便愤 而游历天下,遍访民情,熟悉山川,结识英雄,以期有所作为。他先后结交了东阿十二盗、辽东盘山尹雄和卫飞 霞、福建六雄、登莱三叛、海岛铁丐和红须客、卖解解氏兄妹、飞贼金铃等人。并与诸路豪杰以“彦"为暗号互相 约定,以待时机。他以昭庆寺斗松庵、杀头陀超凡、火烧宝音寺、河间店教尼姑、台湾山中坐杀山魑、手刃夜叉 等斩僧除奸豪侠义举,声名大振。由于赵日月等忠臣的多次举荐,得到朝廷重用。于是大展奇才:相继覆李又全 淫窟,破屠龙二十六岛、丰诚招安乱民、上林坑杀毒蟒、诛景王、杀法王军九门贼党、破苗岭十六峒……历经艰 险,几度沉浮,终于扫除权奸僧道,统一天下。封镇国公,皇帝尊之为素父,宠荣已极。
一方面,《野叟曝言》为单一英雄作传,利用贯穿始终的线性叙事来实现作品的自足圆融,小说的这种创作 形式实则影响并改变了绵延其间的游历结构的面貌与形态;另一方面,作品中的游历结构又自然而然、严谨精细 的达成了诸多顺次分布于小说前后各处的情节的时空转换与逻辑关联,从而保障了小说的严整有序、文气贯通。 有研究者曾经对《野叟曝言》各个章回所描绘的文素臣人生轨迹予以依次梳理,发现小说实际可以根据其活动过 程而划分为“物色风尘(第1-9回)→寻访璇姑(第10回)→上京应举(第10-13回)→寻访璇姑(第13回)→探 访未公(第14-54回)→未出行(第55-65回)→物色英雄、查探山川(第65-100回)→奉旨剿苗(第101-115回) →未出行(第116-154回)”这样九个部分。很容易从这种关于小说情节内容的划分列举看出,《野叟曝言》中 的游历叙事既在结构上具备简明的样貌,又在章节上占有较大的比重(仅围绕文素臣的游历活动而展开的章节大 约就占据了全书章节的三分之二);小说里作为重点而加以表述的游历者虽然仅有文素臣一人,然而对于这位 “独行侠”出行磨砺、扶正祛邪的旅程记述却占据了故事的绝大部分篇幅。文素臣在整部小说中很少高卧家中享 受家庭之乐,而是本着建立功勋、崇正卫道的愿望与初衷而不断出游,在广阔的社会空间之中依靠侠行义举以逐 步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之相比,《野叟曝言》中所描写的铁丐、卫飞霞等绿林豪杰,其才谋胆略皆远不能望 素臣之项背,仅仅是素臣在行走山野间所收罗的“依附品”。他们见“文爷”而肃然起敬、虔诚膜拜,受其命方 行走江湖,实际只属于听凭素臣摆布的“棋子”而已,其“游侠”形象缺乏水浒好汉那样的独立性。《野叟曝言》 虽然也对铁丐们游走江湖的勇猛仗义举动予以一定涉及,但这些情节皆派生于文素臣的故事之中,并没有像《水 浒传》中的各个叙事单元那样相对疏离,也未改变小说在主体上利用游历叙事而集中描写、凸显文素臣这一个体 英雄形象的文学事实。
作者简介
夏敬渠(1705—1787),清代小说家。字懋修,号二铭。江苏江阴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英敏积学,通经 史,诸凡诸子百家、礼、乐、兵、刑、天文、算数之学,靡不淹贯,但在科举方面极不得意,功名止于秀才。生 平足迹几遥海内,所交尽贤豪。作有小说《野叟曝言》等。
谢谢观看
野叟曝言
清代夏敬渠著白话长篇世情小说
01 内容简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人物介绍
目录
02 创作背景 04 作品鉴赏
05 作品评价
07 版本信息
目录
06 后世影响 08 作者简介
《野叟曝言》是清代夏敬渠著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第一奇书野叟曝言》,又名《第一奇书》《兴替宝 鉴》《大侠艳史》《剑骨琴心》《文素臣》,二十卷一百五十四回。成书于清乾隆年间,初以钞本流传。
