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中超声声速的测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就可以测出波长。
图3.1.8 用利萨如图观察相位变化
相位差也可以利用示波器的双踪显示功能,把发射端信号和 接收端信号的波形在荧光屏上同时显示并比较、移动接收头 寻找同位相点的位置来测超声波波长。
四.时差法测量声速
连续波经脉冲调制后由发射换能器发射至被测介质 中,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经过t时间后,到达L距离 处的接收换能器。由运动定律可知,声波在介质中 传播的速度可由以下公式求出:
换句话说,相位每变化2π,传播距离正好变化一 行调节,使在示波器上获得稳定的正弦波。
当形成稳定的驻波时,尽管波节处空气元的振动速度为零,但波节两侧空气元的位移反向,从而产生最大的声压变化。
个波长λ。于是,根据相位差变化2π,便可以测量 调信号源“频率调节”钮,使正弦波振幅达到极大,此频率即是压电换能器S1、S2相匹配频率点(即谐振频率,在该频率上换能器能
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由压电陶瓷片和轻、重两种 金属组成。压电陶瓷片(如钛酸钡、锆钛酸铅等) 是由一种多晶结构的压电材料做成的,在一定的 温度下经极化处理后,具有压电效应。在简单情 况下,压电材料受到与极化方向一致的应力T时, 在极化方向上产生一定的电场强度E,它们之间 有一简单的线性关系E=gT;反之,当与极化方向 一致的外加电压U加在压电材料上时,材料的伸 缩形变S与电压U也有线性关系S=dU。比例常数g、 d称为压电常数,与材料性质有关。由于E与T、S 与U之间具有简单的线性关系,因此我们就可以 将正弦交流电信号转变成压电材料纵向长度的伸 缩,成为声波的波源;同样也可以使声压变化转 变为电压的变化,用来接收声信号。
在压电陶瓷片的头尾两端胶粘两块金属,组成夹 心型振子,头部用轻金属做成喇叭型,尾部用重 金属做成锥型或柱型,中部为压电陶瓷圆环,紧 固螺钉穿过环中心。这种结构增大了辐射面积, 增强了振子与介质的耦合作用。由于振子是以纵 向长度的伸缩直接影响头部轻金属做同样的纵向 长度伸缩(对尾部重金属作用小),这样所发射 的波方向性强,平面性好。
可以证明,相邻两波节或波腹之间的距离就是半个波长。
()、传播时间t、声速υ、距离Δl、波长λ之间有 本实验以在空气中由高于20kHz的声振动所激起的纵波为研究对象,介绍声速测量的基本方法。
υ=2fΔl
(3.
下列关系: 由运动定律可知,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可由以下公式求出:
声速测定仪是由压电换能系统S1、S2、游标卡尺、固定支架等部件组成,仪器装置如图3.
相位差可以通过示波器来观察,实验装置如图 3.1.7所示。互相垂直的两个谐振动的叠加,能得 到利萨如图形。如果两个谐振动的频率相同,则 利萨如图形就很简单,随着两个振动的相位差从 0→π→2π的变化,图形的变化从斜率为正的直线 →椭圆→斜率为负的直线→椭圆→斜率为正的直 线。选择判断比较灵敏的亦即利萨如图形为直线 的位置作为测量的起点,接收换能器每移动一个 波长的距离就会重复出现同样斜率的直线,从而
两只超声压电换能器的位置分别与游标卡尺的主
尺和游标相对固定,所以两只超声压电换能器相
对位置距离变化量可由游标尺直接读出。接收换 能器移动的行程为300mm,精度为0.01mm。
压电换能系统S1作为平面声波发生器,电信号由 函数信号发生器供给,其频率可直接读出。压电 换能系统S2作为声波信号的接收器和反射面固定 于游标尺的附尺上,转换的电信号输入示波器的Y 轴展现在荧光屏上。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其自身频率无关,只取决于空 气本身的性质。假设空气为理想气体,则声波在空气中的 传播可以近似为绝热过程,传播速度可以表示为 :
033.41m 5/s
式中R为摩尔气体常数(8.314J/mol.K); 是比热容比;T为空气的绝对温度;μ为空 气分子量,如果以摄氏度计算,将0℃(即 273.15 K)时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记为 (),空气的温度为θ℃时,声速可以表示 为:
3.驻波及振动的合成
由上式可知,若使相位差改变2π,那么发射面和 选择判断比较灵敏的亦即利萨如图形为直线的位置作为测量的起点,接收换能器每移动一个波长的距离就会重复出现同样斜率的直线,
从而就可以测出波长。
接收面之间的间距Δl就要相应地改变一个波长λ。 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
本实验采用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来实现声压和电压之间的相互转换,压电换能器做波源具有平面性、单色性好以及方向性强的特点。 各仪器都正常工作以后,首先调节声速测试仪信号源波形选择正弦波,调整信号频率(在25~45kHz),对示波器的扫描时基SEC/DIV进
