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瘟病发生特点及防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瘟病发生特点及防治
作者:暂无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1年第2期
孟韫秀
近几年来,由于稻瘟病的发生危害,成为严重影响水稻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
为有效控制
该病的发生蔓延,笔者对稻瘟病的发生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综合防治对策。
1水稻稻瘟病发生特点
1.1发病早,来势猛
近几年来,稻瘟病发生均以穗颈瘟为主,叶瘟的危害损失较轻,且穗颈瘟的发生直接造成
粮食减产,损失十分严重。
根据植保站稻瘟病测报结果,2005年叶瘟始见期6月1~5日,病叶
率1%,病情指数3.3%,高峰期6月15-20日,穗颈瘟始见期7月1O日,病叶率39.63%,病情
指数26.3%,高峰期7月15—20日,病穗率47.2%一62%,病情指数24.6%一39%;2006年叶瘟始见期5月18日,病叶率6%,病情指数65%,穗瘟始见期7月15日,高峰期在7月22—25日,病穗率50%,病情指数29%;2007年叶瘟始见期5月25日,病叶率4%,高峰期6月15日,病
叶率75%,病情指数32%,穗瘟始见期7月10日,高峰期7月30日,病穗率35%一55%.病情
指数17%—30%;2008年叶瘟始见期5月5日,高峰期6月10日,病叶率65%,病情指数25%,穗颈瘟始见期6月5日,高峰期6月20日,病穗率31.5%.病情指数16%;2009年叶瘟始见期
5月10日,病叶率59%,高峰期6月15日,病叶率80%,穗茎瘟始见期5月25日,病穗率25%,病情指数10%,高峰期6月25日,病穗率55%。
2 发生原因
2.1气象条件
温湿度和降水等气象因素对稻瘟病的初侵染和再侵染循环有密切的关系。
温度主要影响水
稻和病菌的生长发育,湿度则影响病菌孢子的形成、萌发和侵入。
当气温在20—30,田间湿度
在90%以上,分生孢子最易萌发侵入。
穗颈瘟的发生还决定于降雨的迟早和降雨量,在抽穗时,如遇连续阴雨天气,则水稻抗病性降低,该病发生严重。
阴雨寡日照持续时间长,有利于稻瘟病菌的侵染和传播,为病害发生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
境条件。
多年种植的品种抗性退化、丧失,也是稻瘟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2病源条件
稻瘟病是景我县水稻生产上的常发病、多发病,各类型品种均有不同程度发病,尤其是本
地自留种、种子和病残体带菌,为大田叶瘟发生带来了充足的菌源。
2.3栽培管理
栽培管理技术与稻瘟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合理的栽培管理可减轻病害的发生,否则能
促使稻瘟病的发展,其中以施肥和灌溉最为关键。
多年调查结果表明,偏施氮肥,少施磷、钾肥,并且施氮肥偏迟的田块发病较重,没有及时晒田、长期深灌的稻田发病也较重,冷浸田以
及地下水位高、土质粘重的黄粘土田,也易诱发稻瘟病。
近两年来,我市把水稻高产栽培旱育秧、水稻高产创建作为水稻丰产的重大科技措施来抓。
3 防治措施
防治稻瘟病应采取选用高产抗病品种,加强肥水管理,实行保健栽培及尽可能的消灭初次
侵染源、搞好测报工作,在关键时期及时辅以药剂防治的综合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其发生危害。
3.1消灭病源
在病草、病谷上越冬的病菌,是发病的初次侵染菌源,要及时处理、清理和烧毁带病秕谷,病草垫牛栏的应充分腐熟后施用。
3.2选用高产抗病水稻良种
及时更换杂交组合D优系列、渝优系列的前提下,推广2009、滇杂31、滇杂32等品种,
因地制宜选用抗病力强、丰产性能好的品种,同时在收获时及时处理病谷、病草,不用病草催芽、捆秧把,避免病菌侵入大田蔓延。
3.3推广高产的栽培方法
合理密植,合理施用化肥、农药,以水调肥,重视叶面施肥,施足基肥,防止偏施氮肥,
增施磷钾肥,适当施用含硅酸的肥料,如:草木灰、矿磷、火灰,结合以水调肥排水晒田,减
少无效分蘖,调节植物体内代谢机理,达到农作物健身的目的,海拔偏高、山区、山箐、冷水田,选用生育期短的品种,有灌溉条件的地方调节栽插节令,避开低温高湿的气候,减少危害,使其充分发挥作物本身的抗病功能。
3.4重施基肥,早施追肥,N、P、K配合施用即每亩用农家肥1500-2000kg作底肥,移栽时每亩用水稻专用混合肥(N:P:K:Si=12:8:5:1)40-60kg作中层肥,移栽后7-lOd结合追施分蘖肥
每亩施尿素5-lOkg,冷浸锈水田再加施普钙15kg、硫酸钾和氯化钾5kg,后期视苗情和气候慎
施穗肥,做到既满足水稻生长的需要,又避免用肥太多,出现“疯长”,使水稻在抗病较弱的
分蘖末期、孕穗末期叶色“落黄”,增强抗病能力,达到病轻高产。
3.5及时喷药保护
稻瘟病在阴雨连绵、光照不足、水肥掌握不当、氮肥施用过多和过晚等情况下易发生稻瘟病。
在水稻分蘖至孕穗期,经常低温多雨易引起叶瘟,抽穗前期多雨易引起穗颈瘟,长期深灌、冷浸田、偏施氮肥等都容易引发稻瘟病。
在水稻播种前按1g强氯精对1kg水,浸1kg种子的比例,浸种12h,捞出后用清水洗净,再催芽播种,可预防苗稻瘟和水稻恶苗病。
在水稻移栽前3—5d,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50g,对60kg水的比例喷施。
或者在水稻移栽当天,用20%三
环唑可湿性粉剂50g,或75%丰登可湿性粉剂20g,对水70-75kg,浸秧1Os后,再堆闷30min
移栽,可预防苗叶瘟。
在水稻拔节分蘖期,当田间出现中心病株(团)时,可用40%稻瘟灵乳
油或富士一号乳油30-50ml,对水60-90kg喷雾,可防治叶瘟。
在水稻破口抽穗期,用20%三环唑可湿性粉剂1OOg,或用75%丰登可湿性粉剂20-30g,对水60-90kg(2-3背喷雾器)喷施,可
预防穗颈瘟。
(作者单位:164300黑龙江省黑河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