该小说托明朝事,叙苏州府吴江县书生文素臣,少不得志,历经磨难,建功立业,飞黄腾达的故事。文素臣 只崇儒学,不信异端,由一个不得志的书生得到朝庭信用,征苗诛藩,除奸灭佛,平定天下,封镇国公,皇帝尊 为素父,全家出将入相,尊荣已极。书中极力宣扬儒教,欲以理学为正宗,扫除佛道等一切异端。文素臣、水夫 人等都是这种政治理想的代表人物。该书在艺术上力求将讲史、世情、传奇、公案、神话和才子佳人小说的各种 写法融于一炉,追求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书中大量穿插谈经说法、夸饰才学的文章和色情猥亵描写。共写了五 百二十多个人物。
该小说后被改编成京剧连台本《文素臣》,由周信芳在上海献演。后又被台湾艺人改编成布袋戏《云州大儒 侠》在电台播出。
版本信息
版本差异
现存版本
作者完成书稿后,并未立即付印。书稿一直藏于家中。过了百年之后,1881年(光绪辛巳年)首次出现了刻 本,这是个活字本,为“昆陵汇珍楼”所刊。昆陵为古地名,即今常州。第一个印本共一百五十二回,称光绪辛 巳本。石印本。
创作背景
在该书的壬午刊本的序中,序作者追述了他的先人五世祖与作者交往的过程时说:“先五世祖以官事过乐中, 邂逅水次,一见倾倒。旋吴之后,文宴过从,殆无虚日。先生亦幸订交于先祖,屏绝进取,一意著书。阅数载, 出《野叟曝言》二十卷以示。先祖……亟请付梓,先生辞……先祖颔之,因请为之评注,先生许可,乃乘便缮副 本藏诸箧中,……自是什袭者又百有余年矣。乃今夏六月,友程子白海上购是书,……持以相赠,……爰出全书 以付余友……”从以上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光绪壬午年(1882年)的“百有余年”之前,应是1782年或更早一点, 作序者的五世祖便已收藏了此书的副本。而那时距两人相交时,又已经阅数载了。由此推之,此书之成,大约在 1775年到1780年之间,即作者逝世前的七、八年之间。
【刘璇姑】文素臣的第一妾。因母梦织女持锦机投怀所生而得名。从小喜欢历算,聪明过人。兄嫂令其嫁与 素臣后,从素臣学三角算法,学问日进,可量天测地,推步日月。因避靳仁谋害,借住连兵部房屋。公子连城垂 涎其美貌,设计用心,软硬兼施,百般引诱,均为所拒。她还写诗劝诫,使连城受感动幡然改悔。后被靳仁用计 骗走,几经威逼,始终不从,靳一怒之下,送与东宫太子。东宫知其为素臣妾后,加意怜护,派人送至江西丰城, 使之团圆。她初次与素臣结识时不过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书中着意刻划了她刻苦好学和坚贞不屈的性格。 连公子借机调戏,她不为所动;更以淫语淫声、淫书淫画诱惑,仍能贞洁自守。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作者把自己的才学和生平的梦想都凝聚在文素臣身上,并通过文素臣的所作所为,来表达作者所期望的理想 变为现实。
书中文素臣是作者梦想和幻觉的产物,正像“凡例”所说,作者“抱负不凡,未得黼黻休明,至老经就莫展” 因而命笔,比之“野老无事,曝日清谈”。全书极力铺张建功立业、治国平天下、封妻荫子的儒家理想。
这两个本子的主要差别有三处:
一、辛巳本有一篇《序》,作者是“知不足斋主人”“写于兰陵”,兰陵也为古地名,也是指常州,是作者 同乡。大约是出于夏氏后人所托,撰为序言,介绍了此书的内容和作者的一些情况。但写得都简略。另外就是阅 读该书后的一些感想,也很简略,因而价值不大。壬午本前也有一篇《序》。撰者是夏敬渠的知交的后裔,此书 稿副本的保存者。他在《序》介绍了作者夏敬渠的一些简历,较前书为详。还介绍了他的五世祖和夏先生的交往 情况,从中可知夏敬渠写此书的简单情况。另外还介绍了他保存此书稿副本以及刊印前后的情况,对了解《野叟 曝言》的版本刊行的研究极有价值。