二.驻波法(共振干涉法)测量声速
从声源发出的一定频率的平面声波,经过空气沿 一定方向传播到达接收器。如果发射面与接收面 相互平行,则在接收面处入射波垂直反射。在接 收面与发射面之间的空气中入射波和反射波相干 叠加,当接收面与发射面之间的距离l=nλ/2 (n=1,2,3,4,…)时,形成稳定的驻波。驻波某些 点的振动始终加强,其振幅是两列波的振幅之和, 这些点称为波腹;而另一些点的合振幅为零,这 些点称为波节。可以证明,相邻两波节或波腹之 间的距离就是半个波长。
λ=2Δl
(3.1.5)
可以计算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υ=2fΔl
(3.1.6)
图3.1.7 驻波法测量声速实验装置示意图 S1和S2分别为发射和接收超声换能器
三.相位比较法测量声速(也称利萨如图形法、 在简单情况下,压电材料受到与极化方向一致的应力T时,在极化方向上产生一定的电场强度E,它们之间有一简单的线性关系E=gT;
3. 声速测量的基本原理
声速的测量方法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方法是根据 关系式,测出传播距离L和所需时间t后,即可算 出声速;第二类方法是利用关系式,从测量其频 率和波长λ 来算出声速(一般频率很容易确定和测 量,关键是测量波长)。本实验所采用的共振干 涉法和相位比较法属于后者,时差法则属于前者。 下面将分别介绍。
空气中超声声速的测定
【预习重点】
1.示波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函数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3.驻波及振动的合成
【实验目的】
1.了超声压电换能器的结构和原理。 2.掌握共振干涉法(驻波法)和相位比较法测量
声速的基本原理。 3.学会用四种方法测量声速。 4.学会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并对结果的不确定度
压电陶瓷元件可以实现机械压力和电信号相互转 换,当两端加上电信号时产生压力;当两端加上 压力时产生电信号。压电陶瓷换能器作为超声波 发射装置时,两端加上变化的电信号,压力变化, 产生振动,带动周围空气振动,产生超声波向外 发射;作为超声波接收装置时,声波作用在压电 陶瓷元件上,有声压,压力作用,产生变化的电 信号,通过测量变化的电信号就可以知道声波的 变化情况。
可见,实现了驻波,测量出波腹和波腹或者波节 和波节之间的距离,也就测量出了波长。
如图3.1.7所示实验装置,为了测出驻波相邻波腹或波节之 间的半波长距离,可用示波器观察接收器接收的信号,信 号的强弱反映着作用在接收器上声压变化的大小。当形成 稳定的驻波时,尽管波节处空气元的振动速度为零,但波 节两侧空气元的位移反向,从而产生最大的声压变化。所 以,如果示波器显示的信号最强,则表明接收面处于声压 变化最大处,亦即波节所在的位置。移动接收器S2的位置, 改变接收面与发射面之间的距离时,可以看到示波器上显 示的信号幅度发生周期性的大小变化,即由一个极大变到 极小,再变到极大;而幅度每一次周期性的变化,就相当 于接收面与发射面之间的距离改变了半个波长λ/2。这样, 测出相邻两次接收信号达到极大时接收面的位置变化量Δl, 就可到波长
进行分析。 声波是一种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它是纵
波,其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一致。频率低于 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频率在20Hz~20kHz的 声波可以被人听到,称为可闻声波。频率在20kHz 以上的声波称为超声波。
声速是描述声波在媒质中传播特性的一个基本物 理量,声波在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与媒质的特性及 环境状态等因素有关。因而通过媒质中声速的测 定,可以了解媒质的特性或状态变化,在现代检 测中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测量氯气、蔗糖等气 体或溶液的浓度、氯丁橡胶乳液的比重以及输油 管中不同油品的分界面等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 过测定这些物质中的声速来解决,可见,声速测 定在工业生产上具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其自身频率无 关,只取决于空气本身的性质,理论上有:
式中:是标准状态下干燥空气中的声速,
为绝对温度,为测பைடு நூலகம்时的室温 :
2.超声波的发射与接收装置——压电陶瓷换能器
