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顶岗实习不仅是高职院校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生职业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途径。
应注意的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仍处于探索阶段,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已然开始考核顶岗实习的质量与效果,但仍存在诸多问题。
因此,有必要构建起科学、合理、可操作的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以促进顶岗实习整体质量的稳步提升。
一、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一)评价主体单一,互动机制缺乏
从实施主体、教学环境与组织方式来看,顶岗实习参与者涉及学生、教师、学校、家长、企业,但通常参与质量监督与评价的主体却以学校为主、企业为辅,评价主体单一。
部分院校也有企业师傅参评部分,但多数缺乏参考依据,仅流于形式,既无法全面掌握学生实习情况,也难以保证顶岗实习评价的科学性。
除此以外,校内外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机制的缺乏也导致顶岗实习评价主观性强、随意性大,无法充分适应分散性的顶岗实习模式[1]。
(二)考核形式简单,动态监控缺乏
当前,我国很多高职院校仍沿袭传统实习考核法,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定期向指导教师提交实习日志、实习周志等,实习结束后提交实习报告,加上实习单位出具的实习鉴定表,最后由学校指导教师综合评定出实习成绩。
由于实习周志、实习总结、实习单位鉴定等项目缺乏统一、明确的质量标准,仅依凭教师经验及对学生整体印象予以评定,顶岗实习质量考核中缺乏动态监督与过程评价,导致考核评价不具备导向性功能,无法形成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的及时反馈,使得学生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欠缺什么,更无益于学生综合岗位能力提升。
(三)指标量化度低,评价标准缺乏
顶岗实习是一个动态过程,因此,评价指标与标准应随着顶岗实习的不同过程而变化,不同时期也应有不同的评价权重。
但当前多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仍未彻底摆脱传统应试教育思维的桎梏,没有形成与教学质量观、现代人才观、先进教学观相统一的评价标准,导致整体评价体系量化结果不客观、量化分数缺乏代表性,无法真实反映学生顶岗实习效果。
不仅如此,很多高职院校建立的质量评价体系无法涵盖所有顶岗实习形式及阶段,尤其对于分散式的顶岗实习,其指导和管理仅仅停留在表面,缺乏科学的指标进行
收稿日期:2020-11-09
作者简介:谢宁光(1982———),男,浙江省宁波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酒店管理,高职教育。
摘要: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学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高职人才培养工作中必不可缺的重要一环,本文结合当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通过构建多级多元评价组织系统、覆盖全程评价监督系统、加权量化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其构建策略,以期促进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构建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958(2021)01-0112-02
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谢宁光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人文旅游系,浙江杭州310018)
O n the C onst ruct i on St rat egy of Q ual i t y Eval uat i on Syst em of Post Pract i ce i n H i gher V ocat i onalC ol l eges
X I E N i ng-guang
(Zhejiang Economic &Trade Polytechnic ,Hangzhou 310018,China )
Abstract:Pos tpr act
i ce i s an i m por t antm easur e i n t he r ef or m oft eachi ng s ys t em i n hi ghervocat i onalcol l eges,and i ti s al s o an i ndi s pens -abl e l i nk i n t he wor k oft al entcul t i vat i on i n hi gher vocat i onalcol l bi ni ng w i t h t he pr obl em s exi s t i ng i n t he qual i t y eval uat i on of pos tpr act i ce i n hi ghervocat i onalcol l eges ,t hi s paperdi s cuss es i t s const r uct i on s t r at egi es by const r uct i ng m ul t i -l eveleval uat i on or gani z a-t i on s ys t em ,cover i ng t he w hol e eval uat i on and s uper vi s i on s yst em ,and wei ght ed quant i t at i ve eval uat i on i ndex sys t em I t i s expect ed t o pr om ot e t he s t eady i m pr ovem entoft he qual i t y ofpos tpr act i ce i n hi ghervocat i onalcol l eges .