二、辛巳本出于作者后裔的家藏,但经过“兵燹剥蚀”而缺其两回,为第三、第四两回。而壬午本此两回不 缺。
三、辛巳本书前有《凡例》共六条。而壬午本书前也有《凡例》,也是六条,而后两条,两书却不一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光绪四年(1878)抄本,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清光绪七年(1881)毗陵汇珍 楼木活字本,二十卷一百五十二回,首有知不足斋主人序,藏南京图书馆,复旦大学图书馆,北京师范大学图书 馆;清光绪八年(1882)上海申报馆排印本,二十卷一百五十四回,首有西岷山樵序,藏天津图书馆、乾元室主 人;清光绪八年(1882)上海字林沪报排印本,二十卷一百五十四回,首有龙溪赏奇室主人序,有伪作,乾元室 主人藏;清光绪八年(1882)序石印本,藏南京图书馆。1985年台湾天一出版社“明清善本小说丛刊”、上海 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毗陵汇珍楼木活字本,1993年长春出版社排印民国铅印本,1993年人民中国 出版社“明清佳作丛刊”排印上海申报馆排印本,1994年吉林文史出版社排印毗陵汇珍楼木活字本及上海申报馆 排印本合校本。
内容简介
小说以明代成化、弘治两朝为背景,叙写文白字素臣胸怀大志,文武双全,是个极有血性的真儒,不识炎凉 的名士,他在游历天下的过程中,一路上除暴安良,济困扶危,相继救得美貌才女璇姑、素娥和湘灵,后皆纳为 侧室。入都后,为皇帝及王子治病,显示起死回生之术,后赐翰林。奉诏平定广西苗乱,平叛后又闻京中景王谋 叛,立即驱马入京救驾,后赴山东莱府尽除奸党。回京后升官为华盖,谨身两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并以 郡主配为左妻。素臣平浙平倭义建新功,天子加礼,号为素父。素臣于是大行其志,遂斥佛道,又东破日本,北 平蒙古,南服印度,便拜佛之国皆崇儒术。素臣子孙皆得高官厚禄。
作品评价
现代文学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与明人之神魔及佳人才子小说,面目似异,根柢实同。惟以异端易魔, 以圣人易才子而已。意既夸诞,文复无味,殊不足以称艺文,但欲知当时理学家之心理,则于中颇可考见。”
后世影响
该书厕身于晚清大量出现的粗制滥造的作品中,又属佼佼者,所以也获得不少小说作者、读者的青睐。如光 绪年间的《续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十九回,写寺僧抓平民冒充活佛,准备将其火焚,诡言活佛升天,以骗取信 徒钱财,即取自《野叟曝言》第四十九回,只将人名更换了。又,该书第二十七回《何小姐授徒习武,褚大娘忆 旧谈心》,写十三妹考较各女将武艺,也抄自《野叟曝言》第五十八回水夫人令各女子演艺较力一节。
鲁迅指出,书中的文白就是作者自况。谭正璧也说:“他把自己生平所学的,所欲做的,所梦想的,完全写 在《野叟曝言》中了,所以这部小说,乃成了抒写作者才情,寄托作者梦想的工具。”如夏敬渠生平不第,又淹 贯诸学,凡经史百家、礼乐兵刑、天文算数之学,都有研究。所以《野叟曝言》中的文素臣也未第,也于各种学 科都擅长,书中设计了很多情节,来卖弄自己的这些学问。全书有不少诗见于作者的《浣玉轩集》中,其中第一 百四十二回尤多,有《阙里谒至圣庙》《诗礼堂》《孔子手植桧》《谒复圣庙》四首。