本实验采用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来实现声压和电 压之间的相互转换,压电换能器做波源具有平面 性、单色性好以及方向性强的特点。同时,在超 声波段进行声速测量能够有效避免其它各种声音 的干扰。在一定的温度下,对给定的介质,声速 是恒定的,声源的频率越高,波长λ越短,这样在 不长的距离中可测到许多个λ,取其平均值,λ的 测定就比较准确。这些都可使实验的测量精度大 大提高。
【实验仪器】
实验装置主要包括示波器、函数信号发生器及声 速测定仪。
1.超声声速测定仪 声速测定仪是由压电换能系统S1、S2、游标卡尺、
固定支架等部件组成,仪器装置如图3.1.9所示。 S1、S2是两个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S1为发射换 能器,它通过逆压电效应把电信号转换成以电信 号频率的机械振动,从而推动空气分子振动产生 平面声波;S2为接收换能器,它通过正压电效应 把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以接收声波,其端面也是 声波的反射界面,它们的结构完全相同,有共同 的谐振频率,只有当外界输入信号的频率等于其 谐振频率时,才能产生最佳的机械振动。
声波从声源经过传输媒质到达接收器,在发射波 首先将信号源输出端与换能器发射头S1连接,再将换能器接收头S2与示波器CH1通道连接。
缓慢移动S2,使其与S1的间距逐渐增大(或减小),荧光屏显示李萨如图形由直线到椭圆呈周期性变化。
比例常数g、d称为压电常数,与材料性质有关。
和接收波之间产生相位差,此相位差和角频率 二.驻波法(共振干涉法)测量声速
互相垂直的两个谐振动的叠加,能得到利萨如图形。
本实验以在空气中由高于20kHz的声振动所激起的纵波为研究对象,介绍声速测量的基本方法。
声波是一种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它是纵波,其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一致。
假设空气为理想气体,则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可以近似为绝热过程,传播速度可以表示为 :
8 用利萨如图观察相位变化
移动接收器S2的位置,改变接收面与发射面之间的距离时,可以看到示波器上显示的信号幅度发生周期性的大小变化,即由一个极大
行波法) 变到极小,再变到极大;
微微改变S2的位置,使荧光屏上出现斜率为正的斜直线,记录信号源频率值和S2的位置读数值。 因而通过媒质中声速的测定,可以了解媒质的特性或状态变化,在现代检测中应用非常广泛。
图3.1.8 超声声速测定仪示意图
2、函数信号发生器:
本实验中使用GFG-8216A型函数信号发生器,其 振荡频率在0.3Hz~3MHz范围内分档可调,信号 发生器的操作面板见上一节实验仪器部分。
记录每一次图形为斜直线时直线的斜率信号源频率值和斜率信号源频率值和s2s2的位置读数连续测的位置读数连续测1010三双踪显示法双踪显示法将接收端信号接将接收端信号接ch1ch1发射端信号接发射端信号接ch2ch2分别将分别将yy轴工作方式轴工作方式ymood开关拨置开关拨置ch1ch1ch2ch2通过调节相应偏转因通过调节相应偏转因数时基因数使波形大小宽窄适当然后把垂数时基因数使波形大小宽窄适当然后把垂直方式开关拨至直方式开关拨至dualdual则上述两个波形在荧则上述两个波形在荧光屏上显示出来此即示波器处于两个通道信号光屏上显示出来此即示波器处于两个通道信号的双踪显示状态
本实验以在空气中由高于20kHz的声振动所激起的 纵波为研究对象,介绍声速测量的基本方法。实 验中采用压电陶瓷超声换能器来测定超声波在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这是非电量电测方法应用的一 个例子.
RT
【实验原理】
一.基本原理
1.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振动状态在弹性媒质中传播形成波,波速完全由媒质的物 理性质决定。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是由于空气的压强在 平衡位置附近的瞬时起伏在空间激起疏密区,这些疏密区 向前传播,从而形成声波。
输出较强的超声波)。
出波长来。 声波是一种在弹性媒质中传播的机械波,它是纵波,其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一致。
实验中S2的测量必须是连续进行的,决不可进行跳跃式测量。 可见,实现了驻波,测量出波腹和波腹或者波节和波节之间的距离,也就测量出了波长。
相位差可以通过示波器来观察,实验装置如图3.
第二类方法是利用关系式,从测量其频率和波长λ 来算出声速(一般频率很容易确定和测量,关键是测量波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