Key Words:hi
ghervocat i onalcol l eges ;i nt er nshi p;qual i t y eval uat i on s ys t em ;cons t r uct i on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N o.1,2021G ener a.N o.178
2021年第1期(总第178期)
J our nal of Q i qi har T eacher s C ol l ege 112--
监督评价,这导致评价体系无法适应不同阶段、不同类型顶岗实习的特点,更难以客观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情况[2]。
二、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策略
鉴于上述问题,高职院校要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起一套科学、完善的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以实现动态监控与有效考核,全面推动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质量稳步提升。
(一)构建多级多元的评价组织系统
针对评价主体单一化、互动机制缺乏等问题,高职院校要构建多级多元的评价组织体系。
首先,各院校要依循实际情况,全面推行三级管理模式,其中,第一级为学校教务处,负责统筹协调、全面管控,制定各院系及专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并负责顶岗实习计划的审核等工作,督导室联合教务处、各院校对顶岗实习的全过程进行质量监督,并定时组织检查校内指导教师工作情况,明确实习生进展情况及实习质量;第二级为实习指导中心,主要针对实习基地、实习条件等情况进行监管、考评;第三级为专业教研室,负责依循不同院系专业特色,制定相应的顶岗实习标准,并制定本院系专业顶岗实习计划,全面监管、考察实习质量。
其次,高职院校要推行企业主评、学校辅评,融合学生自评、组间互评的多元评价方式,以客观、科学地对学生顶岗实习质量进行全面测评。
一方面,由顶岗实习企业依循学生实习全过程的表现、完成任务的情况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另一方面,由实习教师结合学生实习期间完成的学习任务、上传的实习材料等,对学生知识运用、技能提升、成果检验、实验创新等综合情况进行考核,再给予各学生综合评定;此外,要以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为补充,鼓励、引导学生自评,使之了解评价项目及标准,在顶岗实习中做到自我约束、自我要求,实习结束后使之回顾反思自身态度、表现及个体成长等,达成自知、自治、自修等目标,针对同一实习单位的学生可进行分组,组织小组互评,形成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形成多元化、层次化、立体化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以充分发挥“指挥棒”的作用[3]。
(二)建立覆盖全程的评价监督系统
针对考核形式简单,动态监控缺乏等问题,高职院校要注重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校外评价与校内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相结合,通过“三个结合”构建起覆盖全程的评价监督系统,依循顶岗实习教学管理流程实施质量指标评价,做好过程节点监控,严格考核纪律,实现组织有序,反馈信息及时,实现多角度、多方位、全过程监督,从微观上把握评价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诊断、反馈、激励、导向等功能,调动学生顶岗实习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除了要满足“三个结合”等基本原则,构建覆盖全程的评价监督系统还要争取高职院校、企业、学生三方的支持。
一方面,高职院校是顶岗实习的组织者与实施者,也是顶岗实习的主要监督者,因此,学校要成立校级督导小组,安排专门的督导人员,负责对顶岗实习教学全过程进行跟踪;另一方面,企业方要委派指导老师、顶岗实习负责人,全面掌握学生情况、企业情况、岗位情况、培养目标情况,完成学校接洽、实习学生选择、实习岗位分配等工作,全程参与到实习学生的实习经历中来,提升顶岗实习质量评价的科学性;此外,实习学生作为顶岗实习的参与者与直接获益者,也应对实习单位、企业指导教师、学校指导教师及实习活动本身进行全过程监督与评价,从直接受益方视角看是否从顶岗实习活动中获得应有的收益[4]。
(三)构建加权量化的评价指标系统
当前,顶岗实习考核偏向单维的评价标准已然难以适应时代要求,因此,高职院校要结合各专业特点、人才培养目标及实习岗位性质,构建起加权量化的评价指标系统,实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绝对性评价与相对性评价的有机结合。
具体而言,高职院校要建立适应性较强的三级考评指标体系。
其中,一级指标主要包括专业知识、职业技能、道德素养等内容,二级指标涉及专业基础知识、方法能力、个人品德、工作质量、价值观等;三级指标包括实训知识、安全生产知识、社会适应力、岗位胜任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继续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意识、责任意识、纪律意识等,在制订顶岗实习评价指标时,高职院校要结合不同专业、岗位工作性质差异,构建不同的观测节点,并进一步分解、细化考核内容,明晰各指标所对应的分值比例,突出顶岗实习过程中对教师教学组织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评价,保障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具体评价过程中,可依循差异化评价方法,取各自的加权和作为最终成绩,其中,学校指导教师、企业实习师傅各占权重40%,学生自评和小组互评权重各占10%,所有评价方式均依循各观测点上学生的表现进行打分,总分体现为三级指标体系的终得分;就二级指标而言,其得分为三级指标得分的加权和,而一级指标得分是其包括的二级指标的得分加权和。
无论对于三级指标,还是二级指标,其均涵盖了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与项目,因此,各大院校在实践过程中可依循专业、岗位等实际情况进行有选择的应用与修正[5]。
三、结语
作为高职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顶岗实习是帮助学生将校内习得的专业能力提升为综合岗位能力的重要过渡阶段。
应注意的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仍不甚完善,考评主体单一化、监控方式静态化、指标量化度低等共性问题频出,无益于顶岗实习质量的提升。
因此,亟需构建起一套多元主体共建互评的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建立顶岗实习组织管理机构,强化顶岗实习的过程监控与质量评价,健全顶岗实习教学评价指标,以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杨辉,周二刚.新常态下的职业精神培养: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太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19(1):89-92.
[2]刘小园,何美玲.高职“三线三级”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构建[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2(2):12-15.59.
[3]吴冬平,熊德敏,吴晔.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6(1):101-103.
[4]孙素云.高职院校顶岗实习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3(7):64-67.
[5]陆善兴.高职院校实习实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职业技术育,2010,31(02):59-62.95.
□编辑/王光华
113
--。