关于该书的作者,序云:“《野叟曝言》一书,吾乡夏先生所著也。先生邑之名宿,康熙间幕游滇、黔,足 迹半天下,抱奇负异,郁郁不得志,乃发之于是书。”夏先生即夏敬渠。《野叟曝言》为其晚年所作。
人物介绍
【文素臣】名白,字素臣,乳名玉佳,化名白又李,吴铁嘴等。生于苏州府吴江县一个忠孝世家。父早亡, 在其母教导下,只崇儒学,不信异端,诗文、历算、医学、兵法等无所不精。因以诗触怒权奸,应试不中,便愤 而游历天下,遍访民情,熟悉山川,结识英雄,以期有所作为。他先后结交了东阿十二盗、辽东盘山尹雄和卫飞 霞、福建六雄、登莱三叛、海岛铁丐和红须客、卖解解氏兄妹、飞贼金铃等人。并与诸路豪杰以“彦"为暗号互相 约定,以待时机。他以昭庆寺斗松庵、杀头陀超凡、火烧宝音寺、河间店教尼姑、台湾山中坐杀山魑、手刃夜叉 等斩僧除奸豪侠义举,声名大振。由于赵日月等忠臣的多次举荐,得到朝廷重用。于是大展奇才:相继覆李又全 淫窟,破屠龙二十六岛、丰诚招安乱民、上林坑杀毒蟒、诛景王、杀法王军九门贼党、破苗岭十六峒……历经艰 险,几度沉浮,终于扫除权奸僧道,统一天下。封镇国公,皇帝尊之为素父,宠荣已极。
一方面,《野叟曝言》为单一英雄作传,利用贯穿始终的线性叙事来实现作品的自足圆融,小说的这种创作 形式实则影响并改变了绵延其间的游历结构的面貌与形态;另一方面,作品中的游历结构又自然而然、严谨精细 的达成了诸多顺次分布于小说前后各处的情节的时空转换与逻辑关联,从而保障了小说的严整有序、文气贯通。 有研究者曾经对《野叟曝言》各个章回所描绘的文素臣人生轨迹予以依次梳理,发现小说实际可以根据其活动过 程而划分为“物色风尘(第1-9回)→寻访璇姑(第10回)→上京应举(第10-13回)→寻访璇姑(第13回)→探 访未公(第14-54回)→未出行(第55-65回)→物色英雄、查探山川(第65-100回)→奉旨剿苗(第101-115回) →未出行(第116-154回)”这样九个部分。很容易从这种关于小说情节内容的划分列举看出,《野叟曝言》中 的游历叙事既在结构上具备简明的样貌,又在章节上占有较大的比重(仅围绕文素臣的游历活动而展开的章节大 约就占据了全书章节的三分之二);小说里作为重点而加以表述的游历者虽然仅有文素臣一人,然而对于这位 “独行侠”出行磨砺、扶正祛邪的旅程记述却占据了故事的绝大部分篇幅。文素臣在整部小说中很少高卧家中享 受家庭之乐,而是本着建立功勋、崇正卫道的愿望与初衷而不断出游,在广阔的社会空间之中依靠侠行义举以逐 步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与之相比,《野叟曝言》中所描写的铁丐、卫飞霞等绿林豪杰,其才谋胆略皆远不能望 素臣之项背,仅仅是素臣在行走山野间所收罗的“依附品”。他们见“文爷”而肃然起敬、虔诚膜拜,受其命方 行走江湖,实际只属于听凭素臣摆布的“棋子”而已,其“游侠”形象缺乏水浒好汉那样的独立性。《野叟曝言》 虽然也对铁丐们游走江湖的勇猛仗义举动予以一定涉及,但这些情节皆派生于文素臣的故事之中,并没有像《水 浒传》中的各个叙事单元那样相对疏离,也未改变小说在主体上利用游历叙事而集中描写、凸显文素臣这一个体 英雄形象的文学事实。
作者简介
夏敬渠(1705—1787),清代小说家。字懋修,号二铭。江苏江阴人。出身于书香门第,英敏积学,通经 史,诸凡诸子百家、礼、乐、兵、刑、天文、算数之学,靡不淹贯,但在科举方面极不得意,功名止于秀才。生 平足迹几遥海内,所交尽贤豪。作有小说《野叟曝言》等。
谢谢观看
野叟曝言
清代夏敬渠著白话长篇世情小说
01 内容简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3 人物介绍
目录
02 创作背景 04 作品鉴赏
05 作品评价
07 版本信息
目录
06 后世影响 08 作者简介
《野叟曝言》是清代夏敬渠著白话长篇世情小说,一名《第一奇书野叟曝言》,又名《第一奇书》《兴替宝 鉴》《大侠艳史》《剑骨琴心》《文素臣》,二十卷一百五十四回。成书于清乾隆年间,初以钞本流传。
该小说托明朝事,叙苏州府吴江县书生文素臣,少不得志,历经磨难,建功立业,飞黄腾达的故事。文素臣 只崇儒学,不信异端,由一个不得志的书生得到朝庭信用,征苗诛藩,除奸灭佛,平定天下,封镇国公,皇帝尊 为素父,全家出将入相,尊荣已极。书中极力宣扬儒教,欲以理学为正宗,扫除佛道等一切异端。文素臣、水夫 人等都是这种政治理想的代表人物。该书在艺术上力求将讲史、世情、传奇、公案、神话和才子佳人小说的各种 写法融于一炉,追求一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书中大量穿插谈经说法、夸饰才学的文章和色情猥亵描写。共写了五 百二十多个人物。
该小说后被改编成京剧连台本《文素臣》,由周信芳在上海献演。后又被台湾艺人改编成布袋戏《云州大儒 侠》在电台播出。
版本信息
版本差异
现存版本
作者完成书稿后,并未立即付印。书稿一直藏于家中。过了百年之后,1881年(光绪辛巳年)首次出现了刻 本,这是个活字本,为“昆陵汇珍楼”所刊。昆陵为古地名,即今常州。第一个印本共一百五十二回,称光绪辛 巳本。石印本。
创作背景
在该书的壬午刊本的序中,序作者追述了他的先人五世祖与作者交往的过程时说:“先五世祖以官事过乐中, 邂逅水次,一见倾倒。旋吴之后,文宴过从,殆无虚日。先生亦幸订交于先祖,屏绝进取,一意著书。阅数载, 出《野叟曝言》二十卷以示。先祖……亟请付梓,先生辞……先祖颔之,因请为之评注,先生许可,乃乘便缮副 本藏诸箧中,……自是什袭者又百有余年矣。乃今夏六月,友程子白海上购是书,……持以相赠,……爰出全书 以付余友……”从以上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光绪壬午年(1882年)的“百有余年”之前,应是1782年或更早一点, 作序者的五世祖便已收藏了此书的副本。而那时距两人相交时,又已经阅数载了。由此推之,此书之成,大约在 1775年到1780年之间,即作者逝世前的七、八年之间。
【刘璇姑】文素臣的第一妾。因母梦织女持锦机投怀所生而得名。从小喜欢历算,聪明过人。兄嫂令其嫁与 素臣后,从素臣学三角算法,学问日进,可量天测地,推步日月。因避靳仁谋害,借住连兵部房屋。公子连城垂 涎其美貌,设计用心,软硬兼施,百般引诱,均为所拒。她还写诗劝诫,使连城受感动幡然改悔。后被靳仁用计 骗走,几经威逼,始终不从,靳一怒之下,送与东宫太子。东宫知其为素臣妾后,加意怜护,派人送至江西丰城, 使之团圆。她初次与素臣结识时不过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少女,书中着意刻划了她刻苦好学和坚贞不屈的性格。 连公子借机调戏,她不为所动;更以淫语淫声、淫书淫画诱惑,仍能贞洁自守。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艺术特色
作者把自己的才学和生平的梦想都凝聚在文素臣身上,并通过文素臣的所作所为,来表达作者所期望的理想 变为现实。
书中文素臣是作者梦想和幻觉的产物,正像“凡例”所说,作者“抱负不凡,未得黼黻休明,至老经就莫展” 因而命笔,比之“野老无事,曝日清谈”。全书极力铺张建功立业、治国平天下、封妻荫子的儒家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